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宜春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药学 | 2021 | 理科 | -/501(本科二批) | -/480(本科二批) |
| 药学 | 2020 | 理科 | -/516(本科二批) | -/495(本科二批) |
| 药学 | 2019 | 理科 | -/503(本科二批) | -/482(本科二批) |
| 药学 | 2018 | 理科 | -/505(本科二批) | -/482(本科二批) |
| 药学 | 2017 | 理科 | -/476(本科二批) | -/456(本科二批)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能够在药学领 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药学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接受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等相关学科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具备药物研究与 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和药物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药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掌握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物制剂、药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技术;
3.具备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能力;
4.熟悉药事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5.了解药学及相关领域前沿与发展趋势、医药行业发展需求;
6.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理 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综述的基本方法。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生物学。
核心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临床医学概论、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动力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教学、研究见习、医药企业(或研究机构、医院、 社区药房)见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多种形式。
主要专业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生物化 学实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生药学实验、药剂学实验、药 理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药物动力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西 | 药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1 |
| 四川 | 药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1 |
| 广西 | 药学(4790元/年,在枫林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59 |
| 湖南 | 药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5 |
| 历史类 | 531 | ||||
| 福建 | 药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3 |
| 历史类 | 544 | ||||
| 安徽 | 药学(479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2 |
| 浙江 | 药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68 |
| 辽宁 | 药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1 |
| 历史类 | 557 | ||||
| 内蒙古 | 药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02 |
| 天津 | 药学(枫林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21 |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药学和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本科层次应用型复合型高级药学人才,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院、药企以及相关部门从事药学或中药学的新药设计、制剂开发、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药品检验、医药营销、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西 | 药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0 |
| 广西 | 药学(479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27 |
| 广东 | 药学(非定向)(招生特征不招色盲色弱;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7 |
| 湖南 | 药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7 |
| 福建 | 药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1 |
| 安徽 | 药学(479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6 |
| 浙江 | 药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62 |
| 江苏 | 药学(在校本部学习)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5 |
| 上海 | 药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33 |
| 山西 | 药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B段 | 普通类 | 449 |
| 河北 | 药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3 |
| 天津 | 药学(校本部)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08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坐落于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盛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学校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培养培训职业教育教师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公办多科性本科院校,也是全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其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统筹发展继续教育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估专家也对学校扎实的教学工作、明显的办学成效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
历史沿革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以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主体,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成。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起始于1952年;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前身为1977年创建的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1984年更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4年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学校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年划归江西省管高校。
办学定位 学校以教师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本定位,发挥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办学优势,突出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服务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办学特色。
发展目标 学校秉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师教育传统,恪守“明德精业”的校训规范,紧跟教育现代化步伐,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致力于建设具有鲜明职教特色、引领全国一流职教师资培养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
学科专业 学校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江西省“十四五”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教育学(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设计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药学、体育学],拥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教育硕士、旅游管理硕士、艺术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药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会计硕士)。拥有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1个(化学),江西省十四五“双一流”立项建设学科2个(教育学、化学),江西省高水平学科1个(设计学)。现有65个本科专业招生,涉及有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法学等10个学科门类,13个本科专业实现一本招生。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应用化学、旅游管理)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制药工程、财务管理、旅游管理),江西省一流专业7个,省级特色及品牌专业18个,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精品类、课程思政师范类等课程102项,获批江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获国家级或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176项(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双师型”电子信息类职教师资培养、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59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财政部职教师资素质提高计划项目12项。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人1738人;其中专任教师1456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2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27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96人。享受国家级、省市级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大国·工匠、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资助计划”人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青年科学家,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人选、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模范教师、江西省金牌研究生导师、江西省金牌教授、江西省金牌青年教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各级各类优秀人才241人次。
办学条件 主要有枫林校区和红角洲校区,占地面积2159.18亩,校舍建筑面积70.7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994.09万元,纸质图书274.6万册。建有校内教学实验及实训场所33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69个。其中,文科综合、基础化学、基础物理及金工实训中心等4个为校级基础实验实训中心,电子电工、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及旅游管理教学实训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建成了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人才培养 共培养了13.3万余名毕业生,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校生规模2.8万余人,其中专科生831人、本科生26156人、研究生2118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近五年,研究生及大学生在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全国大学生英语、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力学以及艺术设计、音乐、体育等各类竞赛和科技文化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121项,2021年我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列260位。学校健美操队队员代表国家队夺得了我国健美操项目的首枚世界金牌。学校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学校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绩连续六年位于江西省前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热度高涨,每年学生参与数都超过总学生数一半以上。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1金8银22铜,两次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先进集体;在全省大赛中获17金27银24铜,连续6年获评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先进集体和优秀组织奖,连年排名江西省高校前列。获评江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科技厅“众创空间”。41个专业参加江西省第一轮(2015—2018)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排名全省第一的专业4个、第二的专业6个、第三的专业9个、第四的专业10个,排名前四的专业占到71%。
科学研究 现建有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平台311工程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发改委工程中心(实验室)2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级和省级科研项目1002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奖项35项;获批发明专利131项。学校编辑出版《职教论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地方文化研究》三种学术期刊。《职教论坛》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2008、2011、2014、2017版、2020版)、2020年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17版、2020版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9年入选中国社科院期刊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特色化发展案例选编》,2021年获得江西省优秀期刊一等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等荣誉,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刊物之一。《职教论坛》“继续教育”栏目2020年分别荣获“江西省2020年度期刊优秀栏目”,华东地区“优秀栏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为教学育人和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栏目2018年荣获第五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地方文化研究》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关注。
职教基地 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先后被江西省政府、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江西省教师资格面试直属考点管理办公室。截止2022年4月底,培训基地共举办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职教师资培训117期,培训职教师资12532人次,先后获批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中5个专业培养(培训)标准、培养(培训)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7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
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与国(境)外开展合作与交流,是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也具有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合作办学、学分互认、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合作与交流项目。学校长期聘请外籍教师、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出国境进修访学和学术交流。积极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与人文交流,2016年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合作开办了海外孔子学院,每年开展“汉语桥”夏令营来华交流学习和在线人文交流活动。随着学校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孟加拉、摩洛哥、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加纳等国家的学生来我校留学,进修汉语、攻读本科及硕士学位。
发展愿景 学校是我国职教师资培养领域“北有天津、南有江西、优势互补”格局中的重要一极,被社会誉为“南方职教师资培养的摇篮”。目前,学校按照“十四五”时期“一个核心任务、两大趋势、三大建设、四大提升行动、五个更显色”的发展思路,即围绕突破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这一核心任务,把握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建设两大趋势,推进学科水平上台阶、教师教育出特色、资源配置更优化三大建设,实施交叉融合、创新培育、强化团队、探索引领四大提升行动,促进人才培养更显师范本色、科学研究更显应用特色、社会服务更显教育担当角色、文化传承创新更显红色基因底色、对外交流合作更显双向开放成色,开启具有鲜明职教特色、引领全国一流职教师资培养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新征程,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再作新贡献。
执行生源省(区、市)的提档政策,认可生源省(区、市)符合国家规定的加分、优惠和降分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享受政策性加分的考生。
| 省份 | 层次 | 批次名称 |
| 安徽 | 本科 | 体育本科批 |
| 安徽 | 本科 | 文理科本科二批 |
| 安徽 | 本科 | 校考艺术本科二批 |
| 北京 | 本科 | 本科二批 |
| 北京 | 本科 | 本科提前 |
| 福建 | 本科 | 本二批(文史、理工) |
| 福建 | 本科 | 提前批(文史、理工) |
| 福建 | 本科 | 体育本科批 |
| 福建 | 本科 | 艺术本科B批 |
| 福建 | 高职(专科) | 高职(高专)批(文史、理工) |
| 福建 | 高职(专科) | 艺术专科批 |
| 甘肃 | 本科 | 本科二批 |
| 甘肃 | 本科 | 艺术类本科一批 |
| 广东 | 本科 | 第二批本科A |
| 广东 | 高职(专科) | 第三批专科A |
| 广西 | 本科 | 本科第二批 |
| 广西 | 本科 | 本科提前批 |
| 贵州 | 本科 | 本科第二批 |
| 贵州 | 本科 | 体育艺术二本 |
| 海南 | 本科 | 本科第二批 |
| 河北 | 本科 | 本科二批 |
| 河北 | 本科 | 本科提前批A |
| 河南 | 本科 | 本科二批 |
| 河南 | 本科 | 提前批体育本科 |
| 河南 | 本科 | 提前批艺术本科A段 |
| 河南 | 高职(专科) | 高职高专一批 |
| 黑龙江 | 本科 | 二批本科(A) |
| 黑龙江 | 本科 | 体育类本科批 |
| 黑龙江 | 本科 | 艺术类本科一批 |
| 湖北 | 本科 | 第二批本科 |
| 湖北 | 本科 | 体育本科 |
| 湖北 | 高职(专科) | 高职高专(一) |
| 湖南 | 本科 | 本科二批 |
| 湖南 | 本科 | 本科提前批 |
| 吉林 | 本科 | 第二批(A段) |
| 吉林 | 本科 | 第一批(A段) |
| 江苏 | 本科 | 理科类第二批录取本科院校 |
| 江苏 | 本科 | 体育类提前录取公办本科院校 |
| 江苏 | 本科 | 文科类第二批录取本科院校 |
| 江苏 | 本科 | 艺术类提前录取公办本科(3小批) |
| 江苏 | 高职(专科) | 理科类高职专科院校 |
| 江苏 | 高职(专科) | 文科类高职专科院校 |
| 江苏 | 高职(专科) | 艺术类高职(专科)(1小批_美术) |
| 江西 | 本科 | 第二批本科 |
| 江西 | 本科 | 第三批本科 |
| 江西 | 本科 | 第一批本科 |
| 江西 | 本科 | 提前本科(二) |
| 江西 | 本科 | 提前本科(一) |
| 江西 | 高职(专科) | 高职(专科) |
| 辽宁 | 本科 | 普通类二批本科 |
| 辽宁 | 本科 | 体育类二批本科 |
| 辽宁 | 本科 | 艺术类二批本科 |
| 内蒙古 | 本科 | 本科二批 |
| 内蒙古 | 本科 | 本科提前A |
| 内蒙古 | 本科 | 本科提前B |
| 宁夏 | 本科 | 二批本科 |
| 宁夏 | 本科 | 艺术本科 |
| 宁夏 | 高职(专科) | 高职(专科) |
| 青海 | 本科 | 第二批本科 |
| 青海 | 本科 | 提前单独本科录取 |
| 山东 | 本科 | 本科二批 |
| 山东 | 本科 | 本科一批 |
| 山东 | 高职(专科) | 专科(高职)批 |
| 山西 | 本科 | 本二批A |
| 陕西 | 本科 | 二批本科 |
| 陕西 | 本科 | 提前批本科 |
| 上海 | 本科 | 秋季高考.普通本科批 |
| 上海 | 本科 | 秋季高考.艺术体育本科第二批 |
| 四川 | 本科 | 本科二批 |
| 四川 | 高职(专科) | 专科一批 |
| 天津 | 本科 | 本科二批A阶段 |
| 天津 | 本科 | 艺术类本科院校批次 |
| 云南 | 本科 | 二本 |
| 云南 | 本科 | 提前本科批 |
| 浙江 | 本科 | 体育第一批 |
| 浙江 | 本科 | 文理科第二批 |
| 浙江 | 本科 | 艺术第一批 |
| 浙江 | 高职(专科) | 文理科第三批 |
| 浙江 | 高职(专科) | 艺术第三批 |
| 重庆 | 本科 | 第二批本科 |
| 重庆 | 本科 | 体育本科第二批 |
艺术类:(1)本科层次:认可生源省(区、市)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简称:专业统考)的省(区、市),以艺术专业成绩为依据,从高分到低分不分文理排队录取;设有我校艺术类专业(省外)招生考试(简称:专业校考)的省(区、市),考生应取得我校相应艺术类本科专业合格证,以考生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测算方法为:综合成绩=(高考文化成绩/高考文化总分)×100×30%+(专业校考成绩/专业校考总分)×100×70%]为依据,从高分到低分不分文理排队录取。
宜春学院地处赣西中心城市——江西省宜春市。宜春自古就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是国家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宜春风光旖旎,交通便利,沪瑞高速、杭长高铁、浙赣铁路穿城而过,明月山民用机场四通八达。
宜春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宜春大学。2000年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宜春医学专科学校、宜春农业专科学校、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合并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
学校现有本部校区、北校区和新校区三个校区,占地近2000亩。全日制在校生17938人。现有教职工1540人,其中,专任教师1057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43.05%以上,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比例81.93%以上;其中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双千计划”项目人选等省级以上人才70余人次。学校外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仙辉院士等100多名高级专家为客座教授。
近年来,学校的办学声誉稳步提升。2007年,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被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5年,获批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201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评价宜春学院是“一所区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极具发展潜力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学校连续5年获得省、市综治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获得节能、计划生育、信访等方面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现有19个教学院,有教育学、医学、农学、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11大学科门类,有省级“十二五”重点学科4个;有省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5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重点基地)6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
学校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从合并建校之初的以专科专业为主,发展到现在以本科专业为主,2018年停止专科专业招生。现有本科专业69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特色专业8个;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有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2个。201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批江西省唯一的教育部第一批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学校;2019年,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建设学校”。近5年来,我校获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教育部新农科、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省级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7门思政微课入选推送至学习强国平台;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获批文化和旅游部“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项目1项;获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0多项;出版教材40余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指导学生在全国和全省各类学科竞赛中荣获国际奖项20多项,国家级一等奖100多项,省级一等奖240多项。
学校大力推进科研强校,注重科研反哺教学。近5年来,教师年均科研经费超6万元,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其它各类项目1500余项;获省级以上成果奖29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1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00余部;在生物医药、美容医学、两系杂交水稻等方面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作为赣西地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宜春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秉承“厚德、尚能、博学、笃行”的校训,围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要求,践行“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五有”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赣西区域60%的中小学校长、医疗机构负责人和乡镇领导干部都是宜春学院毕业生;学校培养造就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辛洪波、“全国优秀教师”刘军等为代表的众多社会各界精英,充分展示了良好的办学实力和较深厚的办学底蕴。
学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建有86个学生社团;建有尚能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天工创客空间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先后建设了25个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示范园,64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17年,学校获批“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019年,成功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获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学校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办学,推进了交换生、教师研修等项目的实施,为师生共享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了广阔平台。2018年,经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批准,与印度拉夫里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国家级汉语教学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填补了学校孔子学院建设的空白。2020年,与俄罗斯萨马拉社会与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的音乐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实现了学校首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零的突破。目前,学校在校留学生人数有322人,主要在我校接受临床医学、动物医学等专业教育。
进入新时代,宜春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推进“四个回归”,深化产教融合,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走创新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开放办学、服务地方,着力打造事业发展的“升级版”,开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新征程。
艺术类专业统考(联考)或校考成绩合格且达到当地省(区、市)规定的相应层次文化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以上者,进档后按以下原则录取:
(1)书法学专业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录取;文化成绩相同情况下,专业优先;
(2)舞蹈表演专业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情况下,文化优先;
(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按折算后的综合分从高到低录取,综合分=专业分+文化分×40%;综合成绩相同情况下,专业优先。
(4)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3个专业计划通用,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兼顾考生个人专业志愿的原则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情况下,文化优先;若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按折算后的综合成绩投档,则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安排专业,综合成绩相同情况下,专业优先。
(5)动画专业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情况下,文化优先;若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按折算后的综合成绩投档,则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安排专业,综合成绩相同情况下,专业优先。
(6)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学、舞蹈学专业均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情况下,文化优先。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和中药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和中药学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就业前景和中药学就业前景,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介绍和中药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和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园艺技术和中药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园艺技术和中药学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园艺技术就业前景和中药学就业前景,园艺技术专业介绍和中药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园艺技术和中药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园艺技术和

我是哪里的中专生,中专是住3、4、5、6、7、8这几栋,,3、4栋是一个房间住8个人,带卫生间。其他都是没有卫生间的。不过我那一届人数比较少,有幸住进了大专宿舍,哈哈哈,一个房间6个人,都是上铺,下铺有衣柜,书桌,可以放电脑,还蛮好的,一年是800块,楼主要去哪里读大专吗,我个人认为药学检验比较好,毕业后一般是去医院的检验科,而药学嘛,我觉得读个大专可能学不到什么,毕竟~~~~~~呵呵呵。我是学的

一律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1、复试时进行报名资格审查,不合格者一律不予录取。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2、考生复试期间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统一体检,无故不参加体检和体检不合格的考生,一律不得录取。3、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综合情况面试、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两个部分。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为准)报考的考生,复试时,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宜春学院江西药学录取分数线为480分(理科)。宜春学院江西药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药学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宜春学院江西药学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药学本科二批普通类-81药学专业介绍层次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药学录取分数线为321分(理科)。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药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药学理科专科批普通类药学文科专科批普通类3430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药学招生计划2021专业名称批次类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中药学录取分数线为320分(理科)。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中药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中药学理科专科批普通类中药学文科专科批普通类3400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中药学招生计划2021专业

6、每学年开展一次江西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选,获奖者奖励金额为8000元/生,评选比例为40%。

5、每学年开展一次江西省政府研究生奖学金评选,获奖者奖励金额为10000元/生。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宜春学院江西药学2016二批理科481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宜春学院江西药学2016二批理科481宜春学院江西药学2014二批理科475宜春学院江西药学2013二批理科458宜春学院江西药学2012二批理科488宜春学院江西药学2011二批理科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