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 西安石油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应用化学 | 2018 | 理科 | -/559(本科一批) | /() |
| 应用化学 | 2017 | 理科 | -/529(本科一批) | /() |
专业特色:应用化学专业是以化学为基础的应用理科类专业,立足于化学与生物、农学、林学、园艺、食品、葡萄酒、植保、环境科学、动物医学等学科的交叉,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娴熟的实验技能,在应用化学领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相关单位从事化学、医药、精细化工、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及化学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和管理工作,具备攻读化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位的科学素质和研究能力。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有机结构表征、仪器分析、高等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天然产物综合波谱解析、天然产品加工工艺学、天然产物合成、有机合成、精细化工工艺学、有机合成设计、分析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天然产物化学综合实验、有机合成化学综合实验、仪器分析综合实验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医药、食品、天然产品加工、精细化学品合成、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及仪器分析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开发、生产及管理等工作;每年约有 20% 的毕业生被推荐免试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国内顶尖“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或知名科研院所学习深造;近三年平均就业率约为96%,读研升学率约为45%。
发展前景:应用化学通过化肥、化纤、医药、农药、材料的研制和生产、能源及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等,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家建设与经济发展中占据战略支撑地位。应用化学专业视野开阔、行业适应面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甘肃 | 化学类(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4 |
| 云南 | 化学类(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9 |
| 贵州 | 化学类(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农路22号)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7 |
| 四川 | 化学类(包含专业: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6 |
| 广西 | 化学类(4950元/年,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办学,包含专业: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6 |
| 湖北 | 化学类(含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7 |
| 河南 | 化学类(4950元/年;包含专业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办学地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5 |
| 江西 | 化学类(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2 |
| 福建 | 化学类(含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1 |
| 安徽 | 化学类(4950元/年;含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6 |
| 山西 | 化学类(包含专业: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93 |
| 河北 | 化学类(含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专业)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6 |
应用化学专业自开办以来,围绕地方和石油石化行业的需求,经过长期建设现已成为具有鲜明石油石化特色、适应新世纪高新技术发展需要的应用化学专业,是陕西省级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为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以及陕西省化学化工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具有石油石化特色背景的应用化学专业技术人才。该专业一次性就业率比较高,长期保持95%以上,毕业生的需求行业非常广泛,除了石油石化行业,就业行业还包括教育、化工、材料、环保、市政、军工、汽车、电子、消防等。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石油、石化、化工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产品开发、管理、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油气田化学原理、油气田化学工艺、油气储层保护技术、胶体与界面化学。
本科,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应用化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鄂邑校区就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1 |
| 湖南 | 应用化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2 |
| 河南 | 应用化学(鄠邑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0 |
| 山东 | 应用化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42 |
| 福建 | 应用化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4 |
| 安徽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9 |
| 黑龙江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69 |
| 山西 | 应用化学(办学地点鄂邑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26 |
| 天津 | 应用化学(鄠邑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50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李兴旺、校长吴普特。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为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肩负着建设西北、兴学兴农、培育英才的历史重任。199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科教体制统筹改革,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行部省院共建机制,赋予学校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省院局联合出台意见继续深化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协力支持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建校80余年来,一代代西农人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恪守“诚朴勇毅”的校训,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形成了“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和“团结、求真、坚韧、自信”的西农科学文化,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所),共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4个本科专业。现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地球科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之列。目前,已发展为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
早在1934年建校之初,学校即开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国际化”的总体思路,着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学术精英、创新创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社会发展管理人才。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教育,积极参与“新农科”建设,25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拥有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农学专业通过农科专业(第三级)认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入选国家级“十一五” “十二五”规划教材52种,获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1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有综合素质教育学院。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和支撑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与实践,多次获全国“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学术课外竞赛等顶级赛事国家第一级别奖,位居全国农林高校前列。建校以来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0余万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有19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为西北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与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旱区农业高效用水、经济林果育种与栽培、畜禽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农业生物技术、设施农业工程、葡萄与葡萄酒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以及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合校以来,学校牢记服务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使命,始终站在助推西部大开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前沿,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4项,主持完成省部级一等奖95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812件。研究的黄土高原苹果优质高效绿色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支撑引领黄土高原成为世界公认、全国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构建的土壤侵蚀调控技术体系,攻克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这一世界难题,助推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了贴近“三农”、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合校以来,学校积极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面向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服务工作。在国内率先探索实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与500多个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28个、示范基地46个,构建了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亿元。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现代化建设,探索实践“三团一队”帮扶工作模式,相关工作案例连续两年获评教育部直属高校十大典型项目,连续四年在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在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陕西省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建有农民发展学院,为服务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通过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积极拓展国际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先后与全球36个国家112余所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年均1000名国(境)外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联合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科学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举办的植物保护专业合作办学项目已通过陕西省合作办学专家组评估。学校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现有各类留学生281人。学校国际化办学实现了由“以外促内”向“走出去作为”的转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已逐步成为我国开展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和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高地。主导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影响广泛。牵头在丝路沿线国家建立8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和4个海外人才培养基地。与杨凌示范区共建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牵头成立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组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加入上合组织大学(牵头现代农业方向)。学校巴拉诺维奇国立大学孔子课堂于2021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运行。
新时代新阶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始终坚持“顶天”“立地”两个努力方向,持续实施人才强校、国际化、信息化三大战略,积极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文明、促进人类健康、服务乡村振兴等四大学科使命,努力争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未来农业发展、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和校地深度融合发展等“五个标杆”,扎实履行强农兴农的历史重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以分管教学、研究生培养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就业工作。
从新生入学开始,学校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地对学生实施全程化、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与200多家全国有影响的大中型企业、行业龙头及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经济建设重点区域的用人单位联合建立了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每年举办大型综合性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两场,行业及区域性组团式招聘会10余场,校园专场招聘会近500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13届毕业生各类就业岗位信息供需比达到8:1,2013届本科毕业生年末就业率为95.79 %,其中保送或考取研究生、出国留学比例为34.36%。
学校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点,确立“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主要面向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行业等国民经济多个领域、行业就业,具有就业面宽、就业地域分布广、就业结构合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等特点。学校每年通过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从知识水平(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适应能力、协作态度、创新精神),个人素质(个人诚信、爱岗敬业、谦虚好学、进取精神)等方面给予我校毕业生较高的评价。
学校收费标准执行陕西省物价局、教育厅、财政厅的规定:
农林类理科专业3025元/学年;
理工、外语专业4950元/学年;
文史专业3850元/学年;
艺术类9900元/学年;
职教师资5500 元/学年。
若有变动以文件为准。
西安石油大学是西北地区惟一一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是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院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自主招生院校。
学校肇始于1951年创立的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隶属于中央燃料工业部。1958年,升本并更名为西安石油学院。1969年,学院停办改厂。1980年,西安石油学院恢复办学,隶属于石油工业部。2000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3年,更名为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入选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
学校雁塔校区位于西安市电子二路东段18号,明德校区位于西安市丈八东路11号,鄠邑校区位于西安市沣京工业园沣京大道18号。学校占地2078亩,固定及无形资产总值33.6亿元。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设有14个学院和2个直属系。现有本科生1.7万余人、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100余人、各类来华留学生100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5000余人。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16万余人。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具有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获“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荣誉称号,是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学校设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院校”资格。58个本科专业中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陕西省特色专业、5个陕西省名牌专业、7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有7个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1个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建设项目。
学校现有教职工1840余人,专任教师129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670余人。有二级、三级教授38人;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8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40余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人才等人才近40人;有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受聘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陕西省级人才以及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教学名师、陕西省特支计划和陕西省人文英才等人才90余人。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07年10月,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0项、中国石油教育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有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2门省级精品课程、3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5门省级改造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普通高等教育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有21个陕西省教学团队、2个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14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3个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5个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以上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包含2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2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试点学院,获批5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批1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省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批“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获省级及以上奖励4690余项。
学校坚持石油精神办学,铁人精神育人,延安精神铸魂,培养的学生以“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开拓创新”而广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人数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连续27年平均保持在1:10以上的较高水平。近年来,学校就业工作先后多次被教育部、陕西省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陕西省就业信息工作先进集体;被《光明日报》《陕西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石油报》,新华网、光明网、省教育厅门户网站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
学校针对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实力不断提升。建有31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1个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5个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1个陕西高校新型智库,形成了油气勘探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等7大特色优势科研领域。近五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720余项;科研总经费逾8亿元。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46项;公开、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18余项;出版学术著作400余部;学术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近2500篇。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境)外87所高校(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菲律宾文珍俞巴学院积极共建孔子学院;与印度NIIT公司开展合作办学;与美国28所大学开展“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与美、俄、韩等国大学开展“2+2本科双学位”项目;与美、英、德等国大学开展“4+1”“4+2”硕士项目以及博士生奖学金项目;与俄、美等国大学及港台地区大学开展“交流生项目”;与美、英、德、法、日等国开展寒暑期学生短期出国项目。学校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和“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通过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累计培养来自87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8000余人。
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学校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校园”称号;2011年,学校党委被中共陕西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被陕西省综治办、教育厅、公安厅授予陕西省“平安校园”称号,学校被陕西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典型”;2011年、2016年、2018年、2021年学校党委先后被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高等学校先进校级党委”“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2013年,学校被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学校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3年,学校纪委荣获全省“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秉承“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好学力行、自强不息”的校训和“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开拓进取”的办学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办学条件建设为保障,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国际化进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能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全面调动学校、院(系)、学生三方面积极性、落实三方面责任,注重就业教育,强化就业指导,突出就业服务,狠抓工作落实,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学校重视就业市场(基地)建设。一方面努力维护和完善“行业就业市场”,不断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以及民营石油石化单位合作,积极扩大毕业生到石油石化行业就业的份额;另一方面积极开发与拓展“地方就业市场”,先后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多个地(市)人事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签定《人才供需合作协议》,培育形成了一批以东部沿海新兴开放城市、中西部地方能源企业、陕西国有及民营企业为主的地方就业市场(基地),为毕业生就业择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校人才培养特色明显,“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已经成为我校毕业生“品牌”特点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与广泛赞誉。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20年保持在90%以上,先后被教育部、陕西省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本科招生办:http://zb.xsyu.edu.cn/
本科就业办:http://xsyu.bysjy.com.cn/

西安石油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应用化学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

西安石油大学新闻学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新闻学和应用化学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新闻学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新闻学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新闻学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新闻学和应用化学录

西安石油大学俄语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俄语和应用化学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俄语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俄语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俄语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俄语和应用化学录取分数线(陕

西安石油大学英语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和应用化学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英语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英语和应用化学录取分数线(陕

西安石油大学翻译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翻译和应用化学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翻译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翻译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翻译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翻译和应用化学录取分数线(陕

西安石油大学汉语言文学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应用化学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西安石油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应用化学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

西安石油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应用化学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

西安石油大学金融学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应用化学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学和应用化学录

当然是陕西科技大学的好了,首先陕西科技大学是一本,是国家重点。其次,陕西科技大学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授予权(涵盖应用化学、化学工艺、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工业催化等5个二级博士点);化学一级硕士授予权(涵盖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5个二级硕士点)以及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并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化学学科于1997年确定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实验室1998年成为中国轻工总会部级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专业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2008年被批准成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