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长江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357(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367(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330(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340(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83(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296(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29(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17(专科批)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2007年开始招生,是我院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九大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是我院特色专业,优秀教学团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12级3班,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班集体。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414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与小鸭集团合作) | 288 |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30 |
| 文科 | 131 |
长江职业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教育厅直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历史始于1984年的湖北经济管理大学。1998年10月,湖北省政府决定将武汉冶金安全技术职工大学并入湖北经济管理大学;1999年7月,教育部批准以湖北经济管理大学的办学基础设立长江职业学院;2015年6月,省政府决定将创办于1975年的湖北省医药学校整体并入长江职业学院。2019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北省优质高职院校。2021年,学校入选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2022年,学校成功入选湖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动漫设计、药品生产技术两个专业群入选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
长职是全国高等教育办学历史最长的高职院校,也是湖北最早举办新高职的高职院校。建校以来,全校师生员工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不断改革优化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业绩。学校是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党建研究会和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学会首届会长单位,连续十届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曾荣获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地处美丽的南湖之滨、“武汉·中国光谷”核心地段。分校区办学,占地总面积746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米,全日制在校学生14000余人。
随着武汉科技新城校区的建成使用,从2020年开始,长江职业学院已形成光谷校区、武汉科技新城校区两地办学的格局。两个校区分别地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自由贸易试验区)、葛店国家经济开发区(中部电商基地),区位优势明显。立足于光谷中心与中部电子商务基地,学校真正实现了国家对高职院校的要求:“把学校建在产业基地和开发区里,把专业建在产业链和需求链上”。
长江职业学院是湖北高职院校艺术生规模最大的院校,办学质量整体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特别是动漫专业具有品牌效应,拥有湖北高职唯一的国家级动画实训基地,牵头组建了湖北省动漫职业教育集团,获批湖北动漫职业教育品牌建设项目(湖北十大职教品牌之一)。学校还拥有市场营销、生物制药技术、药品食品检验、计算机应用等五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拥有集产学研训为一体的校办企业湖北益康制药厂。学校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与知名企业开办订单培养班32个,深度合作企业200多家,有效地保障了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质量。
长江职业学院是湖北高职院校中较早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拥有一批实战经验丰富的电商师资团队,按照一流电商、物流企业标准,设置真实环境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快递运营等实训基地。20年来,学校已经培养电商人才6000多名,被誉为“湖北地区高校培养电商人才的摇篮”。
长江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早开展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教改成果“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被评为2018年全国现代学徒制建设成果典型案例,2019年参加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获得2018年湖北省首届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一等奖,在全国产生了典型示范效应。
长江职业学院是全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职教学会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学校的医药护理学院以原湖北省医药学校为基础组建成立,具有40多年的医药职业教育办学历史,曾被誉为“湖北医药行业的黄埔军校”。
近几年,长江职业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6%以上,位居湖北高职院校前列,是湖北高校就业先进单位、大学生创业示范单位。2013年,学校被列入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前100名唯一上榜的高职院校,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85位。2015年中国大学竞争力排名,入围专科院校100强,在全国1300多所专科院校中排名第44位。2017年高校毕业生月薪调查,长江职业学院在全国1300多所高职院校中排名第42位。2019年,入围广州日报全国1400所高职院校毕业生职场竞争力排名第85位。2021年3月,长江职业学院入围2021校友会中国高职院校百强榜的73名。
长江职业学院下设11个二级学院,即艺术设计学院、财经旅游学院、电商物流学院、数据信息学院、机电汽车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医药护理学院、文化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社区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国际学院。开设有艺术设计、财经、制造、电子信息、土建、旅游管理、文化教育、生化药品、轻纺食品、医药护理等十三个大类52个专业。共有教师700多名,其中教授87人、副教授300多人,楚天技能名师8人。拥有一批省级教学团队,建设有一批国家级骨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
学校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多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及科技成果奖。近年来,师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级各类比赛获奖1000余人次。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全国数字化校园建设实验校,设有湖北省高职院校唯一的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学校有“企业家摇篮”的美誉。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总裁安聪慧等一大批世界及全国知名企业家毕业于长江职业学院(湖北经济管理大学)。办学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8万多名各类专门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本着“江通天下、职领未来”的办学思想和“传承拓新、质量为本、特色发展、开放融合”的治校理念,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校风、“厚德尚能”的教风、“笃学善行”的学风。人才培养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强化“诚信、勤劳、沟通、奉献”八字要求,倡导“根雕式教育艺术”,相信“人人有才”,致力“人人成才”,因时因势发掘潜能,引导学生成人成才并走向成功。学校将思想创新、能力拓展、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营造健康、高雅、向上的“艺术长职、人文长职、创新长职”校园文化,着力打造办学定位准确,特色亮点纷呈,社会服务能力强,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人民满意、社会认可、全国知名的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坚持开放办学,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深化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加强与国外、境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加拿大、美国、德国、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10多所院校建立了国际、境外合作关系。
随着武汉科技新城校区的建成使用,从2020年1月开始,长江职业学院已形成光谷校区、武汉科技新城校区两地办学的格局。
学校光谷校区、武汉科技新城校区地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自由贸易试验区)、葛店国家经济开发区(中部电商基地),区位优势明显。随着学校办学格局全面优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学校将立足光谷中心与中部电子商务基地,真正实现了国家对高职院校的要求:“把学校建在产业基地和开发区里,把专业建在产业链和需求链上”。
光谷校区地处“武汉.中国光谷”核心地段,距离光谷广场步行不到10分钟。这里高校云集、高新企业众多,是求学、就业、创业的理想之地,也是武汉地区人才交流的最佳地方。
武汉科技新城校区地处湖北葛店国家经济开发区(中部电商基地),紧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周边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高校文化圈氛围浓厚,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交通日趋便利,光谷校区距离武汉科技新城校区32公里,开车时间在50分钟内,比武昌到汉口的时间要短。目前地铁11号线已通到葛店,乘地铁往返很方便。
我校食堂窗口和进餐区整洁、靓丽,进餐实行预存电子卡自助排队进餐,食堂饭菜可口、品种多、价格合理(学校定期检查)。住宿:4至8人/间,700至1000元/年,环境优美、整洁,有归宿感。
一天平均20元左右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省教育厅共同领导和管理。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为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重内涵强创新补短板上一流”工作思路,立足IT办学定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治理体系建设、产教融合、三教改革、三全育人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特别是经过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优质校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和提质培优行动,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示范与辐射作用持续增强,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列。
学校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学校”,全省首家“教育部—ICT行业创新基地”,全省“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综合实训基地”,全省首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学校是中国电子教育学会职教分会、中国软件产教联盟、山东省教育会计学会学生资助管理分会、山东电子学会电子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互联网+“工匠工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山东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学校办有《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报》《山东电子教育》。
现有章丘、和平两个校区,占地935亩,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97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59.6万册,电子图书152137GB,校内实验实训场所132个,校外实习实训场所229个;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9908人,校内专任教师457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72%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31%“双师素质”教师占92.25%;建有50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生师比15.12:1。建设有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和先进集体7个,省级三八红旗集体1个;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4个,培养省级教学名师、青年技能名师、优秀教师15人,省技术能手4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
学校响应“网络强国”“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国家战略,对接山东“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坚持IT办学定位,贯彻“一体两翼”专业建设思路,对接校外产业园,建设校内科技创业园,形成了以“双园融合、双境互补”为主导,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牵头组建了山东电子职业教育集团、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牵头成立了山东省电子信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山东省计算机学会职业教育发展委员会;主持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项,牵头开发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子项目2个,主持开发省高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7个、课程标准1个;建有省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36门、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4个;有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省行指委、专指委专家委员15人;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三等奖1项,获得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青教赛等教学比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13项。
学校设电子与通信工程系、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系、智能制造工程系、商务管理系、财经金融系、数字媒体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开办全日制高职专业42个,其中信息技术类专业占80%;开办中职高职“三二连读”专业13个、高职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3个。现有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品牌专业群2个、国家创新行动计划骨干专业3个、央财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优质校专业群覆盖专业16个,在全省职业院校中电子信息类专业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综合实力领先,专业集群发展优势突出。
学校始终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积极打造“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新格局,推进“岗课赛证”育人新模式,学生竞赛成绩斐然;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0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7项,获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4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44项;获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挑战杯”省赛特等奖2项;是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唯一获得两次特等奖的高职院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1项,省赛赛项9项。
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健全,出台有《国际化办学指导意见》《国际合作工作指导意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20余项。与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教育机构、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30余份。开设“软件技术”“电子商务”专业专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参与中国-蒙古海外职业学院(乌兰巴托校区)建设;与中国“走出去”企业合作建设俄速通和vivo(埃及)海外实训基地2个;签订“校企合作-中德海外师资培训基地”协议,建设“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德国慕尼黑)师资培训基地”1个,促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本土化创新。培养“双语双师”教师20人;具有澳大利亚国际职业教育培训师4人、评估师4人;德国AHK“双元制”培训师 25人,30%以上专任教师有出国访学、公派留学、研修交流经历。
学校已累计培养毕业生53000余人,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撑。秉承“求真达善、致知力行”的校训,“和谐、自强、严谨、创新”的校风,和“勤学勤练动脑动手”的学风,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连续18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学信息技术到山东电院”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波澜壮阔卌三载,继往开来谱新篇。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与改革开放一路同行,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创造了令人振奋的建设成就。电院人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深耕电子信息教育,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开创高职办学新格局,为全面建成“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不懈奋斗。
绿色通道
新生入学“绿色通道”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的重要措施,是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重要举措。
为切实保证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我校根据有关规定设立“绿色通道”制度,对被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在入学报到时由专人接待,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家庭经济情况,帮助学生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方式来减缓经济困难状况。
“绿色通道”是确保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能够顺利入学、无忧上学。
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
对于筹措学费困难的大学生来说,可以选择在户籍所在的县(市、区)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该贷款为信用贷款,本专科生每人每年可申请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可申请不超过12000元,学生在读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学生毕业后三年内,可暂缓偿还本金,只付利息。国家助学贷款期限为学制加13年、最长不过20年。
国家助学金
用于资助在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分为三档,一档每生每年2200元,二档每生每年3300元,三档每生每年4400元。
勤工助学
学校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讨40小时。
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对在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山东籍全日制本、专科(高职)在校生中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每学年学费不超过8000元的,据实免除;超过8000元的,按8000元免除。
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每年还可申请获得不低于3300元的国家助学金。
特殊困难学生资助
对在校期间因家庭由突发性灾祸、事故等原因导致学生及其家庭出现特殊困难的,经学生申请,学校发放一定的救助金予以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