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西北民族大学和兰州大学哪个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好(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兰大和西北民大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19 08:22:49 解决时间:2022-12-16 12:30

满意答案

西北民族大学和兰州大学哪个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西北民族大学和兰州大学各排行榜,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分数线,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历史学类 文物与博物馆学
兰州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一、专业简介

文物与博物馆学包括文物学与博物馆学。前者是以研究、整理和保护文物为目的的学科,后者则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博物馆学形成于西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很强的应用性。

文物与博物馆学注重调查和实践,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关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及博物馆社会功能的完善。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保护和研究民族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兰州大学博物馆学专业始于2003年,现已形成从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到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有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研究所。本专业拥有7位教师,其中有3位教授,1位副教授,教师中有4人有博士学位。有2位博士生导师和3位硕士生导师,已形成了有较强教学和科研实力的团队。多年来,依托西北地区丰富的文物考古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已培养出一批本科专业及硕士专业人才。承担完成了数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了有影响的学术成果,编写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考古及博物馆学系列教材”。在博物馆学理论研究、金石碑铭、宗教考古及美术考古方面已形成了自已的特色。成为了一支有一定影响的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二、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历史学、博物馆学和考古学系统知识结构,并能在各类文物管理、博物馆和考古部门以及文物与艺术经营单位、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等部门从事文物与考古研究、博物馆及陈列以及相关的收藏、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工作的高质量综合型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一是以培养具有历史学、博物馆学、考古学知识结构的研究人才,以适应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要求。一是培养能满足各级文博、收藏以及相关的单位工作的实际要求,能胜任专业性较强的实际性工作的专业型人才。

兰州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安徽历史学类(5000元/年;含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34
黑龙江历史学类(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78
吉林历史学类(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67
山西历史学类(包含专业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98
北京历史学类(含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综合本科批普通类615
历史学类 文物与博物馆学
西北民族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政府文物管理机构、各类博物馆或展览馆、文物考古研究机构以及新闻出版、教育、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和海关等企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经营管理、文物学概论、文物管理与法规、考古学通论、文物保护基础、文物鉴定、民族考古学、文物摄影、无机质文物保护、简牍学、田野考古技术、石窟寺艺术、敦煌学、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玉器、中国古代陶瓷器、世界博物馆概览、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地理、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西北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四川文物与博物馆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榆中校区就读)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29
重庆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48
532
海南文物与博物馆学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60
广西文物与博物馆学(3800元/年,在榆中校区办学,只招少数民族考生)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97
湖南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14
浙江文物与博物馆学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547
江苏文物与博物馆学(在榆中校区学习)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15
辽宁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28
内蒙古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67
河北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42
兰州大学
38
软科(综合)
32
校友会(综合)
37
武书连
559
US排名
学校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现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校园面积3544.32亩。

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2002年和2004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守在西部、奋斗为国家,走出了在经济待发达地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之路,创造了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大军团”、隆基兰大合伙人等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

学校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着力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是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有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农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总论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坚持“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构建引进、培养、稳定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290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17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99人。有研究生导师2105人;在站博士后245人;临床医学教授144人、副教授296人。有两院院士2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8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0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入选者129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1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65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9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8人、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34人。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9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生20146人,硕士研究生13297人,博士研究生3808人。有103个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42万余名校友以浓郁的家国情怀、独特的坚守奋斗,赢得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毕业生荣膺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数量均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学校秉持“顶天立地”的科研观,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将地域的比较劣势转化为基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国际科学问题,在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建设学科以及磁学、核学、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青藏高原、冰川冻土、风沙治理、多肽药物、西部高发疾病、敦煌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亚问题、政府绩效治理、应急管理、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紧盯“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成立了一批创新研究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 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世界44个国家和地区的258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总数达173个。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建有3所孔子学院。与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医疗机构,在区域医疗和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口腔医院是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

面向未来,兰州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发扬“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奋斗,致力于在中国西部大地奏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磅礴乐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收费项目

 学费收费标准(人民币):哲学、历史学类专业为5000元/学年;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类专业为5500元/学年,文学类中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为5000元/学年;理学、工学、农学类专业为5800元/学年;医学类专业为6200元/学年;艺术类专业为9000元/学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科学方向)为65000元/学年。

    住宿费收费标准(人民币):1200元/学年。



招生联系方式
招生部门联系办法

兰州大学招生办公室联系电话:0931-8912116(日常咨询)5196678(志愿填报期间)

E-mail:  zsb@lzu.edu.cn             

招生网址:http://zsb.lzu.edu.cn

学校主页:http://www.lzu.edu.cn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南路222号      邮政编码: 730000

 

欢迎大家加入兰州大学在各省各地的qq咨询群,招宣组的老师、学长学姐会答疑解惑!

省市

QQ群号

省市

QQ群号

安徽

609968366

辽宁

1051880461

北京

369609597

内蒙古

1051882441

福建

1051889229

宁夏

961431949

广东

687297899

青海

1063274559

广西

679107560

山东

1051824245


贵州

1051838436

山西

629422478

海南

1051972017

陕西

1033444522

河北

1051891021

上海

674821695

河南

1051872782

四川

793683107

黑龙江

934525698

天津

1033426045

湖北

1051877533

西藏

1051984688

湖南

455252312

新疆

970968679

吉林

754552757

云南

867643919

江苏

1033349898

浙江

1034586237

江西

1051836740

重庆

1019069346

兰州1群

867679815

临夏

780425680

兰州2群

492920468

陇南

682792347

白银

1064521302

平凉

798700057

定西

812830126

庆阳

810545420

甘南

817191295

天水

921401769

嘉峪关

1033678977

武威

1064526567

金昌

1034208688

张掖

585907361

酒泉

808772379


_




西北民族大学
223
校友会(综合)
393
武书连
5
软科(民族)
学校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坐落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学府,隶属于国家民委,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甘肃省确定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学校肇始于1941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的民族学院,后民族学院并入延安大学,1949年延安大学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0年8月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基础上正式成立西北民族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设有西北新村校区、榆中校区和附属医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校园总面积1776亩,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图书文献等406万余册/件(含电子图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5亿余元。历经七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黄土地”和“黄河”为表征,以“朴实无华,甘于清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和“志存高远,奔流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为核心的西北民族大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19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

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设有25个教学科研单位,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门类,有本科专业7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3个,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师生3万余人。

学校拥有“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6人;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7个,在甘肃省“双一流”学科建设中,民族学为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民族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为特色学科。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单位。

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其他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型智库和协同创新中心11个。建有国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4个,其他省部级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10个。定期出版发行《西北民族研究》(CSSCI来源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其中《西北民族研究》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我最喜爱的优秀甘版期刊”。

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00余项,先后2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编纂出版《格萨尔文库》,成为新时代《格萨尔》研究的学术重镇。出版英、法藏敦煌文献,被誉为敦煌文献整理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学校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入选“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批骨干企业”,为国内新冠肺炎病毒灭活疫苗提供了70%以上的生产用血清。学校先后同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数十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交流。

在玉树地震救灾中,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师生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嘉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学校附属医院选派32人白衣执甲、驰援武汉,彰显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团结大爱。学校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多次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荣获“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高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模范之地、服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特色智库,为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


招生联系方式
招生部门联系办法

 

             西北民族大学“阳光高考”信息平台联系登记表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1号

邮    编:730030
联系部门:西北民族大学教务处招生工作科
部门负责人:陈永奎
部门联系人:马钢
联系电话:0931-2938300(兼传真)
学校网址:http://www.xbmu.edu.cn/
招生信息网:http://dwzy.xbmu.edu.cn/zsxx/
电子邮箱:zsb@xbmu.edu.cn


加分政策

   西北民族大学加分政策: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生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加分或降分投挡等照顾政策。  加分或降分投档的考生,按加分或降分后的文化成绩,纳入投档考生序列,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奖学金设置

西北民族大学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介绍

一、学校资助

(一)优秀学生奖学金

 用于奖励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1、校长特别奖

每学年评选一次,占应评学生总数的1‰,奖励金额每人10000元。

2、一等奖学金

每学年按学生总数的4%评定,奖励金额每人2000元。

3、二等奖学金

每学年按学生总数的8%评定,奖励金额每人1500元。

4、三等奖学金

每学年按学生总数的14%评定,奖励金额每人1000元。

5、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

每学年按学生干部总数的10%评定,奖励金额每人1200元。

6、单项奖学金

学习进步奖和精神文明新风奖合计评选比例按学生总数的3%评定,文体活动优胜奖据实申报,奖励金额每人300-3000元。

7、优秀生源奖学金

当年高考总分在该省(市、区)重点线以上,报考我校并按时报到,各民族自治区按最高奖励10名新生,其中文科5名,理科5名,其他省份按最高奖励6名,其中文科3名,理科3名,一次性奖励4000元。

8、优秀毕业生奖学金

每学年按毕业学生总数的15%评定,奖励金额每人500元。

(二)勤工助学

学校专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按学校有关规定每月发给酬金。

(三)临时困难补助

由学生本人提出困难补助申请,学院推荐,经学生工作处处务会议研究,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酌情给予临时困难补助。

二、社会资助

1、曾宪梓奖学金

资助学生35名,一次性评定,每人每学年5000元。

2、才旦夏茸奖学金

资助学生4名,每学年评定,每人每学年1000元。

3、大加美奖学金

资助学生4名,每学年评定,每人每学年1000元。

4、李国香奖学金

资助学生4名,每学年评定,每人每学年1000元。

5、西部战区陆军“助学圆梦”工程助学金

资助学生101名,一次性评定,每人每学年3000-5000元。

6、创纪录企管奖学金

资助学生10名,每学年评定,每人每学年3000元。

三、政府资助

1、国家奖学金

每学年评选一次,国家按照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数,根据一定比例拨名额,每人每学年8000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

每学年评选一次,国家按照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数,根据一定比例拨名额,每人每学年5000元。

3、国家助学金

每学年评选一次,国家按照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数,根据一定比例拨名额,每人每学年2600-4000元。

4、新疆籍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金

按新疆少数民族学生50%评定。每学年评选一次,每人每学年1000-3000元。

5、少数民族预科生国家助学金

每学年评选1次,根据一定比例拨名额,每人每学年2600-4000元。

 四、国家助学贷款

凡符合申请助学贷款条件的学生均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费、住宿费)。

目前已开通生源地贷款业务省(区、市)有: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湖北、陕西、甘肃、宁夏、四川、河北、海南、山西、浙江、内蒙古、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安徽、江西、山东、辽宁、新疆、湖南、福建等25个省(区、市)。具体业务可咨询家庭所在地县级教育部门资助管理中心。

详细情况请查看西北民族大学学生工作处网页:http://dwzy.xbmu.edu.cn/xsc/


  中专 2022-12-16 12:30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我要读技校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专业介

  • 中专学校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

  • 中专学校

    西北民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西北民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

  • 中专学校

    西北民族大学保险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西北民族大学保险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保险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保险学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保险学专业介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保险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我要读技校

    西北民族大学金融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西北民族大学金融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我要读技校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新闻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新闻学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新闻学专业介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新闻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西北民族大学阿拉伯语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西北民族大学阿拉伯语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阿拉伯语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阿拉伯语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阿拉伯语专业介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阿拉伯语和文物与博物馆学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西北民族大学俄语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西北民族大学俄语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俄语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俄语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俄语专业介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俄语和文物与博物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中专学校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