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综合 | -/248(普通类二段) | -/352(普通类二段)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248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03 |
| 浙江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366 |
专业优势:本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师资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装备的开发、组装、调试、运行管理与维修等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核心课程:PLC控制、液压与气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
就业面向:主要面向汽车、电气设备等智能制造行业,从事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设备的开发、安装调试、设备运行管理及产品生产与销售等工作。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1903年,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震旦大学”;1984年,张惠莉女士传承爱国教育先驱的教育理念创办了“震旦教育”。在完成了对民办教育的初步探索之后,张惠莉不忘初心着力举办高等学历教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学院秉承马相伯先生倡导“崇尚科学、注重文艺、不讲教理”的校训,育就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震旦教育”为“上海市著名商标”。2019年我校成为上海市首批开展“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的高职院校。
2018年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及《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和上海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为有利于学校发展,学校选择了机制体制相对灵活的营利性学校属性。学校将继续秉承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办学宗旨,将学校办成高水平的、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高职院校。
党委书记黄晞建教授是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名誉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校长冯伟国博士1994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二级教授。是上海市著名职业教育专家、三届上海市“双名工程”职教名师基地主持人、入选“上海市改革开放职业教育40年40人”杰出贡献名列。
学院拥有一支稳定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占3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较高,教师赴国外培训近100余人次。2009年以来学校获评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市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市级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教育部骨干专业3个、上海市085重点专业5个。
学院一贯重视实训、实验基地建设。学院建有占地面积50亩“震旦创谷”,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和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合作,享有临港特别优惠的税收政策及震旦教育基金会提供的创业基金双享扶持,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了舞台。
学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发展需要的本土人才。迄今已与十多个国外高等院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15年获得教育部批准与美国加州浸会大学合作办学《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2018年获得教育部批准与韩国东西大学合作举办《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同年获批与美国锡耶纳赫兹大学合作举办《艺术设计》专业。
营造氛围 打造品牌
学校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以本校的校训、培养目标、教育理念为主线,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努力形成长效机制,在师生员工中形成一致的价值认同,转化为共同愿景、奋斗指南和行为规范,从而提升本校文化软实力。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社团27个
注册社团会员2200余人,各类社团活动参与率高,达90%以上。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等能力,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
每年以学生会团委27个社团组织开展了社团文化节、社团专场汇报演出、社团招新、社团嘉年华等社团活动。
天使之翼社团连续十二年传承上海悦苗寄养园、罗福养老院爱心志愿行动,满天星青春健康同伴社连续三年承接中国计生协“与爱同行”青春健康高校项目等。
武道社参加2021年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获得3枚金牌、4枚银牌、5枚铜牌、以及上海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高校本科组中荣获8枚金牌、2枚银牌、5枚铜牌的佳绩。
2019年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赛亚军、2020年荣获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2021年JFC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华东赛区季军、2021年再次荣获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
2015-2019年读上海市红十字工作先进个人,荣获全国红十字志愿者服务先进典型佳绩频传,红十字会社团参加2021年上海市高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暨第六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初赛4个项目均荣获一等奖,决赛获团体二等奖和救护演讲项目三等奖。
多途径专升本
学院本着服务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愿望,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设计了多渠道深造的路径:
1. 助力升本:毕业前参加“专升本”考试
2. 绿色通道:艺术类考生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奖项一等奖免英语4级参加面试专升本
3. 入伍复员升本:上海兵源服役两年后,可免试专升本入学,毕业后可落户上海
政府及学院奖优帮困政策
学院认真执行国家及本市有关学生资助的规定,被本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绿色通道”申请入学,优秀学生可申请奖学金(详见下列表格),学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
毕业后可在上海就业
毕业生毕业后学院可推荐在上海就业,非上海生源应届毕业生进沪就业。在缴纳社保6个月后,就可以由个人到居住地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申办《上海市居住证》。获得居住证后,再由单位为其申请居住证积分,积分达到标准分值的,可以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待遇。(具体政策详见上海人社局网站)
就业方向
学校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大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作力度,与多家企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用人关系,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8%左右,且专业对口率高、起薪标准高,大量优秀毕业生已就职于知名企业。
面向世界,国际视野
学校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迄今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爱尔兰、瑞士、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十多个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
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多元化的出国深造渠道
赴境外带薪实习的机会
直接感受国际先进的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
硬件设施
学院建有食品营养与检测实训中心、机电实训中心、国际商务实训中心、新闻演播实训中心、数控技术实训中心、物联网技术实训中心等9个实训中心、2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中心、4个上海市教委教学高地,23个实验中心、109个校内实训室(涵盖所有专业并得到上海市教委专项经费支持)、175个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占地面积200亩,建筑总面积10万余平方米;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5300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3余万册、报刊杂志360余种以及电子图书855GB;拥有完善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建有400米标准化田径场、室内篮球场、1200座大礼堂、100余座实验小剧场、影视观摩厅、体育艺术活动中心、文化长廊、教育超市、咖啡吧、面包房和生活服务一条街等。
学院为学生提供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学生公寓室内置有上床下橱、写字台、空调、电扇以及供应冷热水的卫浴间。
按教委、考试院的规定执行。
校址:上海市宝山区市一路88号(本部)、上海市宝山区月罗公路2106号(美兰湖校区)
电话:021-66860766 66861707 66864179
学校官网:wwwaurora-collegecn
招生办官网:zjyaurora-collegecn
咨询QQ群:476537155(上海震目职业学院招生群)
微信公众号: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招生办公室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始建于1973年,其前身是昌潍地区交通局于1973年12月25日在寿光县城创建的昌潍地区交通技工学校。1981年,更名为潍坊地区交通技工学校。1982年10月,更名为山东省公路运输潍坊技工学校。1987年6月,设立山东省潍坊汽车运输学校,与山东省公路运输潍坊技工学校合署办公,隶属山东省交通厅。1989年6月,更名为山东省潍坊交通学校,9月,更名为山东省潍坊交通技工学校。2000年5月,更名为山东省交通工程学校。2002年7月,改建为山东交通职业学院。2013年12月,原山东省交通运输学校整体并入。
学校实行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与教育厅双重领导、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为主的管理体制。40多年来,坚持“立足交通行业、服务区域经济、紧密融合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和“校企融通、全程合作”的办学模式,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实力大大增强,走在了全省高职院校的前列。学校是国家级优质校、交通运输部高职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定向培养海军士官试点院校、山东省“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生试点院校、山东省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院校、山东省首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试点院校。
学校在潍坊市和泰安市两地办学,占地1700余亩,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各类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条件优越。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教职工800余人,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4人,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4人,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建成了省级教学团队5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学校建筑面积48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23余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2.29余亿元,图书118余万册。
学校实行院系两级管理,设有车辆工程系、公路与建筑系、管理与信息系、机电工程系、航海系、交通工程系、基础应用系、科学与人文部等教学机构,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物流管理、航海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业机器人技术等34个专业,形成了布局科学、优势明显、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较为完整地覆盖了交通行业各领域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目前,学校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4个,教育部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3个,山东省特色专业7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交通运输部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设有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所、公路工程检测中心、物流研究所、交通工程实验中心等科研和技术服务机构。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
学校校园设施完善,彰显人性化服务理念。生态化、园林式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向上、温馨优雅的人文环境和学习氛围;宽敞卫生、菜品丰富的学生餐厅保障了学生用餐需求;物品齐全、经济实惠的校园超市方便了学生们的休闲购物;学生公寓宽带方便快捷;标准化的塑胶田径运动场、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活动中心等有能力满足学生体育运动各项要求;校园一卡通实现生活消费、学籍管理、身份识别、网上交费、在线学习等多种功能。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思路,与社会各界开展广泛合作。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路子,不断拓展校企合作范围,提升校企合作层次,先后与福田戴姆勒、德国宝马、上海大众、德国巴斯夫、保时捷、东风雪铁龙、东风日产、东风标致、福田重工、宅急送、山东路桥集团、山东高速、山东海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厂中校”、“校中厂”、“混合所有制”、“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合作技术开发”等稳定合作形式,与海军部队建立了“四路并进 育四有军人”的士官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师资培养、员工培训、实习就业等领域进行广泛而又深入的合作。学校每年投资大量资金用于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教学装备达到国内职业院校一流水平,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操作技能得到全面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近年来,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7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10项;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32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38项。
学校把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机构,对各系实行毕业生就业责任制,大力实施校园招聘准入制度、毕业生再就业机制、毕业生就业直通车等四大保障工程,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校毕业生与就业岗位比一直保持在1:4以上,特色主干专业达1:7以上,有的超过1:10,连续四年就业率超过98%,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目前,学校正全面实施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按照学校“一个目标,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塑造品牌、坚守底线”的总体要求,坚持“固本强基、重点突破、品牌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创建办学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学费情况:
根据山东省物价局关于大中专学生收费标准的有关规定,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收费标准为:8000元/年,除这2个专业外其他年度招生各专业收费标准均为:5000元/年;住宿费标准按《山东省大中专院校学生公寓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学院设有“经济困难学生补助条例” 、“爱心基金”、“勤工助学岗”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学院还为经济困难新生开有绿色通道,对于家庭困难的新生,可以先办理入学手续,确保顺利入学,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让一名学生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