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药学 | 2021 | 理科 | 326/288(专科批) | /() |
| 药学 | 2020 | 理科 | -/308(专科批) | /() |
| 药学 | 2019 | 理科 | -/310(专科批) | /() |
| 药学 | 2018 | 理科 | -/298(专科批) | /() |
| 药学 | 2017 | 理科 | -/280(专科批) | /() |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热爱医药事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适应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时期药学人才。牢牢掌握药物化学和生药学基本知识,具备药物剂型设计、制备等技能,基本实验技术及药物制剂的药理筛选、鉴定、检查的原理、方法、技能等,能独立进行制剂分析、评价,对相关现代科学技术及医学理论不断学习探索的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各级医院从事药房制剂室,药厂,医药公司等部门的具体工作。
一、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创建于2011年6月,同年9月开始招生,连续五年招生情况很好。2011年12月我院药学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为省级特色专业,与此同时,也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学制三年。
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办学性质和办学实际,结合我省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切实发挥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作用,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思想品德)、智(基础理论)、技(职业技能)、体(身心素质)等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化学、医学基础理论,药物制剂生产及药品检验、药品营销和经营管理相关知识,具备药品生产、检验、药品调剂、合理用药指导、药品销售等专业技能,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面向医药卫生行业从事药品生产、检验、药品调剂以及药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就业方向
1.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制剂
2.医院药房、药店:药品调剂、药学服务
3.药品销售行业:药品营销、销售、采购和药品保管
4.其他:保健品的营销和管理、实验教学辅助
三、在校学习的主干课程
药用基础化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临床医学概要、临床药物治疗学、医院药学概要、药学服务实务等。
四、师资队伍
药学专业现拥有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以高学历、高职称、中青年教师为主,梯队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优秀护理专业师资队伍。从事药学专业教学的专职教师有28人,其中教授1人(占3.5%)、副教授2人(占7.1%),讲师9人(占32.1%),助讲13人(占46.4%),专职辅导员3人。研究生学历22人,余者均为本科学历,其中“双师型”教师占90%。目前,研究生在读教师4人。有11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五、实践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药理实验室、药剂实验室、药化实验室、药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中药标本室、中药炮制室、中药园、药物制剂实验实训中心、药物质量检测实验实训中心、校内药房等。
校外实训基地: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安徽百姓缘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安徽国胜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合肥玉永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常州四制药有限公司、上海益丰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上海科泽医药有限公司、上海和黄药业、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九州通公司(江苏、安徽)、合肥先锋制药有限公司、安华源制药有限公司、六安市人民医院;六安市药检所等30家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
六、教科研成果
近年来,药学专业教师在承担大量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发研究。目前,有《安徽省特色(药学)专业建设 》、《药学专业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大别山区人工栽培葛根和野生葛根有效成分含量作用及部分作用机制研究》、《NO供体型香豆素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等省级教科研项目8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药学教学改革》等院级教科研项目10项;大别山职教集团教科研项目 2项;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16人担任国家及省统用教材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工作。主编或参编教材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评估、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的集护理、临床、预防、药学、医技等专业教育为一体的卫生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坐落在素有“西海锁钥”之称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
办学历史悠久。学院始建于1948年,其办学雏形更早可追溯至1935年设立举办的第一期种痘人员讲习班,1939年开办医务护理人员训练所,1943年改名为卫生人员训练所,1948年10月改名为“省立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51年正式建校为“青海省中级卫生技术学校”,1954年更名为“青海省卫生学校”,之后又更名为“青海省西宁卫生学校”、“青海省第一卫生学校”,1960年再次更名为“青海省卫生学校”。分别于1984年、1990年在“青海省卫生学校”的基础上挂牌成立了“青海省卫生干部专科学校”,“青海省联合职工大学卫生分校”。2003年“青海省卫生学校”升格为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家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2016年被确定为“青海省重点高职院校”。2018年被教育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20年被教育部列入“国家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2021年被省教育厅列入“青海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2021年被教育部列入“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单位” “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省级协作组组长单位)”。学院是全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省级文明校园。在2021-2022年全国528所医药卫生大类高职院校中排名第45位,入50强之列。
文化底蕴深厚。建校以来,立足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坚持“校院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凝练出了“勤奋笃行、明德至善”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敬业、至爱修德”的教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学风,“扎根高原、幕天席地、黾勉从事、甘于奉献”的学院高原沙棘精神。构建并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法规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生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校纪校规校史教育为“八维”的“一统八维”思政工作体系,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创建的“高原沙棘志愿服务队”“天使健康护航队”“民间艺术文化社团”等团队成为学院服务社会的特色品牌。
70多年来,累计培养了3.62万名卫生人才。毕业生遍布青海山川、祖国大地、甚至异国友邦,涌现出了一批颇有影响的卫生类高级人才,一大批毕业生立功受奖:有的被授予“南丁格尔奖章”“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全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下设13个管理部门、8个教学部门、8个教辅部门、5个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和1个院士工作室、1个博士工作室。现有在校生近5000人,教职工249人,其中,专任教师205人,硕士研究生88人,占专任教师数的43%;教授14人、副教授52人,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人教师数的32%;“双师型”教师91人,占专任教师数的44%。现有“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3名,“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名,“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名,“青海省135人才培养工程拔尖学科带头人”1名,“青海省昆仑英才·高原名医”1名,“青海省135人才培养工程创新教学科研骨干”3名,“青海省优秀校长”1名,“青海省先进教育工作者”1名,“青海省优秀教师”3名,“青海省优秀班主任”1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2名。
办学条件完备。现有城中、城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590亩。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校外实习基地124个。学院是“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省级写作组组长单位)”“青海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青海省社区全科医生培训中心”“青海省藏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及“青海省护理实践技能培训基地”“青海省临床技能培训基地”“青海省急救技能培训基地”等1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和7个省级培训基地。院内有护理、助产等18个专业的实训基地9个、实验实训室180余间。已建成护理、助产2个国家级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和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以及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等6个省级示范专业。现有万元以上教学设备9905件,固定资产达1.83亿元。总藏各类纸质图书25.79万余册。
教科研协同推进。各专业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内领先科技成果4项、国内先进6项、专利12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4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公开发行教材近100部。
产教融合发展。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精准对接全省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立足实际,创新发展,现开设护理、助产、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18个专业,形成了护理专业“1.5+1.5”、临床医学专业“复合型”、药学专业“订单式”、医学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以及“五年一贯制”、“1+X证书制度”等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凸显了特色办学优势。2014年学院牵头成立了青海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已拥有常务理事单位45家,理事单位130家。2020年获批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合作交流融通。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和青海省教育厅批准,我院已进入新加坡护理医科奖学金项目观察员序列和招生院校。目前,正在与菲律宾莱康大学协商建立中国语言培训中心和扁鹊工作室,进一步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及中医药文化。积极与加拿大博瓦立学院、英国威尔士三圣一大学协商对接,开展护理、康复治疗等专业专本科教育项目。与光华国际教育联盟合作,构建了国际化课程体系,开设《护理价值观》《国际护理》等13门国际护理学分互认课程。分别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沈阳药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合作办学。与国内30多所医药卫生类院校通过“合作+联盟+联考”的方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十四五”时期是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顺应省情发展、突破体制机制制约、破解发展难题的改革机遇期;是抢抓政策机遇、谋划重大项目、提升发展水平的攻坚关键期;是扩大办学规模、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升级提档期;是提升办学层次、做强特色专业、发挥专业优势的潜能释放期。
学院紧紧围绕全省“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按照到2025年办学规模达到6000人,确定了“12349”的发展目标:建好一个班子: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建设好一个团结协作、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具有新时代精神风貌的领导班子。明确两个目标:争创国家级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接近或达到本科教育水平。打造三支队伍: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思政教师队伍,打造一支水平高、业务精的专业教师队伍,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抓好四项改革: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九项工程:凝心聚力赋能工程、专业人才特色工程、专业与健康产业共育工程、健康命运共同体工程、德技并重建设工程、教学内涵提升工程、智慧校园创新工程、“一带一路”培育工程、内部治理强院工程。为推进健康青海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奋力开创“百年卫院”发展的新征程。
学费:4200元/年 住宿费:600元/年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是2010年3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为始创于1958年的首批国家级重点全日制中专学校----安徽省六安卫生学校。学院座落在山川锦绣、人文荟萃的六安市。这里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享有“红军摇篮,将军故乡”之美誉。
学院办学成绩突出,是原国家卫生部确定的全国六个教改联系学校之一,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确定的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财政部认定的中央财政支持的护理实训基地,卫生部、香港华夏基金会确定的社区护理骨干培养项目资助学校。同时,是安徽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六安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省级培养基地,六安市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执业医师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基地。2019年以来,学院开工建设17万多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同步实施一期改貌工程,成功租赁西院区,市二院整建制设置为学院直属附院;2017年学院顺利通过安徽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20年学院获批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2020年12月学院教师、六安市蓝天救援队队长陶成诚获评“中国好人”;2020年获评第三届市级文明校园;2021年学院获批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院校综合试点建设单位;2020、2021年获评六安市卫生先进单位;2021年5月学院裕安分校260名学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一幕“急行军”,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光明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报道。
学院规划面积1075亩,实际占地面积736亩(含租赁皖西学院168亩),现有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100余万元,拥有基础及专业实验实训室77个,实验实训面积近6万平方米;建立有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医学检验、医学美容技术、等五个实训中心(基地)。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0余万册,中外文全文电子图书30余万册。在校生近1万人,现有教职工345人,目前,学校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比达32.61%,“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66.1%,其中正高职称14人,副高以上职称100余人,博士研究生6人(含在读),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21人,院级教学名师8人,院级专业带头人21人,学术带头人13人,骨干教师25人,教坛新星35人。外聘兼课教师300余人,新挂职副教授2人,其中博士1人。
学院实行了院、系两级管理,拥有“四系三部两中心一附院一分校区”即护理系、临床医学系、药学系、医学技术系、公共部、基础部、思政部、图文信息中心、实验实训中心、学院附院和裕安分校区。开设有护理、助产、中医学、健康管理、临床医学、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技术、智慧养老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医学美容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统计与会计核算、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学、中医养生保健、食品检验检测、化妆品经营与管理等21个专业,覆盖医药卫生、食品药品与粮食、财经商贸、公共管理与服务等四大学科领域。护理、药学、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均为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和省级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现有130多个实践教学医院、医药企业等实习单位。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分别在95%、98%以上。
学院大力推进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17年至今,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31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2项,分别在2017年、2018年、2021年三次获得国赛二等奖。在辅导员能力大赛中获得省一等奖1个。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1门,其中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7门;示范金课2门,近5年承担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42项、重大项目1项;承接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12项任务,共18个项目。教师承担主编、副主编及编者编写教材1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500余篇,其中SCI文章10篇。
学院建校以来为国家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护理专业已经连续7年获得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并代表安徽参加国赛。2014年以来,在全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中共获金奖5项,学院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安徽省学科和技能竞赛中获奖60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31项,优秀奖2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A类赛事)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的优异成绩。其中,2019年在全省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3个银奖、4个铜奖;2019年在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实现了安徽省同类院校本专业国赛金牌零的突破,填补了我省空白;2020年在全省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3个银奖、12个铜奖
位于安徽省合肥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六安市区。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药学录取分数为安徽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48,最低位次是221330、安徽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99,最低位次是125626。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药学录取分数线1.2021年药学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药学录取分数线为248分(理科)。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药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药学理科专科批普通类药学文科专科批普通类药学专业介绍层次学制授予学位分类专科(高职)三年药学类专业设置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中药学录取分数线为247分(理科)。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中药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中药学理科专科批普通类中药学文科专科批普通类中药学专业介绍层次学制授予学位分类专科(高职)三年中医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中药学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皖西卫生职业学院中药学在安徽省理科排名第4。安徽省开设理科中药学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省开设理科中药学院校排名在靠后的院校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药学是公办省级特色专科(高职)专业。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药学在安徽省理科排名第7。安徽省开设理科药学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2020年中药学学费:39001.2020年中药学学费:3900;2020年中药学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安徽中药学理科专科批普通类三年1039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2022年中药学学费:39001.2022年中药学学费:3900;2022年中药学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安徽中药学理科专科批普通类310390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2020年药学学费:39001.2020年药学学费:3900;2020年药学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安徽药学理科专科批普通类三年203900文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2022年药学学费:39001.2022年药学学费:3900;2022年药学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安徽药学理科专科批普通类3203900文科

(2)掌握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药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