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四年 | 3 |
| 应用化学 | 四年 | 3 | |||
| 海洋科学 | 四年 | 2 | |||
| 机械工程(招收高分子加工机械方向) | 四年 | 6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6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2 | |||
| 材料物理 | 四年 | 4 | |||
| 材料化学 | 四年 | 4 | |||
| 金属材料工程 | 四年 | 4 |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招收橡胶工程方向) | 四年 | 6 |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四年 | 4 | |||
| 自动化 | 四年 | 3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2 |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8 | |||
| 制药工程 | 四年 | 3 | |||
| 轻化工程 | 四年 | 3 | |||
| 环境工程 | 四年 | 6 |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四年 | 3 | |||
| 生物工程 | 四年 | 4 | |||
| 药物制剂 | 四年 | 2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金属材料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05 | 34766 |
| 轻化工程 | 505 | 34766 | |||
| 环境工程 | 505 | 34766 |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07 | 33715 | |||
| 材料物理 | 512 | 31255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12 | 31255 | |||
| 生物工程 | 512 | 31255 |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512 | 31255 | |||
| 化学 | 513 | 30807 | |||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513 | 30807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13 | 30807 | |||
| 机械工程(招收高分子加工机械方向) | 513 | 30807 |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招收橡胶工程方向) | 514 | 30360 | |||
| 药物制剂 | 515 | 29897 | |||
| 自动化 | 516 | 29443 | |||
| 海洋科学 | 516 | 29443 | |||
| 应用化学 | 517 | 28992 | |||
| 材料化学 | 517 | 28992 |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18 | 28529 | |||
| 制药工程 | 520 | 27675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34 | 21915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高分子 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加工成型和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 和产品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材料选用、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 知识以及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方面的知识,学习高分子材料合成、制备与成型加工技 术知识,具有扎实的高分子科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的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科学 素养;
2.具有从事高分子材料工程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 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具备从应用目标出发对高分子材料 进行质量、成本、工艺、环保、性能和效益综合评估及材料选用的初步能力;
4.掌握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的基本原理以及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掌握合 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工业方法及相关化学工程技术,掌握聚合物成型加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 能,了解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本学科专业在光、电、磁功能高分子材 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和精细高分子材料等新兴科学交叉领域的发展;
5.初步具有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对高分子材料改性及 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6.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以及开发和设计新型高 分子材料及产品的初步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新材料研发的能力;
7.具有计算机应用、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8.了解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的行业政策、法律和法规;
9.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聚合物表征与测试、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聚合反 应工程、聚合物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导论(16学时)、近代化学基础(I)一1(高材单列)(32学时)、近 代化学基础(I) -2(高材单列)(32学时)、近代化学基础(I)-3(高材单列)(80学时)、工科化 学实验( I)-l(高材单列)(18学时)、工科化学实验(I)-2(高材单列)(18学时)、工科化学实 验(I )-3(高材单列)(64学时)、工程制图(I)(48学时)、物理化学(i)-i(48学时)、物理化 学( I)-2(32学时)、物理化学实验(I)(22学时)、工程力学(80学时)、高分子化学(1) (60 学时)、高分子化学实验(24学时)、高分子物理(I)(60学时)、高分子物理实验(24学时)、材 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双语)(48学时)、化工原理(Ⅳ)(64学时)、化工原理实验(Ⅳ)(16学 时)、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48学时)、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基础(双语)(48学时)、高分子 材料及应用(双语)(48学时)、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32学时)、聚合物过程及设备(32学时)、工 程训练(Ⅲ)(64学时)、高分子工厂设计(32学时)、近代测试及表征技术(32学时)。
示例二:现代基础化学(上)(48学时)、现代基础化学(下)(32学时)、电工学(48学时)、电 工学实验(30学时)、分析化学(工科)(32学时)、实验化学(1)(48学时)、实验化学(2)(48学 时)、实验化学(3)(48学时)、实验化学(4)(32学时)、实验化学(5)(16学时)、物理化学(上) (48学时)、物理化学(下)(48学时)、材料概论(24学时)、材料概论实验(30学时)、材料表界面 (24学时)、材料研究方法(32学时)、有机化学A(上)(48学时)、有机化学A(下)(32学时)、化 工原理(80学时,上)(40学时)、化工原理(80学时,下)(40学时)、化工原理实验(30学时)、工 程制图(48学时)、过程设备机械设计基础(40学时)、科技外语(32学时)、高分子化学(56学 时)、高分子物理(56学时)、高分子化学实验(30学时)、高分子物理实验(30学时)、高分子材料 工程实验(45学时)、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48学时)、聚合物制备工程(48学时)。
示例三:无机与分析化学(一)(48学时)、实验化学(一)(32学时)、高分子材料工程概论 (32学时)、工程制图A(48学时)、无机与分析化学(二)(32学时)、实验化学(二)(32学时)、有 机化学A(一)(48学时)、实验化学(三)(24学时)、机械工程基础(32学时)、有机化学A(二) (32学时)、物理化学A(一)(48学时)、实验化学(四)(48学时)、电工电子技术(64学时)、物理 化学A(二)(48学时)、实验化学(五)(24学时)、化工原理B(72学时)、高分子化学A(64学 时)、高分子物理(64学时)、聚合物制备工程(48学时)、聚合物加工工程(48学时)、高分子专业 实验B(3周)。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聚合物制备/加工工程实验、材料物理性能测定实验、材料力学性能实 验、认识实习、设计实习、生产(或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本体聚合、乳液聚合、溶液聚合)、高分子物理实验(粘均分 子量测定、球晶观察、材料拉伸实验、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知识,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 文化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动手实践能力,能在化工、能源、环保、材料、冶 金、信息、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工厂操作与技术管 理、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和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 受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 握对现代化工生产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和过程优化、对现有化工生产工艺与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 及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进行开发与设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 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掌握化 学工程、化学工艺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3.掌握典型化工过程与单元设备的设计及模拟优化的基本方法;
4.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 基本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一定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7.了解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理论前沿,了解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 动态;
8.了解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自 愿改善健康、安全和环境质量的责任关怀理念,遵循责任关怀的主要原则,了解化工生产事故的 预测、预防和紧急处理预案等,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10.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 工程、化工设计。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专业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 文)。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热力学实验、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化学工 艺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 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 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 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 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 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 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 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离散结构、基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 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0+48学时)、计算机导论(24+6学时)、集合论与图论(48学 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2+8学时)、电路44+16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电子技术基础(32 +20学时)、数字逻辑设计(36+1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40+24学时)、近世代数(32学时)、计 算机组成原理(48+60学时)、软件工程(48 +16学时)、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学时)、数理逻辑 (32学时)、数据库系统(40+24学时)、操作系统(40+16学时)、计算机网络(36+30学时)、算法 设计与分析(32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
示例二:计算概论(7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54学时)、集合论 与图论(54学时)、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54学时)、数理逻辑(54学时)、微机原理(54学时)、计 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54学时)、电路分析原理(72学时)、数字集成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 (5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54学时)、电子线路(72学时)、算法设计与设计(72学时)、脑与 认知科学(36学时)、人工智能导论(54学时)、编译技术及实习(54+72学时)、操作系统及实 习(54+72学时)、微机实验(0+72学时)、程序设计实习(0+72学时)、数字逻辑电路实验(O+ 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实验(0+72学时)、电子线路实验(0+72学时)、基础电路实验(0+72 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0+3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60+30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 +15学时)、计算机导论(16学 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56+20学时)、软件工程(30+16学时)、数据库系统(40 +12学时)、编译 原理(52+16学时)、人工智能(46学时)、操作系统(54+24学时)、程序设计基础(44+32学时)、 数据结构(54+24学时)、离散数学(一)(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76+20学时)、微机 系统(50+20学时)、离散数学(二)(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制药、生物化工和食品等行业从事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与技术管理、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机械工程是一个宽口径的机械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机械工程基本理 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管理 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机械设计、机械制造、 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机械工程领域里从事设计、制 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从事机械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 知识;
2.掌握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机械工程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3.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综 合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基本能力;
4.掌握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基本工艺操作等各种技术、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 能力;
5.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对机械工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 计的初步能力;
6.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队合作 精神、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7.了解与机械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识,具有一定 的国际视野,正确认识机械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电工电子学、控制工程 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程与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毕业 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工程测控实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传 动与控制技术实验、机械制造基础实验、互换性测量技术基础实验、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实验、制造 装备和过程自动化技术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协调发展,具备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主要研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控制理论及实现技术,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与管理结合,强电与弱电并重,软件与硬件协调等鲜明特点,是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
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与现代化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发展形成的具有强大活力的新兴交叉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前沿领域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在材料科学与化学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具有开拓型、前瞻性、复合型的高级人才。
省市青海★总计录取数23专业名称科类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低分位次机械工程(高分子加工机械方向)理工418.07401.06409.628820测控技术与仪器理工417.07417.07417.117222能源与动力工程理工412.07412.07412.117728自动化理工450.06412.07431.127728物流管理理工413.08413.08413.127625化学工程与工艺理工441
省市山西★总计录取数77专业名称科类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低分位次化学理工.4327831应用化学理工.8327831海洋科学理工.6226908机械工程(高分子加工机械方向)理工.6629256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工.8630271测控技术与仪器理工.6225963材料物理理工.1232871材料化学理工.1327361金属材料工程理工.8429256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橡胶工程方向)理工.4626
省市山西★总计录取数80专业名称科类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化学理工.13应用化学理工.43海洋科学理工.12机械工程(高分子加工机械方向)理工.16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工.66测控技术与仪器理工.12材料物理理工.94材料化学理工.14金属材料工程理工.14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橡胶工程方向)理工.96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理工.12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理工.94自动化理工.7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工.62化学工程
省市青海★总计录取数8专业名称科类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机械工程(高分子加工机械方向)理工452.09433.09442.62测控技术与仪器理工459.09459.09459.11能源与动力工程理工455.08455.08455.11自动化理工436.10433.08434.62物流管理理工460.09455.09457.62
省市福建★总计录取数50专业名称科类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化学理工.63应用化学理工.04机械工程理工.0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工.5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理工.45测控技术与仪器理工.54金属材料工程理工.02能源与动力工程理工.03通信工程理工.33信息工程理工.63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理工.02化学工程与工艺理工.02船舶与海洋工程理工.63环境工程理工.03安全工程理工.63物流管理理工.5
省市青海★总计录取数8专业名称科类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机械工程(高分子加工机械方向)理工.62测控技术与仪器理工.11能源与动力工程理工.11化学工程与工艺理工.12物流管理理工.12

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城市管理、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法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招收精细方向)、财务管理、广告学、环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城市管理、药物制剂、测控技术与仪器、

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不招色觉异常(含色盲、色弱)考生)、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不招色盲考生)、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物理学(不招色盲考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制药工程(不招色觉异常(含色盲、色弱)考生)、海洋

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自动化(青岛市)、环境科学(青岛市)、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青岛市)、应用化学(青岛市)、法学(青岛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青岛市)、应用物理学(青岛市)、能源与动力工程(青岛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青

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财务管理(5000元)、自动化(5200元)、机械工程(招收高分子加工机械)(5300元)等3个专业。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青岛科技大学北

2021年青岛农业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含创新实验班40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马业科学、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草业科学(创新实验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专业。2021年青岛农业大学山西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

2021年青岛理工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软件工程(办学地点嘉陵江路校区)、交通运输(办学地点嘉陵江路校区)、应用物理学(办学地点嘉陵江路校区)、智能制造工程(办学地点嘉陵江路校区)、土木类(包含专业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智能建造)(办学

2021年青岛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生物技术、德语、机器人工程、旅游管理、应用物理学、工商管理(办学地点金家岭校区)、法学、英语、材料类(包含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金融学(办学地点金家岭校

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机械工程(招收高分子加工机械方向)、生物工程、环境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应用化学、药物制剂、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招收橡胶工程方向)、

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福建省招生专业: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应用化学、安全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工业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招收塑料工程方向)、应用物理学、轻化工程、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办学)、海洋科学、应用化学、通信工程、工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