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重庆医科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武汉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护理学 | 2021 | 物理类 | 588/562(本科批) | /() |
| 护理学 | 2021 | 物理类 | 594/550(本科批) | /() |
| 护理学 | 2021 | 历史类 | 576/553(本科批) | /() |
| 护理学 | 2021 | 历史类 | 604/540(本科批) | /() |
| 护理学 | 2020 | 理科 | 550/506(本科二批) | /() |
| 护理学 | 2020 | 文科 | 561/533(本科二批) | /() |
| 护理学(四年制本科) | 2019 | 理科 | 557/520(本科二批) | /() |
| 护理学(四年制本科) | 2019 | 文科 | 559/536(本科二批) | /() |
| 护理学(四年制本科) | 2018 | 理科 | 557/521(本科二批) | /() |
| 护理学(四年制本科) | 2018 | 文科 | 560/513(本科二批) | /() |
| 护理学(四年制本科) | 2017 | 理科 | 564/490(本科二批) | /() |
| 护理学(四年制本科) | 2017 | 文科 | 554/496(本科二批) | /()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重庆医科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武汉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护理学 | 2021 | 历史类 | 575/575(本科批) | /() |
| 护理学(四年制本科) | 2019 | 理科 | 596/586(本科一批) | 552/508(本科一批) |
| 护理学(四年制本科) | 2018 | 理科 | 607/580(本科一批) | -/513(本科一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重庆 | 护理学(地方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地方专项计划 | 562 |
| 护理学 | 普通类 | 550 | |||
| 护理学(地方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 | 历史类 | 地方专项计划 | 553 | ||
| 护理学 | 普通类 | 540 | |||
| 新疆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10 |
| 宁夏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71 |
| 青海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468 |
| 甘肃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474 |
| 西藏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14 |
| 云南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4 |
| 贵州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4 |
| 四川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6 |
| 文科 | 540 | ||||
| 广西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4 |
| 广东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8 |
| 历史类 | 549 | ||||
| 湖南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7 |
| 历史类 | 569 | ||||
| 湖北 | 护理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5 |
| 河南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1 |
| 山东 | 护理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71 |
| 江西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4 |
| 安徽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1 |
| 浙江 | 护理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97 |
| 江苏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4 |
| 历史类 | 542 | ||||
| 上海 | 护理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83 |
| 吉林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9 |
| 辽宁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3 |
| 历史类 | 570 | ||||
| 内蒙古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1 |
| 河北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4 |
| 历史类 | 587 | ||||
| 天津 | 护理学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79 |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学校2015年成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6年成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首批立项的地方高校之一。
学校由位于渝中区的袁家岗校区和位于重庆大学城的缙云校区组成,校园总面积2650亩,其中缙云校区占地2100亩。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681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7124人,本科生18824人,专科生258人(对口支援少数民族项目),留学生604人。学校具有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学校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22年1月科睿唯安数据),4个重庆市一流学科,16个重庆市“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
学校设有21个学院(系),并设立研究生院,开设36个本科专业。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中医学专业已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现拥有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面向海外延揽高层次人才,成建制引进多个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团队,加强本土人才引导与培育,逐步构建起“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形成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强劲动力。
现有专任教师32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博士生导师400余人,硕士生导师2100余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外聘)、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江、杰青等国家级人才58人次,省部级各类人才586人次。现有7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规模达到382人,人才塔基和师资蓄水池作用日益明显,人才队伍活力不断增强。
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学校累计新增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各级部门及横向项目3700余项,资助经费近10亿元;牵头承担了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或重点项目,资助经费达2亿元。发表SCI收录论文6198篇,年均增长率达10.24%。多项成果在《柳叶刀》《自然·医学》《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获得国家科技奖励、重庆市科技奖励等各类奖励近50项,2017年我校2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2项。学校独立研制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海扶刀)属世界首创,是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学校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个获批上市化学发光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产品,现已获得欧盟CE等多项认证。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化学发光法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肿瘤免疫治疗等科技成果高质量完成转化,转化金额达3000余万元。
学校现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62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中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平台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部委级平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智库、科普基地等省级平台57个。另有,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与欧洲、亚洲、北美洲、大洋洲的23个国家和地区的52所教育或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国际名校;与英国莱斯特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正式启动,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获批的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时,与复旦大学、西南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长学制医学生的联合培养。
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11所(综合性医院7所,儿童医院、口腔医院、康复医院、中医院各1所)。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儿童医院连续10年入选“全国医院综合排行榜”百强(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2020年度分别排名第56位、第59位。直属附属医院建有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8个,拥有编制床位17000余张,年门诊量近150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60万人次。
武汉科技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重点高校,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历经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中南钢铁工业学校等传承与发展,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8年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成为第一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划转院校。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百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20余万人。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院士、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大型钢铁企业掌门人,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学校现有青山、黄家湖和洪山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1.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1.01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9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78.05万册,电子图书100.6万册。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200余人。校园依湖览江、风景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完善,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构建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管、医、文、经、法、哲、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设置有20个教学学院、78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7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6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1个学科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3个(国家级2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14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15门,国家规划教材14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7个;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一等奖1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生多次荣获“互联网+”、“挑战杯”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高水平竞赛大奖。“十三五”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和科技竞赛累计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奖励3000余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排名第71位。学校女篮在全国享有盛名,多次获得全国大运会、CUBA和CUBS冠军,培养了10多位国家队、国青队队员。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建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和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战略钒资源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28个省级科研平台。“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5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160余项。2007年以来获得19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900余人。拥有全职及双聘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21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30人,湖北省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267人,湖北省公共卫生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人,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人,湖北省教学名师7人,湖北名师工作室7个,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36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1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84人,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3人。“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性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先进耐火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湖北省引智创新示范基地。
学校积极创新校企、校地合作,与中国宝武、恒大集团、鞍钢集团、柳钢集团、中国一冶、中冶南方等30余家大型企业和武汉、宜昌、孝感、无锡、淄博、湛江等省内外有关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成立了“中国宝武—武汉科技大学炭材料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武汉科技大学宜兴陶瓷与耐火材料研究院”“武汉科技大学—老河口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科技大学—襄州区科学技术研究院”,与恒大集团共建了“恒大管理学院”“恒大足球学院”;建有1所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直属二级医院和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设立了濮耐奖学金、铌钢奖学金、辉玲奖学金、圣晖奖学金、创泽创新奖学金、冶机77奖学金、上饶商会助学金等20余项社会奖助学金。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意大利、荷兰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师资互访、联合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与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奥地利莱奥本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数据中心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与美国桥港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与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合作举办硕士教育项目。在临床医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工程等本科专业及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系统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近500名。
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秉持“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校训精神,积极传承“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的钢铁品质,大力弘扬“向上向美、力行力新”的沁湖文化,扎根荆楚大地,服务国家需求,主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责,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率先实现湖北省属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突破,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详见各省级招办公布的我校在当地的录取批次
● 报名条件与要求
1.符合2021年教育部及生源所在省份规定的普通高考报名条件,且身心健康者。
2.考生须参加生源所在省份组织的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简称省统考),成绩合格。
● 录取原则
1.考生须参加生源所在省份组织的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且成绩合格。
2.考生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份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3.按照进档考生综合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根据招生计划,遵循“分数优先”的原则安排专业(类)录取。若省级招办有规定的投档综合成绩计算办法,按其投档综合成绩排序录取安排专业,否则,按综合成绩=高考文化成绩×40%+省统考成绩×60% 执行。(在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依照所在省份招生政策规定执行。)
4.对于按照教育部及生源所在省份有关政策规定增加高考文化分数投档的考生,在录取时认可其加分。
5.在综合成绩相同的情况下,按省统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6.在不分文科、理科(或首选科目)投放招生计划的省份,不分文科、理科(或首选科目)统一进行排序;在区分文科、理科(或首选科目)投放招生计划的省份,文科、理科(或按首选科目区分物理、历史)分别进行排序。
7.考生身体状况要求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8.不限外语语种,但考生进校后均以英语作为第一外国语组织教学。
9.如果生源所在省份有特殊要求,则按生源所在省份招生政策规定执行。
● 学费标准
按湖北省物价部门2021年核定的标准执行。
● 有关说明
1.我校2021年不组织专业校考,专业成绩直接使用省统考成绩。
2.若教育部及生源所在省份对2021年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进行调整,则按最新规定执行。
3.新生入学后,我校按照教育部和湖北省的有关规定开展入学资格复查。如发现有弄虚作假等问题者,按照有关规定取消其入学资格。
●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947号武汉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430081
招生咨询电话:(027)68862888
招生网址:http://zs.wust.edu.cn
电子邮箱:zsb@wust.edu.cn
举报邮箱:jwjc@wust.edu.cn

武汉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武汉科技大学翻译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翻译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翻译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翻译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翻译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翻译和护理学录取分数线(湖北)理科年份

武汉科技大学德语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德语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德语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德语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德语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德语和护理学录取分数线(湖北)理科年份

武汉科技大学体育教育(足球)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足球)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足球)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体育教育(足球)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足球)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

武汉科技大学社会工作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和护理学录

武汉科技大学法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护理学录取分数线(湖北)理科年份

武汉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武汉科技大学投资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投资学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投资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投资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投资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投资学和护理学录取分数线(湖

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医学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智能医学工程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智能医学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智能医学工程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医学工程和护理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医学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