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吉林师范大学 (最高/最低分) | 长春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通信工程 | 2018 | 理科 | -/428(本科二批A段) | -/467(本科二批A段) |
| 通信工程 | 2018 | 理科 | -/428(本科二批) | -/467(本科二批A段) |
| 通信工程 | 2017 | 理科 | -/440(本科二批A段) | -/386(本科二批A段)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吉林 | 电子信息类(包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85 |
| 四川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0 |
| 广西 | 电子信息类(4840元/年,在四平校区办学,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1 |
| 广东 | 电子信息类(非定向)(080701.电子信息工程+080703.通信工程+080705.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办学地点:四平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9 |
| 江西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2 |
| 安徽 | 电子信息类(4840元/年;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3 |
| 黑龙江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28 |
| 辽宁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6 |
| 山西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70 |
| 天津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四平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64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吉林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26 |
| 重庆 | 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8 |
| 海南 | 通信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9 |
| 广西 | 通信工程(44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9 |
| 广东 | 通信工程(非定向)(办学地点:吉林省长春市)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9 |
| 山东 | 通信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13 |
| 江西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9 |
| 福建 | 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8 |
| 安徽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4 |
| 浙江 | 通信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52 |
| 河北 | 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0 |
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58年,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融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和继续教育学生为一体,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现任党委书记王喜库,校长杨小天。
学校建有四平、长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校园环境舒适,基础设施完备,功能配套齐全。现有21个学院,1个教学部,46个研究所,182个实验室。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63亿元,固定资产总值17.13亿元。图书馆藏书287.02万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7797人,研究生3194人,中国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等项目留学生31人,专科生2180人。学校本部现有教职工1639人,其中正高级158人,副高级461人;博士生导师59人,硕士生导师588人;双聘院士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省高级专家3人次,省拔尖创新人才29人次,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5人,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10人,省主讲教授2人,省教学名师15人,省优秀教师9人,省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省教学新秀4人。学校被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保持本科教学优势特色。现有66个本科专业,覆盖了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9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院校。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立项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13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转型发展示范专业(群)4个,省级本科高校应用型专业(群)校企合作综合改革项目5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3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项目2个,省级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5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9门,省级金课建设项目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28门,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立项课程4门,省级优秀课程67门;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教育训练基地3个,省级工程创新训练中心1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吉林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省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
学校连续7届获国家教学成果奖7项,是吉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省属高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9项,省级教育技术成果奖72项。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吉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示范基地”、“吉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中屡获佳绩。学校先后8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多次被授予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中国志愿者工作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学校大力发展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2021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1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13个省级特色高水平学科,3个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项目院校”,先后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在我校学习中文及专业课程,并设有汉语水平考试考点。
学校科研事业发展迅速。现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有46个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其中包括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6年以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7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9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1项。发表学术论文被SCI 收录1500余篇,CSSCI 收录期刊论文308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94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10件,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6项。
学校对外交流活跃,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目前已与20多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百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师生互派、学术交流、外专引智、留学生教育、汉语推广、合作办学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2011年来,通过各类项目选派教师赴国(境)外留学进修300余人次,选派学生通过联合培养、交流项目、文化体验、实习实践等形式赴海外交流学习1000余人次。学校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6个。
吉林师范大学秉承“好学近知,力行近仁”的校训精神,努力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教师教育类专业毕业生以基础厚、能力强、潜力大、素质好而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在基础教育界享有较高声誉;非教师教育类专业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注重学生职业品格与专业技能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不断生成。毕业生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自1999年以来,学校连续4次被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模范集体”。2009年,学校先后被吉林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授予“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称号。2010年,学校被吉林省教育厅授予“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2015年,学校被授予“吉林省文明单位”称号。展望未来,吉林师范大学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特色”六大发展理念,执行“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特色发展、质量提升、协同合作、开放融合”六大战略,建构“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学术创新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综合治理体系、文化铸魂体系”六大体系,向着创新吉师、法治吉师、和谐吉师、平安吉师、美丽吉师、幸福吉师阔步前行。
第一条 英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专业只招英语考生;俄语专业招英语或俄语考生;朝鲜语专业招非朝鲜族英语考生。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除外)和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专业主干课用英语或英汉双语授课,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
第二条 考生身体健康状况必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相关补充规定的要求。报考体育教育专业的考生,一般男子身高不低于170cm,女子身高不低于160cm。
第三条 录取办法
1.调档比例。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如生源省份投档比例有特殊规定,按生源省份投档比例要求执行。
2.专业录取。普通类专业根据考生投档分数(含政策性照顾分,下同),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
3.优先级别。考生投档分数相同时,按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文科类或选考历史科目组以语文、数学、外语为顺序,理科类或选考物理科目组以数学、语文、外语为顺序,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不分文理科类或“3+3”模式改革省份以语文、数学、外语为顺序,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艺术、体育等其他特殊类型专业录取时单科排序照此执行。若考生所在省份招考文件规定了相关的排序方法,则按其办法执行。
4.专业调剂。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均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调剂到未录取满额并符合录取条件的专业。所有专业调剂考生的优先级均低于有专业志愿的考生。在专业调剂一栏中,考生未填“同意(是)”或“不同意(否)”的,一律视为“不同意(否)”。
5.退档。在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对同批次同一院校志愿投档考生但未能按志愿进入专业且不服从调剂的考生,或服从调剂但成绩未达到调剂标准的考生,或服从调剂但不符合未录满专业录取条件的考生,做退档处理。在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对未能按志愿进入专业且不服从调剂的考生,或服从调剂但不符合未录满专业录取条件的考生,做退档处理。
6.加试要求。报考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考生须参加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体育类专业考试且成绩合格;吉林省书法学考生报考我校书法学专业,须参加我校书法学专业考试且成绩合格;山东省音乐类考生报考我校音乐类专业须在山东师范大学组织的多校联考中取得我校对应专业的合格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执行普通类批次控制线,在普通类专业相应批次进行录取,无艺术类校考或省统考要求,非艺术类考生也可以报考;招收其他省份的艺术类专业考生,承认相应省份对应专业的统考(联考)合格成绩。
7.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招生对象为少数民族考生,预科一年,一年后按考生成绩分配专业。
8.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 不接受专业调剂。
9.工商管理类(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电子信息类(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学生直接选择“专业类”填报高考志愿。录取学生在入学后的第3学期进行专业分流,第4学期进入所选专业学习。专业分流按照学校文件和相关学院分流实施细则执行。
10.部分特殊类型专业录取原则。
①体育类专业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投档的合格考生中,依据各省招生专业计划,按高考文化课总成绩(含政策性照顾分,下同)从高到低择优录取。高考文化课总成绩相同时,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课成绩再次相同时,按高考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运动训练专业: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吉林师范大学2021年运动训练专业招生简章》等规定执行。
②艺术类专业
美术学、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绘画、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书法学专业:在投档的合格考生中,依据各省招生专业计划,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高考文化课总成绩(含政策性照顾分,下同)的60%+专业课成绩的100%。综合成绩相同时,按照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课成绩再次相同时,按高考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音乐学专业:在投档的合格考生中,依据各省招生专业计划,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高考文化课总成绩的60%+专业课成绩的100%。综合成绩相同时,按照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课成绩再次相同时,按高考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音乐表演专业:在投档的合格考生中,依据各省招生专业计划,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课成绩相同时,按照高考文化课总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高考文化课总成绩再次相同时,按高考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高考文化课总成绩达到我校普通类专业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投档考生中,按高考文化课总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高考文化课总成绩相同时,按高考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不接受专业调剂。
11.省属公费师范专业只招收吉林省考生。定向就业地区分配时,在各专业预录取的考生中,按投档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在定向就业地区计划数内由考生自行选择,额满为止。
12.特殊省份的录取。
内蒙古自治区:对于投档考生按“专业志愿清”原则进行录取。
高考改革省份,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须符合我校招生专业和选考科目要求。对于进档考生,按投档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录取,额满为止;同分录取时,依据考生位次顺序进行择优录取;同分同位次录取时比较单科成绩。对于所报专业志愿无法满足并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只在同一专业组内进行调剂。
美术学、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绘画、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书法学专业:在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且专业课成绩合格的投档考生中,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高考文化课成绩的60%+专业课成绩的100%。综合成绩相同时,按照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课成绩再次相同时,按高考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音乐学专业:在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且专业课成绩合格的投档考生中,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高考文化课成绩的60%+专业课成绩的100%。综合成绩相同时,按照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课成绩再次相同时,按高考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音乐表演专业:在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且专业课成绩合格的投档考生中,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课成绩相同时,按照高考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高考文化课成绩再次相同时,按高考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我校普通类专业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投档考生中,按高考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高考文化课成绩相同时,按高考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不接受专业调剂。
按照国家、省相关政策执行。
长春大学坐落在素有“北国春城”之称的吉林省长春市,是一所底蕴厚重、特色鲜明的省属综合性大学。
学校前身是1949年由原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创办的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工业会计统计人才。在同步国家发展与时代变革中学校数次易名,1983年更名为吉林机电专科学校。1987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原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长春职业大学4所学校合并,组建长春大学。2000年8月,原吉林省林业学校并入。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2万平方米,有21个教学院部,60个本科专业,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8583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20人,其中正高级112人,副高级29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2人,硕士学位的教师465人。学校有中央直接联系高级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全国技术能手、省高级专家、省拔尖创新人才、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等各类高层次人才50人次。
学校在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级奖2项,省级奖46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8个,其中优势特色学科7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学校连续四次跻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学科竞赛评估结果TOP300”榜。2021年,学校成功申请成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主席单位,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省属普通高校主席单位。
学校立足东北地区及吉林省产业结构实际,建成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有以中央直接联系高级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等诸多荣誉于一身的李荣和教授为首组建的科研团队,多项发明专利成果获得国家级奖项并得到转化应用,为吉林省乃至全国在大豆深加工研究领域和成果转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建有吉林省残疾人康复设备及技术科技创新中心等1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长春大学机电工程研究所等22个校级科研平台。学校还依托机电传统专业优势,对接吉林省及长春市在机械、电子、汽车、计算机、康复设备等领域需求,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积极推进同部属、省属院校和地方政府合作,与吉林大学签订了《吉林大学支援长春大学办学框架协议》,与长春理工大学签订了《长春理工大学与长春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浙江省金华市签订了《金华市人民政府与长春大学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书》。学校坚持以服务吉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担当,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分别与松原市、白山市、辽源市、长白山管委会等地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吉林省政数局组建“吉林祥云数字经济研究院”。学校积极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吉林省人体健康状态辨识与机能增强重点实验室”获吉林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标志我校在跨学科交叉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迈上了新台阶,对学校凝练和突出特色发展具有重要义。
学校重视培育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连续六届获一等奖,在全国“挑战杯”“创青春”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6个。“团风创新创业团队”被团中央评为“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学校先后20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70余年办学历程,长春大学及其前身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谋求自身发展的探索实践中,经过几代长大人的卓绝努力,逐渐形成了基础厚重的学科专业优势和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品牌。
1987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在长春大学创建了亚洲第一所专门招收视障、听障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学院,开创了我国残障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先河。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长春大学构建了高等特殊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空白。2018年,三个专业获批面向残障考生以单考单招方式招收硕士研究生资格,其中美术、艺术设计专业为国内首次。30多年来,特殊教育工作多次获得国际国内殊荣和奖项,被中残联、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试点院校”。2002年,时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在出席学院15周年纪念大会时指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办学最早、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层次最高,在我国高等特殊教育领域居于龙头地位。”2017年,在建院30周年之际,中残联主席张海迪在贺信中指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创办,是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的历史性开端,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里程碑。”新时代新跨越,学校将努力把特殊教育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等特殊教育学府。
长春大学是“团风”精神的发源地。1989年4月的一天,学校残疾大学生金燮,收到一张署名“团风”的10元钱汇款单,随即,第二张、第三张汇款单不期而至。一时间,许多生活困难大学生都陆续收到署名“团风”的汇款。“团风”事迹出现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省市各级组织相继做出决定,号召广大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学“团风”,争做青年楷模,争做时代先锋。多年来,“团风”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核心的基本精神内涵。它从初期的个体扶贫助困爱心行动,发展到后来全校师生乃至社会青年群体以“爱国、敬业、奉献”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与中华文化和时代精神一脉相承。2019年,学校隆重举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学“团风”活动30周年大会,借此弘扬办学特色,传承“团风”精神。
学校坚持打造以“网络技术安全为基础、网络文化安全为特色”的网络安全学院,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2015年,学校牵头成立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这是国家网信办组建后批准成立并主管的第一家全国性社会组织。2016年,成立国内首家网络国学院,成立国家级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建成吉林省唯一一家研究网络文化的“吉林省网络文化研究基地”。2017年,学校成立了中国东北三省唯一一家网络安全学院,2018年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硕士点,2019年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2021年成功增设“网络文化安全”二级学科和“中国文化网络传播”交叉学科。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全国首批具有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学校先后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131所高校、教育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现具有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吉林省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来华留学生接收资格。学校凭借优秀的俄语教学和科研团队,打造对外俄语优势,创办吉林省第一个俄语中心,与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共建“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成立亚洲首家开展叶赛宁专门研究的机构——叶赛宁文化教育中心,成功承办“第十届中俄大学校长论坛”,与俄罗斯梁赞国立大学合作设立的孔子学院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导教、以赛育人、以赛促创”的工作思路,结合传统和新兴优势学科专业,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2017年,成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自2017年至今,FCC车队连续四次在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系列赛事中取得佳绩,总成绩逐年攀升,获得最具影响力车队称号。
面对新征程,长春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将强化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录取分数线为492分(理科)。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通信工程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通信工程

长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录取分数线为426分(理科)。长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通信工程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长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通信工程本科二批A段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长春建筑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6二批理科319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长春建筑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6二批理科319长春建筑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5三批理科332长春建筑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3三批理科366长春建筑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2三批理科361长春建筑学院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长春光华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6二批理科348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长春光华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6二批理科348长春光华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4三批理科387长春光华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2三批理科366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长春建筑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5三批理科332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长春建筑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6二批理科319长春建筑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5三批理科332长春建筑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3三批理科366长春建筑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2三批理科361长春建筑学院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2016一批理科540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2016一批理科540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540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2014一批理科567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2013一批理科546长春理工大学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540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2016一批理科540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540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2014一批理科567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2013一批理科546长春理工大学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6二批理科346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6二批文科349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6二批文科349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6二批理科346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6二批理科370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6二批理科370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2三批理科363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吉林通信工程2011三批理科406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长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2016二批理科479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长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2016二批理科479长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2014二批理科494长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2013二批理科480长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2012二批理科475长春大学吉林通信工程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