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17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1段 | 中外合作办学 | 527 | 11853 |
| 2017 | 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1段 | 中外合作办学 | 533 | 10342 |
| 2017 | 翻译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6 | 2167 |
| 2017 | 哲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6 | 2167 |
| 2017 | 英语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7 | 2087 |
| 2017 | 日语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7 | 2087 |
| 2017 | 汉语言文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8 | 2021 |
| 2017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9 | 1965 |
| 2017 | 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8 | 5323 |
| 2017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8 | 5323 |
| 2017 | 工业设计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8 | 5323 |
| 2017 | 统计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9 | 5147 |
| 2017 | 应用物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9 | 5147 |
| 2017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9 | 5147 |
| 2017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9 | 5147 |
| 2017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9 | 5147 |
| 2017 | 生物医学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9 | 5147 |
| 2017 | 空间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0 | 4975 |
| 2017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0 | 4975 |
| 2017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0 | 4975 |
| 2017 | 电波传播与天线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0 | 4975 |
| 2017 | 软件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1 | 4836 |
| 2017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1 | 4836 |
| 2017 | 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1 | 4836 |
| 2017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1 | 4836 |
| 2017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2 | 4680 |
| 2017 | 物联网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2 | 4680 |
| 2017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2 | 4680 |
| 2017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2 | 4680 |
| 2017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3 | 4532 |
| 2017 | 信息对抗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3 | 4532 |
| 2017 | 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4 | 4379 |
| 2017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4 | 4379 |
| 2017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5 | 4231 |
| 2017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6 | 4121 |
| 201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6 | 4121 |
| 2017 | 信息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8 | 3858 |
| 2017 | 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8 | 3858 |
| 2017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0 | 3628 |
| 2017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2 | 3386 |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始创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我国最早的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的交叉与边缘学科专业,2014年被遴选为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教学团队。现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等博士、硕士点;拥有“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本专业曾培养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宝岩教授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另外,本专业培养的3名博士分别荣获2005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称号和2004年、2012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培养目标:
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机械领域创新型人才,能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中的设计制造、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等方面工作的机电一体化复合型高级人才。
通过3-5年实际工作的锻炼,期望达到如下目标:
① 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水准和敬业精神,有意愿和能力服务国家和社会;
② 能够独立承担复杂机电产品和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测试等工作;
③ 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能力,成为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和业务骨干;
④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作为初级领导或者重要成员有效地发挥作用;
⑤ 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途径更新其核心知识和能力,部分毕业生通过研究生教育能够开展横跨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及应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自动控制原理、液压与气动技术、现代电子装联工艺学、电子设备热控制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多数毕业生就业主要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南京、广州等地区,就业行业主要有机械、雷达、通信、航空航天、计算机、电子信息等,就业单位主要面向国防军工行业骨干科研院所以及各类IT 企业,主要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近年来保送和考取研究生的人数约占应届毕业生的35%―42%。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拥有“通用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部级重点实验室,具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从事信息现场检测、智能化仪器仪表设计与开发、测控系统工程设计、物联网及网络化测试系统设计与开发、信息智能化处理、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理论、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射频电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电子测量技术、传感器与信号调理、光信息检测与处理、数字图像采集与处理、现代测试技术概论、自动测试技术、综合测试与故障诊断、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兼容、微波电子技术、微波无源电路设计、频率合成技术、计量与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程序设计、自动化仪表与系统、虚拟仪器设计、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仪器中的应用、自动控制理论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大规模可编程器件技术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十分重视对科技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生科技竞赛和科技实践活动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近年来每年保送和考取研究生的人数达到应届毕业生的35%―42%。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学生能够在高等院校、厂矿、企业、研究单位、设计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系统构建、标准计量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科学、技术、艺术交叉融合的设计学科,具有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结构的专业特色。本专业重点以机电产品和电子信息产品为对象,利用心理学、社会学、美学、机械学、人机工程学、色彩学、材料工艺学等学科知识,研究工业化和信息化条件下产品的"人-机-环境"协调关系和设计规律,实现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本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
工业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具备工业设计创新思维方法和设计实践能力,从事工业产品,重点是机电产品和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研发、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型”和“工程应用型”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工业设计专业知识与方法,外语好,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优良的理解能力、行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造型材料与工艺、工程力学、模具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电工与电子线路、电子设备结构设计;设计素描、色彩画、造型基础、立体构成与模型制作、视觉传达设计、产品速写、室内设计、产品效果图、美术史及艺术赏析、摄影与摄像、设计心理学、透视图、设计概论、设计史论、产品设计、市场营销、设计管理;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及应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多媒体技术、虚拟设计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人机工程学、造型材料与工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的课程实践以及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电装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近年来保送及考取工业设计、机械、电子、通讯、计算机、管理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应届毕业生人数的35%―42%;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范围较广,多在全国各重点城市和直辖市、省会城市中的跨国公司、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研发、管理、等工作,就业率达97%以上。还有部分赴美国、德国等出国深造。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本专业是电子信息科学的基础和支柱,属于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学习电子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和测试技术,专业方向为光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和红外技术等方向。
培养目标: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水平、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专业技术和基本设计方法,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和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有用之才。
主要课程:
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电子材料、固态电子器件、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技术、红外技术、红外物理、电介质物理、物理化学、纳米电子学、电子元器件等。特色课程:光电子技术、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固体物理、固态电子器件、半导体物理、电子材料、纳米电子学、量子力学等,以上特色课程同时也为陕西省或校级精品课程。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既可在科研、生产单位和高校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从事电子类其它专业的相应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在光学工程、光学、物理电子学、无线电物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硕士点或博士点进行深造。多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9%,每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超过15%,考取硕士研究生50%以上。
本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是基于电子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发展起来的宽口径专业。该专业以自动控制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电子信息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作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各种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实施检测与控制。该专业是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结合、机械与电子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集控制科学、机械工程、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自动化领域创新型人才,坚持“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观,培养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集成、测试、应用、管理、维护与技术支持工作的优秀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系统仿真、现代控制理论、运动控制、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工程力学、过程控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现场总线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机械设计基础、MATLAB语言、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离散数学、计算方法、数字图像处理、模糊理论与模糊控制、微机信息管理及多媒体技术、检测与估值、智能控制概论、最优控制理论导论、最优化方法、嵌入式计算机导论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近年来每年保送和考取研究生的人数达到应届毕业生的35%―42%。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学生分布于全国各个城市的跨国公司、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等,尤其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受到广泛好评。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 年份 | 省份 | 科类 | 类别 | 层次 | 计划数 |
|---|---|---|---|---|---|
| 2020 | 山西 | 不分文理 | 艺术类 | 本科 | 4 |
| 年份 | 省份 | 科类 | 类别 | 专业 | 层次 | 计划数 |
|---|---|---|---|---|---|---|
| 2020 | 山西 | 不分文理 | 艺术类 | 录音艺术 | 本科 | 4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2017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6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6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6分,风景园林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6分,安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6分,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2017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安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5分,物联网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7分,车辆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0分,财务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2分,工程造价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2分,建筑学理科录取分

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地质类(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4分,测绘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6分,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8分,应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土木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4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6分,工程力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7分,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录

202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法国南特大学综合理工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化、智能商务与卓越领导力融合培养)(包含专业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业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2分,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通信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5分,哲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79分,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2分,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英国)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2分,哲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70分,汉语言文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71分,日语(外语英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日语、翻译)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73分,中国语言文学类(哲学、汉语言文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74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业工程、工程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3分,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英国)(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0分,外国语言文学类(国际电子信息)(英语、日语、翻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7分,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33分,翻译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46分,哲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4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