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业大学/ 图书馆藏书:
沈阳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研究应用型大学,始建于1949年,1985年由沈阳机电学院更名为沈阳工业大学,原为国家机械工业部所属院校,1998年起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在“双一流”建设中被列为全省冲击国内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由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中央校区、兴顺校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位于辽阳市的辽阳分校组成,总占地面积151.1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1.71万平方米。办学主体位置坐落在有“东方鲁尔”美誉的沈阳市铁西区,中央校区(主校区)位于沈阳市装备制造业聚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的重要载体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占地面积9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81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22个学院、2个教学部和2个工程实训中心,共设63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现有普通本科生17981人,硕士研究生4151人,博士研究生459人,专科生1240人,成人教育学生10691人,外国留学生85人。近三年,毕业生年均初次就业率93.55%,年终就业率95.73%。
学校坚持依靠教师办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中教授238人、副教授434人、讲师644人,博士生导师231人、硕士生导师656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师资队伍总数的38.1%,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师资队伍总数的87.97%,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9.59%。师资队伍中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在领军人才方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8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17人,辽宁省优秀专家7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人,辽宁特聘教授10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45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17人。
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其中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个(电机与电器),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一流学科4个(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设有金融硕士、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管理、资源与环境10个专业学位类别。2010年获批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机械工程领域获“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为抓手,着力创建国内一流本科教育。现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入选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改革成果奖3项,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中国大学慕课网上线运行课程11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教育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获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宣传总结工作典型学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99所),国家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50强,获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高校教师创业实践基地、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获批省级本科教学成果奖99项;省级各类专业建设项目77项;省级精品开放课程40门;省级教改项目193项;省级规划教材20部;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教学名师21人;省实验教学中心22个,省实践教育基地15个,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其中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建设专业14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
科技工作发展迅速,现已形成国家、省、市、校四级科研平台体系,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教育部创新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在这里,诞生了4项中国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分别是1979年的中国第一台稀土永磁电机,1997年的中国第一台异型螺杆加工数控铣床,2004年的中国第一套长输管道智能检测系统,2005年的中国第一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近三年来,学校科技进款额每年均超过1亿元,先后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6项。学校立足和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工为主的办学优势与特色,坚持以服务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为导向,牵头组建了辽宁装备制造产业校企联盟等联盟5个,创办了辽宁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院。推进校企协同创新,从科技成果转化源头做起,通过优势互补、成果共享,打通科研立项、产品开发、产品中试、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辐射的全流程,先后组建校企共建研究院20余个;推进校地深度融合,以服务辽宁本地为重点,创建完善铁岭研究院,与盘锦市、鞍山市、抚顺县等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沈抚新区开展紧密合作,同时辐射国内其他区域,共建无锡沈工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新动能创新创业联盟”,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引导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先进成果在辽宁落地转化,近年来学校科技成果在辽转化数量和转化率位于省属高校前列。
学生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大力营造良好育人生态,不断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持思想教育是灵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管理、学生服务、校园活动的全过程,形成了有影响力的“大学讲堂”等多个系列品牌活动,荣获辽宁省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奖;坚持安全稳定是底线,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和全方位的安全意识教育,连续三届获得辽宁省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一等奖,被评为辽宁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坚持制度建设是防线,落实《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形成体系完备的学生管理服务制度体系;坚持队伍建设是引线,深入开展辅导员系统培训和素质能力大赛,1人荣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在辽宁省辅导员素质(职业)能力大赛中连续获得优秀组织奖并获得团体一等奖两次。坚持学风建设是主线,持续推进优良学风班级、优良学风年级和优良学风学院创建活动,形成了“学在工大”的良好氛围。先后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辽宁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积极构建国际合作平台,始终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目前已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芬兰等国家的70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学校设立了“一带一路”耿飚奖学金,助力培养熟悉中国,热爱中国的留学人员。学校从1995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2001年开始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在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已经形成1700多名学生的培养规模,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联合培养的MBA研究生已毕业十四届。
在新形势下,学校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重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着力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学校正在“家文化”理念的引领下,按照教学、科研、学生工作“三个轮子”一起转的总体布局,一流之“士”、一流之师、一流之“吏”、一流之校“四个一流”一起抓的具体举措,努力开创内涵提升的新局面,勠力同心创建国内一流大学,以“奋进之笔”谱写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我校主要设有以下奖学金:
1、国家奖学金
2、辽宁省政府奖学金
3、学校奖学金
分为综合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两种:
①综合奖学金奖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②单项奖学金奖励在某一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
其中综合奖学金分为五个等级:
①五.四奖学金; ②特等奖学金; ③一等奖学金;④二等奖学金;⑤三等奖学金。
单项奖学金设立下列奖项:①突出贡献奖学金;②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 ③竞赛优胜奖学金;
⒈申请贷款:学校根据国家助学贷款规定,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向建设银行申请贷款。只贷学费和住宿费,每人每年的贷款额度不超过6000元,学费加住宿费不足6000元的按实际收费标准贷款。助学贷款的偿还期限最长不超过借款人毕业后6年。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贴息,毕业后全部由个人自负。
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应具备以下条件:
⑴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⑵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须由其法定监护人书面同意);
⑶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
⑷学习刻苦,能够正常完成学业;
⑸因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期间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完成学业所需基本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
申请贷款学生须提供如下材料:
⑴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书(银行统一格式);
⑵本人学生证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⑶本人对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说明;
⑷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证明(银行统一表格,内容含乡、镇、街道,县、区教育部门或民政部门关于其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并盖章);
⑸学生品行、学业综合鉴定表(由学院对学生进行考核)。
⒉困难补助:困难补助金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对家庭贫困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困难补助。
⒊勤工助学:学校勤工助学指导中心设有90万元勤工助学基金,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排勤工助学活动取得劳动报酬,解决经济困难。学校还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同扶持特困学生完成学业。

沈阳医学院/图书馆藏书:--沈阳医学院是一所公办医药类普通本科院校。沈阳医学院366名校友会(综合)595名武书连50名软科(医药)学校简介沈阳医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49年的沈阳市立高级护产学校。1958年

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藏书:112万沈阳农业大学是一所公办农林类普通本科院校。沈阳农业大学149名软科(综合)138名校友会(综合)205名武书连1626名US排名学校简介沈阳农业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市,东与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毗邻,

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藏书:--沈阳药科大学是一所公办医药类普通本科院校。沈阳药科大学209名校友会(综合)213名武书连1579名US排名24名软科(医药)学校简介沈阳药科大学1931年始建于江西瑞金,前身是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关怀下创

沈阳大学/图书馆藏书:145万沈阳大学是一所公办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沈阳大学303名软科(综合)187名校友会(综合)526名武书连学校简介沈阳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并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建立的奉天实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书:180万沈阳师范大学是一所公办师范类普通本科院校。沈阳师范大学220名软科(综合)207名校友会(综合)293名武书连学校简介沈阳师范大学隶属辽宁省人民政府,始建于1951年,前身为东北教育学院,1953年更名为沈

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藏书:166万沈阳理工大学是一所公办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沈阳理工大学284名软科(综合)319名校友会(综合)454名武书连学校简介沈阳理工大学始建于1948年,是我军为培养新中国急需的兵工专门人才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

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藏书:88万沈阳化工大学是一所公办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沈阳化工大学263名软科(综合)243名校友会(综合)450名武书连学校简介沈阳化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化工为特色,工、理、管、经、文、法、医等7大学科门类相结合的

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藏书:122万沈阳建筑大学是一所公办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沈阳建筑大学224名软科(综合)202名校友会(综合)342名武书连学校简介沈阳建筑大学地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沈阳,位于风光壮美的浑河南岸。学校是一所以建筑、土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藏书:116万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公办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23名软科(综合)253名校友会(综合)331名武书连学校简介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始建于1952年,学校现已建设成为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

沈阳工业大学/图书馆藏书:283万沈阳工业大学是一所公办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沈阳工业大学210名软科(综合)173名校友会(综合)298名武书连学校简介沈阳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研究应用型大学,始建于1949年,1985年由沈阳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