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九江学院 (最高/最低分) | 皖西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地理科学 | 2021 | 理科 | -/481(本科二批) | /() |
| 地理科学 | 2021 | 文科 | -/539(本科二批) | /() |
| 地理科学 | 2020 | 理科 | -/497(本科二批) | /() |
| 地理科学 | 2020 | 文科 | -/519(本科二批) | /() |
| 地理科学 | 2019 | 理科 | -/484(本科二批) | /() |
| 地理科学 | 2019 | 文科 | -/536(本科二批) | /() |
| 地理科学 | 2018 | 理科 | -/486(本科二批) | /() |
| 地理科学 | 2018 | 文科 | -/537(本科二批) | /() |
| 地理科学 | 2017 | 理科 | -/459(本科二批) | /() |
培养掌握并熟练运用地理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侧重培养中小学地理教师。可在中小学从事地理教学及教研工作,以及在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地理、资源、环境有关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地球概论、地质学、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图学、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学地理教学法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 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 作,也能在科研机构、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地理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圈及其相互作用)系统 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模拟等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 技能,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历史的基本素养;
3.能应用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科学问题和实践问题,了解相 关领域的基本进展和社会需求,能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基本的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
4.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地理教学法,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能运用可视化等现代教学手 段开展地理教学工作;
5.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能胜任野外考察,具有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善 于团队合作。
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并达到规定的等级。
主干学科:地理学、教育学。
核心知识领域:天文学、地质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3S(遥感、地理信息 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科学与技术、地理教学论。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天文学基础(36学时)、地质学与地貌学(54学时)、气象学与气候学(54学时)、 土壤地理学(54学时)、植物地理学(54学时)、水文地理学(54学时)、综合自然地理学(54学 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政治地理学(54学时)、文化地理学(54学时)、城市地理学(54学 时)、人口地理学(54学时)、世界地理(54学时)、中国地理(54学时)、地图学(54学时)、遥 感概论(54学时)、地理信息系统(54学时)、教育学(36学时)、心理学(36学时)、地理教学论 (36学时)。
示例二:地球概论(72学时)、地质学基础(72学时)、气象与气候学(72学时)、地貌学(54 学时)、水文与水资源学(54学时)、土壤地理学(54学时)、植物地理学(54学时)、人文地理学 (54学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中国地理(108学时)、世界地理(108学时)、地图学(54学 时)、遥感概论(36学时)、地理信息系统(36学时)、地理学科教学论(54学时)。
示例三:地质与地貌学(72学时)、地理科学导论(36学时)、地图学(54学时)、地理信息系 统(54学时)、自然地理学(54学时)、人文地理学(54学时)、天文学基础(54学时)、气候与水文 学(72学时)、土壤与植被系统(54学时)、遥感导论(54学时)、计量地理(54学时)、经济地理学 (54学时)、区域分析与规划(54学时)、地理学思想史(36学时)、中国地理(72学时)、世界地理 (72学时)、地理教学论(5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气象与气候学实习、水文学实习、土壤植物野外实 习、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地理教学实习、毕业论文与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区域综合地理野外实习、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综合实习、 专题地图编制、可视化教学设计。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九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01年创办的但福德医院护士学校,现办学体制为“省市共建、以市为主”。
学校坐落在长江中下游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九江市,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区域,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名城、名山、名江、名湖造就了九江学院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具有千年历史、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美誉的白鹿洞书院,更为九江学院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现有“一校两园”,其中丹枫园2100亩,紫薇园1569亩。下设23个二级学院,2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附属口腔医院、1个江西省脑血管区域医疗中心。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3.2万余人。校园环境和教学、文化、体育设施国内一流,建有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舞蹈剧场及大型室内综合体育馆、网球馆、台球馆、羽毛球馆、攀岩馆、游泳馆和射击馆等专业体育馆场,校园内有供学生生活休闲的芙蓉小镇,设有市校共建的九江交响乐团、九江青年歌舞团、九江合唱团。建有3个现代化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326万余册,电子图书175万余种,有中外文数据库100余个。建有22个各级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有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6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中央与地方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及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学校2021年招生的本科专业78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学校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会计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科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分别列入省一流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行列,8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省级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点7个。2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课程36门,2020年江西省防疫期间线上教学优质课7门。同时有35个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以及271个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化学学科获批江西省“十四五”潜力发展一流学科,国际贸易、凝聚态物理、植物学、材料加工工程、旅游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政治教育、会计学等为江西省重点学科。“十二五”以来,共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17项。
学校依托九江地区庐山、长江、鄱阳湖独特的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深入推进“山江湖”特色学科群建设工程。依托九江市十大千亿产业,建设以化工、生物、医学、材料、机械、电子信息、资源环境、数字经济等学科为主导的应用型学科群。依托“学科联盟”,与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签订协议,开展“联合招生、独立培养” 硕士研究生工作,已先后独立、联合、合作培养研究生286人。2021年,学校被列为江西省“十四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规划重点建设单位。
学校由杨叔子院士担任名誉校长,潘际銮院士担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现有教职工2679人,其中专任教师1960人,教授、副教授910人,博士630余人,研究生导师114人,其中博导7人。现有“双师双能型”教师32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10人,省“赣鄱英才555工程”3人,省“双千计划”入选者4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0人,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青年井冈学者”奖励计划人选3人,全国学术类会计领军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金牌教授2人,省优秀高技能人才1人。学校聘请程天民院士、严陆光院士和李圭白院士等为名誉教授,128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兼职和客座教授。柔性引进国内外等十余个高水平学术团队。现有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搭建产学研转用一体化、互动共赢的实体性协同育人平台。与用人单位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267个。省级大学科技园现有入园企业78家,吸纳1000多师生进行双创实践活动。精心打造“濂溪讲坛”文化品牌,深入开展读书月、国学经典诵读、科技文化节等精品校园文化活动,着力打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品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国家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和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积极开展“卓越医生”和“卓越工程师”培养。
近年来,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红色专项)等国家级重大竞赛奖600多项。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平均满意度达96.5%。先后荣获“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示范单位”“江西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留赣就业工作先进高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积极服务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江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国家和省市战略。建有江西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星火有机硅产业研究中心、江西油茶中心、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等34个研究机构。主动对接九江产业经济发展,先后与九江市经开区、武宁县、湖口县、瑞昌市、庐山市、共青城市等县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与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等签订长期框架合作协议。“十二五”以来,共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4项;荣获江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3项;获批国家授权专利1340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按省新冠肺炎救治指挥部组建重症医疗队要求,我校附属医院85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为夺取武汉保卫战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推动驻村帮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学校扶贫点东山村获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学校积极承担文化传承创新使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以庐山为地标的优秀文化资源,形成了以庐山文化研究、陶渊明研究、陈寅恪研究、世界名山研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等为特色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团队。庐山文化传承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江西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创建有江西省高校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学校持续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俄、德、法、芬、韩、柬、美、日、泰、英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中英合作班、设立中俄本科合作办学项目,加入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举办留学生中文、医学等专业教育,现有47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作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深入拓展汉语国际推广和华文教育。2009年12月,我校与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合作设立孔子学院,该孔子学院已发展成为柬埔寨最重要的汉语学习培训基地和中柬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3次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奖”,并被纳入“全球示范孔子学院”建设行列,获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柬埔寨研究中心”。
学校以建设新时代全国一流生态、智慧、文化校园为目标,重视生态校园、平安校园和文明校园建设,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教育后勤新科技应用领跑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汉语国际推广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第二届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聚庐山灵秀,蕴长江波澜,展鄱湖浩瀚。进入新时代,九江学院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及任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开拓创新、奋勇前行,为早日建成“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坐落在长江中下游的历史文化名郡—江西省九江市,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校园美丽如诗,生态环境优越。名城、名山、名江、名湖,造就了九江学院的灵气,尤其是具有千年历史、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美誉的白鹿洞书院,更为九江学院赋予深厚的文化气息和办学氛围。
学校对经济困难的学生采取“奖、贷、勤、助、补、减”等资助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财政部、教育部、银监会《关于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通知》(财教〔2008〕196号)的要求,建议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家庭所在地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2000年3月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学校坐落在荣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六安市。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312、206、105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沪陕、沪蓉、济广、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境,距新桥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动车(高铁)从六安到省会合肥仅需24分钟,交通十分便捷,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学校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岛上高校”的滨水生态校园,被网友誉为“最美岛上大学”。
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66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60个。校园占地1765亩,总建筑面积49.4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馆藏126万册,电子图书461.5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745人,在职教职工1313人,专任教师1045人,副高以上350人(其中正高88人),具有硕、博士学位的教师972人,获批省市级高层次人才称号39人次。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16年以来,学校出版学术著作、编著65部,编写教材101部;发明专利授权139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1项;获批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256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41个,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羽毛及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皖西综合实验站、星火创咖省级众创空间、安徽省中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工程实验室及特色植物资源大数据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等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等人文社科研究平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近年来,皖西学院加快改革发展步伐,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中药学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大别山特色中药资源保育和开发科研团队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8年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中药生态农业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9年,获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学校被命名为“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2020年中药学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2021年获批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皖西学院基地。
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韩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乌克兰、菲律宾、泰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
学校秉承“厚德尚能 博学创新”的校训,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努力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筚路蓝缕弦歌不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面向未来,皖西学院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把皖西学院建设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服务地方发展能力突出,省内同类院校一流、部分学科专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学校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一系列资助政策。
1、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每人每年8000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5000元。
3、优秀学生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评选比例为18%,每人每年300—1000元。
4、师范专业奖学金:用于奖励当年毕业后在安徽省从事教育行业的师范类专业学生,奖励金额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5、考研资助:应届本科毕业生当年考取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每人发放500元考研资助。
6、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比例为20%左右,每人每年2000—4000元 。
7、学费减免:根据相关要求,对孤儿实行学费免除政策。
8、临时性困难补助:因重大疾病、重大突发事故等原因导致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临时性困难补助。
9、新生“绿色通道”: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开辟“绿色通道”,一律实行先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后核实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10、勤工助学:学校设有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可通过劳动获得适当报酬。
11、双创奖学金: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获得相应“双创奖学金”。
12、助学贷款:全部实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安徽籍学生可以通过当地市、县教育局办理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或向农村信用社申请助学贷款,其它省份考生按照所在地有关政策执行。
详细情况请登陆皖西学院学生处网站(http://xsc.wxc.edu.cn)查询。
专业名称 |
学费 元/学年 |
住宿费 元/学年 |
|
财务管理、电子商务、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广告学、汉语言文学、金融工程、经济与金融、经济统计学、酒店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网络与新媒体、物流管理、休闲体育、资产评估、汉语国际教育 |
3500 |
800 |
|
体育教育、新闻学、英语 |
3850 |
800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理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器人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汽车服务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网络工程、药物制剂、应用化学、园林、智能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3900 |
800 |
|
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通信工程、中药学 |
4290 |
800 |
|
美术学、音乐学 |
5000 |
800 |
|
播音与主持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
7000 |
800 |
以上各专业费用不含教材费、军训服装费、体检费、医保费等代收代支费用。学费、住宿费如有调整,以安徽省物价局公布最新标准为准。

皖西学院英语和地理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和地理科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就业前景,英语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和地理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英语和地理科学录取分数线(安徽)

皖西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和地理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国际教育和地理科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国际教育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就业前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国际教育和地理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皖西学院汉语言文学和地理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地理科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地理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汉

皖西学院休闲体育和地理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休闲体育和地理科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休闲体育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就业前景,休闲体育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休闲体育和地理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休闲体育和地

皖西学院体育教育和地理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和地理科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就业前景,体育教育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和地理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体育教育和地

皖西学院法学和地理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地理科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地理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地理科学录取分数线(安徽)

皖西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地理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地理科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地理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

皖西学院经济与金融和地理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与金融和地理科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与金融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就业前景,经济与金融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与金融和地理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

皖西学院金融工程和地理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地理科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地理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工程和地

皖西学院经济统计学和地理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统计学和地理科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统计学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就业前景,经济统计学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统计学和地理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