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专业源于1985年创办的汽车拖拉机专业,200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开办车辆工程本科专业。2005年获批车辆工程二级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获校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车辆结构、车辆理论、车辆设计、新能源汽车技术等
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能从事车辆工程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本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较强,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山西省教学成果奖2 项,在各类教学竞赛获奖3 项。专业拥有良好的教学实践条件,设有汽车性能实验室、汽车拆装实验室、汽车电器实验室和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以及动力赛车创新基地(太阳能汽车、陆地无人平台)。专业有中北大学车迷协会、汽车文化公园、中北大学行知车队、致远车队和兴晋车队等实践创新平台。学生在历年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FSEC、FSAC)、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BSC)中成绩优异。专业生产/毕业实习基地涉及全国16 个知名企业。
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车辆结构分析与动态仿真、车辆振动及噪声控制技术、车辆电子与信息技术、车辆总体系统设计技术等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目前承担有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具有良好的科研条
件和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近年来,已取得5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余篇。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考研的学生大部分进入“双一流”高校。
车辆工程专业源于1985年创办的汽车拖拉机专业,200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开办车辆工程本科专业。2005年获批车辆工程二级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获校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车辆结构、车辆理论、车辆设计、新能源汽车技术等
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能从事车辆工程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本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较强,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山西省教学成果奖2 项,在各类教学竞赛获奖3 项。专业拥有良好的教学实践条件,设有汽车性能实验室、汽车拆装实验室、汽车电器实验室和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以及动力赛车创新基地(太阳能汽车、陆地无人平台)。专业有中北大学车迷协会、汽车文化公园、中北大学行知车队、致远车队和兴晋车队等实践创新平台。学生在历年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FSEC、FSAC)、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BSC)中成绩优异。专业生产/毕业实习基地涉及全国16 个知名企业。
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车辆结构分析与动态仿真、车辆振动及噪声控制技术、车辆电子与信息技术、车辆总体系统设计技术等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目前承担有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具有良好的科研条
件和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近年来,已取得5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余篇。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考研的学生大部分进入“双一流”高校。

3.环境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工程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生态修复和重建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和进行环境规划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本专业分两个方向:方向一为污染控制工程,方向二为环境生态工程。本专业是中北大学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现有专

5.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本专业源于特种能源与高分子材料及相关学科,在全国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中排名第专注于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分析、制造、评价等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工作。专业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从事复合材料相关的基础研究、材料设计与制备、结构设计及优化、工艺及装备的设计制造、性能检测与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船舶、军工装备、汽

2.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专业以机电装备振动与运动控制、智能检测、工业机器人及应用为专业技术方向,培养机电控制及自动化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诸方面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年均科研经费1000万元以上,80%以上源自军工领域,呈现着较为鲜明的军工特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科研优势,采用项目教学法极大调动了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从事军用含能材料及其器件、民用爆破器材等相关产品的研究、设计、制造及其应用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山西省优势、特色专业、国管专业。目前有专业教师30名,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突出贡献专家2人,山西省二级教授3名,山西省模范教师1名;教授8名,副教授13名。近年来,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973

4.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专业是山西省特色专业、中北大学优势专业。专业致力于培养能适应国家高分子材料及相关领域经济建设需求,能在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加工成型和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和产品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材料选用、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关键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毕业生就业面广,可到石油化工、电子电器、建材、汽车、包装、航空航天、军工、轻纺及医药等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

能源动力/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085800浙江大学研究生能源动力(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人数:27。能源动力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全日制统考能源工程学院专业:27(不含推免)专业备注栏信息请查询我校研招网http://w

3.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理工类学制四年)本专业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及坚实工科背景的,能从事汽车工程技术领域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规模日益壮教学科研能力日益增强、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教学科研队伍,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校区在省内外各大汽车厂

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面向传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的能源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等方向,培养从事能源动力、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制造、安装、管理和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航天、航空、军工、汽车、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就业或深造。本专业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2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45%,博士化率90%。具有完善的实验条件,拥有发动机性能实验室、太阳能转化材料

45项,企业横向重大项目18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1-2区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出版专著8部,教材7部。学院先后与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西英格兰大学、波兰华沙理工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展开学术交流与合作。学院坚持“勤于能,探其源,动于心,力其行”的学生工作理念,努力朝“每个能动学子能够在毕业典礼的舞台上自信的展示自我”的美好愿景而不懈努力,建立本

2.车辆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源于1985年创办的汽车拖拉机专业,200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开办车辆工程本科专业。2005年获批车辆工程二级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获校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车辆结构、车辆理论、车辆设计、新能源汽车技术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能从事车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