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四川农业大学和海南大学哪个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农村发展方向)专业好(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农村发展方向)专业海大和川农大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3-03-17 03:35:42 解决时间:2022-12-16 14:16

满意答案

四川农业大学和海南大学哪个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农村发展方向)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四川农业大学和海南大学各排行榜,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农村发展方向)专业的分数线,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农村发展方向)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海南大学与四川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分数对比(海南)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海南大学
(最高/最低分)
四川农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农业资源与环境2021综合 592/501(本科批)/()
农业资源与环境2020综合 -/594(本科批)/()
农业资源与环境2019理科 667/615(本科批)/()
农业资源与环境2019理科 573/573(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农业资源与环境2018理科 -/621(本科批)/()
农业资源与环境2017理科 -/585(本科批)/()
海南大学与四川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分数对比(四川)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海南大学
(最高/最低分)
四川农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农业资源与环境2020理科 606/604(本科一批)605/578(本科一批)
农业资源与环境2019理科 613/613(本科一批)-/589(本科一批)
农业资源与环境2018理科 -/608(本科一批)-/585(本科一批)
农业资源与环境2017理科 -/570(本科一批)-/545(本科一批)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农村发展方向)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2021年招生设“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农业农村发展方向),招生规模为300人,并逐年增大招生规模。四年本科制,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随着海南开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农业农村发展问题较为突出,成为制约海南深化改革发展的瓶颈之一。海南大学为更好地扛起服务海南的责任和担当,利用自身学科、人才等方面优势,成立海南大学农业农村学院,大力培养“三农”人才,服务海南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主要课程:涉及到公共基础与学科知识;农业生产技术;农村党建、三农政策与基层管理;乡村环境综合治理;乡村传统文化与美学基础;生命健康与安全防护意识提升等方面的相关课程。

课程实习: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期间,根据课程的实际,安排相应的实习学时。

社会实践:学院注重学生在学期间的社会实践,原则上社会实践的时间在1学年至1.5学年期间,到市县农业相关行业部门管理岗位、乡镇管理岗位、乡镇企业、合作社、村副主任、村主任助理和村官等岗位任职历练。

四、图片资料

农林大道

一号教学楼

新七号教学楼

农林大道

东湖

溯源湖

农业农村学院新生军训剪影

农业农村学院第一届友谊篮球赛

农业农村学院新生代表参加论坛

农业农村学院专题讲座活动

农业农村学院第一届班委座谈会

农业农村学院第一届团代会

农业农村学院在乐妹村课堂实践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农业资源与环境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优势: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海南大学建设比较成熟的专业之一,瞄准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际发展前沿,从事土壤修复与改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植物营养机理与土壤培肥、植物逆境生理等教学与科研,是农学、化学和环境交叉学科。2010批准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成为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1年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专业。

师资队伍:目前,本专业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90.5%,高级职称教师占66.7%,30-50岁的教师占80.9%。近5年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55,横向课题39项,科研经费2948.8万元,人均118万元。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理论和实践环节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农业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及评价,掌握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和方法,能在政府部门、农业管理部门、企事业、科研、教育和规划等单位从事农业资源开发、农业环境保护、资源调查与评价、生态农业和水土保持等领域的教学、科研、管理、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其中,卓越人才班更突出科研思维、科研技能及国际交流能力的锻炼,与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打造具有扎实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及团队合作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主要课程:资源与环境概论、农业微生物学、土壤学、土壤地理学、植物营养学、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地貌学基础、植物营养研究法、土壤农化分析、肥料工艺学、土壤改良学、土壤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热带作物施肥。

就业情况: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就业去向为党政机关、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和农业公司等。考研率多年稳定在21%-27%(保研率5%),2021年升学率46%。毕业生升学主要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西南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目前,本专业优秀学生有国内外大学进行1学年的交流或实习机会。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海南农业资源与环境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01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农业资源与环境
四川农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招生类别:理工类
本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培养具备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等方面基本理论,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肥料工艺与科学施肥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学制四年,授农学学位。
就业方向:能在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等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综合管理等工作。
四川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四川农业资源与环境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67
新疆农业资源与环境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482
青海农业资源与环境理科本科一段普通类440
甘肃农业资源与环境理科本科一批I段普通类507
陕西农业资源与环境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12
云南农业资源与环境(成都校区)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69
贵州农业资源与环境(成都校区)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27
重庆农业资源与环境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74
广西农业资源与环境(4440元/年,在成都校区办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44
广东农业资源与环境(非定向)(办学地点:成都校区)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82
河南农业资源与环境(成都校区)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1
山东农业资源与环境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573
福建农业资源与环境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74
辽宁农业资源与环境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58
山西农业资源与环境(办学地点成都校区)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44
河北农业资源与环境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73
海南大学
130
软科(综合)
143
校友会(综合)
165
武书连
1211
US排名
学校简介

海南大学是2007年8月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

学校秉承“海纳百川 大道致远”的校训,弘扬“自强敬业 厚德弘毅”的校风。2008年12月,经国家批准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建设行列,先后获得“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等建设支持;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做出“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的重大决策部署;同年,海南大学成为教育部与海南省政府“部省合建”高校,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与创建于1954年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紧密结合,并称“热作两院”,被誉为我国热带农业科教领域的“双子星”。“两院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24°范围内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的国家,并由原来的植胶空白国,奇迹般地崛起为世界第五大产胶国。学校由此奠定了在橡胶和热带农业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地位,获得了包括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内的900多项科教成果,为我国国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原海南大学于1983年在一片荒滩地上艰苦起家,到合并前建起了全省规模最大、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广泛的学科专业体系,成为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为学校题写校名。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并获准设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大幅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持续提升,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校以来,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叶剑英、邓小平、胡耀邦、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李岚清、尉健行、刘延东、孙春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学校视察,给予亲切关怀;历届海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关怀备至、倾力支持;社会各界和广大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捐资兴建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学术中心、体育场馆、学生活动中心等重要项目,设立了多项奖(助)学金,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发展。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6073亩,全日制学生4.1万人,拥有36个二级学院,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4个本科专业、6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学科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医学、农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作物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植物与动物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工程学科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专任教师25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1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杰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近40人。在科研平台方面,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含1个培育基地),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4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4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1个省级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1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立项15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立项2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获批立项4项。

学校依托海南区位优势,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全面对接海南自贸港建设,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大学”的办学宗旨,凝练出“热带、海洋、旅游、特区”四大办学特色,将“支撑引领、特色取胜,高位嫁接、开放创新”确定为办学总体思路,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努力营造“知行合一、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求知治学氛围。近年来,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学术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全力推进完全学分制、书院制和组建协同创新中心三项重大改革,力求打破学院、学科壁垒,强化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完善“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造有组织的科研体系。坚持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思路,聚焦“自贸港发展和制度创新”“生态文明”“文化旅游”“热带高效农业”“海洋科技”“全健康”“信息技术”七个重点研究领域组建协同创新中心,支撑、引领学校相关领域或学科方向成为“海南急需、国家一流”,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学校实施开放办学战略,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新格局,已达成合作的境外院校、国际科研机构和高校联盟208所(个),分别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已建成国际学生教育本硕博完整的培养体系。2017年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设立“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是旅游学科全国唯一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一批批莘莘学子满怀激情与梦想从五湖四海汇集于此,用青春热血奏响创新奋进之歌。60余年来学校累计培养了近3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造就了遍布全国和海南各大行业的管理与技术骨干,还有一大批人才在境外创业就业。

当前,海南正在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作为海南唯一和全国热带地区唯一、面向南海最前沿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海南大学正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海南省委沈晓明书记对海南大学提出的“要当好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参与者、参谋部、孵化器和后备队”的要求,乘着海南“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的东风,着眼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全局,落脚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实践,在中央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与海南自贸港发展相适应的一流大学。


毕业生就业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有464名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被推荐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或中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或直博生,其中“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重点研究所等接收人数占总接收人数的95%。



平均伙食标准

伙食标准因人而异,据不完全统计约在400-700元/月


四川农业大学
146
软科(综合)
105
校友会(综合)
110
武书连
1180
US排名
学校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庄天慧教授、校长吴德教授。

办学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此后历经四川高等农业学校(1912年)、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4年)、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四川省立农学院(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年)、四川大学农学院(1950年)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销)省会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四川省林业学校整体并入。学校现有雅安、成都(温江)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馆藏文献资源1491万册(件)。

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现设有学院26个,研究所(中心)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4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二级学科10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6个,本科招生专业73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省重点学科20个。2005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根据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综合计分,学校在全国农林高校、在川高校中分别位居第7和第4。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5个学科ESI排名近年持续稳定保持世界前1%,农学、兽医学2021年分别入围软科一流学科排名世界前40强和前51-75强。2017年动物营养与饲养科学、2018年作物学入选全国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现有教职工近3600人,其中:教授439人、副教授589人;博士生导师315人、硕士生导师82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1人,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特设岗位1人、青年学者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国家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5人,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14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3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4人,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杰出科学家4人、天府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7人、天府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5人,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人选25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3人,四川师德楷模2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辅导员7人。学校是2012年全省首批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2所试点高校之一。

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

育人体系完备、条件优良。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是1976年以后全国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6万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200余人。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3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省级一等奖27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提名6篇。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含示范课程)7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72项。学校是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全省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5所高校之一、全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6所高校之一。

科研成果丰硕、效益显著。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四川省科学技术特等奖3项、一等奖71项。70%左右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先后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Science》等发表高水平论文。拥有科技部、四川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9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科技部条件平台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10个,农业农村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以及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3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社科研究基地4个、协同创新中心6个、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3个。学校是2012年全国首批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10所高校之一。

对外交流广泛、形式多样。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24个国家(地区)的10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共签署了130余项交流合作协议,与国(境)外知名高校开展了“2+2”“3+1”“3+1+X”“4+1”等模式的联合培养项目。建有省部级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学校是全国首批有条件接受留学生的200所高校之一,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是“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高校,曾被国家6部委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工作单位,先后被国家外专局评为引进国外智力先进集体、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学校建设与发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91年4月和2002年5月,江泽民同志先后两次亲临学校视察,对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2002年1月,温家宝同志批示:“川农大精神”应该总结、宣传和发扬。2007年10月,温家宝同志再次批示:川农大工作很有成绩,办学经验值得重视。2008年5月,李克强同志亲临学校看望慰问“5.12”受灾师生员工。2001年10月,李岚清同志亲临学校视察,高度评价“川农大精神”,充分肯定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国际交流合作是活校之方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继续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推进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毕业生就业

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居全国前列,学校每年升学率达30%以上,30%以上的毕业生被录用为选调生、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者进入金融系统就业。近40%毕业生到世界500强或上市公司。学校历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学校入选2011-2012年度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入选“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截止目前,学校是唯一同时获得以上全部荣誉的在川高校。2021年入选首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招生联系方式
招生部门联系办法

扫一扫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

招生咨询及录取查询电话:

028-86290999 86291999 

电子邮箱:scndzs@163.com


  中专 2022-12-16 14:16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2016年四川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重庆录取分数线

    1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农村区域发展2016一批文科560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农村区域发展2016一批理科563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农村区域发展2016一批理科563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农村区域发展2016一批文科560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农村区域发展2014二批文科

  • 中专学校

    2015年四川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广西录取分数线

    2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广西农村区域发展2015一批理科491四川农业大学广西农村区域发展2015一批理科491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广西农村区域发展2016一批理科539四川农业大学广西农村区域发展2016一批理科539四川农业大学广西农村区域发展2015一批理科

  • 中专学校

    2016年四川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四川录取分数线

    3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村区域发展2016一批理科566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村区域发展2016一批理科566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村区域发展2014二批文科546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村区域发展2014二批理科533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村区域发展2013二批文科

  • 中专学校

    四川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怎么样,好不好?

    4楼

    四川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是公办本科专业。四川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在四川省理科排名第1。四川省开设理科农村区域发展院校排名在靠后的院校:四川轻化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在四川省排名情况1.理科排名学校专业名称最低

  • 我要读技校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村区域发展录取分数线?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村区域发展招生计划2022

    5楼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村区域发展录取分数线为587分(理科)。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村区域发展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农村区域发展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农村区域发展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村区域发展招生计

  • 中专学校

    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农村区域发展录取分数线?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农村区域发展招生计划2022

    6楼

    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农村区域发展录取分数线为576分(物理类)。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农村区域发展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农村区域发展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农村区域发展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农村区域发展招生

  • 中专学校

    四川农业大学广西农村区域发展录取分数线?四川农业大学广西农村区域发展招生计划2022

    7楼

    四川农业大学广西农村区域发展录取分数线为546分(理科)。四川农业大学广西农村区域发展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农村区域发展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四川农业大学广西农村区域发展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

  • 中专学校

    四川农业大学河南农村区域发展录取分数线?四川农业大学河南农村区域发展招生计划2022

    8楼

    四川农业大学河南农村区域发展录取分数线为589分(理科)。四川农业大学河南农村区域发展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农村区域发展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四川农业大学河南农村区域发展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

  • 中专学校

    四川农业大学福建农村区域发展录取分数线?四川农业大学福建农村区域发展招生计划2022

    9楼

    四川农业大学福建农村区域发展录取分数线为577分(物理类)。四川农业大学福建农村区域发展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农村区域发展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四川农业大学福建农村区域发展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

  • 中专学校

    四川农业大学浙江农村区域发展录取分数线?四川农业大学浙江农村区域发展招生计划2022

    10楼

    四川农业大学浙江农村区域发展录取分数线为614分(综合)。四川农业大学浙江农村区域发展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农村区域发展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四川农业大学浙江农村区域发展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