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南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苏州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地理信息科学 | 2021 | 物理类 | 551/526(本科批) | 551/523(本科批) |
| 地理信息科学 | 2020 | 理科 | -/357(本科一批) | -/355(本科一批) |
| 地理信息科学 | 2019 | 理科 | -/349(本科一批) | -/348(本科一批) |
| 地理信息科学 | 2018 | 理科 | -/342(本科一批) | -/340(本科一批) |
| 地理信息科学 | 2017 | 理科 | -/332(本科一批) | -/335(本科一批) |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与研发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地理信息科学人才需求,掌握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学、地图学、遥感技术、计算机等方面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为测绘、资源管理、城乡规划、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测量与地图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C语言程序设计、现代测量学、遥感概论、空间数据库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地图制图、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土地资源评价、GIS算法原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地理信息科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6 |
| 四川 | 地理信息科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3 |
| 广西 | 地理信息科学(55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6 |
| 河南 | 地理信息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6 |
| 安徽 | 地理信息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5 |
| 浙江 | 地理信息科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94 |
本专业培养空间信息采集、处理、分析与应用,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GIS)原理、地图学、遥感概论、GIS空间分析、GIS编程基础、GIS应用开发、空间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可应聘测绘、城乡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灾害防治、旅游、交通运输、房产等单位,从事GIS应用系统开发、GIS空间数据处理,以及其他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生产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地理信息科学(在石湖校区学习)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3 |
| 历史类 | 541 | ||||
| 贵州 | 地理信息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75 |
| 四川 | 地理信息科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2 |
| 河南 | 地理信息科学(石湖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1 |
| 浙江 | 地理信息科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05 |
南通大学(Nantong University)始建于1912年,源自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2004年,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南通大学。学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中国大学评价》中列第106位,ESI中国高校综合排名列第114位,2020软科中国大学造就杰出医学校友排名列第33位。
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价值追求,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现已建设成为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明显的地方综合性大学。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共有3名本科毕业生入选两院院士,人数并列全国高校第35位。
学校设有20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杏林学院)、1家直属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博士后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特种医学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点。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材料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拥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2个、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江苏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30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3315人(含杏林学院),其中高级职称以上1740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86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奥运冠军、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江苏“双创计划”高校创新类人才、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等各类杰出人才近百人。
学校设有104个本科专业(2021年招生专业77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0000余人(含杏林学院),全日制在校研究生4363人,留学生1008人。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3项,形成了一批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教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等为代表的优质教学资源。学校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首批创新创业示范高校、江苏省首批教学工作先进高校。学生年均总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石化重点实验室、中纺联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省军民融合创新平台、省重点高端智库、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一批高端科研平台。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省双创示范基地、省互联网众创园、省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五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74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0项)等近600项,获专利授权2000余件,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省科学技术奖、全国行业协会类科学技术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内的一批高层次奖励,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
学校广泛开展境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12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办学、合作科研、师生交流、师资培训等合作与交流项目。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及麦考瑞大学、意大利锡耶纳“R.弗朗齐”音乐学院等高校联合举办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现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3700余亩,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图书馆为江苏省古籍保护单位,馆藏纸本文献总量约296万册,电子数据库60个。办有学术期刊5种,其中《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
学校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文明校园、2018-2019年度江苏省县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点等。
中共南通大学第三次党代会确定了“8050”的奋斗目标,即到2023年,经过五年的奋斗,学校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跻身全国80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到2032年,即建校120周年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跻身全国50强,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既定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人才集聚、特色造峰、创新驱动、文化引领”四大战略,重点推进“八项工程”,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奖:我校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授奖面达50%以上,其中一等奖学金为1500元/生·年。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一等奖6000元/生·年,二等奖4000元/生·年,享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同时减免其当年的全部学费。另外,贫困学生还可以申请省政府奖学金,奖金额为2000元/生·年。社会各界还在我校设有多种奖助学金,最高奖助金额为3000元/生·年。
贷:学生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由其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凭身份证和录取通知书,在户籍所在地信用社申请国家贴息的助学贷款,贷款总额最高达每生每年6000元。学生也可在入学后通过学校向指定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上学期间由国家付息,毕业后由学生本人还贷付息。
勤:我校对于经济困难学生还采取了增设勤工助学岗位的措施,目前平均每月有1400余名学生从事校内勤工助学。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勤工助学,每月可获80—200元左右的报酬。学校还积极开辟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学生经批准可从事家教、设计等有偿服务。
补:学校设立了困难补助基金,为学生的临时性、突发性困难提供特殊的经济资助,对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
减:学校实行“先贷后减”措施,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首先进行贷款,根据其贷后一年的综合表现和家庭困难程度,可减免其学费,共分三等,一等减免学费的50%,二等减免学费的30%,三等减免学费的20%。
苏州科技大学由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17年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同年获批江苏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拥有石湖、江枫、天平三个校区,主校区石湖校区毗邻石湖水,坐拥上方山,环境优美,风景迤逦。校园占地面积2300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余人,研究生2800余人,国际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学校拥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档,“工程学”和“化学”学科跻身ESI前1%;6个学科入选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6个学科入选“十四五”省重点学科。64个本科专业中,13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8个专业通过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国家建筑设计大师等一批名家名师;国家“杰青”获得者、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50余人;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在内的各类省级人才工程入选者400余人;省“双创团队”在内的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创新团队11支。
学校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包括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一等奖在内的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合唱)金奖、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现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近五年,学生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特等奖提名、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国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等奖项4700余项。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毕业生。
学校现有包括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4个。近五年,共承担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近26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40余项;学术论文被SCI等三大检索收录5100余篇,专利1100余项。
学校先后编制200余个小城镇规划,完成苏浙皖地区1000余个乡村规划。参与大量地方环保政策的制定、企业环境污染治理与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配合省市263行动计划,参与完成长三角场地的风险评估和修复等项目百余项,与佛山市南海区合作共建苏科大环境研究院,进行跨域技术输出,为珠三角探索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长效机制。苏州乡村振兴研究院起草完成我国首个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全面服务支撑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发展智库获批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入选苏州市首批新型智库,并成为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
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近8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自1993年以来每年承办由国家商务部主办的援外人力资源培训班,为1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000余名环保、能源和物流等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和学历教育。学校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承担援外硕士学历学位教育项目高校。获批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3个,获批省“十四五”首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重点项目1项,获批省“十四五”首批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平台建设项目1项,入选“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和省“高校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联盟”。
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多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招生单位、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提升办学实力,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品质卓越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地理

苏州科技大学历史学(师范)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历史学(师范)和地理信息科学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历史学(师范)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历史学(师范)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历史学(师范)和地理

苏州科技大学广播电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广播电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广播电视学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广播电视学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广播电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这二个专业,

苏州科技大学日语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日语和地理信息科学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日语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日语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日语和地理信息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日语和地

苏州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师范)和地理信息科学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师范)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

苏州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地理信息科学这二个专业,

苏州科技大学学前教育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和地理信息科学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学前教育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和地理信息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苏州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和地理信息科学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工作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地理信息科学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地理信息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苏州科技大学金融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学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