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物理类 | -/436(专科批) | -/278(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294(专科批) | -/307(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275(专科批) | -/297(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56(专科批) | -/272(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44(专科批) | -/246(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26(专科批) | -/246(专科批) |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加工技 术、电工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技术、自动生产线技术及机电设备维 修等基本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能力,从事自动生产线 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品辅助设 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 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现场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 品的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机电产品辅助设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维修能力;
3.具备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4.具备进行装备制造类企业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能力:
5.具备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能力;
6.掌握阅读及绘制零件图、装配图、原理图和接线图的方法,能识读机电产品和自动化 生产线装配图、接线图;
7.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规程与规范,能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及辅助 设备;
8.熟练操作机床完成工件加工。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加工、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工与电子、电气控制与PLC、自动生 产线、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钳工、机加工、数控加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小型设备电气系统安装与 调试、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实训。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机修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 电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36 |
| 云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91 |
| 文科 | 409 |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81 |
专业概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 “十二五”机电一体化重点专业群核心专业。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生产、使用、维护、管理与服务等行业第一线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努力为学生提供“专接本”、“专转本”等提升学历的空间。通过学习,学生具有机电一体化装备改造能力、自控系统安装调试能力、机电设备检修维护能力、机电产品技术服务能力及机电产品销售等综合能力。本专业注重实训基地建设,获江苏省工程研发中心1个,目前已有34家企业成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已与企业合作成立了近藤冠名班、康平科技冠名班。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机电产品制造、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技术改造与服务管理类的单位,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操作加工及维护维修、管理工作,以及机电一体化设备引进、改造及技术开发工作、一般机械加工过程的工艺编制与实施、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售后服务等工作。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78 |
| 甘肃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高职(专科)批R段 | 普通类 | 272 |
| 贵州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29 |
| 四川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44 |
| 广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5300元/年)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15 |
| 江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92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52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81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00 |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是: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国家优质高职院校
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优秀等级单位
首批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
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首批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
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强高校
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50强高校
全国高职生综合满意度50强高校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校
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高校
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高校
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高校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长三角地区宜居花园城市,著名的“体育之乡”“教育之乡”“建筑之乡”“长寿之乡”——江苏省南通市。学校隶属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前身是1960年创办的江苏省南通河运学校,1979年开始向海上运输专业教育转型,1989年更名为江苏省南通航运学校,1996年被确立为全国首批高职教学班试点学校,2000年升格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更为现名。航海工匠精神穿越时空,航海职业教育薪火相传。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航院人坚守著名教育家张謇先生关于航海教育的理念——“自勉自奋,祁通中西”的校训,从这里奔赴海洋。
学校在国内高等职业院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首批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首批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首批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首批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是全国航海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交通职业教育研究会职教分会理事长单位、江苏省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法人)单位、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在综合实力、就业质量、国际影响、服务贡献、教学资源、学生满意度等方面10次荣膺“全国50强”。
学校坚持“立足交通、服务地方,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航运强国”“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发展战略设置专业,以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输送高质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办学宗旨,形成了“以水上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主体,陆上交通类专业和航空类专业为两翼,各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拥有国家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点1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4个、国家骨干专业9个、全国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3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专业2个,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独树一帜。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近1000亩,校舍建筑面积达35万多平方米。建有6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4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6个南通市重点实验室;建有江苏省船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省市级科技服务机构10余个;建有40多个校内实训基地、200多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与企业合作共建有“海澜之舟”“长阳门”“长春门”3条生产性教学实习船。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教育学生近12000人,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3700多人,设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运输管理与经济、交通工程、智能制造与信息、人文艺术等7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两个公共课教学单位,共开设专业40个。学校按照ISO9001质量标准、国家海事局和挪威船级社质量管理规则,建立与运行了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质量体系证书。 2020年,学校特色化质量体系诊断与改进案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诊改优秀典型案例”。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6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60人,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超过5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比例达75.2%,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81.8%。学校有一大批高层次高职教育领军人才,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名,全国交通高职教育专业带头人5名,全国交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4名,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名,江苏工匠10名,江苏省交通运输系统教学名师21名,南通市高校教学名师12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人才12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2名,江苏省技术能手12人,江苏省交通系统“100人才工程”人选等其他各级各类优秀人才60多名。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7个,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6个。学校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国家重大项目与工程,1人参加了亚丁湾护航,6人参加了国家南北极科考,2人次参加南海岛礁吹填项目。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绩突出,牵头建成了国家教学资源库1个,牵头制定了轮机工程技术、船舶机械工程技术、水路运输与海事管理、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等5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拥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6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英文授课精品课程等29门;2014年、2018年,连续两届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是全国交通高职院校唯一的双冠王;2021年两部教材分别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二等奖。
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南通培训基地”“中国海事服务中心南通培训基地”“江苏省航道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江苏省海员培训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学院南通远程学习中心”“江苏省退役军人个性化培训承训基地”等培训机构(基地)。年职业培训规模达2万人次以上。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深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化的创新之路,是全球航海教育与培训联合会会员单位,6个专业实施留学生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服务企业走出去,合作共建了“中新(南通)国际海事培训中心”跨境校企共同体实体,在缅甸、柬埔寨等国家建立了境外“鲁班工坊”,目前已和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合作交流关系。
学校积极实施“双向四段”“三层六段厂校一体”“虚实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就业质量高、就业对口率高,连续四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强高校。三年来,航院学子在各类国赛、省赛上获一等奖60项;2019年,在第五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上斩获全国院校组团体总冠军;2021年,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荣获金奖;在人才培养创新方面,学校一直走在全国航海职业教育的最前列。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江苏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属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等100多项全国、省市荣誉称号。
航院精神:自勉自奋,顽强拼搏,同舟共济,勇立潮头
按照各省有关政策执行。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地处上方山北麓、石湖之滨,是一所实力突出、特色鲜明的省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办学始于1961年成立的苏州商业学校和1984年创建的苏州丝绸工业学校,2003年,两校合并成立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占地面积820亩,建筑面积近27万平方米,设置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等8个二级教学单位,拥有在校生11117人。
学校立足“聚焦智慧企业,聚力智慧服务,成就智慧人生”办学定位,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有效,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学校连续两年荣获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学校现有电子商务、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智慧物联网应用技术等8个专业群、共39个专业。拥有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教材1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1+X”证书试点项目5个,国家规划教材28部,央财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6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10项,省级重点教材13部。
学校实施“百名博士”“百名技师”引才计划,推进“成大”名师工程,完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51人,专任教师427名,其中博士7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3.3%。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新一届全国行指委委员3人;拥有省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教学名师2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1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1人;获教学能力大赛国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
学校与地区智慧龙头企业深度合作,落实校企“双元”育人。牵头的江苏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获得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立项培育。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3个,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1个,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二星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实训基地7个,地市级以上科技平台12个。
学校致力素养本位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使每一名学子拥有适合的教育。学生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4项、银奖1项、铜奖2项,省赛一等奖8项;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19项;获“挑战杯”竞赛国赛一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9项;获毕业设计(论文)省级一等奖9项、团队优秀15项;2020年学生专转本录取人数占毕业生人数36.9%,年终就业率为97.79%。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实施“551”发展规划,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全国“双高计划”职业院校,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教样板而努力奋斗!
江苏省艺术类专业录取时对专业成绩和文化课考试成绩均达到省控线的,将其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加成综合分,按综合分的顺序择优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