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人工智能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46 | 27542 | (1) | 物理必选 |
| 2020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50 | 27191 | (02) | 物理必选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上海 |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人工智能专业)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6 |
| 四川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人工智能)(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1 |
| 海南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人工智能)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9 |
| 广西 | 计算机类(5000元/年,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4 |
| 广东 | 计算机类(非定向)(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80903.网络工程+080717.人工智能)(办学地点:主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9 |
| 江西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人工智能)(5000元)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6 |
| 福建 |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人工智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7 |
| 安徽 | 计算机类(5000元/年;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6 |
| 黑龙江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22 |
| 山西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40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上海 | 人工智能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46 |
| 四川 | 人工智能(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奉贤校区就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1 |
| 重庆 | 人工智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3 |
| 广西 | 人工智能(5000元/年,在奉贤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6 |
| 广东 | 人工智能(非定向)(办学地点:奉贤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5 |
| 湖南 | 人工智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9 |
| 河南 | 人工智能(奉贤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1 |
| 山东 | 人工智能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2 |
| 江西 | 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5 |
| 福建 | 人工智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3 |
| 安徽 | 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3 |
| 浙江 | 人工智能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94 |
| 江苏 | 人工智能(在奉贤校区学习)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5 |
| 黑龙江 | 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71 |
| 吉林 | 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88 |
| 辽宁 | 人工智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1 |
| 山西 | 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02 |
| 河北 | 人工智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5 |
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上海,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创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1912年成立吴淞商船学校,1933年更名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9年交通部在沪组建上海海运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为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国家航运事业发展,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2008年上海海事大学主体搬迁临港新城(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2019年学校成功举行110年校庆系列活动。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订协议,共建上海海事大学。
学校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9个本科专业。拥有16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上海市高峰学科,2个上海市高原学科,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港航物流学科保持全球领先。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现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设有水上训练中心,拥有4.8万吨散货教学实习船“育明”轮。
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2006年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2019年,年度科技总经费达到4亿元,获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部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现设有商船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亚洲邮轮学院)、物流工程学院(设中荷机电工程学院)、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文理学院(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悲鸿艺术学院、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等二级办学部门。在26900余名学生中,有本科生16000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7200余人,留学生近600名。在130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9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约69.2%。学校致力于培养国家航运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已向全国港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输送了逾17万毕业生,被誉为“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
学校2013年成立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和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将自贸区建设与供应链研究有机结合,以提升自贸区产业链建设水平,促进自贸区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的转型发展,同时推动政府监管职能的转变。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采取国际上先进的商学院运作模式,与全球优秀教育机构资源共享,着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航运金融教育品牌,构筑具有影响力的航运高端人才输出基地。
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海事大学、虹口区人民政府等20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中心挂靠上海海事大学,是国际航运业发展的研究和咨询机构,为政府和国内外企业与航运机构等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是上海市教委首批建立的“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之一。 2014年,市教委将该平台挂牌为“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与海外100余所姐妹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交流、合作办学、合作科研、学生交换等。与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挪威船级社等国际知名航运组织/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自2010年起开设“国际班”,邀请美国、韩国、波兰、俄罗斯、德国等国家航海院校的学生来校学习“航海技术”“航运管理”等专业。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加纳中西非地区海事大学合作举办“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项目,并开始在非洲招生,这是上海市地方高校第一个颁发中国高校本科文凭的海外办学项目。2012年,学校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始创于1954年,是中国第一所以“应用技术”命名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重点建设单位、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和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018年以来,在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同类型高校中连续四年排名第一。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应用导向、技术创新”的特色定位,秉承“依产业而兴、托科技而强”的办学理念,凸显“协同创新、共创价值”的科技创新文化,追求“卓而独特、越而胜己”的价值取向,积极推进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
学校专业特色鲜明,学科布局合理。设有19个二级学院(部),拥有本科专业55个,涵盖工、理、经、管、文、法、农、艺等8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和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1个;5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中1个专业通过国际专业认证。建有以“香料香精化妆品与绿色化工”为引领、以“功能新材料和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设计文创与创新管理”为协同的特色学科群;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和工程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2700余人、本专科生16000余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果丰硕。大力弘扬“厚德精技 砥砺知行”的大学精神和“明德 明学 明事”的大学校训,聚焦未来工程师关键能力,构建“爱科技”“六融合”“双协同”卓越引领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过硬本领、勇担责任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现有国家级和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1个;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6个,入选首批上海市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1个;拥有国家级和上海市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42门;获批教育部和上海市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9个;近两届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参与单位)、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20项,其中特等奖1项。近五年学生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3000余项,毕业生整体就业率长期处于上海高校和同类高校领先水平,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科研实力突出。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需求,依托、服务和引领相关重点产业发展。拥有国家香料香精化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行业中心、香料香精化妆品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学科平台6个,拥有香精香料及化妆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物理气相沉积(PVD)超硬涂层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绿色氟代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光探测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食品风味与品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学科平台16个;与地方政府、头部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建产业研究院、上海市大学科技园、上海创业学院、中欧知识产权学院和各类协同创新研究院、产学研工作站、技术转移中心等高水平技术创新和成果孵化平台。近五年,以第一单位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30余项、省部级项目近200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各类科技奖项5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制定各类标准40余项;2021年学校专利申请量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居上海市同类高校第一。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6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586人,博士生导师37人,“双师型”教师812人;拥有省部级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159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22人次、省部级人才137人次,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引领、省部级领军人才为支撑、优秀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人才梯队。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四有”好老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学校国际交流活跃,影响日益提升。设有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与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以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1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分互认高校数达51所;近年来,共派出2000余人次学生赴海外院校学习交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建设全国首家国际化妆品学院,与国际知名大学共建中欧知识产权学院。近年来,学校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设老挝铁道工程人才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素质铁道工程技术人才,获批外交部亚洲合作资金项目,获批上海市“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成立“一带一路”澜湄铁路互联互通中心,持续推进高水平国际协同育人和协同科创工作,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效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起点谱写新篇章。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为引领、以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以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为使命、以开放合作和数字赋能为路径、以大学治理体系优化为保障,努力打造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新高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优选地和特色学科专业培育地,为上海城市发展和国家民族富强贡献智慧和力量,向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的目标不断奋进!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海商法)(卓越法律人才)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海商法)(卓越法律人才)和人工智能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海商法)(卓越法律人才)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法学(海商法)(卓越法律人才)专业介绍和人工智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海商法)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海商法)和人工智能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海商法)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法学(海商法)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海商法)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

上海海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人工智能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

上海海事大学金融学(海运金融)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海运金融)和人工智能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海运金融)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金融学(海运金融)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海运金融)和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学(海运与物流经济)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海运与物流经济)和人工智能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海运与物流经济)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经济学(海运与物流经济)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上海海事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人工智能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学与应用数学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

上海海事大学人工智能和航海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人工智能和航海技术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人工智能就业前景和航海技术就业前景,人工智能专业介绍和航海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人工智能和航海技术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人工智能

上海海事大学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人工智能就业前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人工智能专业介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

上海海事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测控技术与仪器和人工智能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测控技术与仪器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业,

上海海事大学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人工智能就业前景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就业前景,人工智能专业介绍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