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西藏民族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山东管理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秘书学 | 2021 | 文科 | -/486(本科二批) | /() |
| 秘书学 | 2017 | 文科 | -/474(本科二批) | /() |
专业代码:050107T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秘书学,文书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行政管理学,传播学,管理学概论,档案与信息管理,写作,现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通史,办公自动化,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等。
相近专业:
汉语 汉语言文学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培养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中全面协助领导工作的高层次秘书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秘书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相当的政策、理论水平,具有相当辅助领导决策的调研、信息处理以及协调、公关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专业简介:
秘书学专业是我院的新建专业,自2016年开始招生。本专业是在我校文秘专业(1993年开设)的基础上设立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办学模式。我院申报秘书学本科专业后,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应用性,本专业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求形成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实践环节为支撑,第二课堂为拓展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主要培养具备文秘工作的基本知识,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行政工作能力和办公室管理能力,掌握现代办公系统技能,熟悉各类文书写作知识,能在国家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高级文秘、办公室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关宣传、秘书教育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秘书学、领导学、行政管理学、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办公室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秘书实用写作学、现代办公设备应用、秘书英语、速记技术、电子政务等。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秘书专业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应用文书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文书档案管理等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行政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综合知识,拥有较强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能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涉外企业)和社会团体等部门秘书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
就业方向:
本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涉外企业)、社会团体的秘书工作、管理工作和其他相关服务工作,也可从事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或者中小学教学工作,也可继续考研深造。
主要课程:
秘书学原理与实务、管理学、普通话、行政法学、速记与速录、实用秘书英语、网页设计与制作、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逻辑学、基础写作、外国文学、古代汉语、传播学、中国文化概论、应用文写作、公共关系学原理、会务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秘书心理学、社会调查、沟通技巧等。
渭水之滨,钟灵毓秀。巍巍学府,立德树人。
西藏民族大学地处陕西咸阳,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学校的创办是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基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固、国家振兴的政治远见做出的英明决策,是中央治藏方略的重要布局。学校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高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单位、教育部团队式对口援助高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文明校园、自治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易班中心)高校。
西藏民族大学诞生于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民主改革前夕的特殊历史时期,担负着为西藏培养各类人才的特殊历史使命,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学校前身是1957年党中央指示创办、1958年9月开学的“西藏公学”,196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学校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都对学校的筹建、建设做出过具体指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学校的发展十分关心,胡锦涛同志为学校建校50周年发来贺信。2018年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并充分肯定了学校 60 年来的办学成就、办学特色和办学精神,明确指出了学校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对学校的未来发展给予了殷切希望。
办学63年来,西藏民族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精勤进取、笃行不倦,秉承“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弘扬“担当奉献、求真务实、和谐发展”的办学精神,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藏、服务国家治藏方略的办学宗旨,始终与西藏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共命运,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同进步,积极发挥西藏高等教育孵化器、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重要平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西藏在内地的重要窗口等作用,始终致力于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治藏方略,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始终致力于全力服务西藏经济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始终致力于为西藏培养一支靠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党和人民、为西藏各项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创校至今,学校培养了10万余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优秀人才,其中涌现出了4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和一大批艺术家、作家、教授、医学家、农学家、工程师等杰出人才,赢得了“西藏干部摇篮”的美誉。
学校积极构建特色明显、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文学院、民族研究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育学院、外语学院、体育学院、医学部、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有59个本科专业,1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8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3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现有在校生11607人,其中本专科生10336人,研究生1271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占51.9%。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涌现出了一批就业创业先进典型。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43名(其中校本部1011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93名,专技人员中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61名,副高级职称人员255名;专任教师766名,其中教授151名,副教授229名,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616名,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48名。现有“长江学者”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西藏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享受西藏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7个。
学校不断深化协同创新,科研成果力攀高峰。现有省部级以上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自治区高校教学实验室10个,自治区实验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科研创新团队3个;近五年来(2016-2020)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540余项。建有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西藏社会和谐稳定与法治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研究中心、西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研究中心、南亚研究所、旅游研究所、藏学研究所、西藏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所、西藏高原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产出了一批以《西藏经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13对关系)研究》《西藏县级政权转型发展研究》《当代西藏产业经济发展史》等为代表的重大研究成果,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充分发挥了高校的智库作用。其中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南亚研究所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获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依托高原环境相关疾病分子遗传机制与干预研究重点实验室、西藏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藏药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培育)中心以及高原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等高级别实验室,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积极参与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考等重大项目,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学校现有渭城、秦汉两个校区,并在拉萨建有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占地面积1157.48亩,校舍总面积49.8万平方米。现有各类教室168间,160个实习实践基地,1个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图书馆面积2.3万平方米,形成了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资源,馆藏文献总量达319万多册。
学校充分发挥援藏政策优势,积极构建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在中组部、教育部和陕西省的统筹部署下,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12所对口支援高校,不断创新援藏形式、拓宽援藏领域、丰富援藏内涵,深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口支援工作,推动学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当前,学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的殷殷嘱托,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目标,即:以习近平总书记致学校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为根本遵循,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建成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区域一流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展望未来,西藏民族大学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藏重要讲话精神和致我校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为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东管理学院1938年始于革命老区沂水县,前身是1950年组建的山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1987年改建为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山东管理学院。学校坐落在泉城济南,现有长清和历城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3.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28万平方米,育人环境优美,办学条件完备。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具有工会背景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是“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示范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是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建设学校,拥有劳动关系和财务管理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62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76人,占比31.32%;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教师523人,占比93.06%。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1人、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富民兴鲁奖章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齐鲁和谐使者1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研究团队2个。
学校设有劳动关系学院、工商学院、会计学院、艺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贸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学院等13个院(部)。现有30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0417人,其中本科生8993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6.33%。建有14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3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设施先进的研讨型教学楼、功能完备的室内外体育场馆、24小时学习空间和大学生双创中心,馆藏纸质图书118.11万册,电子图书170.01万册,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是“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
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应用型专业群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山东省课程联盟平台在线开放课程27门。在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近三学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673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41项、省级64项。学校是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建设院校,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
学校设有齐鲁工匠研究院、工会理论研究院、山东省劳动政策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国家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以及山东省智能制造与数据应用工程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研究平台或机构25个。“十三五”期间,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9项,省部级课题126项;发表学术论文1366篇;出版专著82部;获得省厅级科研成果奖108项,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专利奖1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文化创新奖1项。
学校是山东省工会干部培训基地和工会理论研究基地,是山东省工人运动研究会法人单位。“十三五”期间,共举办工会干部培训班269期,累计培训2.4万人次,承办省级大型职工竞赛9次。学校被评为“全国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被授予“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学校主办的《山东工会论坛》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工运类核心期刊、中国政治类专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
学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山东省古琴传承基地、山东地方戏传承基地、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学校利用这些平台,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主动对接省委重大发展战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实行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的发展战略,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白俄罗斯、马来西亚、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高校,在师生交流、科研合作、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关系。
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全面深化综合教育改革,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大发展战略,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奋力迈进!
历城校区:历城校区坐落在山水秀美、风光旖旎的泉城济南市历城区中心城区,与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相邻,南面是山东省图书馆,人文气息浓厚。学校北临济青高速,西临二环东路,依托地域优势这里商业发达、文化繁荣、交通便利,是学习、生活的好地方。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和自由的经济文化交流,形成了兼容并包、历久弥新的城市文化底蕴。
长清校区:长清校区位于长清大学科技园西南的丁香路,这里环境幽雅、气候宜人,高校林立、学术氛围浓厚。四处环山,风景气候秀丽宜人,临近灵岩寺、五峰山、莲台山等长清风景名胜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
具体收费标准参照山东管理学院招生信息网的信息公开栏目。

山东管理学院黑龙江审计学录取分数线为419分(理科)。山东管理学院黑龙江审计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审计学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审计学文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山东管理学院黑龙江审计学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

山东管理学院吉林审计学录取分数线为469分(文科)。山东管理学院吉林审计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审计学文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山东管理学院吉林审计学招生计划2021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审计学本科二批A

山东管理学院河北审计学录取分数线为530分(物理类)。山东管理学院河北审计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审计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审计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山东管理学院河北审计学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

山东管理学院审计学是公办本科专业。山东管理学院审计学在山东省排名第6。山东省开设审计学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山东工商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山东政法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省开设审计学院校排名在靠后的院校:青岛城市学院、烟台理

山东管理学院投资学是公办本科专业。山东管理学院投资学在山东省排名第3。山东省开设投资学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山东工商学院、烟台大学。山东省开设投资学院校排名在靠后的院校:烟台理工学院、齐鲁理工学院。山东省开设投资学院校排名一样的院校:山东女

2022年山东管理学院西藏招生专业:社会工作、文化产业管理、物流管理、公共关系学、秘书学、文化产业管理、公共关系学、物流管理、社会工作、秘书学等10个专业。2022年山东管理学院西藏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

2021年山东管理学院西藏招生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学、工商管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网络与新媒体、社会工作、网络与新媒体、工商管理等10个专业。2021年山东管理学院西藏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

2022年山东管理学院在西藏招生专业有社会工作、秘书学、文化产业管理、公共关系学、物流管理、社会工作、秘书学、文化产业管理、公共关系学、物流管理等10个。以下是各专业的专业代码.山东管理学院2022西藏专业代码列表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批次学制人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秘书学录取分数线为488分(综合)。山东管理学院山东秘书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秘书学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山东管理学院山东秘书学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秘书学普通类一段普

山东管理学院秘书学是公办本科专业。山东管理学院秘书学在山东省排名第3。山东省开设秘书学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聊城大学、济宁学院。山东省开设秘书学院校排名在靠后的院校:泰山科技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管理学院秘书学在山东省排名情况1.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