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四川师范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哪个法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好(法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中南民大和川师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19 08:36:27 解决时间:2022-12-16 15:12

满意答案

四川师范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哪个法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四川师范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各排行榜,法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的分数线,法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专业湖北录取分数线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排名
法学(地点狮子山校区)2020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7626048
法学(地点:狮子山校区)文科5665216
法学2018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45495
法学(狮子山校区)2017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585958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四川录取分数线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排名
法学2021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6444135
文科5697643
2020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7343984
文科5557965
法学(狮子山校区)2019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345998
文科5668338
法学2018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241683
文科5728956
2017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4739872
文科5608457
法学类 法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中南民族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通过开设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中国法制史、合同法、劳动法学、环境法学等17门主干课以及50多门专业选修课,并配置形式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广博的法学理论知识、扎实的实务操作技能,成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素质的法律专门人才。历届毕业生,分布于各级公、检、法等党政机关从事立法、执法、司法工作;于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法律服务工作;于教学机构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本科,学制四年,文理兼招,毕业时若符合学位授予条件,即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法学类 法学
四川师范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创办时间 1995 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普通本科
,招生类别
: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
法学专业致力于培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修养、扎实深厚的法学理论基础、系统的法律知识和较强的法律实务能力、熟悉我国法律的相关政策,能较熟练地应用有关法律知识和法律规定办理各类法律事务,解决各类法律纠纷的法学人才。
主要课程:
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中国法制史、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
就业方向:
法学专业毕业生一般进入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仲裁机构等部门从事法律工作,也可以做一名收入较高的自由职业者——律师,还可以从事立法、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以及行政管理和公司、企业的法律顾问等工作。有志于继续深造者也可以报考法律或其他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学制及学位: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四川法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64
文科569
重庆法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87
历史类584
海南法学综合本科批普通类634
广西法学(3700元/年,在狮子山校区办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41
文科574
广东法学(非定向)(办学地点:狮子山校区)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62
历史类558
湖南法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74
历史类576
河南法学(狮子山校区)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79
文科598
山东法学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573
江西法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61
文科593
福建法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56
历史类568
安徽法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55
文科599
浙江法学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07
辽宁法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66
历史类596
山西法学理科本科一批B段普通类532
文科561
河北法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70
历史类585
中南民族大学
135
校友会(综合)
197
武书连
1676
US排名
2
软科(民族)
学校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是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共建高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学校占地1550余亩,校舍面积100万余平米。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环境。

办学基础稳步夯实。学校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9000余人。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型硕士点。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2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国家级14个),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得国家级“新工科”项目4项、“新农科”项目5项、“新文科”项目4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2018年1月,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民族学、化学和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17年,民族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现有教职工2200余人,各类专任教师14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8%。拥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引培了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十三五”期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291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36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761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1篇;发表SCI期刊论文1373篇,其中一区论文279篇;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245部,获批授权发明专利271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23项;制定中药材艾叶国际标准1项;湖北全面小康建设研究院入选2017年度中国核心智库,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互联网+中华文明”全国示范基地。学校位列2019年全国高校C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第86位,自然指数2020年度排124位,学报人文社科版、自科版全部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等级。

学校影响不断扩大。2012年,学校获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是非“985”“211”高校中唯一获批单位;2001年、2006年、2016年,连续三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成绩优异。2017年8月,获评“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9月,学校人才培养成果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建校70年来,累计培养了15万余名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校承担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建设多个服务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平台,推进国家民委派驻武陵山片区联络员、“1221”精准扶贫工作、驻村扶贫工作队、“616”对口支援长阳县、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程、定点帮扶恩施市基础教育、博士服务团、“三万”活动、科技副县长、基层高质量发展专才支持计划等“十大工程”,累计派出干部、教师144人次,投入各类扶贫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先后与恩施州、铜仁市、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黔西南州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加强与武陵山片区、巴林右旗、德保县、乐安县等地区在人才培养、智库服务、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文化建设、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学校与境外5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等数十家国内高校开展联合培养、互访互学等深度合作。

立德树人成效显著。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等精神,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大力开展“五个认同”教育,被国务院、国家民委、湖北省、武汉市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高校”等称号。多次被湖北省委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党委中心组”“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19年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获得教育部、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湖北省十佳班主任”“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一大批优秀师生代表。

进入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四个服务”办学要求,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战略,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人民满意的现代化高水平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毕业生就业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导向,多措并举,为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搭建平台。

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平均保持在90%以上。我校毕业生以勤恳的敬业态度、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毕业生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等地区就业创业、建功立业,到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企业就业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考研、出国(境)深造率超过26%,逐年提升。

学校每年举办各类宣讲会、招聘会800余场,提供岗位数近30万个,重点单位进校招聘数量持续增加。学校深入开展校校、校企和校地就业合作,主动对接生源地人社、招才部门,发挥校友力量,积极开展校地就业合作;主动对接相关行业企业和行业协会,积极开展校企就业合作;主动与复旦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高校深化校校就业合作,为促进和帮助学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搭建平台、提供机会。毕业生就业流向与国家的“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发展布局高度契合,主要集中在湖北省、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西部等地区,涉及电力、电信、民航、航运、金融、文化、教育等多个重点行业和电子信息、建筑、新能源、新材料、化工、科技等多个重点领域。



四川师范大学
200
软科(综合)
144
校友会(综合)
158
武书连
1301
US排名
学校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及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现有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两个校区。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学校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合并私立川北文学院,组成公立川北大学,迁址四川省南充市,改称川北大学。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3年,原重庆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师生进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四川师范学院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1964年,原成都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我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四川师范学院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整体并入我校。

学科门类齐全。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第十批博士授权单位,举办有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建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数学、心理学、中国史、物理学、化学)、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9个本科专业,其中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4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7个;建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国别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0个,建有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

师资力量雄厚。建校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我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校教师先后获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人,中宣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34人,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9人,“四川省千人计划”14人,“天府万人计划”10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2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19人,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师德标兵等共43人次。另外,学校还特聘了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国家“杰青”等20余位高层次人才。

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及省级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创办有1所具有33年历史的“校中校”——四川师范大学美育学校。学校建有“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168项、省级项目710项,其中,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3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各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流课程20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部,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59项,学校获近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96项(其中一等奖31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优秀硕士论文6篇,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近三年获得奖项49 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10项)。办学75年来,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先刚、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郭鸿为代表的30余万名各类毕业生,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科研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学校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与长足进步,科研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获批国家级项目共计279项,其中国家人文社科类项目共计立项155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24项;获批省部级项目341项。获批省部级以上科学成果奖86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批2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5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5项。获授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登记256项,学校综合科研经费共计7.8亿元,保持了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对外交流广泛。学校是四川省高校对外交流中心之一和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资格和接收澳门地区保送生的高等院校,是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人文交流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10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培养各类层次的境外留学生,并开展各类层次、不同国别的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在韩国延世大学、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合作建立了2所孔子学院,与巴基斯坦佩德罗中学共建孔子学堂,是“中文联盟“成员;建有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下设东南亚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中心、泰国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与韩国世宗学堂总部合办“成都世宗学堂”。学校在办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合办“产品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合办“绘画专业本科教学项目”。

社会服务有力。学校是“国务院民族团结先进集体”,长期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尤其是教育事业发展,设有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四川省高校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四川省分中心、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四川师范大学培训中心、四川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全国首家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培训基地等省级培训及研究机构。长期定点帮扶甘孜州理塘县、凉山州普格县,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专,结对帮扶阿坝师范学院、四川文理学院。

2017年,学校牵头成立C5教育精准扶贫联盟;2020年,学校成立“四川乡村振兴学院”(总部),并先后在仪陇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苍溪县、达川区、巴中市、恩阳区、普格县、理塘县、凉山州、绵竹市、遂宁市、岳池县、南部县等地区挂牌成立四川乡村振兴学院(分院),助力精准脱贫,振兴乡村发展。

四川师范大学扎根巴蜀大地办大学,服务治蜀兴川新战略。新时代,全体师大人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把学校发展成为人民教育家诞生的摇篮、优秀校长成长的基地、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转化的平台、国家和四川省教育的高端智库,认真履行四川师大引领区域教师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传承创新中华文明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的能力。目前,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和谐,朝气蓬勃,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被认为是社会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学校在四川省教育厅对全省90余所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评估中,每次均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获得“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多年来,学校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融入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各个环节,积极探索就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力求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有效结合,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此外,学校非常注重挖掘各种资源,加强与省内外地方各级政府、各级人力资源服务部门及各类用人单位的深层次合作,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积极为毕业生搭建更为宽广的就业平台。

学校与一大批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人才供求合作关系,就业网络辐射全国,行业涵盖科研院所、部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大中型国有或民营、外资企业。在适时举办大规模供需见面会的基础上,举办“地域特点鲜明,行业特点突出”的中小型校园专场招聘会更是我校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大亮点,为我校毕业生成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专 2022-12-16 15:12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四川师范大学和青海民族大学哪个好?奖学金多少钱?有哪些专业?

    1楼

  • 中专学校

    四川师范大学和西藏民族大学哪个好?有哪些专业?毕业生就业如何?

    2楼

  • 中专学校

    四川省双流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好还是长沙中南信息科技技术学校好,哪个好,哪个值得去读?

    3楼

    有很多学生会在四川省双流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和长沙中南信息科技技术学校二个学校中做选择,究竟是报长沙中南信息科技技术学校好,还是报四川省双流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好呢?小编从以下几方面给大家做个分析:(1)学校是不是重点学校(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

  • 中专学校

    2023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诉讼法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专业介绍,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诉讼法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招生多少人,专业代码

    4楼

    诉讼法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030106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诉讼法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人数:2。诉讼法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西南民族大学全日制统考法学院专业:2(不含推免)

  • 我要读技校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和成都学院关于广告设计,哪个要好点?

    5楼

    文理好些,。我是成都学院的。从环境和学校那些来说都是文理好些。成都学院硬件不行,还有就是管理太严格了。如果是艺体,我建议读文理。这是实话希望采纳

  • 我要读技校

    四川师范大学有哪些国家级特色专业?

    6楼

    四川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有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含师范方向)、教育学(含师范方向)、教育技术学、汉语言文学(含师范方向)、英语(含师范方向)、英语、历史学(含师范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含师范方向)、化学(含师范方向)、地理科学、工商管

  • 中专学校

    四川师范大学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哪个好?录取办法?有哪些专业?

    7楼

  • 我要读技校

    四川省开放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分校好还是长沙中南信息科技技术学校好,哪个好,哪个值得去读?

    8楼

    有很多学生会在四川省开放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分校和长沙中南信息科技技术学校二个学校中做选择,究竟是报长沙中南信息科技技术学校好,还是报四川省开放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分校好呢?小编从以下几方面给大家做个分析:(1)学校是不是重点学校(国家重点

  • 中专学校

    2019年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9楼

    (一)运动训练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简介运动训练专业创办于1986年,是全国首批开展运动训练专业办学的院校之运动训练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共有教师123名,其中教授25名,博士16名。团队师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其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四川省教学名师和博士生导师20

  • 我要读技校

    2019年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10楼

    (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简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原武术专业)为全国首批开办,现有专任教师近4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余人,博士3人,博士后2人,国际裁判和国家级裁判近20人。他们中既有在武术界享有名望的中、老年教师,又有近年来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获得金牌的一代新秀,形成了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该专业教师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武术及开展武术科学研究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