|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批次 | 学制 | 人数 | 学费 |
|---|---|---|---|---|---|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类(翻译、商务英语)(仅限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报考,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 | 普通类一段 | 四年 | 4 | 6875 |
| 0503 | 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时尚传播) | 普通类一段 | 四年 | 4 | 5625 |
| 040106 | 学前教育(师范类)(仅限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报考,外语单科不低于100分;国外收费按合作学校标准执行。) | 普通类一段 | 四年 | 4 | 23000 |
| 040107 | 小学教育(师范类) | 普通类一段 | 四年 | 4 | 3750 |
| 070101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 普通类一段 | 四年 | 4 | 3750 |
| 070302 | 应用化学 | 普通类一段 | 四年 | 4 | 3700 |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普通类一段 | 四年 | 3 | 5625 |
| 080905 | 物联网工程 | 普通类一段 | 四年 | 3 | 5625 |
| 082702 | 食品质量与安全(国外收费按合作学校标准执行。) | 普通类一段 | 四年 | 5 | 28000 |
| 120604T | 供应链管理 | 普通类一段 | 四年 | 4 | 4500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应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及其他 工作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与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综合 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 行业需求;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工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 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4.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5.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开发和其他实际工作的 能力;
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
核心知识领域:物质的结构层次、形态与构效关系,化学键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速率和机理,无机和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分离、分析与表征、反应与性质,化 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技术,常用化学与化工仪器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化学品的开发、规模制备、加 工与应用方法,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的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无机化学(96学时)、分析化学(80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128学 时)、化工原理(32学时)、工业化学(32学时)、高分子科学导论(32学时)、生物化学(32学时)、 绿色化学(32学时)、化学信息学(48学时)、无机化学实验(96学时)、分析化学实验(120学 时)、有机化学实验(144学时)、物理化学实验(96学时)、化工原理实验(16学时)、应用化学综 合与设计实验(96学时)。
示例二:普通化学概论(90学时)、元素无机化学(36学时)、分析化学(108学时)、有机化学 (108学时)、物理化学(108学时)、化工基础(54学时)、化工制图(36学时)、应用高分子化学 (36学时)、精细化学品化学(36学时)、基础化学实验(98学时)、仪器分析实验(56学时)、有机 化学实验(98学时)、物理化学实验(84学时)、化工基础实验(28学时)、应用化学实验(112学 时)、应用化学综合与设计实验(56学时)。
示例三:无机化学(64学时)、定量分析化学(48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96 学时)、仪器分析(48学时)、化工原理(112学时)、化工设备机械基础(48学时)、精细化学品工 艺学(64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312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60学时)、化工原理实验(48 学时)、探究性化学实验(64学时)、应用化学专业实验(6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实验、化工实验、物理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基础化工实验、研究性化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0704 天文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 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 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工 程科学知识;
3.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理 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 并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 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物联网技术体系、标识与感知、物联网通信、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控制、物 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理论学时+实验或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5 +18学时)、RFID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网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物联网软件设计 (27 +18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54学时)、物联网中间件设计(27 +18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 设计(54学时)、嵌入式系统与设计(45 +18学时)、传感器微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36+36学 时)、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定位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 (45 +18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36学时)、计算机网络(54学时)。
示例二:物联网工程概论(30学时)、物联网算法基础(60 +15学时)、物联网硬件基础(60+ 15学时)、传感网与微操作系统(45 +15学时)、物联网安全与隐私(30学时)、无线单片机与协议 开发(60+15学时)、JAVA语言程序设计(30 +15学时)、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20 +10学时)、物 流管理信息系统(30+15学时)、RFID系统(30学时)、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开发(20 +10学时)、多 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60学时)、云计算(30学时)、物联网与智慧思维(30学时)、移动人机交互 技术(30学时)、社会计算(30学时)。
示例三: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体系结构(40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36+10 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40+10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40 +12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 (40+10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50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0 +14学时)、RFID与智能卡 技术(40+10学时)、物联网控制技术与应用(40+14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40 +14学时)、传感 器网络及应用(40 +14学时)、网络规划与设计(40 +14学时)、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40+10学 时)、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40+14学时)、软件集成与服务计算(40+1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传感器实验、传感网实验、物联网通信实验、物联网数据处理实验、物联网工 程规划与设计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 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 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 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 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 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 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 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离散结构、基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 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0+48学时)、计算机导论(24+6学时)、集合论与图论(48学 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2+8学时)、电路44+16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电子技术基础(32 +20学时)、数字逻辑设计(36+1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40+24学时)、近世代数(32学时)、计 算机组成原理(48+60学时)、软件工程(48 +16学时)、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学时)、数理逻辑 (32学时)、数据库系统(40+24学时)、操作系统(40+16学时)、计算机网络(36+30学时)、算法 设计与分析(32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
示例二:计算概论(7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54学时)、集合论 与图论(54学时)、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54学时)、数理逻辑(54学时)、微机原理(54学时)、计 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54学时)、电路分析原理(72学时)、数字集成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 (5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54学时)、电子线路(72学时)、算法设计与设计(72学时)、脑与 认知科学(36学时)、人工智能导论(54学时)、编译技术及实习(54+72学时)、操作系统及实 习(54+72学时)、微机实验(0+72学时)、程序设计实习(0+72学时)、数字逻辑电路实验(O+ 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实验(0+72学时)、电子线路实验(0+72学时)、基础电路实验(0+72 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0+3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60+30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 +15学时)、计算机导论(16学 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56+20学时)、软件工程(30+16学时)、数据库系统(40 +12学时)、编译 原理(52+16学时)、人工智能(46学时)、操作系统(54+24学时)、程序设计基础(44+32学时)、 数据结构(54+24学时)、离散数学(一)(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76+20学时)、微机 系统(50+20学时)、离散数学(二)(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 在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小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儿童教育技能的 基本训练,掌握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小学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研究小学生的科学方法;
3.具有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小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小学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教育概论、中文、数学、英语、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教学论、小学班队原理与实 践、现代教育技术、小学各学科教学与研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 序号 | 专业 | 批次 | 低控制线 | 低分 | 平均分 | 高分 | 低分分差 | 平均分分差 | 备注 |
|---|---|---|---|---|---|---|---|---|---|
| 1 |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 常规批(本科) | 449 | 523 | 526.2 | 530 | 74 | 77.2 | 普通类 |
| 2 | 小学教育 | 常规批(本科) | 449 | 517 | 519.2 | 527 | 68 | 70.2 | 师范类 |
| 3 | 旅游管理类 | 常规批(本科) | 449 | 500 | 505.3 | 511 | 51 | 56.3 | 普通类 |
| 4 | 经济与金融 | 常规批(本科) | 449 | 514 | 519.8 | 533 | 65 | 70.8 | 普通类 |
| 5 | 计算机类 | 常规批(本科) | 449 | 503 | 507.8 | 514 | 54 | 58.8 | 普通类 |
| 6 | 学前教育 | 常规批(本科) | 449 | 512 | 516 | 525 | 63 | 67 | 师范类 |
| 7 | 英语 | 常规批(本科) | 449 | 529 | 536.2 | 557 | 80 | 87.2 | 师范类 |
| 8 | 体育教育 | 常规批(本科) | 449 | 582.7 | 584.4 | 590 | 133.7 | 135.4 | 师范类 |
| 序号 | 专业 | 批次 | 低控制线 | 低分 | 平均分 | 高分 | 低分分差 | 平均分分差 | 备注 |
|---|---|---|---|---|---|---|---|---|---|
| 1 | 美术学 | 艺术类本科批 | - | 532.42 | 539.6 | 553.05 | - | - | 普通类 |
| 2 | 视觉传达设计 | 艺术类本科批 | - | 535.5 | 536.8 | 538.43 | - | - | 普通类 |
| 3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艺术类本科批 | - | 531.25 | 533.9 | 536.92 | - | - | 普通类 |

2022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在福建招生专业有外国语言文学类(翻译、商务英语。英语单科不低于100分。)、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时尚传播。)、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学前教育(师范类)、汉语言文学(师范

2022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在安徽招生专业有小学教育(师范)、食品质量与安全(国外收费按合作学校标准执行)、学前教育(师范)英语单科不低于100分;国外收费按合作学校标准执行)、汉语言文学(师范)等4个。以下是各专业的专业代码.重庆第二师范学

2022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在广西招生专业有商务经济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联网工程、药物分析、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旅游管理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等12个。以下是各专业的专业代码.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

2022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在贵州招生专业有小学教育(师范)、英语(师范)(英语单科不低于100分)、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药物分析、商务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类(翻译、商务英语英语)(英语单科不低于100)、新闻传播学类(

2022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在重庆招生专业有商务经济学、税收学、经济与金融、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数学类、旅游管理类、教育技术学、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2022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在云南招生专业有教育技术学、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南山校区、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南山校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药学、商务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类(包含专业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时尚传播)南山校区、旅游管

2022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在陕西招生专业有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物联网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经济与金融、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时尚传播)、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教育技术学、英语等10个

2022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在湖南招生专业有学前教育(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英语(师范)英语单科不低于100分。)、学前教育(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英语(师范)英语单科不低于100分。)等6个。以下是各专业的专业代码.重庆第二师范

2022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在四川招生专业有外国语言文学类(包含专业:翻译、商务英语)(南山校区;招收英语语种考生;专业备注、新闻传播学类(包含专业: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时尚传播)、数学类(包含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学前教

2022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在山东招生专业有外国语言文学类(翻译、商务英语)(仅限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报考,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时尚传播)、学前教育(师范类)(仅限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报考,外语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