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建筑工程技术 | 2021 | 理科 | 高职(专科)批R段 | 普通类 | 243 | 108055 |
| 文科 | 331 | 56733 | ||||
| 2020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8 | 121275 | |
| 文科 | 321 | 71263 | ||||
| 2019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72 | 132682 | |
| 文科 | 191 | 82597 | ||||
| 2018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64 | 130379 | |
| 文科 | 295 | 65265 | ||||
| 2017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61 | 137189 | |
| 文科 | 281 | 76454 |
【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
【学制】三年
【学历层次】专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房屋建筑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建筑工程装配化施工技术与管理相关领域的工作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面向建筑工程生产第一线从事建筑工程预制构件生产与检测、施工现场预制构件安装技术与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CAD、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构造与识图、混凝土结构平法识图、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生产、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BIM技术应用及相关实训课程、顶岗实习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为学院品牌示范专业、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骨干专业。本专业方向紧密结合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是目前河南省反映建筑现代化发展的专业方向,体现了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专业技术证书】 可取得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等职业岗位证书,全国CAD技能等级证书等。
【就业方向】面向建筑工程施工、房地产、工程咨询等单位,从事建筑及装配式工程深化设计、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BIM分析、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
【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
【学制】三年
【学历层次】专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房屋建筑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识读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施工技术与管理等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面向建筑工程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现场技术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CAD、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构造与识图、混凝土结构平法识图、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资料整编及相关实训课程、顶岗实习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学院品牌示范专业、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骨干专业。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术创新创业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教学全过程,开展了“校企融合、双师教学、学训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实践探索。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创新创业和就业综合能力。
【专业技术证书】 可取得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等职业岗位证书,全国CAD技能等级证书等。
【就业方向】面向建筑工程施工、工程咨询等单位,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概预算、资料管理、质量检测、安全管理、材料试验、招投标代理等专业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建筑工程测量、土木工程制图、计算机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CAD。
就业方向: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单位、工程建设与房地产公司、质量监督部门等。具体岗位有:建筑施工、资料管理、质量检测、工程预决算、安全管理、工程监理等。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省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现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河南省文明学校、全国水利文明单位、郑州市文明校园、河南省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工程建设单位。
办学条件优良。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55年的河南省水利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始于2002年。现有郑州花园路校区、郑州航空港校区、信阳校区、漯河校区4个校区,占地面积712亩。其中郑州航空港校区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南部双鹤湖片区,毗邻园博园B区,2020年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航空港校区规划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建成后的新校区将是智能化、花园式的校园。学校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值1亿元,目前建有教育部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校内仿真性实训中心22个,校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102个。学校馆藏纸质图书61.80万册,电子图书41.20万册,专业电子期刊8200种,有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各类文献数据库20多个。学校建有高速校园网络、数据中心机房、多媒体教学环境、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设施,建有服务于办公、教学、学生生活等领域的“一站式”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了餐饮消费、门禁系统、安全用电管理、公共洗浴、自助充电等“一卡通”管理,校内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标准化数字校园。学生住宿实行公寓化管理,全部安装有空调设备。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88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163人,研究生学历或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0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河南省"中原千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认定5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5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8人、学术技术带头人19人、教学名师5人、青年骨干教师9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5人,全国水利职教新星4人,全国水利系统首席技师1人。水利水电建筑、物联网应用技术2个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入选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项目。近5年,学校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批“湖库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环境工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水生态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河湖生态评估与治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获得厅级成果奖80项(其中一等奖24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27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4篇、EI/SCI发表16篇),获批专利4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出版教材、论著137部。
专业布局合理。学校设有水利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环境工程系和基础教学部、思政教学部、体育教学部、艺术教学部等10个教学系(部),开设有水利、土木建筑、资源环境与安全、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交通运输、能源动力与材料、文化艺术等9大类56个专业和29个专业方向(其中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河南省骨干专业,水利工程专业为全国优质水利专业)。
育人成绩显著。学校现有在校生1.76万人。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98.37%,专升本考取学生数占毕业生总数的18.61%。5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河南省高职院校和全国水利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得各种奖励150多项(其中全国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学校曾连续三次荣获“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先后获得“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国际交流广泛。2019年和2021年我校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层次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玛莎大学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专科层次合作办学项目获省教育厅批准,目前合作办学项目共招生287人。与泰国曼谷吞武里大学、白俄罗斯国立信息与无线电大学签订了《“2+2”专本连读合作协议》,与英国奥斯特大学签订了《“3+1+1”专本硕连读合作协议》,实施资源共享、学分互认。学校积极与“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合作,组织建立了6个海外学生实习就业基地,推荐70余名优秀毕业生到柬埔寨、菲律宾、文莱等国家的中资企业和日本、德国就业。
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将继续坚持“质量优先、内涵发展”的战略,按照“突出重点、办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特色专业建设工程和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为把学校建成一所专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条件完备、育人环境良好、办学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河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而不懈努力!
按照国家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在校生可享受一定数量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学院设置的奖学金有综合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特困特优生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等。综合奖学金分三等:一等奖1000元/年(占学生总数的3%)、二等奖800元/年(占学生总数的7%)、三等奖600元/年(占学生总数的10%)。单项奖学金按获奖等级不同分别给予100-1000元不等。
武威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先后整合了武威教育学院、电大武威分校、武威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武威财贸学校、武威师范学校、武威卫生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915年的武威师范学校。学校立足职业教育,坚持厚德长技、守正创新,已成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学校、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甘肃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高校、首批甘肃省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甘肃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18年甘肃省教育厅、武威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在学校联合设立“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是中科院在全国首次、也是唯一与高职院校的联合办学,为服务“大国重器”钍基熔盐堆第四代核能系统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占地面积1594亩,建筑面积42.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2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32亿元,图书馆藏书154万册。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专任教师63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59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225人,教学名师16人,甘肃省名中医5人,专业带头人91人,骨干教师187人,“双师型”专任教师320人,省级“园丁奖”5人、“青年教师成才奖”12人,市级“园丁奖”10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6人,建成省级各类名师工作室4个。
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学校紧密对接甘肃省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五个制高点、武威市“四大工程”和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有效对接核能、氢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光伏工程技术、设施农业、医学类等10个专业群,招生专业58个。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7个、骨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特色专业2个、骨干专业5个、优质专业8个、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1个。在建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2个、优质骨干专业群8个。形成了以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类专业为特色,国家级重点专业为引领,农、医、经、文、艺等综合发展的专业布局。全日制专科在校学生13204人。
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立“工学结合,一体三通”育人模式、构建政院校企“四位一体”联合育人新机制,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有效实现新形式,创新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路径,为高新技术产业落地所需人才培养提供范式。现有20兆瓦光伏扶贫电厂(生产性实训基地)1所、“三级甲等”附属中医医院1家、教师实践基地15家、校内实训室135个、校外实训基地188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武威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个、市级“创青春通用性众创空间”1个、市级工程中心1个。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与江苏顺丰通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顺丰学院,与山东蓝海集团共建蓝海学院。组建职教集团2个,加入省级职教集团6个。
师生技能水平全面提升。学校积极搭建竞赛平台,全力推进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在国际比赛中获奖2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2项,获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53项,其他奖14项。学生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获优秀案例1项、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奖2项。每年向社会输送5000名左右毕业生,累计培养大中专学生17.6万人。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达95%以上,85%以上的毕业生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升职空间满意,为甘肃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效明显。学校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教育规划项目29项、教育厅科研项目63项、科技厅科研项目6项、市级科研项目15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2项,申报技术成果转化10项,创建科研平台10个,出版《武威职教理论与实践》92期。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98篇,出版专著85部、教材328本,获得专利125项、发明专利5项。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扶贫点古浪县黑松驿镇建成“一林一屋一基地”乡村振兴特色项目,有力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近五年累计完成社会培训近14万余人。
合作办学持续加强。着力推进“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工作,为国家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建设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干得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落实甘肃省与天津市签署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成立天津职业大学(西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天津职业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研学基地,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合作,推进两校间深度合作,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共同发展。按照《关于支持培黎职业学院建设发展的工作方案》,学校与培黎职业学院签订发展协议,全面对口帮建旅游管理专业。与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改革成果、学校治理、联合招生、贯通培养、内涵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建立互帮共建协作机制,助推兰州——西宁城市圈建设。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发展协议》,双方将在学院高质量发展上建立协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16名。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新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质量完成“双高计划”建设任务,抢抓申办创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大好机遇,以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为抓手,辐射带动特色骨干专业群建设,全面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建设“六个新武威”“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努力建成“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达95%以上,85%以上的毕业生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升职空间满意,为甘肃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武威职业学院/2021年建筑工程技术学费:45001.2021年建筑工程技术学费:4500;2021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甘肃建筑工程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

武威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学费:45001.2022年建筑工程技术学费:4500;2.2021年建筑工程技术学费:4500;3.2020年建筑工程技术学费:4500;2022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

武威职业学院甘肃建筑工程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43分(理科)。武威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在招生省份:甘肃。武威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地区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建筑工程技术甘肃理科高职

武威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武威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在甘肃省理科排名第3。甘肃省开设理科建筑工程技术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开设理科建筑工程技术院校排名在靠后的院校:甘肃工

武威职业学院甘肃建筑工程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43分(理科)。武威职业学院甘肃建筑工程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建筑工程技术理科高职(专科)批R段普通类建筑工程技术文科高职(专科)批R段普通类武威职业学院甘

武威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录取分数为甘肃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43,最低位次是108055、甘肃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31,最低位次是56733。武威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录取分数线1.2021年建筑工程技术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代码:440301武威职业学院2022年在甘肃等1个省市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武威职业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440301建筑工程技术甘肃高职(专科)批R段三年建筑工程技术甘肃高职


武威地区没有公办专科院校开设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22年甘肃公办专科(除武威地区外)开设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全国各地公办专科面向甘肃开设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