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应用化学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92 | 16245 |
| 2020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18 | 17553 | |
| 2019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0 | 17384 | |
| 本科一批A段 | 17384 | |||||
| 应用化学(办学地点:西校区) | 2018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33 | 16701 |
| 应用化学 | 2017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07 | 16012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辽宁 |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4 |
| 571 | |||||
| 四川 | 化学类(包含专业:化学、应用化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9 |
| 广西 | 化学类(5200元/年,在沈阳崇山校区办学,包含专业:化学、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0 |
| 江西 |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1 |
| 黑龙江 |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0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吉林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92 |
| 四川 | 应用化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4 |
| 重庆 | 应用化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0 |
| 河南 | 应用化学(长春理工大学南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5 |
| 山东 | 应用化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49 |
| 江西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0 |
| 福建 | 应用化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3 |
| 浙江 | 应用化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60 |
| 江苏 | 应用化学(南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1 |
| 黑龙江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79 |
| 内蒙古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86 |
| 山西 | 应用化学(办学地点南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01 |
| 河北 | 应用化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5 |
辽宁大学是一所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医、艺等学科门类的省属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即沈阳崇山校区、沈阳蒲河校区和辽阳武圣校区。学校占地面积2222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
辽宁大学源起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专门商科高校。1953年,东北商业专科学校合入东北财经学院。1958年,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的部分科系与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朱德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8万余人,硕士研究生7400余人,博士研究生近880人。现有教职工2599人,其中专任教师1550人。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双聘院士4人(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6人,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3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54人;有国家级和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11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31人。
学校设有27个学院,62个研究院;有本科专业7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JM(法律硕士)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法学、化学、统计学、中国史、物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哲学8个博士后流动站;有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6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A类行列。
学校“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有4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CTTI来源智库。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智库、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公共服务体系较为完善,设有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图书馆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馆藏文献363万册(件),其中古籍善本书800余种,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联合国出版署指定的联合国文件托存图书馆。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珍藏2000余件文物和1.6万余号生物标本。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建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个,与33个国家的138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培养长期留学生18000余人,短期留学生4900余人;精心打造孔子学院品牌,分别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面向未来,辽宁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我校设有校内、校外多项奖助学金。
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省政府奖学金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学校奖学金一等1000元/学期、二等500元/学期、三等260元/学期、单项100元/学期;企业奖学金。
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一等4400元/年、二等2750元/年;社会助学金。
长春理工大学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
因光而生,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两弹一星”元勋、两院院士王大珩为学校创始人、第一任院长。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研制者龚祖同、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研制者王之江、中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研制者薛鸣球等16位院士曾在校任教或学习,为学校积淀了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气。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被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9年,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光学科技馆——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被批准建设,由学校代建代管。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项目院校。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20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项目A类。
追光而行,在强化特色中推进内涵发展。学校形成了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工、理、文、经、管、法、艺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构建了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完备的大光电学科体系,光、机、电、算、材主干学科均已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6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0个本科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学校占地面积7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4.5亿元;现有各类学生总数3401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76人、硕士研究生5128人、本科生16778人、留学生134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115人,其中自主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6人;拥有国家级高端引智平台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4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8个。
砥砺奋进,在深化改革中提升办学质量。学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设有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王大珩未来技术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精英班。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学校。建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门国家级精品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0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一大批省级优质教学资源,荣获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建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联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43名。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所有普通本科专业全部在一批次招生,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6万余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始终名列吉林省省属高校前茅,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等荣誉。在201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专家组评价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地位和声誉、学科发展与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在全国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
勇于创新,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担当作为。学校始终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了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国防科技创新组成的创新体系,在激光技术、光电仪器、光通信技术、光电功能材料、现代光学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科研成果在北斗工程、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目前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含科技创新中心)、2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部级高等学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公共技术研发中心、10个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近三年,承担科研项目150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叶企孙”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等一批高水平项目。学校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建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充分发挥学科基础好、科研能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着力推进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研制开发的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光电检测设备、生物医疗仪器、特效电影等高科技产品,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海纳百川,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中走向世界。学校坚持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广泛而紧密的国际合作网络,同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挪威、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纳米技术”方向中方牵头院校、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项目院校。设有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经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合作举办“光学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合作举办“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近年来,派出300多名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学习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每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校际交流项目派出近百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或者攻读学位。学校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资格,7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深造。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建有1所孔子学院。
立德树人,在党旗引领中践行初心使命。学校设有22个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通过深入实施“加强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工程”“党旗引领工程”,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为国防现代化事业服务中,学校积淀形成了厚重的军工文化底蕴,构建完善了军工文化教育体系,“老兵工”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入选吉林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连续两届被评为吉林省文明单位,荣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省级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起点勇担新使命。全校师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明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和“志存高远、坚毅自强、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理工精神引领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长春理工大学翻译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翻译和应用化学在吉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翻译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翻译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翻译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翻译和应用化学录取分数线(吉

长春理工大学日语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日语和应用化学在吉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日语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日语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日语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日语和应用化学录取分数线(吉

长春理工大学朝鲜语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朝鲜语和应用化学在吉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朝鲜语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朝鲜语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朝鲜语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朝鲜语和应用化学录

长春理工大学俄语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俄语和应用化学在吉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俄语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俄语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俄语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俄语和应用化学录取分数线(吉

长春理工大学英语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和应用化学在吉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英语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英语和应用化学录取分数线(吉

长春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应用化学在吉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长春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应用化学在吉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

长春理工大学法学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应用化学在吉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应用化学录取分数线(吉

长春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应用化学在吉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

长春理工大学金融工程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应用化学在吉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