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634 | 2464 | 429 | (06)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 | 627 | 3821 | (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 | 626 | 4040 | (05)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 - | 606 | 10835 | (0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600 | 987 | 471 | (02) | 首选历史,再选思想政治 |
| - | 599 | 1057 | (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理科试验班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8 | (05)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工科试验班(其他专业方向或备注正在收集中) | 四年 | 4 | (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四年 | 4 | ||||||
| 四年 | 4 | ||||||
| 四年 | 4 | ||||||
| 四年 | 5 | ||||||
| 四年 | 5 | ||||||
| 四年 | 8 | ||||||
| 四年 | 44 | ||||||
| 四年 | 59 | ||||||
| 物理学 | 四年 | 2 | (05)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 化学 | 四年 | 2 | |||||
| 生物技术 | 四年 | 2 | |||||
| 工业设计 | 四年 | 10 | (0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2 | (03) | ||||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
| 人工智能 | 四年 | 2 | |||||
| 自动化 | 四年 | 2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2 | |||||
| 建筑学 | 五年 | 10 | (04) | ||||
| 临床医学 | 五年 | 2 | (06)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 会计学 | 四年 | 3 | (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文科试验班类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7 | (02) | 首选历史,再选思想政治 |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四年 | 3 | (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 发展,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接受建筑师基本训练,具备基本的建 筑知识和较强的设计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放视野,能在城市建设领域从事建筑与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学基本知识和理论,接受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技能的基 本训练,掌握建筑设计和相关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素养;
2.具有建筑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和外国古代及近现代建筑历史,了解建筑设计、城 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空间形体表达方法,掌握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筑构造、建 筑材料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物理环境(声、光、热)、建筑设备(水、暖、电)的基本知识;
3.具有建筑学的专业知识,具有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建筑设计和相关规 划设计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技能;
4.了解土木工程、建筑设备、环境保护、建筑经济等相邻学科基本知识;
5.熟悉建筑设计和相关规划设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建筑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建筑学领域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主干学科: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
核心知识领域:建筑设计与实践: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核心知识领域的主干;建筑历史 与理论:古今中外建筑历史与理论为主体的知识构成建筑学专业的理论平台;建筑技术与建 筑师执业:建筑数学、建筑物理、建筑结构、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知识成为建筑学专业的技术支 撑;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理论以及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成为建筑学专业的拓 展知识领域。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建筑设计(832学时)、外国建筑史(64学时)、中国建筑史(64学时)、建筑设计概论 (48学时)、建筑设计基础(32学时)、城市规划原理(48学时)、景观学原理(32学时)、空间形体 表达基础(32学时)、建筑技术概论(16学时)、CAAD方法(32学时)、建筑结构(64学时)、建筑 物理环境(48学时)、素描水彩(192学时)、建筑师业务实践(208学时)、建筑构造与设备(80学 时)、实习环节(240学时)、毕业设计(240学时)。
示例二:建筑设计(788学时)、建筑设计基础(256学时)、视觉设计基础(288学时)、建筑制 图(32学时)、建筑学概论(16学时)、建筑设计基础理论(16学时)、计算机辅助设计(32学时)、 城市规划原理(32学时)、居住环境与住宅设计原理(16学时)、专业外语(64学时)、建筑力学 (48学时)、中国建筑史(64学时)、外国建筑史(64学时)、建筑结构(48学时)、建筑构造(96学 时)、建筑物理(64学时)、建筑设备(48学时)、建筑设计理论(64学时)、实习环节(288学时)、 毕业设计(256学时)。
示例三:建筑设计(752学时)、室内设计及原理(32学时)、景观规划与设计及原理(32学 时)、城市设计及原理(32学时)、城市规划原理(32学时)、建筑力学(48学时)、材料与工艺学 (32学时)、建筑构造(48学时)、建筑结构(64学时)、建筑物理环境(96学时)、建筑设备(48学 时)、建筑学概论(16学时)、中国建筑史(32学时)、外国建筑史(64学时)、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 (64学时)、美术(128学时)、工程制图(32学时)、设计初步(144学时)、建筑师业务实习(280学 时)、毕业设计(30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筑基础和认识实习、建筑测绘实习、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建筑设计模型实验、建筑物理实验、计算机建模和绘图实验等。 修业年限:五年/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前沿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培养 能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学习和训练,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在 物理学及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能达到毕业后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 作的要求。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接受科学思维和物理学研究方法 的训练,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 能力和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具有职业道德和爱国敬业精神;
2.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具备本专 业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职业安全意识;
3.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其他自然科学 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初步知识;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应用外语的交流能力 以及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
5.具有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科技 开发能力;
6.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7.对近代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发展在高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相关学科和技 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主干学科:物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机械运动现象与规律、热运动现象与规律、电磁和光现象与规律、物质微观结 构和量子现象与规律、凝聚态物质结构及性质、时空结构、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力学(68学时)、热学(51学时)、电磁学(51学时)、光学(51学时)、近代物理(51学 时)、原子核物理(68学时)、理论力学(51学时)、电动力学(51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51 学时)、量子力学(68学时)、固体物理学(85学时)、数学物理方法(68学时)。
示例二:力学(54学时)、热学(54学时)、电磁学(72学时)、光学(72学时)、原子物理学(54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72学时)、电动力学 (72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固体物理学(72学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72学时)。
示例三:力学(64学时)、热学(56学时)、电磁学(64学时)、光学(64学时)、原子物理学(56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64学时)、电动力学 (64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计算物理基础(32学时)、固体物理学(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性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专业方向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该专业是一个宽口径大类专业,专业地位与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享有较高声誉。专业所对应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被认定为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历次国家学科评估皆名列前茅。培养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动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与运行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社会责任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创新意识强烈、国际视野开阔、引领行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
师资条件:拥有教授70名、副教授72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名、“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千人计划”学者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名、讲座教授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名,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名,中组部青年千人3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37名,霍英东高校青年奖及基金获得者共11人次,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9人。拥有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流体机械国家专业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研究机构和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培养特色:本专业为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专业,秉承现代工程教育理念,采用宽口径分模块培养模式,坚持教学科研相长,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学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去向: 超过50%的毕业生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约10%出国深造,其余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广,就业层次高,可到能源动力、动力机械、航空航海、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研究院所、设计院、高等院校与大型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毕业生以过硬的综合素质享誉国内外,在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骨干和领军人物的作用。培养出了蔡睿贤院士、林宗虎院士、谢友柏院士、陶文铨院士等杰出科学家和一大批知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强的数理化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接受严格科学思维、专业理 论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掌握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掌握 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科研、生物技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 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理化基础、生物学及相关方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接受生 物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掌握扎实的科学理论基 础知识,具有生物技术研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基础、具有计算 机及信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3.掌握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基本技术;
4.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 以及开展创新实验的初步能力;
5.熟悉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国内外研究前沿和最新技术动态,以及行业发展趋势;
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适应社会需求、 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8.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医学、农学。
核心知识领域:生命的化学分子基础,细胞的结构、功能与重大生命活动,生物体的结构与功 能及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的特征与代谢,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的原理与 应用。
核心课程示例(以下课程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
示例一:普通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16学时)、微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 课16学时)、生物化学(理论课64学时,实验课32学时)、分子生物学(48学时)、细胞生物学 (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16学时)、遗传学及实验(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16学时)、生物统 计与实验设计(理论课16学时,实验课16学时)、发育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16学 时)等。
示例二:生物化学(理论课80学时,实验课24学时)、微生物生物学(理论课72学时,实验 课24学时)、细胞生物学(理论课56学时,实验课16学时)、遗传学(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24 学时)、分子生物学(48学时)、分子克隆技术(32学时)、基因操作原理(56学时)等。
示例三:生物化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64学时)、微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 学时)、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时)、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理论 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时)、发酵与酶工程(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时)、海洋生物活性物 质营养与分析(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生产实习、综合实践、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生物学实验(或动物生物学和植物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及发酵工程实验、遗传学实验、基因工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该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创建计算机专业8个单位之一,具有本科、硕士、博士授予权,是一级学科博士点。旨在培养具有计算思维、系统扎实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以及系统结构设计、软件开发原理与方法,具备信息获取、存储、检索和处理能力,在IT领域能起引领作用、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创新性人才。该专业为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学生修完规定课程及学分,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办学条件:计算机学科与技术是国家“211工程”及“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现有专职教师63名,其中教授19名、副教授17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青2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7名,学校“青拔”人才3名;拥有1个计算机基础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 2个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和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西安节点)。
培养特色:实施国际公认的工程教育CDIO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中小班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结合“信息新蕾”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开展科研和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
毕业去向:毕业生中近50%保送或考取国内研究生,约8%出国深造,其余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广,供需比在1:8以上,就业层次高,就业单位既有国家航空航天、政府机关、金融等重大企事业单位,也有IBM、INTEL、微软、华为、中兴、浪潮、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国际化大公司。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和好评,毕业生中涌现出了陈国良院士、陈桂林院士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周鸿祎、荣海等一批知名企业家。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广西招生专业:智能制造工程(钱学森班本硕博)(在兴庆校区办学)、工科试验班(经管类)(在兴庆校区办学,包含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业工程、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广东省招生专业:工科试验班(08060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301.测控技术与仪器)(培养智能电气专业预选人才)(兴庆校区)、生物技术(兴庆校区)、工科试验班(080706.信息工程+080702.电子科学与技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湖南省招生专业:生物技术(基础学科卓越计划)、工业设计(中外合作办学)、工科试验班(智慧能源与智能制造类)、医学试验班、工科试验班(经管类)、人工智能(新工科卓越计划)、外国语言文学类、工科试验班(越杰计划电类专业预选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湖北省招生专业:工科试验班(经管类;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业工程、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电子商务;办学地点兴庆校区)、物理学(国家拔尖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河南省招生专业:工科试验班(智能过程与装备)(6600元/年;包含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单列专业)、工科试验班(经管类)(5500元/年;包含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山东省招生专业:理科试验班(卓越计划专业预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材料物理、生物技术、应用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工科试验班(越杰计划机类专业预选)(能源与动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江西省招生专业:工业设计(中外合作动学)、文科试验班类(汉语言文学、网络与新媒体、哲学、法学(卓越复合班)、社会学、法学(丝路涉外班))、工科试验班(智能制造专业预选),(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测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理科试验班(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统计学、材料物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工智能(新工科卓越计划)、理科试验班(卓越计划专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浙江省招生专业:工科试验班(智慧能源专业预选)(兴庆校区。含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工科试验班(经管类)(兴庆校区。含大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江苏省招生专业:工业设计、工科试验班(其他专业方向或备注正在收集中)、外国语言文学类、工科试验班(其他专业方向或备注正在收集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理科试验班、工科试验班(其他专业方向或备注正在收集中)、建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