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299(专科批) | -/301(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233(专科批) | -/255(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280(专科批) | -/286(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51(专科批) | -/257(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266(专科批) | -/248(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28(专科批) | -/239(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23(专科批) | -/243(专科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新疆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78 |
| 陕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46 |
| 四川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70 |
| 江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43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60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0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58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05 |
| 历史类 | 442 |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403 |
| 吉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74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由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纺织专门学校,距今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学校于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取得了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成绩,200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2011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2014年5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校更名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被认定为教育部“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成功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校坐落在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江苏省南通市,处于上海1小时经济圈内,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学校占地面积710627平方米,建筑面积393541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装备比较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基本实现了图书的信息化和电子化。学校设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85个,其中企业投资设立并以企业命名的实验(实训)室12个,与企业共建、共享的生产性实训基地16个。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现代纺织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家纺设计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心、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职业院校分中心、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先进纺织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家用纺织品与服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研究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高端纺织产教深度融合集成平台、江苏省示范性实训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基地、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并与海门市人民政府共建海门滨海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与华夏航空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南通航空培训中心,顺利获得中国民航总局CCAR147飞机维修培训资质和CCAR66飞机维修考点,是江苏省内唯一一所同时获得这两项资质的高职院校,学校和德国库卡集团合作建设了库卡机器人江苏应用与培训中心,是库卡集团华东地区技能人才定点培训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多名,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体的综合性高校。现设有纺织服装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航空与交通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謇创新创业学院、基础教学部、体育部等教学机构。设置52个专业(方向),传统专业凸现品牌特色,新设专业贴近社会需求,拥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7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计划一期建设项目2个、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双证书试点”专业1个、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8个。学校现建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江苏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入选“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9部,立项江苏省重点教材20部。
学校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约占35%,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约占74%;“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67.94%。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南通市教学名师9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4人,南通市“226工程”培养对象15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39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4个。此外,学院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工程师、技术员、能工巧匠430多人作为兼职教师,构建一支由校外具有工程、管理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使之成为学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学校弘扬张謇“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职教思想,创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企业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优势资源的集成与整合,在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积极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对口支援行动计划和江苏省对口支援苏北教育的号召,与新疆、甘肃等省内外高职院校和职教中心开展广泛合作。学校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与世界多所知名院校结成友好学校,多渠道、宽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全日制学历留学生规模稳中有升、质量逐年提高。非学历留学生层次丰富,欧洲本科院校学生、“一带一路”高校教师、中外企员工等纷纷选择来我校交换学习或我校选派教师赴境外对其进行培训。目前,学校正在新的历史形势,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全面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行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职业素质“四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学校积极开展“三风”建设,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通过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毕业生“双证书制”等制度和专业教师工作室等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以就业为宗旨,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省内领先地位,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职业教育成绩显著,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纺织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现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行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职业素质“四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学校积极开展“三风”建设,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通过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毕业生“双证书制”等制度和专业教师工作室等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以就业为宗旨,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省内领先地位,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职业教育成绩显著,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纺织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现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
普通类考生的录取原则:采取“专业清”方式录取。依据向社会公布的招生计划和考生填报的志愿,按考生总成绩分专业由高分到低分录取。如普通类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出现多名考生同分情况,依次按语文数学两科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普通类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出现多名考生同分情况,依次按语文数学两科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首选科目单科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由高到低排序。
艺术类专业的录取原则:采用“专业清”方式录取。报考我校艺术类(美术)专业的考生,须参加相关省份美术类专业统考和高考文化统一考试,美术专业成绩需符合相关省份要求,学校对进档考生按照投档分(按相关省份公布的投档成绩形成或折算办法确定)从高到低排序录取,投档分相同时以专业高分优先的原则录取,如专业分相同,依次按语文数学两科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艺术类专业考生如投档分相同,依次按语文数学两科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首选科目单科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由高到低排序。
一、省内艺术类录取规则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是江苏省首家由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是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培育单位。学校位于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几何中心、吴文化发源地、素有“太湖明珠”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无锡市,坐落在拥有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国家级开发区——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核心地带,毗邻景色优美怡人的新洲生态园,周边机场、高铁、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备,环境优雅、交通便利。
学校占地面积391亩,建筑面积22.87万平方米,图书馆收藏69万册印刷型文献和100万册电子型、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学校着力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校内外专兼职教师91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为71.29%,具有高级职称比例为35.29%,“双师”素质比例为79.33%。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80余名企业海归博士、行业精英、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学校产业教授,打造了校企“混编式”教学团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多名。
学校设有物联网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商学院(空港物流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数字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社区学院)7个二级学院,拥有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和现代物流等2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物联网、智能制造、文化旅游和数字艺术等4个校级专业群,对接无锡高新区“6+2+X”现代产业体系,共设置31个专业,全部与无锡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形成了工、理、文、艺并行发展的专业格局。现建有校内实践基地40个、校外实训基地208家,其中包括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集成电路)创新示范实践基地、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及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省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高水平平台。与无锡高新区龙头企业共建芯火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奥特维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新吴数字文化产业学院、新吴天极数字产业学院、空港物流产业学院5个产业学院,探索实践“区校一体、三环耦合、四院融通”的开发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近五年来,获评国家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5部;获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3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批省高水平骨干专业3项,省高水平专业群2项。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立足高新区、融入高新区、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宗旨,始终践行“聚焦高水平,服务学生成长成人;聚焦高质量,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初心,不断深化“创新驱动、区校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牵头组建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组建全国移动互联和机器人职教集团、全国“物联网和智能互联产教协同育人联盟”和无锡市服务外包职教集团;与大型骨干企业共建企业学院,打造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优势载体,形成特色鲜明的“区校一体化育人”的新吴模式。
近年来,学校被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先后获批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光伏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教育厅“智能制造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社科联“苏南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基地”,被评为“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基地”“全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华夏书香校园”“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创意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2016年、2018年、2020年三度荣获“无锡市职业教育产业发展贡献奖”。
学校以党建优势推动政行企校深度融合,与高新区(新吴区)六大街道全面共建,缔结政产学研社党建联盟,构建联合教育新模式,建成“学习强国”线下体验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等思政育人平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2020、2021连续两年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案例;2021年获无锡市“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教育”典型案例。获2021年市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1个,获2022年全市组织工作创新创优案例1个;获2020年省党建工作创新奖1个、最佳党日活动1个、党建工作典型案例1个,入选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建设单位1个。建校19年来已经为国家培养了3万余名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服务地方和区域就业率达78%,连续多年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设有全省高职院校首家获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新外包管理学院,在新加坡PSB 学院越南分院挂牌成立了“一带一路”越南教育培训基地;学校设立海外教育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自主开展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4个,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40名,积极探索实践具有新吴特色的"校企校"留学生人才联合培养模式。
学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先后建成一批校地、校企技术服务平台和特色智库,整合政行企校优势资源,打造高水平应用技术研发团队,积极开展“四技服务”。继续教育学院以成人学历教育为基础,从事区域地方人才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多次获评 “市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同时运行无锡高新区紧缺人才实训学院,已培训本科后软件服务外包人才8500余人,并对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退役士兵、残疾人等开展在职教育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新吴区社区学院多年来面向新吴区全体居民进行公益性终身教育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引领,线上线下开展多类型课程及活动,先后被评为“省级社区学院”“省级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培训机构)”“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培训机构)”“江苏省成人教育改革发展40周年40佳社教单位”,由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周永清领衔的“新吴学堂泥人工作室”被评为社区教育省级“名师工作室”。
学校高度重视文化育人,成立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大力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打造高质量人文素质课程、聘请非遗大师为兼职教授、举办“新吴文化校园博览会”等品牌活动,推进“特色地方文化”、“先进产业文化”、“优秀境外文化”进校园。与街道、吴文化研究会、范蠡文化研究会、市社科联、新吴区网信办等深度合作,设立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实现政行企校协同育人。发挥师资专业特长,通过为社区、企业提供课程、讲座、艺术指导等文化服务,推进区校一体、文化共融。2021年获全国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2021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案例;2021年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授予学校“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将继续秉承“弘毅守正、盈科匠心”的校训,扎根无锡高新区这片充满活力和机遇的沃土,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改革创新、勇于担当,深化“创新驱动、区校一体”的全国高新区高职教育新吴模式,奋力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先导区和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403分(综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普通类二段普通类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招生计划202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吉林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74分(理科)。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吉林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吉林机电一体化技术招生计划2021专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为吉林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74,最低位次是62423、江苏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05,最低位次是165054、江苏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42,最低位次是70634、山东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03,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460301无锡科技职业学院2021年在吉林、山东、江苏等3个省市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2021)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460301机电一体化技术吉林专科批三年机电一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机电一体化技术2016专科理科262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机电一体化技术2016专科理科262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305分(物理类)。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物理类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历史类专科批普通类无锡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