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培养具备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方法和能力,掌握音乐学分析及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人文素质、较强创新能力和业务竞争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学生通过考核取得国家《教师资格证书》。
贺州学院(Hezhou University)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桂、湘、粤三省(区)交界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国首个长寿地级市、世界长寿市——贺州市。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43年的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贺州学院。2013年、2019年分别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学校是教育部与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首批合作院校之一,教育部“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项目承担高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广西新一轮硕士学位A类立项建设单位,广西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广西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之一。在2017-2021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85名,连续三年(2019-2021年)入选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大学排名”500强,其中2021年位列广西第9名。
学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11.01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52.6万册。现有本科专业53个、专科(高职)专业18个;涵盖了工学、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农学和历史学等学科;拥有4个国家级、9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5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8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全日制在校生21742人。与大连工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等12所国内外高校开展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教育。现有教职工1270多人,专任教师960多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780多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50多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73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广西特聘专家1人,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1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第一批广西高层次人才3人,自治区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4人;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深化产教城融合、校政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充分凸显。与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合作共建全国首家“凤凰数字媒体学院”和“凤凰东盟传媒学院”;与中兴通讯公司合作共建“中兴通讯信息学院”;与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新道经济管理学院”和“新道创新创业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与广东宝贤集团合作共建“宝贤餐饮管理学院”;与广西贺州市正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正丰生态农业学院”;与广西海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甲骨文(广西)OAEC人才产业基地贺州学院中心”。与贺州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闻学院;与贺州市各县(区)合作共建“村镇学院”;与贺州市委宣传部、广西日报社共建广西云·贺州融媒体学院。拥有装配式建筑现代产业学院、碳酸钙产业学院、康养旅游现代产业学院等3个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
学校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拥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018年进入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华南区30强。文化与传媒学院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现有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旅游管理、环境设计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管理等9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等5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音韵学入门》等8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等2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4项;获全国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国家级项目立项15项,4人获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生获得包括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1金2银9铜、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在内的国家级奖项330多项,其中《扶瑶织梦》项目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广西唯一金奖,并获得此届大赛唯一一个“社区治理奖”,学校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先进集体奖,实现了金奖、单项奖和集体奖“零”的突破。
学校坚持立足地方,积极推进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在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增强科研服务能力中的作用不断凸显。与大连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江南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广西科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建立科研合作关系。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广西一流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课程与教学论为广西重点学科;拥有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康养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碳酸钙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果蔬保鲜和深加工研究院士工作站、广西绿色包装防伪印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南岭走廊族群文化研究基地、广西文艺评论基地等14个自治区级平台;拥有广西高水平创新团队“供港澳蔬菜质量安全控制研究创新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项、广西科技重大专项1项、创新驱动发展专项1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1项;形成了桂东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南岭民族走廊族群文化、贺州方言等特色研究领域。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获授权国家专利527多件,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20多项,横向科研项目440多项。
学校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积极开发与保护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形成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地方民族文化研究品牌。建有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贺州语言文化博物馆、地方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其中,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是广西高校首家综合性国有博物馆,贺州语言文化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专业实体语言博物馆。建有国家级非遗名录瑶族服饰传习馆、瑶族服饰贺州学院工作站、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贺州)联合研发基地;舞蹈“我从瑶山来”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瑶蓝之旅”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实践工作坊类一等奖,“红五月科技文化艺术节”获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贺州学院学报》获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语言学研究》《南岭民族走廊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泰国、印度尼西亚、英国、韩国、越南、日本、美国、马来西亚、乌克兰、爱尔兰、捷克和波兰等国30多所大学建立校际联系或合作关系,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项目,已招收7届学历国际学生、27批国际语言生,选送40批在校生出国(境)学(实)习。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绿草如茵,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自治区级“绿色先进集体”“绿色大学”“文明单位”“文明卫生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和谐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广西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自立、求知、求真”校训,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努力奋进!
二、艺术类专业的录取
对于我校组织艺术专业校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报考我校的考生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校考并取得合格证。按考生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关于艺术类专业的投档规定,对专业校考成绩合格、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进档考生,参照考生志愿,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按专业术科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按综合分〔综合分=专业分(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60%+文化分(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40%〕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专业校考成绩或综合分相同,则按以下文化分排列规则录取:总分(总成绩+照顾分)—总成绩(高考各科成绩之和)—语文科成绩—数学科成绩—综合科成绩—外语科成绩(不含复试成绩);不设单科分数要求。
我校未组织艺术专业校考的专业与省(自治区、直辖市),认可生源所在省的艺术专业招生统考(联考)成绩。按考生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关于艺术类专业的投档规定,对专业成绩合格、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进档考生,参照考生志愿,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文化课成绩在省最低控制线上且专业课成绩合格,体检符合专业要求,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化课成绩在省最低控制线上且专业课成绩合格,体检符合专业要求,按综合分〔综合分=专业分(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60%+文化分(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40%〕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专业分或综合分相同,则按以下分数排列规则录取:专业分—文化总分(总成绩+照顾分)—总成绩(高考各科成绩之和)—语文科成绩—数学科成绩—综合科成绩—外语科成绩(不含复试成绩),不设单科分数要求。
除有相关文件要求外,我校对往届生和应届生的录取同等对待。
1.本科
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工程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心理学:4593元/学年
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物联网工程:4620元/学年
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秘书学、英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体育教育:3836元/学年
历史学、英语(商务英语方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4207元/学年
数学与应用数学:3806元/学年
音乐学、舞蹈学、广播电视编导、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10972元/学年
2.专科
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商务管理:6000元/学年
学前教育:3330元/学年
3.书费为预收款,适时统一结算,多退少补;住宿费为500—900元/年(公寓式宿舍,不同楼房收费有区别)。
学费收费标准如有调整,最终以物价局的文件为准。
萍乡学院坐落于中国近代工业主要发祥地之一——江西省萍乡市。
1898年创办的萍乡煤矿,是当时中国“十大厂矿”之一。萍乡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芦溪县是中国最大的电瓷产业基地;湘东区是中国工业陶瓷重要生产基地。萍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享有“读书之乡、教育之邦”的美誉;傩面具、傩舞、傩庙“三宝”俱全;中国佛教五家七宗之一的杨岐宗远播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武功山十万亩高山草甸被誉为“云中草原、户外天堂”。萍乡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诞生地、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
萍乡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文理为基础,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溯源于1941年创办的省立萍乡简易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萍乡师范学校,1978年开办大专班,1982年成立萍乡教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萍乡学院。2016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80载办学春秋,为社会输送了10余万名毕业生。首届毕业生刘天泉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升本以来,学校秉承“厚德至善、励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坚持立足萍乡、面向江西、辐射全国、文理为基础,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重点发展材料、机械和教育类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牢固树立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发展态势良好,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提升迅速,本科办学初见成效。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美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萍乡市服务地方经济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2015年被列为江西省首批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成员。
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涉及工学、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历史学等八个学科门类的32个本科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2447人,其中本科生11596人。
校园占地面积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33.1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9.46万平方米。有教学实验实训室167个,校外实习实践实训基地175个。建有省级柔力球训练基地和省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265.43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29.22万册,电子图书150余万册。校园网络覆盖全校范围,网络出口带宽8100Mbps。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52人,其中博士60人,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148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西部之光”学者、江西省“百人远航工程”等人才工程人选30余人。
学校现有省级一流专业1个、校级特色专业10个,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9门,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2013年以来立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项、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31项、江西省高校教改课题67项,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4项。
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升本以来投档线均高于控制线25分左右。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西省电子电脑大赛等比赛中屡创佳绩。近年来,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444人次,其中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0项,国家级共计27项;省级一等奖37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80项,省部级共计173项。学生研发冰壶堡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6项,在SCI、EI等期刊发表论文11篇。依托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开展实习(实训),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创业能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和社会各界欢迎。
学校对接地方产业,着力建设了江西省工业陶瓷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和海绵城市研究院等4个校级科研平台。学术氛围日益浓厚,举办了第三届“汉冶萍”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海峡两岸傩文化学术研讨会等20余次大型学术研讨会。升本以来,立项省级以上课题49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项、国家语委课题5项;编制行业标准6项;发表论文1614篇,其中SCI论文81篇,EI期刊论文21篇;编写教材、出版专著141部;获发明专利授权6项。
风好正是扬帆时。立足新建本科院校实际,学校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具备了应用型高校的基本形态,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融入地方发展,对接产业需求”等方面初步形成办学特色。面向未来,学校将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贺州学院运动康复和音乐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运动康复和音乐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运动康复就业前景和音乐学就业前景,运动康复专业介绍和音乐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运动康复和音乐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运动康复和音乐学录取分

贺州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音乐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音乐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和音乐学就业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和音乐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音乐学这二个

贺州学院体育教育和音乐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和音乐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和音乐学就业前景,体育教育专业介绍和音乐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和音乐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体育教育和音乐学录取分

贺州学院学前教育和音乐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和音乐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和音乐学就业前景,学前教育专业介绍和音乐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和音乐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学前教育和音乐学录取分

贺州学院小学教育和音乐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和音乐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和音乐学就业前景,小学教育专业介绍和音乐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和音乐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小学教育和音乐学录取分

贺州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音乐学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音乐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思

贺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音乐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音乐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音乐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音乐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音乐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贺州学院金融科技和音乐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科技和音乐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科技就业前景和音乐学就业前景,金融科技专业介绍和音乐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科技和音乐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科技和音乐学录取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