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重庆邮电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宁夏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软件工程 | 2021 | 物理类 | -/573(本科批) | -/589(本科批) |
| 软件工程 | 2020 | 理科 | -/505(本科二批) | -/589(本科批) |
| 软件工程 | 2018 | 理科 | -/522(本科二批) | -/589(本科批) |
| 软件工程 | 2017 | 理科 | -/485(本科二批) | -/589(本科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重庆 | 软件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3 |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54 | |||
| 四川 | 软件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46 |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521 | ||||
| 海南 | 软件工程(二年级学费9000元/年,三、四年级学费15000元/年)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8 |
| 广西 | 软件工程(9000元/年,一、二年级学费9000元/年,三、四年级学费150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44 |
| 广东 | 软件工程(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第一、二学年学费9000元/学年,第三、四学年学费15000元/学年)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9 |
| 湖南 | 软件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1 |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71 | |||
| 山东 | 软件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80 |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57 | |||
| 江西 | 软件工程(一、二年级学费9000元/年,三、四年级学费150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52 |
| 安徽 | 软件工程(9000元/年;一、二年级学费9000元/年,三、四年级学费150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52 |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30000元/年;只招英语语种考生;在国外修读期间还需按外方学费标准另缴外方学校学费)(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09 | |||
| 浙江 | 软件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13 |
| 江苏 | 软件工程(第三、四学年学费为15000元/年)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1 |
| 辽宁 | 软件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6 |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82 | |||
| 河北 | 软件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0 |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56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重庆 | 软件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3 |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54 | |||
| 四川 | 软件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46 |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521 | ||||
| 海南 | 软件工程(二年级学费9000元/年,三、四年级学费15000元/年)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8 |
| 广西 | 软件工程(9000元/年,一、二年级学费9000元/年,三、四年级学费150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44 |
| 广东 | 软件工程(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第一、二学年学费9000元/学年,第三、四学年学费15000元/学年)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9 |
| 湖南 | 软件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1 |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71 | |||
| 山东 | 软件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80 |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57 | |||
| 江西 | 软件工程(一、二年级学费9000元/年,三、四年级学费150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52 |
| 安徽 | 软件工程(9000元/年;一、二年级学费9000元/年,三、四年级学费150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52 |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30000元/年;只招英语语种考生;在国外修读期间还需按外方学费标准另缴外方学校学费)(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09 | |||
| 浙江 | 软件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13 |
| 江苏 | 软件工程(第三、四学年学费为15000元/年)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1 |
| 辽宁 | 软件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6 |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82 | |||
| 河北 | 软件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0 |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56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软件产业的系统分析、应用、设计和开发人员及项目管理者,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IT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软件开发和应用及网络管理的计算机软件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软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备分析和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基本能力,要求学生通晓国际有关通行规则和标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设计能力。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程序设计、大学物理、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数字逻辑、软件开发、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设计与UML、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等。
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软件开发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全面学习软件课程的基础上,参加实践环节训练,由具有软件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与软件企业中的业务骨干联合指导,突出培养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的实际能力。通过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软件开发实践、系统开发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重庆 | 软件工程(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合作项目)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9 |
| 广东 | 软件工程(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联合培养项目,具体培养模式和学习费用请查看学校网站)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2 |
| 河南 | 软件工程(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合作项目)(校本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0 |
| 山东 | 软件工程(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合作项目)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71 |
| 福建 | 软件工程(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合作项目)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4 |
| 安徽 | 软件工程(9800元/年;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合作项目)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1 |
| 黑龙江 | 软件工程(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合作项目)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02 |
| 内蒙古 | 软件工程(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合作项目)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7 |
| 山西 | 软件工程(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合作项目)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4 |
| 河北 | 软件工程(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合作项目)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4 |
工业和信息化部 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学成果奖、
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成果获得单位
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
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
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全国文明校园
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
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邮电高校之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的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信息通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发轫于1950年,在抗战时期交通部邮政总局原址上开办邮政人员培训班;在此基础上,先后举办西南邮电分校、重庆邮电学校和重庆电信学校;1959 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为重庆邮电学院,并开始本科教育;1965年成为当时四川省招收研究生的10所院校之一;于1970年改建为电信总局529厂,1973年改建为邮电部第九研究所,1979年恢复办学。2000年由信产部划转重庆市管理,实行部市共建;2006 年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2013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近年来,学校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建设、信息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行业,服务地方,加强建设,加快发展。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7万余人,其中研究生5000余人。在职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85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900余位。学校校友、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为名誉校长、董事会主席。学校外聘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英国、加拿大、美国、波兰、印度等国30余名院士及1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学校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两江学者、重庆英才计划、百人计划、学术技术带头人、巴渝学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60余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名师、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获得者110余人,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教学团队等22支。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办学71年来,为信息通信行业和地方培养输送了14万余名各类人才,被誉为“中国信息通信人才的摇篮”。现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首批信息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首批通信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软件人才和微电子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学校主动适应信息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现有学院16个,本科专业6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实施专业5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16个、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5个、重庆市本科一流专业29个、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4个,涵盖工、理、经、管、文、艺、法等学科门类。拥有重庆市“双一流”学科3个、重庆市重点学科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学校的工程学科和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教育改革,现建有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基地,12个国家及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主研发了覆盖本科全部课程资源的课程中心,建成12门国家级课程,84门市级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2个市级教学团队。学校作为重庆唯一的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近年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承担国家及部省级教改项目18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3项。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已建成校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200余个,大力引进思科等知名企业的双创课程,并构建集通识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训练为一体的专业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意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双创比赛,培养效果不断显现。学校是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发起高校之一,获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总成绩在重庆市属高校中排名第一;参加“互联网+”大赛、数模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成绩一直居重庆市高校前列。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得全国银奖9项,铜奖13项,市级金奖49项,国家级获奖数量和市级金奖获奖数量均位列市属高校第一;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成绩位列全国高校本科组第11位。近五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奖励1600余项,省部级奖励3300余项。在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中位列57名,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中位列第51名,位列重庆市属高校第一。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获评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坚持自主创新,是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被誉为“中国数字通信发祥地”。学校现建有移动通信终端与网络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工业物联网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数据智能计算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韩国工业物联网“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60余个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教育部及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基地。“新一代信息网络与终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入选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择优支持计划,“移动信息终端与测试技术”等共计23个团队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创新群体/团队。学校在通信网及测试技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与智能控制、先进制造与信息化技术、微电子技术与专用芯片设计等领域,承担了一大批重大科研项目。学校曾先后成功研制第一套符合国际电联标准的24路、30/32路脉冲编码机和120路复接设备及其配套仪表,参与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并设计出世界上第一颗TD—SCDMA基带芯片,制定了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国际标准,研制出我国安全领域信息隔离与交换关键设备,研发出全球首款支持三大工业无线国际标准的工业物联网核心芯片。学校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殊荣。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00余项,承担省部级项目111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一等奖28项,授权专利200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500余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立足信息行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探索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努力构建开放办学大平台。学校成立了董事会,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邮政、中国铁塔、中广核、华为、中兴、大唐、联想、腾讯等行业著名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与长安汽车、四联集团、机电控股等在渝大型企业,与重庆南岸区、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与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经开区、重庆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地方政府、园区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组建了“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院江南分院”“重邮讯飞人工智能学院”“重邮工业互联网学院”“鲲鹏创新学院”“微软重庆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现代邮政学院、邮政研究院”等100余个产教融合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取得显著成效;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50余所高校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及共建研发基地。目前,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和港澳台地区40余所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短期学生交换/学分交流、带薪实习及短期科技与文化交流等项目,着力推进中美、中加、中俄、中英等合作办学项目,推进 “1+2+1”“2+2”“3+1”“4+1”等模式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与法国巴黎高等电子学院建立了我市首个境外联合办学基地,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在校生公派出国学习交流项目。学校来华留学教育取得新突破,是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来华留学生项目高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留学生项目高校,并作为西南地区唯一高校通过首批27所试点高校接受国家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学校地处于重庆主城南山风景区内,坐落在森林公园环抱之中,占地3800 亩,校舍建筑面积68万余平方米,馆藏700余万册(种)。学校建有国内高校一流水平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有线全光网络和无线新一代WiFi覆盖全校,全网支持IPv4/IPv6双栈,校园互联网出口带宽100G以上,建有全国领先的云数据中心,搭建了“重庆邮电大学”“红岩网校”“We重邮”“重邮微校”“今日校园”等移动校园平台,初步建成包括统一数据交换共享中心、一站式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多维度信息交互体验平台和在线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的智慧校园。校园鸟语花香,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好地方。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重庆市森林单位、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学校被评为为重庆市首批“绿色校园”“数字校园”示范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和“平安校园”示范单位。
继往开来,再展宏图。学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科学发展、突出办学特色、推进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加强内涵提升,大力推进“世界一流学科攀登计划”实施,努力建设成为中国西部信息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的一个实验场所、人才高地、科技高地”,着力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和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服务信息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争取早日实现建成特色鲜明、开放式、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地址:重庆 南岸 重庆邮电大学
电话:+86-023-62461003
邮件:bangongshi@cqupt.edu.cn
邮编:400065
传真:+86-023-62461882
我校学生奖学金面向全体学生,助学金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符合相应条件者均可申请。奖学金种类多、金额高、覆盖面广(获奖学金的学生比例达25%),具体设置如下:
1.新生奖学金
(1)IT精英培养资助计划
详见“IT精英培养资助计划”简介。
(2)优秀新生奖学金
参评对象:以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以第一专业志愿录取的高考成绩优秀的新生。
评选比例及金额:按照各学院当年实际录取人数的2%评选,一次性奖励5000元/人(与IT精英培养资助计划不重复享受,奖励金额就高不就低)。
2.综合奖学金
(1)优秀学生奖学金:奖励特等奖5000元/人·学年,一等奖3000元/人·学年,二等奖1000元/人·学年,三等奖500元/人·学年;
(2)国家奖学金:奖励8000元/人·学年;
(3)国家励志奖学金: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5000元/人·学年;
(4)郭长波奖学金: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5000元/人·学年;
(5)春华秋实奖学金:奖励8000元/人·学年。
3.企业奖(助)学金
(1)长飞奖学金:由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赞助,奖励8000元/人·学年;
(2)通鼎奖学金:由通鼎集团有限公司赞助,一等奖奖励4000元/人·学年, 二等奖奖励3000元/人·学年;
(3)中天科技奖学金:由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赞助,奖励3000元/人·学年;
(4)南都奖学金:由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赞助,奖励3000元/人·学年;
(5)代小权奖学金:由赛龙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代小权先生赞助,奖励5000元/人·学年;
(6)中国四联·重庆川仪奖学金:由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赞助,奖励2000元/人·学年;
(7)西山科技奖(助)学金:由重庆西山科技有限公司赞助,设有奖学金和助学金两个类别:
奖学金:特等奖奖励10000元/人·学年;
一等奖奖励3000元/人·学年;
二等奖奖励2000元/人·学年;
三等奖奖励1000元/人·学年;
助学金:一等资助3000元/人·学年;
二等资助2000元/人·学年;
三等资助1000元/人·学年;
(8)共进奖学金:由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赞助,奖励10000元/人·学年;
(9)SK hynix创造人才奖学金:由SK 海力士半导体(重庆)有限公司赞助,奖励5000元/人·学年;
(10)文輦助学金:由福建省南安市远达石材有限公司赞助,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3000元/人·学年,同时面向120名家庭经济困难优秀高中学生,资助1000元/人·学年;
(11)诺言·璇·阳光助学基金:由北京梅泰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勇先生赞助,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额资助在校期间的学费、生活费和其他日常开支。
4.单项奖学金
我校学生参加省部级及以上的科技、文体、艺术比赛获奖以及公开发表文章,均可申请单项奖学金,奖励金额根据学生参加科技和文体艺术竞赛获奖等级予以评定,最高金额为10000元/作品,学生多个作品获得多项奖励可累计评奖。
学费标准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执行,以物价部门最后核定的标准为准。新生住宿费为800元~1200元/每生每年。
宁夏大学是教育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宁夏大学始建于1958年。1997年12月,宁夏大学与原宁夏工学院、银川师专(含宁夏教育学院)合并;2002年2月,与宁夏农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宁夏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崭新一页。
学校坐落在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塞上历史文化名城银川市,占地面积2938亩,教学实验农场1890亩,校舍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在校教职工2690人。面向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9296人,研究生6355人,少数民族预科生997人,在校留学生179人。校园楼宇林立、花木繁茂、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尚德、勤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弘扬“不怕困难,不畏风寒;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沙枣树精神”,艰苦创业,负重拼搏,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抢抓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双一流”建设、“部区合建”等历史性机遇,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提高办学质量,不断促进内涵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理、工、农、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宁夏大学第七次党代会确定了“到2025年,把宁夏大学建成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的西部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以‘三全育人’为核心的立德树人育人主线”和“以‘双一流’建设为核心的‘部区合建’发展主线”两条工作主线,制定了七项重点任务,奋力开启西部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2938亩
占地面积
2690人
在校教职工
1890亩
教学实验农场
28个省
面向28个省
997人
少数民族预科生
6355人
研究生
19296人
普通本科生
学校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群”和“民族学学科群”2个“部区合建”优势特色学科群,“草业科学”1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十三五”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8个“十三五”自治区重点学科,16个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师资队伍中,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9人、第三层次1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小高地31个。5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获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1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3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1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数理学部委员,15人入选教育部普通高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入选自治区“塞上英才”工程,1人获自治区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15人入选自治区“海外引才百人计划”,15人入选自治区“国内引才312计划”,17人入选自治区“313人才工程”,32人入选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
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按照“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确定了“加强基础、强化实践、发展特长、注重创新、分流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通过构建两个方案(专业培养方案、人格培养方案)、完善两个体系(“四位一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打造五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教师教育平台、课程建设平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加以实施。力求通过努力,使所有本科生以不同方式参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活动,并使其中30%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现有80个本科专业,2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语言文字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2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9项。
学校科研工作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盘活创新要素,注重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推进成果转化。“十三五”期间,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20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达到9.11亿元,年均增长率10.89%,与“十二五”(4.67亿)相比增长了4.44亿元;获各类科研奖励成果34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189篇,教育部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项,宁夏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2项,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9项。学校积极对接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以创新校地校企合作模式为途径,以服务社会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先后与自治区5个市、12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派出了百余名科技扶贫指导员、专家服务团、“三区”科技人才和岗位科学家,建立了“草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创新联盟。依托重大科技项目,相继推广应用了一批技术、装备。学校现有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阿拉伯国家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宁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基地)43个,各学科领域专业实验室100多个。获批建设了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围绕“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的目标要求,加大与国内合作院校的深度合作,重点对标一流学科与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5所兄弟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服务地方、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开展对口合建。不断巩固与山东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昌大学、吉林大学、福州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0余所国内高校合作伙伴关系。立足区域特色和优势学科,先后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31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合作伙伴关系。与阿联酋迪拜大学合作建立了海湾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生接收院校,是宁夏地区唯一的HSK(汉语水平考试)考点。自1992年招收留学生以来,先后有40多个国家4000多名留学生来校学习。
面向未来,学校将围绕第七次党代会明确的发展目标,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抓“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新契机,坚持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为把宁夏大学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的西部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宁夏大学坐落在素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学校东邻黄河,西靠贺兰山,校园楼宇林立、绿树成荫、芳草引蝶、湖水微澜,无论是晨光中,还是夕阳下,都显示出她那年青的、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招生部门:宁夏大学本科生院招生与学籍管理办公室
联系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
邮政编码:750021
咨询电话:0951-2061777,0951-2061778
传真号码:0951-2061897
电子邮箱:ndzs@nxu.edu.cn
答:我校今年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类(含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葡萄酒营销专业方向、葡萄酒文化旅游专业方向)统一按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招生,入学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意愿再进行专业方向的分配。该专业学习中英语和法语为必修课程,其中法语从零基础学习,凡学习外语能力较弱的考生慎重报考。

宁夏大学体育教育(教师教育)(师范)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教师教育)(师范)和软件工程在宁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教师教育)(师范)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体育教育(教师教育)(师范)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

宁夏大学学前教育(教师教育)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教师教育)和软件工程在宁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教师教育)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学前教育(教师教育)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教师教

宁夏大学小学教育(教师教育)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教师教育)和软件工程在宁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教师教育)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小学教育(教师教育)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教师教

宁夏大学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和软件工程在宁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教育技术学(数

宁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育)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育)和软件工程在宁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育)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育)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

宁夏大学社会学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学和软件工程在宁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学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社会学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学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学和软件工程录取分

宁夏大学法学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软件工程在宁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软件工程录取分数线(宁夏)

宁夏大学金融学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软件工程在宁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学和软件工程录取分

宁夏大学经济学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软件工程在宁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学和软件工程录取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