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 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 论和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在设计、施工、运营等企 事业单位、科研教学和管理部门从事本专业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专业技能、 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专业技术领域的工程设计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备 解决工程问题与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 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工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技术基础知识,掌 握一定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社科知识;
3.掌握水力学、工程力学、水文学、水文地质学、水处理生物学、水分析化学、泵与泵站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程施 工和水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
5.了解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理论前沿、工程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具有较熟练 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 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进行本专业相关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6.了解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熟悉工程规划、工程设计的相关程序和有关 文件要求;
7.了解应对水危机与水污染突发事件的知识;
8.了解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获取信息和适应本专业职业发展的学习 能力;
9.具有立足于本专业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10.具有一定的组织、沟通、协调和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团队精神、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 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化学、生物学。
核心知识领域:专业理论基础、专业技术基础、水质控制、水的采集和输送、水系统设备仪表 与控制、水工程建设与运营。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水分析化学(64学时)、水微生物学(48学时)、水文学(24学时)、水文地质学( 24 学时)、水工艺与工程概论(双语20学时)、水质工程学(136学时)、水泵与水泵站(28学时)、水 资源利用与保护(30学时)、给水排水管网系统(52学时)、建筑给水排水工程(36学时)、水工艺 仪表与控制(24学时)、水工程施工(30学时)、水工程经济(30学时)。
示例二:水分析化学(64学时)、水处理生物学(56学时)、工程力学(72学时)、水力学( 64 学时)、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48学时)、土建工程基础(40学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16学 时)、水质工程学(136学时)、泵与泵站(32学时)、水资源利用与保护(32学时)、给水排水管网 系统(56学时)、建筑给水排水工程(56学时)、水工艺设备基础(32学时)、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 制(24学时)、水工程施工(32学时)、水工程经济(32学时)。
示例三:水分析化学(32学时)、水处理生物学(24学时)、工程力学(72学时)、水力学(72 学时)、水文学(24学时)、水文地质学(24学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24学时)、水质工程学 (96学时)、泵与泵站(32学时)、水资源利用与保护(32学时)、给水排水管网系统(48学时)、建 筑给水排水工程(48学时)、水工艺设备基础(32学时)、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24学时)、水工 程施工(32学时)、水工程经济(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要专业实验:水分析化学实验、水微生物学实验、水力学实验、水质工程学实验等;
(2)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3)设计(论文):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国 际视野和交流能力,能在水利、水电、土木、交通等行业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方 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水电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水利水电工程规 划与设计、建设与管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熟练应用一门外语 的能力;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掌握水利水电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 以及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本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 程设计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5.了解国家对于与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 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自然和社会的影响;
6.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具有健全的 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7.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
8.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与规划、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水 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环境学概论(36学时)、工程制图(91学时)、工程测量学(36学时)、工程水文学(54 学时)、工程地质(含水文地质学时)(45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材料力学(63学时)、结构 力学(63学时)、弹性力学及有限元(36学时)、土力学(45学时)、水力学(90学时)、工程材料 (45学时)、钢筋混凝土结构(63学时)、钢结构(36学时)、电工学(36学时)、工程经济学(36学 时)、水资源规划及利用(36学时)、水工建筑物(63学时)、水电站(63学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 (63学时)、工程项目管理(54学时)。
示例二:环境学概论(16学时)、工程制图(80学时)、工程测量学(32学时)、工程水文学(32 学时)、工程地质(含水文地质学时)(32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结构 力学(72学时)、弹性力学及有限元(32学时)、土力学(56学时)、水力学(72学时)、工程材料 (24学时)、钢筋混凝土结构(56学时)、钢结构(32学时)、电工学(32学时)、工程经济学(32学 时)、水资源规划及利用(48学时)、水工建筑物(64学时)、水电站(64学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 (56学时)、工程项目管理(24学时)。
示例三:环境学概论(32学时)、工程制图(88学时)、工程测量学(40学时)、工程水文学(40 学时)、工程地质(含水文地质学时)(40学时)、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80学时)、结构 力学(72学时)、弹性力学及有限元(72学时)、土力学(64学时)、水力学(72学时)、工程材料 (32学时)、钢筋混凝土结构(56学时)、钢结构(32学时)、电工学(40学时)、工程经济学(32学 时)、水资源规划及利用(40学时)、水工建筑物(88学时)、水电站(56学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 (56学时)、工程项目管理(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习(工程测量、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实验(大学物 理、大学化学、材料力学等)、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水力学实验、工程力学实验、工程材料实验、土力学实验、水工建筑物实验、水 电站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代码:081104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4年
开设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工程制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测量学、水力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水工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水文学、计算水力学、城市规划原理、工程项目管理、给水排水工程、水处理工程、水质模型、水务规划与管理、水灾害防治、环境美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科技生产力发展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广泛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外语、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基础,掌握水务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创新性及协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能在水务、水利、市政、环境、交通等部门从事与水务有关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据《中国水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分析,要求毕业生掌握以下6个方面的能力和知识: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水文学、水力学、水利学等方面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2.掌握水务工程规划、水资源和水环境评价、城市节水与需水管理、水灾害防治及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开发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
3.具有从事与水务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与水务相关的国家方针、政策、条例、法规。
5.了解水务工程、水资源与水环境等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
可以报考城市水务、水文学及水资源、生态水利学、水利水电工程、水工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环境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文学及水资源、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水灾害与水安全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学生就业情况
可在水务、水利、市政、环境、交通、海洋等有关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项工作,就业前景看好。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备水文学、水资源、水环境以及计算机、外 语、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强、素质高,敢于创新,善于合作,能在水利、水务、能源、交通、 城建、农林、环保、国土等部门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科研和管理 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文学、水资源及水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 受工程测量、科学运算、实验和测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水文学、水资源及水环境等方面的专 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具备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从事管 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地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外语、计算机、文献检 索、科研方法和科技写作等工具性知识,具有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素养和经济管理知识;
2.掌握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预报、水文水利计算、水灾害评估与防治、水资源评价规 划与管理、水环境评价与保护的基本方法,掌握测量、制图等基本技能;
3.具有从事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方面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决策的基本 能力;
4.熟悉国家和地方涉水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5.了解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领域的行业需求和发展动态;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8.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终身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合作交流能力。
主干学科:水利工程、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应用水文与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普通地质学(64学时)、构造地质学(64学时)、水力学(48学时)、水文地质学基础 (64学时)、水文学原理(32学时)、水文预报(32学时)、水环境保护(32学时)、水文统计(32学 时)、自然地理学概论(32学时)、气象学概论(32学时)、水资源利用(32学时)。
示例二:自然地理学(40学时)、测量学(48学时)、水力学(48学时)、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 应用(40学时)、生态学概论(4学时)、水文学原理(64学时)、水文统计(64学时)、气象学(48学 时)、水文测验学(40学时)、地下水水文学(48学时)、河流动力学(32学时)、水环境化学(40学 时)、水利经济(32学时)、水文预报(48学时)、水文水利计算(64学时)、水资源利用(32学时)、 水环境保护(32学时)。
示例三:测量学(48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普通地质学(40学时)、气象气候学(32学 时)、水力学(40学时)、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40学时)、水文统计(16学时)、普通水文地质学 (32学时)、水文学原理(56学时)、水环境化学(40学时)、环境土壤物理学(32学时)、专门水文 地质学(32学时)、地下水动力学(40学时)、水文测验(24学时)、水利经济(32学时)、地理信息 系统(32学时)、水文水利计算(40学时)、水资源评价(48学时)、水利工程概论(32学时)、灌溉 排水工程学(32学时)、水环境保护(48学时)、水资源管理(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习(测量学、水利工程、水文测验、气象、自然地理、水文地质基 础、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习)、课程设计(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水文预报、水文水利计算或 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质勘察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水力学实验、水文测验、水环境化学实验、水文地质基础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 排名 | 名称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1 | 会计学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27 | 147277 |
| 2 | 水利水电工程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25 | 148998 |
| 3 | 财务管理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23 | 150648 |
| 4 | 地质工程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22 | 151467 |
| 5 | 土木工程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21 | 152257 |
| 6 | 工程管理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20 | 153083 |
| 7 | 工程造价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20 | 153083 |
| 8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20 | 153083 |
| 9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20 | 153083 |
| 10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20 | 153083 |
| 1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20 | 153083 |
| 12 | 车辆工程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20 | 153083 |
| 13 | 酒店管理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19 | 153885 |
| 14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19 | 153885 |
| 15 | 水务工程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19 | 153885 |
| 16 | 交通工程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19 | 153885 |
| 17 | 测绘工程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19 | 153885 |
| 18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19 | 153885 |
| 19 | 通信工程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19 | 153885 |
| 20 | 人力资源管理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18 | 154739 |
| 21 | 自动化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18 | 154739 |
| 22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18 | 154739 |
| 2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18 | 154739 |
| 24 | 安全工程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18 | 154739 |
| 25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16 | 156378 |
| 26 | 机械工程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16 | 156378 |
| 27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15 | 157156 |
| 28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15 | 157156 |
| 29 | 汽车服务工程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15 | 157156 |
| 排名 | 名称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1 | 会计学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524 | 47984 |
| 2 | 工程造价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524 | 47984 |
| 3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523 | 48756 |
| 4 | 财务管理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523 | 48756 |
| 5 | 酒店管理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523 | 48756 |
| 6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523 | 48756 |
| 7 | 工程管理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521 | 50256 |
| 8 | 人力资源管理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520 | 51023 |
| 9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520 | 51023 |

2022年皖江工学院普通专升本招生章程专业间计划调整

2022年皖江工学院普通专升本招生章程专业内计划调整

2022年皖江工学院普通专升本招生章程招生专业范围

2022年皖江工学院普通专升本招生章程招生专业计划

2022年皖江工学院普通专升本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及专业招生要求

皖江工学院专升本可以报的专业(统招):土木工程、人力资源管理、水利水电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会计学、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酒店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工程管理等13个专业。专升本可以报的专业(统招

有。皖江工学院有本科专业!皖江工学院是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地址:霍里山校区:安徽省马鞍山市霍里山大道333号,郑蒲港校区: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河海中路666号)。主要开设就是本科专业。皖江工学院开设的本科专业有:地理空间信息工程、通信

皖江工学院有什么专业?皖江工学院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设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工程造价、酒店管理、水务工程、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程管理、安全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交

皖江工学院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健康服务与管理、工程造价、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车辆工程、会计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务工程、财务管理、工程管理、数字媒体艺术、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安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

2022皖江工学院王牌专业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务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省级特色专业介绍。皖江工学院省级特色专业土木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皖江工学院层次本科学制四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