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西南医科大学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
| 软科(综合) | - | 379 |
| 校友会(综合) | 319 | 377 |
| 武书连 | 256 | 537 |
| US排名 | 1702 | - |
| 软科(医药) | 30 |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37 | 67404 | 521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12 | 92079 | 43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56 | 11784 | 541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33 | 22501 | 474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27 | 76906 | 43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45 | 16353 | 474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57 | 34604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2 | 45495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思想政治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4 | 51810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地方专项 | 本科批 | 539 | 47864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思想政治 |
| 2021 | 地方专项 | 本科批 | 534 | 51810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487 | 94286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9 | 11287 | 466 | 首选历史,再选思想政治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5 | 12652 | 46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地方专项 | 本科批 | 545 | 12652 | 466 | 首选历史,再选思想政治 |
| 2021 | 地方专项 | 本科批 | 544 | 12935 | 46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12 | 27231 | 46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西南医科大学是四川省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川渝滇黔结合区域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泸州。学校前身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始建于1951年,1959年升格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泸州医学院,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2004年起开展留学本科生学历教育,2010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年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是四川省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坐落在川滇黔渝结合部的泸州。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泸州,是一座大美之城,主城区被长江、沱江两江环抱,“江在城中,江城互融”。泸州,是一座闻名于世的酒城,风过泸州带酒香,是浓香型白酒发源地,拥有泸州老窖和郎酒两朵“中国名酒之花”。泸州,是一座红色之城,有着光荣的红色历程,朱德“护国讨袁”在泸州战斗生活5年,刘伯承指挥的泸顺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起义的先声,红军“四渡赤水”三渡在泸,书写了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泸州,是一座通达之城,建成高速公路5条,通车里程居四川第3位;绵泸高铁于2021年7月通车,泸州可直达成都、西安、郑州、上海、广州等地;已全面动工的渝昆高铁与规划中的蓉遵高铁在泸州交差而过;泸州云龙机场是四川第三大航空港,全国民航中型机场,当前通航点已达50个,涵盖国内全部一线城市、重要的省会城市和旅游城市。泸州,是一座宜居之城,全市森林覆盖率50.8%,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中心城区建成开放公园43个,形成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生态格局。教育医疗资源优质,有西南医科大学等7所普通高等院校,有“三甲”医疗机构6家,医疗卫生资源和条件居四川省第2位,正在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
1.国家助学金
资助纳入全国招生计划内的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预科、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我省分设为每生每年4500元、3300元和2100元三个档次。按学年进行申请,符合条件的学生按照学校相关通知要求提出申请。
2.国家助学贷款
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预科、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可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和住宿费,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承担。助学贷款期限为学制加15年,最长不超过22年。助学贷款利率按照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30个基点执行。有贷款需求的学生可向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咨询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办理时间为7—9月。
3. 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
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士官、退役后复学或入学的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实行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学费减免。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金额,按学生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下同)两者金额较高者执行;复学或新生入学后学费减免金额,按高等学校实际收取学费金额执行。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的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超出标准部分不予补偿、代偿或减免。符合条件的学生按照学校相关通知要求提出申请。
4.基层就业学费奖补
四川省省属高校全日制应届毕业生,自愿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连续服务满 3 年及以上的,对其实施学费奖补。奖补金额根据毕业生在校期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确定,每生每年不超过6000元,奖补年限以毕业生最后学历的实际学制为准。奖补款项一次性发放。部属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向就读高校申请,市属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奖补由各地参照省政策制定执行。外省高校毕业生到我省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按“谁用人谁资助”原则,由就业所在地县(市、区)自行制定政策执行。
5. 医学生公费定向培养
定向医学生在校期间不用缴纳学费、住宿费,还可获得每人每年3000元的生活费补助。
6.新生入学资助
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新生,可向毕业高中学校或户籍地县(市、区)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办理新生入学资助。省内院校录取新生每生一次性补助 500 元,省外院校录取新生每生一次性补助 1000 元。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在开学报到前提出申请。
7.勤工助学
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管理助理、教学助理、科研助理、公共事务助理等工作,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申请时间和具体流程按照学校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8.新生入学“绿色通道”
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如暂时筹集不齐学费和住宿费,可在开学报到时,通过高校开设的“绿色通道”先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后,高校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9.校内资助
学校利用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的资助资金以及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资金,设立了新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校内勤工助学、困难补助、泸州老窖奖学金、江之阳·优秀学生奖学金、江之阳·优秀学生游学项目资助金、“宝瑞雅珠宝”自强之星奖学金、兆海奖助学金等资助项目,用于资助学生。申请时间和具体流程按照学校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温馨提醒
随大学录取通知书有一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这张表不用盖章,但需要个人承诺并签字,希望你诚实守信、如实填写。
学校现有城南书院和东方红两个校区,占地1346亩,现有在校生2万余人,设有13个教学科研学院、3个现代产业学院、2所附属小学。图书馆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近200余万册,电子图书220余万册。
学校把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实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现有34个本科专业,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汉语言文学、市场营销、音乐学等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思想政治、科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等教师教育类专业聚焦教育强省建设,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基础教育领军骨干人才;电子、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信息智能类专业聚焦智造强省和数字湖南,助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网络与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等艺术创意类专业聚焦文化强省建设,助力长沙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工商管理类专业助力“长株潭”都市圈建设,为长沙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培养高素质商科管理人才。先后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7项。学校坚持开展产学研合作,区域服务优势突出,与长沙市、长沙高新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益阳市、韶山市等地方政府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与新华联集团、三一重工、汉唐置业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校以来,共培养了12万余名优秀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成为全省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助学金:在校期间家庭经济困难、表现优良的学生可申请每人每年2200—4400元不同等次的国家助学金,20-30%(依据当年省资助中心下达指标为准)的学生可获得该项资助;同时,学校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提供校级经济困难补助。
学校设有新生报到“绿色通道”,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办理先入学后缴费手续,同时为已申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及时确认信息办理回执(注:凡我省高考录取新生可凭高校录取通知书到当地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办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学校还设有“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可为学生推荐勤工助学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