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名 | 学校 | 类型 | 年份 | 专业名称 | 最低分 |
|---|---|---|---|---|---|
| 2 | 苏州大学 | 历史类 | 2021 | 旅游管理 | 585 |
| 3 | 苏州大学 | 物理类 | 2021 | 旅游管理 | 584 |
| 4 | 苏州科技大学 | 历史类 | 2021 | 旅游管理 | 538 |
| 5 | 苏州科技大学 | 物理类 | 2021 | 旅游管理 | 519 |
| 6 |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历史类 | 2021 | 旅游管理 | 487 |
| 7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历史类 | 2021 | 旅游管理 | 485 |
| 8 |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物理类 | 2021 | 旅游管理 | 458 |
| 9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物理类 | 2021 | 旅游管理 | 452 |
| 排名 | 学校 | 类型 | 年份 | 专业名称 | 最低分 |
|---|---|---|---|---|---|
| 2 | 苏州市职业大学 | 历史类 | 2021 | 旅游管理 | 467 |
| 3 |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历史类 | 2021 | 旅游管理 | 467 |
| 4 |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 历史类 | 2021 | 旅游管理 | 455 |
| 5 |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历史类 | 2021 | 旅游管理 | 448 |
| 6 |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历史类 | 2021 | 旅游管理 | 440 |
| 7 |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历史类 | 2021 | 旅游管理 | 437 |
| 8 |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物理类 | 2021 | 旅游管理(本科) | 385 |
| 9 |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 物理类 | 2021 | 旅游管理 | 355 |
| 10 |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 历史类 | 2021 | 旅游管理 | 321 |
| 11 |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 历史类 | 2021 | 旅游管理 | 312 |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苏大人始终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校训,坚守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倡导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追求卓越,坚持博学笃行、止于至善,致力于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模范公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李政道、倪征日奥(yù)、郑辟疆、杨铁樑、查良镛(金庸)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宋大祥、詹启敏等50多位两院院士,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苏州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学校设有36个学院(部),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7897人,硕士生15943人,博士生5061人,留学生1271人。学校现设132个本科专业,4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9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截止目前,学校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共1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4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5个省部级工程中心。
全校现有教职工5847人,专任教师3319人,其中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两院院士,8位发达国家院士,3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2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位“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3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4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近300人次,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已初步形成。
苏州大学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具备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和国际性的卓越型人才为定位,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积极深化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首批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区;学校设立了3个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在“第一课堂”开展博雅教育,紫卿书院致力于打造“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试验场。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2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苏大学子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700余人次,在全国“挑战杯”、奥运会等国内外各类大赛中屡屡折桂,在校硕士生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相关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学校实施“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科研创新工作取得累累硕果。2021年截至11月,人文社科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5项,其中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艺术学年度项目3项,位列全国第5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数14项,全国第8位,连续三年位列全省首位;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4项,一等奖获奖数位列全国第11位。自然科学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项,国防重大项目1项;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20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第一合作单位),第八届树兰医学奖1项,第三届“科学探索奖”1项;2021年度最新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41位、全国高校第14位;23人次入选2021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位列全国高校第5位。2020年全年发表三大检索论文4774篇,其中SCIE收录308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6位;授权知识产权1390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681项、国际专利授权29项,实现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210件。此外,苏州大学还入选科技部、教育部首批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高校。
学校按照“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发展思路,全面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拥有来自全球的来华留学生千余人。2010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援建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2011年,在老挝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该校现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上的重要驿站和文化名片;2018年,学校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医学教育大学联盟,打造中国-东盟健康命运共同体,助推“一带一路”建设;2019年,全球首家红十字国际学院挂牌成立,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2020年,学校获批建立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未来校区四大校区,占地面积4586亩,建筑面积166万余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超500万册;拥有丰富的中外文数据库资源,电子图书215万余册,电子期刊192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1225万余册。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年来,刊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摘编,其转载量一直位居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前十。2018年,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教育科学版)双刊同时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期刊,2021年同时入编北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SSCI核心(2021-2022版)来源期刊,《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为CSSCI扩展版(2021-2022版)来源期刊。
新时代,孕育新机遇,呼唤新作为。全体苏大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球的视野,顺天时、乘地利、求人和,坚持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文化强校,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区域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成为一所更有格局、更有情怀、更有作为的大学。
苏州大学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断完善了以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临时困难补助为主的“六位一体、联动助学”保障机制,做到在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不断发挥资助与育人的双重功效,努力实现资助体系奖优助贫的价值理性和人文关怀,激励广大学子成长成才。
一、助学金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学校认定后,可以申请助学金。助学金是无偿资助学习刻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形式。目前,学校已经设立了国家助学金和社会捐赠助学金。我校2013年度各级各类助学金共计发放近1800万元。
名称 |
奖项 |
等级 |
标准(元/人·年) |
国家助学金 |
国家助学金 |
2000-4000 |
|
捐赠助学金 |
苏州大学敬爱助学金 |
1000 |
|
苏州大学周文轩助学金 |
5000 |
||
苏州大学黄乾亨助学金 |
1000 |
||
苏州大学福彩12512助学金 |
3000 |
||
苏州大学诚善助学金 |
4500 |
||
苏州大学红十字会助学金 |
1000 |
||
苏州大学佳福体育一帮一助学金 |
2000 |
||
苏州大学华昌助学金 |
3000 |
||
苏州大学新海宜助学金 |
2400 |
||
苏州大学葛爱兵助学金 |
2000 |
||
苏州大学盈昱助学金 |
2500 |
||
苏州大学培生助学金 |
5000 |
||
苏州大学隆力奇助学金 |
5000 |
||
苏州大学浙商银行助学金 |
3000 |
||
苏州大学安洁科技助学金 |
3000-5000不等 |
||
苏州大学社会帮困助学金 |
1000-3000不等 |
二、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
1、生源地助学贷款:截止2013年,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开展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已基本实现覆盖全国各省市。2014级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凭录取通知书和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到已启动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省市家乡所在地的区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进行咨询或办理。
2、国家助学贷款:在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基础上,学校与中国银行紧密合作,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凡家乡所在地未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诚实守信、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可在学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用于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
三、勤工助学
学校建立了若干个勤工助学基地,在校内、校外设立了一批稳定的勤工助学机会,并免费为学生提供上岗技能培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劳动获得一定报酬。
四、学费减免
对于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学校给予部分学费减免。学校每年拔出专款为部分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减免额度从1000元到4000元不等。
五、临时困难补助
学校每年拔专款,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给予伙食补助、寒假路费补助、毕业求职补助等多项临时困难补助,解决学生因家庭或个人遭遇突发事件引起的生活困难,资助学生完成学业。
详情请查阅苏州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s://zsb.suda.edu.cn/)公布的当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招生简章、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招生简章、音乐类专业招生简章。
所有考生在录取时相同对待。
苏州市职业大学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前身为创办于1911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自1981年成立以来,秉承“勤、勇、忠、信”的校训,赢得了显著的社会声誉,成为区域品牌院校。学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成就教师、成就学生。坚持质量为先,坚定精准发展,大力培养“高品德、高技能、高适应”的人才队伍,推动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创新、融合共赢,积极建设全国一流品质院校。
学校现有石湖、干将路、潭山和吏舍弄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262余亩。设有12个学院(部),现有涵盖理工、文史、艺术、师范、体育等科类共51个招生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名。专任教师812名,其中正高职称80名,副高以上职称395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2%。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78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技术能手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3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4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6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7个。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重点和社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人才培养特色。现有教育部重点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A类项目1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省级优秀/精品课程8门次,省级优秀课程群1个,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9部,省重点教材20部,入选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7部,入选江苏省“十四五”规划教材7部,教师主参编各类教材400余部。
学校大力拓展校地校企合作,建有集教学、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90个,其中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积极与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与上海华夏经济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同济人工智能苏州研究院、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合作10个项目;牵头成立苏州市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光电、人工智能3个职业教育集团,与苏州一批著名企业和行业组织建有企业(行业、产业)学院23个,挂牌校外实训基地141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学校致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服务,坚持将科技创新与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紧密结合,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协同推进。学校建有国家级“3C产品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工程中心、6个省级研究所(基地)、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平台)。近五年,承担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4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2项;获省市两级科研成果奖104项,其中省科学技术奖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219项,实用新型专利626项。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有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大运河(江苏段)文旅融合研究协同创新基地、石湖智库等研究院所,在多个领域为地方经济建设、政府决策和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并承担课题研究,为吴地文化传承保护、丝绸工艺传承与创新、苏州古城墙恢复重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具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主动融入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和江苏经济国际化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持。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中澳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会计专业项目是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工程。入选江苏外国留学生优才计划、江苏德国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十四五”江苏高校首批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等省级品牌项目。成立中巴经济走廊文化交流中心、东南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南非亨通智能制造学院、马来西亚工业机器人学院,开展中外职业教育交流。3个办学案例入选《江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校企共育海外技能人才做法在国内多所院校推广应用。开展意大利威尼斯、刚果布黑角、拉脱维亚里加等友城项目,助力中外友城友谊。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首批江苏省文明校园、首批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模范教工之家、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苏州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先进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连续获评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中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入选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单位。
学校南区北区共设有六个食堂以及各类小吃门店,大型超市,理发店、水果店、洗衣房、学生活动中心、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柜员机,以及中国电信、动感地带等业务网站,满足全校师生日常生活基本所需。
1.市内公共交通
(1)到达苏州火车站的学生,可以搭乘地铁4号线(同里方向,10站,红庄站下)——地铁4号支线(木里方向,2站,石湖莫舍下,5b口出)步行100米到达苏州市职业大学
(2)到达苏州高铁北站的学生,可以搭乘地铁2号线:苏州北站→苏州火车站,转乘4号线(同里方向,10站,红庄站下)——地铁4号支线(木里方向,2站,石湖莫舍下,5b口出)步行100米到达苏州市职业大学
(3)汽车北站(苏州汽车客运北站)
①步行1.4km至苏州火车站——地铁4号线(同里方向,10站,红庄站下)——地铁4号支线(木里方向,2站,石湖莫舍下,5b口出)
②快线8号(7站,石湖之韵站下)
③步行至汽车北站首末站(地下站)——54路教育园(29站,石湖华城站下)
④55路教育园(25站,石湖之韵站下)
(4)汽车南站(苏州南门汽车客运站)
①514路(20站,苏州市职业大学)
②62路(17站,石湖华城站下)
③步行至汽车南站东站——503路(20站,石湖华城站下)
2.自驾线路:
(1)从沪宁高速苏州新区出口进入西环路高架→吴中大道出口下,沿吴中大道行驶至圣陶路大概五十米即到学校五号门;
(2)从苏嘉杭高速苏州城区出口进入南环路高架→友新高驾(吴江方向)→吴中大道出口下,沿吴中大道行驶至圣陶路大概五十米即到学校五号门。
目前我校有政府、学校、社会机构及个人为支持、表彰和鼓励贫困、优秀学生而设立的各种形式奖学金和助学金,包括政府设立的国家奖学金(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国家助学金(2000-4000),学校设立的新生奖学金(2000和5000元)、优秀学生奖学金(500-2000元)、实践创新奖学金(最高4000元)、优秀毕业生奖学金(500元)、校设助学金(1000元),以及开元奖学金、江达奖学金、同策奖学金、三星奖学金、圣宝利助学奖学金、大唐移动奖学金、会议中心奖学金、美特奖助金、肇锳奖学金、诚善助学金、浩川助学金、关工委助学金、党员关爱助学金等,共计20多项。

苏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最好的大学: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科)。苏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食品药品监督管理4603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物理类2021食品药品监督管

苏州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最好的大学: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科)。苏州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药品经营与管理2863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历史类2021药品经营

苏州现代物业管理专业最好的大学: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科)。苏州现代物业管理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现代物业管理4483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物理类2021现代物业管理392苏州农业

苏州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最好的大学: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科)。苏州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建设工程管理4473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历史类2021建设工程管理2664苏州农

苏州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专业最好的大学: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科)。苏州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274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63名校友会(高职

苏州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最好的大学: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科)。苏州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4453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物理类2021休闲农业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22年旅游管理学费:140001.2022年旅游管理学费:14000;2022年旅游管理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江苏旅游管理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

苏州大学/2022年旅游管理学费:52001.2022年旅游管理学费:5200;2022年旅游管理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江苏旅游管理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四年752

苏州科技大学/2022年旅游管理学费:52001.2022年旅游管理学费:5200;2022年旅游管理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江苏旅游管理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四年2

苏州旅游管理专业最好的大学:苏州大学(本科)、苏州市职业大学(专科)。苏州旅游管理专业排名1、本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苏州大学历史类2021旅游管理5853苏州大学物理类2021旅游管理5844苏州科技大学历史类2021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