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中国海洋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山东理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通信工程 | 2019 | 理科 | 626/613(本科批) | -/521(本科批) |
| 通信工程 | 2018 | 理科 | 634/620(本科批) | -/520(本科批) |
| 通信工程 | 2017 | 理科 | 632/616(本科批) | -/509(本科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2 |
| 海南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75 |
| 广西 | 电子信息类(5800元/年,在崂山校区办学,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4 |
| 广东 | 电子信息类(非定向)(080701.电子信息工程+08071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80703.通信工程+080704.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办学地点:崂山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5 |
| 江西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2 |
| 福建 |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7 |
| 安徽 | 电子信息类(5800元/年;含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2 |
| 黑龙江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9 |
| 吉林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2 |
| 辽宁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3 |
| 山西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94 |
| 天津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崂山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47 |
| 北京 | 电子信息类(5800元,含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地点崂山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4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领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在通信与信息工程技术领域设计与实施工程实验、独立工作、终身学习、国际视野与合作、组织管理与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道德文化素养高,社会责任感强,身心健康,能够在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和电子工程等ICT领域及其他相关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维、技术管理、应用与服务等方面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光纤通信、移动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现代交换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专业课程。高年级设置信息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通信软件开发3个方向模块课程组。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在通信和电子、信息等行业从事通信设备、系统和网络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营和技术管理等工作。还有很多毕业生考取了名校研究生。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山东 | 通信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20 |
| 四川 | 通信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9 |
| 重庆 | 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4 |
| 海南 | 通信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7 |
| 广西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8 |
| 湖南 | 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5 |
| 河南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1 |
| 浙江 | 通信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68 |
| 黑龙江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42 |
| 吉林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58 |
| 辽宁 | 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1 |
| 内蒙古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0 |
| 山西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99 |
| 河北 | 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6 |
| 天津 | 通信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57 |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3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正在建设西海岸校区。设有21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在校生3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3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600余人、外国留学生500余人。教职工3896人,其中专任教师2009人,博士生导师50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3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6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受聘学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先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4位知名作家受聘为学校“驻校作家”。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中已有1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学校拥有科学考察实习船舶3艘,包括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3000吨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2”、300吨级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学校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主持其中“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2个功能实验室的工作,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其他6个功能实验室的建设。
学校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微生物学10个学科(领域)名列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十三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4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0项,被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23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962项,授权发明专利1364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9项。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青岛,景色秀丽,气候宜人,蜿蜒连绵的前海海滨,起伏多姿的海上山峦,红瓦绿树的城市风景,浓缩近、现代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具有典型欧陆风格的多国建筑,构成中西合璧的山、海、城交融的海滨风景线,素有“东方瑞士”之称,是久负盛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和疗养避暑胜地,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伙伴城市。
海大,依山傍海,坐落在青岛市的风景区。崂山校区位于有“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风景区。鱼山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海滨旅游区。浮山校区位于青岛高科园区,北依美丽的浮山,南向碧波万顷的大海。海大曾被网友评为中国“最养眼的十所大学”之一,校园环境优美,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风景如画。优美典雅、宁静舒适的环境和丰富多彩、魅力四射的校园生活,是莘莘学子读书求学、健康成长的理想园地。
山东理工大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山东省首批文明校园、“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
学校现有27个学院,24个校级研究院。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本科专业72个,拥有省一流学科3个,拥有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培育)等省高水平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学科已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9个门类,已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4000余人,在学研究生4900余人。
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办学,校园占地3600亩,校舍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37万册,电子图书、期刊(含学位论文)815.5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9亿元。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分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1个,设有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拥有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教学类平台28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技类研究平台29个,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社科类研究平台14个。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库设在我校。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首要工程”,坚持引育并举,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现有专任教师2300人,其中教授312人、副教授78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85人。拥有双聘院士、海外院士、长江学者、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4人次;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泰山系列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86人次;特聘教授70人。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1项。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特色专业5个,首批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精品课程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32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红炉众创空间获批科技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十二五”以来,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重大赛事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万项。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省属高校前列,第三方评估机构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满意度高,获评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深化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十二五”以来,获批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153项,荣获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75篇,获评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学科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针,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主动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与地方共建112个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转化机构,荣获“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科技奖励9项。“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委托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84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73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07项。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重大发明专利被认定为“革命性、颠覆性”成果,独占许可使用费达5.2亿元,创全国最高纪录,荣获山东省专利特别奖。2017至2019年连续3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2018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9项,一等奖数量位居当年省属高校首位。2019年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俄罗斯、韩国等32个国家的11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拥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正稳步形成以本、硕、博留学生为主,汉语言教学为辅的留学生培养体系。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拓展生源渠道,建立了多个较为稳定的生源基地。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已建立了一批全英文授课专业,逐步形成吸引留学生的品牌专业群。“十三五”期间,来华来校留学生3810人。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和法国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15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山东理工大学将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至善”的校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深化改革,以先行意识抓机遇,以有解思维破难题,大力实施优势学科强化战略和人才工作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学生成长成才能力、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校地融合发展能力、文化引领社会能力,全面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教师发展体系、校院运行体系和条件保障体系,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奋力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征程!
山东理工大学主页:http://www.sdut.edu.cn
招生在线网主页:http://zszx.sdut.edu.cn
联系电话:0533-2780673
传真:0533-2780673
邮编:255000
校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山东理工大学统计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统计学和通信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统计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统计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统计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统计学和通信工程录

山东理工大学生物科学(师范类)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科学(师范类)和通信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科学(师范类)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生物科学(师范类)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科学(师范类)和

山东理工大学生物科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科学和通信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科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生物科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科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科学

山东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通信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师范类)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化学(师范类)和通信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化学(师范类)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化学(师范类)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化学(师范类)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化学和通信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化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化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化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化学和通信工程录取分数线(山

山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化学和通信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应用化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化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应用化学

山东理工大学物理学(校企合作,微电子方向)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物理学(校企合作,微电子方向)和通信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物理学(校企合作,微电子方向)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物理学(校企合作,微电子方向)专业介绍和通信工

山东理工大学物理学(师范类)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物理学(师范类)和通信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物理学(师范类)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物理学(师范类)和通信工程这

山东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通信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