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青海民族大学和山东管理学院哪个秘书学专业好(秘书学专业山东管院和青海民大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19 13:40:28 解决时间:2022-12-16 18:45

满意答案

青海民族大学和山东管理学院哪个秘书学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青海民族大学和山东管理学院各排行榜,秘书学专业的分数线,秘书学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山东管理学院与青海民族大学秘书学专业分数对比(山东)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山东管理学院
(最高/最低分)
青海民族大学
(最高/最低分)
秘书学2021综合 -/488(普通类一段)/()
秘书学2020综合 -/496(普通类一段)/()
秘书学2019理科 -/479(本科批)/()
秘书学2019文科 -/524(本科批)/()
秘书学2018理科 -/476(本科批)/()
秘书学2018文科 -/528(本科批)/()
秘书学2017理科 -/466(本科批)/()
秘书学2017文科 -/503(本科批)-/503(本科批)
中国语言文学类 秘书学
山东管理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简介:

秘书学专业是我院的新建专业,自2016年开始招生。本专业是在我校文秘专业(1993年开设)的基础上设立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办学模式。我院申报秘书学本科专业后,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应用性,本专业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求形成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实践环节为支撑,第二课堂为拓展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主要培养具备文秘工作的基本知识,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行政工作能力和办公室管理能力,掌握现代办公系统技能,熟悉各类文书写作知识,能在国家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高级文秘、办公室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关宣传、秘书教育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秘书学、领导学、行政管理学、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办公室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秘书实用写作学、现代办公设备应用、秘书英语、速记技术、电子政务等。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秘书专业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应用文书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文书档案管理等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行政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综合知识,拥有较强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能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涉外企业)和社会团体等部门秘书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

就业方向:

本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涉外企业)、社会团体的秘书工作、管理工作和其他相关服务工作,也可从事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或者中小学教学工作,也可继续考研深造。

主要课程:

秘书学原理与实务、管理学、普通话、行政法学、速记与速录、实用秘书英语、网页设计与制作、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逻辑学、基础写作、外国文学、古代汉语、传播学、中国文化概论、应用文写作、公共关系学原理、会务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秘书心理学、社会调查、沟通技巧等。

山东管理学院秘书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山东秘书学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488
中国语言文学类 秘书学
青海民族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代码:050107T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秘书学,文书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行政管理学,传播学,管理学概论,档案与信息管理,写作,现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通史,办公自动化,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等。

相近专业:

汉语 汉语言文学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培养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中全面协助领导工作的高层次秘书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秘书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相当的政策、理论水平,具有相当辅助领导决策的调研、信息处理以及协调、公关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青海民族大学秘书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0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浙江秘书学综合平行录取二段普通类562
江苏秘书学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310
吉林秘书学(招加试蒙古语文考生)文科本科二批B段普通类361
天津秘书学综合本科批A段普通类511
山东管理学院
413
软科(综合)
490
校友会(综合)
学校简介

山东管理学院1938年始于革命老区沂水县,前身是1950年组建的山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1987年改建为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山东管理学院。学校坐落在泉城济南,现有长清和历城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3.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28万平方米,育人环境优美,办学条件完备。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具有工会背景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是“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示范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是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建设学校,拥有劳动关系和财务管理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62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76人,占比31.32%;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教师523人,占比93.06%。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1人、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富民兴鲁奖章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齐鲁和谐使者1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研究团队2个。

学校设有劳动关系学院、工商学院、会计学院、艺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贸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学院等13个院(部)。现有30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0417人,其中本科生8993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6.33%。建有14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3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设施先进的研讨型教学楼、功能完备的室内外体育场馆、24小时学习空间和大学生双创中心,馆藏纸质图书118.11万册,电子图书170.01万册,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是“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

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应用型专业群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山东省课程联盟平台在线开放课程27门。在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近三学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673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41项、省级64项。学校是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建设院校,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

学校设有齐鲁工匠研究院、工会理论研究院、山东省劳动政策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国家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以及山东省智能制造与数据应用工程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研究平台或机构25个。“十三五”期间,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9项,省部级课题126项;发表学术论文1366篇;出版专著82部;获得省厅级科研成果奖108项,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专利奖1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文化创新奖1项。

学校是山东省工会干部培训基地和工会理论研究基地,是山东省工人运动研究会法人单位。“十三五”期间,共举办工会干部培训班269期,累计培训2.4万人次,承办省级大型职工竞赛9次。学校被评为“全国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被授予“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学校主办的《山东工会论坛》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工运类核心期刊、中国政治类专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

学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山东省古琴传承基地、山东地方戏传承基地、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学校利用这些平台,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主动对接省委重大发展战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实行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的发展战略,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白俄罗斯、马来西亚、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高校,在师生交流、科研合作、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关系。

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全面深化综合教育改革,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大发展战略,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奋力迈进!


奖学金设置

学校全面落实奖优助学政策,积极协调和帮助符合条件的学生争取相关奖励和扶助。具体政策简要介绍如下:

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省政府奖学金6000元/人,省政府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新疆、西藏和青海海北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省政府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

国家助学金一档2300元/人 ,二档 3300元/人, 三档 4300元/人 ;学校奖学金 一等 1200元/ 人 ,二等 800元/人 ,三等 500元/人

设立特殊困难补助最高不超过5000元/人

设立勤工助学岗每月最高不超过450元/人

社会资助:省委统战部“光彩助学行动”助学金5000元/ 人,济南市江苏商会助学金2500元/人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8000元/人

山东省高校就读的建档立卡学生,免除学费最高不超过8000元/人



食堂

两个校区均有餐厅。饭菜多样,经济实惠,荤素搭配,尽享美味。餐厅内可持校园卡刷卡消费。餐厅一楼设有小型超市,可购买时令水果、糕点、饮料等。


青海民族大学
233
校友会(综合)
650
武书连
11
软科(民族)
学校简介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青藏高原第一所高等学府。学校于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成为青海省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单位。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与天津大学联合招收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博士研究生特需人才。2018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肩负党的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双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地区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青海共命运,谱写了青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

学校始终立足青海大地,面向民族地区,牢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学的宗旨,坚守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了10万余名来自民族地区、服务民族地区的各民族人才,其中有5万余名毕业生在青海工作,8千余名在西藏、新疆工作,先后涌现出以改革先锋杰桑•索南达杰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生和53名省部级领导干部、1300多名厅局级领导和120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00余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青海的民主改革、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保护和各项改革发展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目前,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的15156名学生在校学习,其中少数民族学生8385名,占在校学生的55.32%。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有效汇聚了李文实、夏日东、芈一之、胡安良、祁顺来、毛继祖、贾晞儒、吴启勋、马成俊等一批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极大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学校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学校现有1177名教职工,专任教师734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58名、副高级职称276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97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领军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7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名、全国优秀教师5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名、青海省高端人才千人计划杰出人才1名、青海学者1名。

学校高度重视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人文社会学科始终在青藏高原地区具有优势地位,与青海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相衔接的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藏医药等理工类学科建设形成规模、富有特色。学校现有23个学院(含青海干部网络学院),一个民族学国家级一流建设学科和中国语言文学省级一流建设学科,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8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9个本科专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学科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工学、哲学、艺术学十一大门类,其中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33个,占比为55.93%,理工医类本科专业26个,占比为44.07%,形成了较为综合的文、理、工学科结构布局。

学校始终扎根青海大地,立足时代前沿,服务国家战略,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的标志性成果。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9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重点项目5项、冷门“绝学”项目4项,教育部重大招标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1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61项;出版专著教材296部,发表论文1822篇,为各级政府提供智库报告70余项。现有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青海基地、青藏高原语言文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环境资源法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重点研究基地等7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喜马拉雅山地国家研究中心、中亚-土库曼斯坦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民委国别中心,拥有民族研究所、青海省法学研究所等8个省级科研机构和青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等27个校级科研机构;有国家民委青藏高原资源化学与生态环境保护、青藏高原藏药资源保护与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与天津大学联合共建实验室、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有1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编辑出版《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等4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青海民族研究》跻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核心期刊行列,《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北京大学核心期刊、跻身南京大学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

学校分东序、西昆、文实、博雅、凤凰山五个校区,占地面积1490.97余亩,建筑面积46.1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账面总值约6.45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9亿元;馆藏图书313.52万册(含电子图书153.67万册),其中民族文字图书12万册、藏文大藏经1667函,汉文古籍3166部78750册(其中善本 380 部),2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生均图书106册,是青藏高原汉文古籍和藏文古籍馆藏图书最多特别是珍贵古籍馆藏量最多的高校。建有容纳3000多人的多功能体育馆和充足的运动场地以及建筑面积为1.6万平方米的大学生活动中心。

学校高度重视与国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现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日本南山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韩国韩南大学和我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39所院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在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联合举办孔子学院,实现我省孔子学院建设零的突破。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建有中亚学院和三个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其中“中亚-土库曼斯坦研究基地”、“喜马拉雅山地国家研究基地”获批为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现有外国留学生158名,是青海省培养留学生最多的高校。教育部先后安排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也与我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

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省委十三届历次全会精神及学校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主题”,围绕内涵建设构建以民族学为核心的人文社科和以理学为基础的理工医“两个学科群”,抓住思政课建设、教学工作、科学研究“三个重点”,夯实人才队伍、内部治理、综合服务、基本建设“四大保障要素”,推进实施“八项工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建成现代化一流民族大学而不懈奋斗!



收费项目

学校本科专业学费收费标准:普通文经类:3820元/年;普通文经类(外语):4150元/年;普通理学类:4200元/年;普通工学类:4420元/年;普通医学类:4800元/年;普通艺术类专业:6350元/年;师范、民族文经类:3100元/年;师范、民族文经(外语):3120元/年;师范、民族理学类:3350元/年;师范、民族工学类:3600元/年;师范、民族医学类:3700元/年;师范、民族艺术类:4800元/年。

根据住宿条件的不同收取不同标准的住宿费用,一般为每学年1000-1200元。最终收费标准以青海省发改委核定为准。



加分政策

我校承认考生所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办规定的各项照顾政策。


奖学金设置

学校设有民族类、师范类专业奖学金,“校内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多种奖(助)学金,获奖学生每人每年可得到500至8000元不等的奖助学金。学校设有勤工助学岗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勤工助学岗位。


  中专 2022-12-16 18:45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青海民族大学学前教育和秘书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青海民族大学学前教育和秘书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和秘书学在青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和秘书学就业前景,学前教育专业介绍和秘书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和秘书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学前教育和秘书学录

  • 中专学校

    青海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秘书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青海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秘书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秘书学在青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秘书学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秘书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秘书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中专学校

    青海民族大学社会学和秘书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青海民族大学社会学和秘书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学和秘书学在青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学就业前景和秘书学就业前景,社会学专业介绍和秘书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学和秘书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学和秘书学录取分数线(青

  • 中专学校

    青海民族大学社会工作和秘书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青海民族大学社会工作和秘书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秘书学在青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秘书学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秘书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秘书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和秘书学录

  • 中专学校

    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和秘书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和秘书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政治学与行政学和秘书学在青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政治学与行政学就业前景和秘书学就业前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介绍和秘书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政治学与行政学和秘书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青海民族大学法学(师范类)和秘书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青海民族大学法学(师范类)和秘书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师范类)和秘书学在青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师范类)就业前景和秘书学就业前景,法学(师范类)专业介绍和秘书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师范类)和秘书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青海民族大学法学和秘书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青海民族大学法学和秘书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秘书学在青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秘书学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秘书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秘书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秘书学录取分数线(青海)法学和秘

  • 中专学校

    青海民族大学经济与金融和秘书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青海民族大学经济与金融和秘书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与金融和秘书学在青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与金融就业前景和秘书学就业前景,经济与金融专业介绍和秘书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与金融和秘书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与金

  • 中专学校

    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和秘书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和秘书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秘书学在青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秘书学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秘书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秘书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学和秘书学录取分数线(青

  • 中专学校

    青海民族大学秘书学和音乐教育(专业零起点)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青海民族大学秘书学和音乐教育(专业零起点)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秘书学和音乐教育(专业零起点)在青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秘书学就业前景和音乐教育(专业零起点)就业前景,秘书学专业介绍和音乐教育(专业零起点)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秘书学和音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