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中学农科专业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教学组织保障。首先应该在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学生毕业时所必须达到的技术等级(或获得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以此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一条标准;其次,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要根据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确定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的学时比例,确保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时间,并按照鉴定标准进行训练,同时应将技能进行合理的分解,以落实技能训练目标;第三,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体现职业技能鉴定特点,注意增加实践生产中的实用知识和现代技术,保持先进性;第四,对于鉴定时间的确定要有一定的弹性,并在职业技能鉴定前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试和创业指导,使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第十八条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班”录取分三个阶段。录取工作由地市招考办统一组织管理,中职学校具体测试考核形式报我校教务处备案同意后,由中职学校负责开展实施。第一阶段:统一投档录取阶段。录取通过地市“中招平台”填报我校三二分段专业志愿的应往届初三毕业生,应为主要录取途径。按“专业志愿优先”原则,根据考生所填报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如第一专业志愿尚未完成计划时,录取填报第二专业志愿

3.有效发挥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众多的专业(工种)对路、素质良好的劳动大军,使其成为经济活动中富活力的生产力;二是职业教育可以直接参与当地的技术推广、经济开发,引进或嫁接科技成果,直接为经济发展服务;三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培养方向、专业设置及课程开设都直接依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甚至直接为特定的经济岗位培养。

职中农科专业实施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及现实依据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目的的直接经验性,二是培养目标的定向性,三是教学重点的技艺性,四是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五是办学方式的灵活性。以上特点决定强化受教育者的职业技能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和核心。我国的职业技能鉴定从1994起《劳动法》颁布后,开始走上以第三方认证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化管理的道路,在国家对劳动力质量以及劳动力产权

1.促进职业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必须重视技能、技术的培养,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不是终极目标。在职业中学农科专业,通过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境意识、时间观、自我学习能力、逻辑思维以及系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接受和传播信息能力等,从而使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

2.设备条件充足的设备条件是学生形成职业技艺的物质保障。“黑板上开拖拉机”、“教室里种田”是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高水平人才的。鉴于目前职业中学财力现状,除了积极申请财政资助外,一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相对简易的设备,如标本等,二是可以开展联合办学,利用社会上一些单位的先进设备开展技能训练,三是必须建立制度,在每年学校创收中拿出一定比例来充实实践技能训练设备。

职业农科专业实施职业技能鉴定的利弊分析职中农科专业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其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职业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必须重视技能、技术的培养,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不是终极目标。在职业中学农科专业,通过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境意识、时间观、自我学习能力、逻辑思维以及系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接受和传播

1.师资条件在职中农科专业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对职业中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有了符合需要的师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才能落到实处。

2.推动职业中学加速教学改革我国的职业中学大多是由普通中学转轨而来,一些学校沿袭了普通中学的办学模式,缺乏职教特色。在农科专业开展技能鉴定后,通过发挥其职业教育和经济生产活动的纽带作用,推动职业中学加速教学改革,主要表现在:可以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教学常规,摆脱以理论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普教模式;扭转由于我国教育中长期推行的单一文凭制度所造成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职业技能、人才结构和经

职中农科专业实施职业技能鉴定的保障条件1.师资条件在职中农科专业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对职业中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有了符合需要的师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才能落到实处。2.设备条件充足的设备条件是学生形成职业技艺的物质保障。“黑板上开拖拉机”、“教室里种田”是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高水平人才的。鉴于目前职业中学财力现状,除了积极申请财政资助外,一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相对简易的设备,如标

3.教学组织保障在职业中学农科专业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教学组织保障。首先应该在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学生毕业时所必须达到的技术等级(或获得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以此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一条标准;其次,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要根据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确定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的学时比例,确保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时间,并按照鉴定标准进行训练,同时应将技能进行合理的分解,以落实技能训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