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助产 | 2021 | 理科 | -/200(专科批) | -/243(专科批) |
| 助产 | 2021 | 文科 | -/273(专科批) | -/322(专科批) |
| 助产 | 2020 | 理科 | -/200(专科批) | -/220(专科批) |
| 助产 | 2020 | 文科 | -/203(专科批) | -/203(专科批) |
| 助产 | 2019 | 理科 | -/208(专科批) | -/203(专科批) |
| 助产 | 2019 | 文科 | -/205(专科批) | -/208(专科批) |
| 助产 | 2018 | 理科 | -/203(专科批) | -/200(专科批) |
| 助产 | 2018 | 文科 | -/202(专科批) | -/200(专科批) |
| 助产 | 2017 | 文科 | -/201(专科批) | -/200(专科批) |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母婴保健基 础知识,具备保障母婴安全和促进优生优育的能力,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保健护理工作的高 素质实用型助产专门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各级综合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所)、妇幼保健管理机构,以及孕妇学校、亲子 活动中心和月嫂培训中心等社区妇幼保健机构组织,从事助产、临床护理、计划生育和妇幼 保健管理及服务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熟练开展产科服务、妇科及计划生育操作的能力;
2.掌握规范的妊娠诊断、产前检查、科学接生、产后处理、新生儿处理基本技能;
3.掌握基础医学和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掌握与生育相关的人文知识,具备保障母婴安全、促进最佳生育、宣传先进生育文化 的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助产学、妇科护理、儿科护理、优生优育和妇幼保健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基础护理技术、助产和母婴保健技术以及专科护理技术等实训。
在综合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护士执业资格证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护理助产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咨询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护理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与本专业相适应的人文社会科学、助产医学、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可在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医疗服务机构从事助产及母婴护理、计划生育、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及预防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学、产科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护理专业为依托,采用“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以临床产科流程项目为载体,采用项目案例为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师资力量及实训教学条件方面,在护理专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产科学师资品牌,充分发挥临床一线产科医护兼职教师的教学优势,将课堂教学与产房助产有机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助产毕业生。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就业面宽、工作适应性强的特点,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助产、护理、母婴保健等工作。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是铜陵市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学院坚持立足铜陵、服务皖江、面向长三角的办学定位,把服务铜陵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立校之基、强校之要,以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为主体,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创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院成为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全国首批1+X证书试点院校、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校、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2021年获批与铜陵学院开展“专升本”联合培养。
学院占地1051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含在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690人、继续教育在校生5375人、联合培养本科生283人。在职教职工415人,其中博士生7人、高级职称116人、省级“双师型”教师182人,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等39人(个)。建有省内首家(地市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首家(地市级)创业学院,全国首家“三位一体”图书馆、安徽省首批对台交流基地。下设铜陵电大、管理系、经贸系、医学系、护理系、信息工程系、艺术传媒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基础部、思政部、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12个教学单位。高职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技术、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等38个专业,包括2个国家级专业、2个央财支持建设专业、5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3个省级特色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形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康宁养护、文化创意、互联网+商贸”等五大专业群。电大开设本科专业52个、专科专业11个,连续8年荣获安徽电大“办学先进单位”称号。2020年全院学生在全国各类大赛上获奖6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胜奖1项,首次获得国赛A类赛事一等奖;在省级各类大赛中获奖96项,包括金奖1项、一等奖17项、优秀组织奖1项。2020年教育部权威数据显示学生满意度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7名。
学院以党建为统领,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旗帜鲜明加强政治建设,坚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统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巡视整改、高校党建“找抓提”专项行动、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筑牢建强思想阵地,使党的领导覆盖办学治校各领域、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着力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实施“1357”工程,教师“双带头人”全覆盖,深入构建高质量思政工作体系,不断增强思政工作时代感、吸引力,学院成为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医学系、机械(电气工)程系成为试点系,获批2项省级“三全育人”试点项目、6项省级思政项目,着力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技能,学院团委是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
学院以服务为使命,深化产教融合。坚持产业布局到哪里,专业就跟进到哪里,建立常态化走访调研产业企业的工作机制,持续扩大制造、电子、信息等工科专业招生规模,应用电子技术成为国家骨干专业,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成为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电气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2个专业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护理、电子商务、室内艺术设计、会计、动漫设计5个专业(群)成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紧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方向,初步完成智能控制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技术等10个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审计学等3个专业与铜陵学院开展“专升本”联合培养。首批遴选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作为本科职业教育专业重点培育。
学院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立足企业需求培养适配人才,持续深化招生就业联动、实训实习一体,校内建有一座总面积5万平米的综合实训中心和107个实验实训室,包括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6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室、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设备价值1.4亿元。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基地200多个,在铜陵市与铜陵有色、铜陵旭创、富乐德等30余家企业开展现代产业学院、企业学徒制、订单班培养等深度双元育人,25个专业进行20项1+X证书试点,在铜陵市建有1个国家重点校企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5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8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实训中心。牵头成立铜陵市铜艺产业发展与教育联盟,建立铜陵市铜雕艺术研究院,已连续举办三届海峡两岸(铜陵)铜雕艺术大学生实训夏令营,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与本地铜艺企业开展“大国工匠”培养。学院成为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校。
学院以师资为保障,打造德能“双师”。坚持“送、培、赛、训、带、引”六字方针,着力建设高素质创新型“双师”队伍,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纳入教师成长成才全周期、评价考核全过程。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全员轮训制度,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在企业实践1个月,在我市企业聘请200余位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拥有方少卿、倪莉莉、白瑰伟等3个省级名师、大师工作室,外科护理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等2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电气自动化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群)、医学影像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人体解剖学教学团队等5个省级教学团队。近三年,学院引进专业技术人才58名,13名教师获省级重点人才项目支持,4名教师读博深造,2名教师成为省级技能大师、2名教师成为市级技能大师、1名教师成为江淮名匠、9名教师成为市社科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获批省级重点科研项目30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教师获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奖项21项。2020年,在铜陵市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学院获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2篇(全市共80篇论文获奖)。
学院以质量为根本,提升育人水平。以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统领,全面实施“1+4”发展战略,整体推进“2592”工程。坚持招生培养就业创业统筹,近三年高职报到人数分别达3199人、3837人、5419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2%以上,薪资收入和职业稳定性稳步提高,2015年以来累计8072名大学生通过创业培训,学生在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10项,创业学院成为省级创业学院。坚持“三教改革”与项目建设统筹,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全面开展基层教学组织和课程标准化建设,推行青蓝工程,修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细则》,获批省级教材5个、省级示范基层教学组织4个、教学示范课10门,立项教育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2项。2015年以来立项省级质量工程16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统筹,聚力服务铜陵人力资源提升,电大以学历继续教育为主体,不断推进非学历继续教育、老年开放教育、社区教育和干部网络培训等,切实提升服务经济建设和市民终身学习的水平。护理院(阳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省级医养结合示范中心、铜陵市首批“优质服务基层行”标准单位。培训部是人社部门批准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与多家省市级社会培训组织共建职业能力提升社会培训联盟,被授予铜陵市公共实训中心、铜陵市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铜陵市叉车考试站点,拥有技能培训鉴定项目70余项。近五年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年均规模超过27000人次。
“十四五”时期是学院加快高质量发展、突破高层次办学、实现高水平服务的关键时期,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聚力“四创两高”,在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新征程中,找准角色定位、发挥特色优势,全面建成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实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是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协同创新联盟高校、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校、安徽省教育厅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省级重点支持建设院校、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七届省级文明单位。占地面积136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校园环境优美。现有信息与财经学院、教育与管理学院、医护学院、建筑与园林学院、机电与汽车学院、基础教学部,开设42个精品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83个。有全日制学生9000余人,电大成人教育学生8000余人。拥有一批学术造诣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强、曾赴国外参加交流合作的专家学者,现有教职员工500多人,已发展成为一所初具规模的多学科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学院坚持“三个面对”的办学思想:面对学生实际、面对市场、面对资格证,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积极探索“行业订立标准、校企共同培养、政府充分保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融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学院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实体,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训、创办二级学院等措施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先后与上海晓庄集团、慈兴集团、中鼎集团、安徽动力源集团、中德诺浩、德国牙科技术协会中国投资公司等开展校企合作项目。随着“长三角”国家战略的实施,“皖东南上学,长三角就业”渐成新时尚,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4.87%,进入安徽省高校的第一方阵。
学院的电大工作处主要从事远程开放成人高等教育,积极构建终身教育的办学模式和途径,与国家开放大学连为一体的现代化远程教育教学管理网络,为各层次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技工教育处主要从事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为各类学员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服务,不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取得地方经济和学院发展的“双赢”,充分发挥了地方高校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初心不改,虽远不怠。学院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己任,瞄准“双高”建设目标和“三步走”远景规划,汇聚发展力量,唱响高职教育提质培优主旋律,在区域发展中彰显职业教育“硬核”力量,为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院地址:安徽省宣城市薰化路698号
电话: 0563-3023305
传真:0563-3023305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助产学费:39001.2021年助产学费:3900;2.2020年助产学费:3900;2021年助产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安徽助产理科专科批普通类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助产录取分数线为243分(理科)。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助产在招生省份:安徽。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助产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地区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助产安徽理科专科批普通类243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护理类(护理、助产)录取分数线为200分(文科)。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护理类(护理、助产)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19护理类(护理、助产)文科专科批普通类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护理类(护理、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助产录取分数线为243分(理科)。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助产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助产理科专科批普通类助产文科专科批普通类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助产招生计划2021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助产录取分数为安徽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43,最低位次是221931、安徽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22,最低位次是164256。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助产录取分数线1.2021年助产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

3.助产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与本专业相适应的人文社会科学、助产医学、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可在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医疗服务机构从事助产及母婴护理、计划生育、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及预防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

3.助产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与本专业相适应的人文社会科学、助产医学、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可在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医疗服务机构从事助产及母婴护理、计划生育、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及预防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助产学费:39001.2020年助产学费:3900;2020年助产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安徽助产理科专科批普通类三年103900文

护理类(含:护理、助产)/专业代码:6202宣城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在福建、湖北等2个省市开设护理类(含:护理、助产)专业。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2019)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6202护理类(含:护理、助产)福建

助产/专业代码:520202宣城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在安徽等1个省市开设助产专业。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2021)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520202助产安徽专科批-助产安徽专科批-103900护理类助产宣城职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