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山东大学(威海)和山东工商学院哪个汉语言文学专业好(汉语言文学专业山商和山威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3 23:39:16 解决时间:2022-12-16 10:35

满意答案

山东大学(威海)和山东工商学院哪个汉语言文学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山东大学(威海)和山东工商学院各排行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分数线,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山东工商学院与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专业分数对比(山东)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山东工商学院
(最高/最低分)
山东大学(威海)
(最高/最低分)
汉语言文学2021综合 -/512(普通类一段)-/596(普通类一段)
汉语言文学2020综合 -/522(普通类一段)-/596(普通类一段)
汉语言文学2019文科 -/538(本科批)-/596(普通类一段)
汉语言文学2018文科 -/544(本科批)-/605(本科批)
汉语言文学2017文科 -/519(本科批)-/580(本科批)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山东工商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一、专业设置
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年招生,至今已12届。
二、师资队伍
汉语言文学专业共有专业教师13人,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
三、主要课程
(一)主干课程模块: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应用文写作等。
(二)专业方向模块:商务礼仪、商务文书写作、商务秘书实务、秘书学概论、演讲与口才实训、商务公关实训、专业实习等。
(三)特色课程模块:创意写作、网络文学创作与欣赏、中华财富文化专题、中华商务文化、文学经典里的中国等。
四、培养目标
紧跟时代步伐,对接社会需求,培养“有思想、有智慧、有创意、有使命、有担当”的高水平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即:
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商务、文秘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专业技能和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办公室管理、行政管理、档案管理、商务管理、新媒体运营等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专门人才。
五、专业知识
本专业毕业生掌握四类知识:
(1)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商务文秘写作、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公关策划等基本知识;
(3)哲学、艺术、历史、新闻、经济、美学、礼仪、民俗、法律、管理等知识素养;
(4)现代办公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六、培养特色
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社会的需求,立足应用型,凸显特色化:
(一)专业特色:紧紧依靠学校经济管理类办学母体,将汉语言文学专业设定为商务文秘方向,坚定不移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使学生经过四年的大学教育,具有“一专多能”的生存本领。
(二)人才特色: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属性,着力培养学生“六大核心能力”:认知能力、批判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教化能力,使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推崇,让学生具有立命于世的竞争能力。
(三)研究特色:与专业方向相匹配,汉语言文学专业以中华商务文化(含商务伦理、商务文学、商务文秘)为研究特色,以此形成优势,对专业以有力的学术支撑,让学生受到学术的感染,使学生具有思考与探索的精神追求。
七、实验条件
拥有全媒体实验教学中心,为商务文秘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与实习环境。学生通过计算机软件操作与维护,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办公设备操作,提高办公自动化技能。
八、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环节: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中增加课内实验环节,采用理论学习与实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专业竞赛:将专业竞赛融入课程之中,形成“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全国商务秘书技能大赛、汉字听写大赛、主题演讲大赛、国学达人挑战赛、诗词大赛、论语大赛等学科竞赛。
(三)创新创业项目:开设创新创业竞赛类课程,加强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与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培育创新创业项目。
(四)产学研合作:利用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与业界密切互动,成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将企业商业项目植入课堂,实现产学研联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就业前景
(一)升学深造:有继续深造意愿的同学,可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攻读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二)职业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在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中有明显优势,也可通过在校期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获得教师执业资格,毕业后进入各级各类学校从事教育工作。
(三)社会就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市场需求巨大,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机构、培训机构、互联网公司、文化传媒等行业,可从事企划宣传、文案写作、行政档案管理、商务活动策划等工作。
山东工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山东汉语言文学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512
四川汉语言文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27
重庆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39
海南汉语言文学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57
广西汉语言文学(4400元/年)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03
广东汉语言文学(非定向)(办学地点:山东省烟台市)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17
湖南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23
福建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26
安徽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56
江苏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18
黑龙江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469
吉林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507
辽宁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58
内蒙古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89
山西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537
河北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46
天津汉语言文学(莱山区)综合本科批A段普通类535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山东大学(威海)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汉语言专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丰富深厚的人文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文化使命感。培养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较高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有较高阅读理解、鉴赏评论和研究写作能力,有较强沟通、协作,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掌握查找、利用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具有进行初步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升自我,成为国家、社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家辈出,形成优良传统。现在本专业师资力量强,科研水平高,多个领域的研究居全国前列。教师爱岗敬业,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毕业生。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专业优势,也可继续攻读研究生。学生可从事汉语言文学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宣传、文书秘书工作,新闻出版单位的新闻报道、编辑出版工作,对外汉语的教学与涉外企事业单位文字工作,并能适应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公共关系等方面的工作。

主修课程: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美学概论、马列文论选读、中国文学批评史。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山东汉语言文学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607
596
新疆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64
甘肃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I段普通类588
陕西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11
云南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35
贵州汉语言文学(威海校区)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32
四川汉语言文学(威海校区就读)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3
广西汉语言文学(5100元/年,在威海校区办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8
湖南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02
河南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32
江西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22
福建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00
安徽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32
浙江汉语言文学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48
江苏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97
黑龙江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92
吉林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71
辽宁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24
内蒙古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78
山西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601
河北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21
山东工商学院
377
校友会(综合)
473
武书连
学校简介

山东工商学院原名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始建于1985年,隶属于原煤炭工业部。1998年9月,因管理体制改革转为中央与山东省共建,以山东省管理为主,2003年2月更为现名。

学校坐落在“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烟台,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是省级花园式单位和文明校园,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省级创业教育示范校、山东唯一全国首批团中央“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单位和全国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学校占地90.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6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266.24万册。

建校36年以来,学校秉承“惟平惟准、近知近仁”校训,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信息学科见长,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校。现有17个二级院(部)、12个研究院、36个研究所(中心),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1310人。教职工1309人,其中专任教师931人,教授128人,博士440人。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等40余人。

学校立足办学特点与优势,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财商教育办学特色和财富管理学科特色,推进“学科+财富管理”融合发展,构建“素质+专业+创新创业+财商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先后成立了财富管理学院、公益慈善学院5个实体学院和中国第三次分配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院等智库机构,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多层次、全方位建设财商教育特色体系,夯实财商教育特色。

学校坚持“学科引领、特色带动、重点突破、绩效考评、动态管理”原则,推动形成核心学科优势突出、支撑学科特色鲜明、基础学科健全扎实、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的良好学科生态。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建设单位,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控制科学与工程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会计、电子信息、金融、应用统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律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十三五”期间,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业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工程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培育)建设专业(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群入选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学、统计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等7个山东省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4个一级学科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培养具有必要的历史知识、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的创新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有5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立项建设专业2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建设专业3个、中国大学四星级专业1个。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3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9门、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2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校外教学与就业实习基地200余家。

学校坚持协同创新,全面对接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需求,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现有“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未来智能计算协同创新中心”“金融服务转型升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山东省未来智能金融工程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系统安全与管理实验室”“公共管理创新及仿真实验室”“感知技术与控制实验室”“煤炭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基地”和“山东半岛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6个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1个山东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车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烟台市金融大数据分析与处理重点实验室、烟台市智能系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2个烟台市重点实验室,1个烟台市技术创新中心“烟台市海洋卫星数据技术创新中心”,新型传感与智能检测、应急技术与管理工程、海洋卫星数据建模3个烟台市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共同富裕研究院、中国第三次分配研究院、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烟台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院、烟台自贸区研究院、煤炭经济研究院、半岛经济研究院、东亚社会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院、儒商研究院、中国艺术财富管理高等研究院、黄金财富研究院12个研究院,“社会稳定风险研究评估中心”“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地方立法与政府法治研究服务中心”和“中国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中心”4个新型智库。

学校坚持全方位开放合作,立足烟台、服务山东、面向全国,推进校城融合、产教融合,推进教育国际化。设有教育部批准的山东省最早的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商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加强与北京大学等国内高水平高校和港澳台高校沟通交流,在学生培养、教师互派、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高校德育工作优秀高校”“烟台发展突出贡献单位”“烟台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位,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围绕“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四个统领”工作布局,攻坚发力、多点突破,加快建设财商教育特色开放式高水平财经类大学。



加分政策

我校原则上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招办的有关加分或降分投档的政策和做法,对具有体育、艺术特长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按有关规定优先录取。


山东大学(威海)
学校简介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威海校区创建于1984年,是山东大学与威海市政府联合共建的多学科、开放式、综合性大学校区。她的诞生,开创了我国名校异地办学的先河;她的成长,印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的光辉历程。

校区现有12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涵盖文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和医学等八大学科门类,设置37个本科招生专业,可在24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18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同时可在17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后,已形成了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国际学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现有全日制统招本科生14100余人,国际学生300余人,博硕士研究生近2300人;教职工近1300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63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00余人。

基础教学设施完备。图书馆拥有中外文藏书170万册,各类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200余个,是集文献服务、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于一体的多类型、多层次、全开放式管理的现代化图书馆,配备查询、借还、选座等自助设备,建有信息共享空间、学者研讨室等功能空间。教学、科研实验室64个,语音室及公共机房17个,多媒体教室58个,并建有常态化录播智慧教室137个、研讨型智慧教室3个、同声传译实验室3个、专业课程制作室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万余台(套),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1.6万多个。

在山东大学一体发展框架下,威海校区坚持“一项计划、两大战略、三型校区”的发展规划,即深入实施“学术提升计划”,贯彻落实“特色立校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异地办学的示范性校区、坚持特色发展的高水平校区、加强国际合作的开放式校区”,不断提升校区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加快建设成为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亮点。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校区现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25个、一流课程10门、优秀教材15部、优秀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分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近年来获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省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39项。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软件创新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近三年获得国家奖114项,省奖1000余项。

优化科研环境,提升科研实力。校区近三年先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50余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57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303件,获地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10余项。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山东省光学天文与日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生物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法律方法及立法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韩国研究备案中心”“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备案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和重点研究基地。智库平台建设有序发展,近年来成立国际问题研究院、自贸区研究院等山东大学特色高端智库,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打造“智库品牌”,智库成果服务国家战略影响力提高。加强与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平台的合作建设,在空间科学、智能制造、新材料、海洋牧场以及东北亚区域性研究、海洋经济-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向深度参与国际科研合作。在威海市政府大力协作下,已启动文登圣经山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中国东部地区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基地。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年均科普1万余人次。

深化国际交流,拓展国际合作。近年来,校区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鼓励优秀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等一批世界顶尖名校进行长短期访学和交流。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还分别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西澳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开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共建“先进制造业联合研究中心”,在机械电子与自动化、3D打印、先进制造材料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联合培养研究生,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引智新格局。

校区设有多种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拥有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和勤工助学制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学生在圆满完成学业后,由山东大学颁发统一的毕业证书。同时,有超过13%的应届毕业生被免试推荐到“双一流”高校和其他高水平大学以及国家级科研院所等攻读研究生。

作为山东大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威海校区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坚持特色引领、内涵发展,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为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根据2021年山东山东工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2,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96,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专业更胜一筹。
  中专 2022-12-16 10:35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陕西录取分数线

    1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大学(威海)陕西汉语言文学2016一批文科592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大学(威海)陕西汉语言文学2016一批文科592山东大学(威海)陕西汉语言文学2014一批文科602山东大学(威海)陕西汉语言文学2013一批文科578山东大学(威海)陕西汉语言文学2012一

  • 中专学校

    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云南录取分数线

    2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大学(威海)云南汉语言文学2016一批文科610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大学(威海)云南汉语言文学2016一批文科610山东大学(威海)云南汉语言文学2014一批文科611山东大学(威海)云南汉语言文学2013一批文科578山东大学(威海)云南汉语言文学2012一

  • 中专学校

    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吉林录取分数线

    3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大学(威海)吉林汉语言文学2016一批文科581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大学(威海)吉林汉语言文学2016一批文科581山东大学(威海)吉林汉语言文学2014一批文科606山东大学(威海)吉林汉语言文学2013一批文科554山东大学(威海)吉林汉语言文学2012一

  • 中专学校

    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甘肃录取分数线

    4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大学(威海)甘肃汉语言文学2016一批文科562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大学(威海)甘肃汉语言文学2016一批文科562山东大学(威海)甘肃汉语言文学2014一批文科590山东大学(威海)甘肃汉语言文学2013一批文科548山东大学(威海)甘肃汉语言文学2012一

  • 中专学校

    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青海录取分数线

    5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大学(威海)青海汉语言文学2016一批文科515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大学(威海)青海汉语言文学2016一批文科515山东大学(威海)青海汉语言文学2014一批文科524

  • 中专学校

    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贵州录取分数线

    6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大学(威海)贵州汉语言文学2016一批文科610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大学(威海)贵州汉语言文学2016一批文科610山东大学(威海)贵州汉语言文学2014一批文科616山东大学(威海)贵州汉语言文学2013一批文科570山东大学(威海)贵州汉语言文学2012一

  • 中专学校

    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河南录取分数线

    7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大学(威海)河南汉语言文学2016一批文科577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大学(威海)河南汉语言文学2016一批文科577山东大学(威海)河南汉语言文学2014一批文科575山东大学(威海)河南汉语言文学2013一批文科557山东大学(威海)河南汉语言文学2012一

  • 中专学校

    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湖北录取分数线

    8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大学(威海)湖北汉语言文学2016一批文科571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大学(威海)湖北汉语言文学2016一批文科571山东大学(威海)湖北汉语言文学2014一批文科562山东大学(威海)湖北汉语言文学2013一批文科555山东大学(威海)湖北汉语言文学2012一

  • 中专学校

    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怎么样,好不好?

    9楼

    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是公办省级特色本科专业。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在山东省排名第3。山东省开设汉语言文学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省开设汉语言文学院校排名在靠后的院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

  • 中专学校

    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江苏录取分数线

    10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大学(威海)江苏汉语言文学2016一批文科371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大学(威海)江苏汉语言文学2016一批文科371山东大学(威海)江苏汉语言文学2014一批文科347山东大学(威海)江苏汉语言文学2012一批文科35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