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湖北工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浙江农林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20 | 理科 | -/557(本科一批)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酿酒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2019 | 理科 | -/539(本科一批)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酿酒工程) | 2018 | 理科 | -/547(本科一批)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酿酒工程) | 2017 | 理科 | -/519(本科一批) | /()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重庆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2 |
| 湖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8 |
| 河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校本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8 |
| 江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7 |
| 黑龙江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78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浙江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82 |
| 广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6000元/年,在东湖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7 |
| 江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2 |
| 安徽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1 |
| 上海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82 |
| 内蒙古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2 |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覆盖工、文、理、艺、经、管、法、教、医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2年,1984年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湖北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学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在湖北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水平较高的骨干大学”;拥有丰富的办学层次,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4年,学校整体进入一本高校行列;2012年、2016年连续两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6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入选教育部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21年入选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文体和后勤服务设施,以及门类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学生公寓均配有空调和开水、热水供应设施。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92万余册,电子图书163万余册,电子期刊153万余册。学校建有安全通畅的校园网络、智慧快捷的校务平台。
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计算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芯片产业学院)、体育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国际学院、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工程技术学院17个教学单位;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信息技术中心、档案馆、期刊社、农机工程研究设计院、农机鉴定站、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校医院10个直属单位。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近2万人,研究生近7000人,国际学生近1000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专职博士、硕士生导师8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65%以上。现有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专家人才188人。学校还先后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事业单位聘请了包括9名国内院士和8名国外院士在内的兼职教授400余人,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56个本科专业招生。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95项,湖北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湖北省品牌专业8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等专业27个;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4个,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2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4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湖北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38门,省级各类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
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绿色工业发展和传统工业绿色化的战略需求,持续深入实施以绿色工业为主导的“135+”学科发展战略。现有1个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5个湖北省特色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力电子工程、生物工程”3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工程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
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5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5个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平台、1个湖北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中试基地、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7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省级校企研发中心、41个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5家产业研究院等各类科研平台。2012年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0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50多部;收录高水平论文2700余篇,其中SCI论文1400余篇;专有授权专利25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44项,其中国家奖1项、省级一等奖26项。学校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和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开展科学研究,与500多家大中型企业有长期合作,科技服务湖北位居省属高校前列;2020年10月,学校作为湖北唯一试点入选国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受到央视《新闻联播》等重要媒体的关注和专题报道。
学校主办、承办有《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等科技期刊。其中,《中国机械工程》入选EI源刊目录,连续12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了“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学生为本,教师至上,自由发展,国际视野”的治学思想,凝练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健全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科技服务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近五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省部级奖2100余项,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数学建模、结构设计竞赛等国家级重大竞赛中均获有重要奖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排名第64位、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71位。学校体育赛事获得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十六强、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超级组男子单打冠军和女子单打冠军。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创意集市、省级众创空间,并入选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先后涌现出“全国创业英雄十强人物”“全国创业英雄百强人物”等成功创业典型。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教师国际能力提升工程”及“学生国际视野拓展工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是湖北省扩大开放先进单位。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13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在读学生近1700人。学校举办的“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中美4+0双学位模式)是全国唯一专注于培养国际化绿色工业人才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聘任外籍院士8人,现有常任外籍专家、教师30余名,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师生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资格高校,师生年均出国(境)交流研修人数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获批设有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111基地”)2个,另获批设有湖北省引智创新示范基地3个、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获批全省首个省级国际化示范学院。学校成立有“中英超快激光加工技术研究中心”“中法岩土力学与混凝土材料研究中心”等20余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国家科技部授权学校举办有“TEFL in China”外籍教师执业资格培训项目武汉中心。
学校多次获得各类表彰,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美誉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外事(侨务)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委先进党委中心组”“省属高校‘五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
当前,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水平,全面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要求,坚持以师生为中心,以特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协同发展为重要途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三步走”发展战略为努力方向,以争创“双一流”为强力抓手,确立一流发展目标、建设一流学科专业、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明确“四个聚焦”“四个融合”“四大工程”和“四个走在前列”的“四个四”发展思路,坚持“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积极融入“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绿色理念、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上形成特色,奋力开创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建设新局面,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贡献。
2荤一素 3元
两素 1.5元
学校有九个学生食堂,伙食丰富,可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咨询电话:027_88027907(可传真)
高考咨询电话:027_88023833 88025454
网址: http://hgdzsjy.hbut.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
乘车路线:武昌火车站乘74、72、570路或武昌街道口乘817路巴士至“湖北工业大学”站下。
我校各专业在湖北的录取批次安排为:美术各专业安排在提前批录取,其他专业在二批本科录取,高职高专在四批专科(一)录取,中外合作专科在四批专科(二)录取。外省市区遵照当地安排录取。
按照各省招办规定执行.
浙江农林大学位于杭州市临安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西端,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称天目林学院,1966年改名为浙江林学院,2010年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农林、生物、环境学科为特色,涵盖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建立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和学位授权体系。
学校现有东湖、衣锦、诸暨3个校区,占地面积3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93亿元。设有20个学院(部),6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新工科项目2个,国家新农科项目5个,国家新文科项目1个,国家卓越农林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1个,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国际认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级特色(含新兴特色)专业9个。现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3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9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与重点培育学科5个。拥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16个。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文化传播基地、国家“111计划”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创新平台45个。
学校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5966人、研究生4069人、留学生781人,教职工近2100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共享院士5人、浙江省特级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3人、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4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3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杰出教师1人、省“万人计划”10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和第一层次18人,省级创新团队15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2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6人。此外,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7961人,教职工近400人。
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9项。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7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15门,虚仿省级认定9门,虚拟仿真省级立项31项;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2900余项,其中,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全国金奖1项、银奖3项。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涌现出“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批优秀学生典型。
学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先后与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贵州、四川等省的50多个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学校连续3次被评为浙江省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获2021年度结对帮扶考评优秀单位,连续14次被评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先进派出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获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2014年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干果科技特派员团队被中宣部列为“最美科技人员”。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澳大利亚等27个国家(地区)的1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科学研究等活动,与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华沙生命科学大学和赫尔辛基大学联合培养人才,与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乌克兰生命科学大学和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留基委公派留学项目,国际影响力逐步提高。
学校重视生态文化建设,“两园(校园、植物园)合一”的现代化生态校园被誉为“浙江省高校校园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被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立足新时代,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求真、敬业”的校训,弘扬“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聚焦“双一流”目标,激发创造性张力,努力向着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生态性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我校重视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现已形成“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等较完善的助困体系,使勤奋好学的贫困生不会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具体措施如下:
①助学贷款:学校与银行合作,为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助学贷款。贷款最高额为6000元/人·学年,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免贷款利息。
②勤工助学:积极创造条件,优先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③学费减免:对部分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公办本科学生实行学费的部分减免政策。
④困难补助:学校对家庭特别困难或遭遇突发灾难的学生,酌情给予生活补助。
⑥“绿色通道”:对难以一次性缴清学杂费的家庭经济困难公办本科新生,可以凭考生户口所在地民政部门的贫困证明,经学院同意后,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的情况,予以帮助。
⑦国家、省政府设立的面向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助学金
⑧社会力量助学:目前社会各界在本校设立主要面向贫困生的春风春雨奖学金、玲珑纸业奖学金、育才助学金、建行助学金、天润助学金等。
公办本科专业的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自身和家庭的努力,加上以上助困措施,是可以完成学业的。 但天目学院本科专业和中澳合作本科专业是按办学成本收费的,费用标准较高,考生在填报时,须充分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学(生态工程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态学(生态工程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态学(生态工程技术)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生态学(生态工程技术)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

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

浙江农林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和食品科

浙江农林大学应用化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化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应用化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化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

浙江农林大学广告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广告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广告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广告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广告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浙江农林大学法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浙江农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

浙江农林大学金融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

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农林经济管理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农林经济

浙江农林大学工业设计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业设计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业设计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工业设计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工业设计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