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理科 | -/204(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文科 | -/226(专科批) | -/364(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208(专科批) | -/204(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230(专科批) | -/346(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216(专科批) | -/346(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236(专科批) | -/346(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07(专科批) | -/346(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219(专科批) | -/346(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37(专科批) | -/346(专科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04 |
| 文科 | 226 |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08 |
| 历史类 | 323 |
面向制造、使用、销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维修改造、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及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23 |
| 历史类 | 412 | ||||
| 广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非定向)(办学地点:江苏省南通市)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33 |
| 历史类 | 303 |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406 |
| 江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84 |
| 文科 | 292 |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64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33 |
| 文科 | 138 |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51 |
| 历史类 | 367 |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一所具有33年办学历史的高职院校,位于淮南市国庆西路199号,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校园占地面积1200余亩(含山南新校区规划用地),校舍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教职工4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120余人,正教授8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教坛新秀12人、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1个,淮南市“舜耕英才”2人,淮南市“文化名家”培养对象2人。馆藏图书32万册,中外文图书资料1000余种;实验仪器设备价值7000余万元。设置六系(机械与汽车工程系、电气与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信息工程系、建筑与化学工程系、经济贸易系、工商管理系)、三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二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工作部),开设73个专业,在校生近7000人。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基础,发展有空间,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1+X证书制度试点”,发展“一专多能”,把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突出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坚持创业教育,弘扬艰苦创业精神,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办学特色,构建了“六个结合,全面渗透”的创业教育新模式。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采取利用荷兰政府贷款等多种办法筹资7000万元,按照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建成了数控技术、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技术、动漫技术、工商与经贸、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实训中心。其中国家级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荷兰政府(EVD)援助亚洲项目1个。建有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6个、实验室60多个。学校还建有实习工厂、驾驶培训学校。此外,学校还在近百家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就业基地。
学校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产教融合,先后与芜湖中集瑞江、南京苏宁云商集团、合肥京东方等高新技术企业深度合作,丰富创新了校企合作的内涵,构筑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开放式教育机制。办学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全日制大中专和本科助学毕业生近50000人,有五成以上成为企业骨干;三成以上成功创业。多个创业群体已在“珠三角”、“长三角”和安徽各地崭露头角,10多人资产累计上亿元,20多人在5000万元以上,还有相当部分走上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学院在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荣膺两项“优秀”等级,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50强、首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普通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以及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普法工作先进集体等数十项殊荣。
(2021年5月6日发布)
联系方式:
地 址:安徽省淮南市国庆西路199号
邮编:232007
联系电话:0554-6807968
传真:0554-6806278
招办电话:0554-6808022(兼传真)、6808829
电子信箱:gmzs@ahedu.gov.cn
网 址:www.ahgmedu.cn
学院位于安徽省重要中心城市淮南市田家庵区国庆西路199号,淮南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北滨淮河,南依舜耕山,大小湖泊星罗棋布,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可谓“山水平秋色,彩带串明珠”。境内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有“五彩淮南”之称。铁路、公路、水路交通均十分发达,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是合肥经济圈带动沿淮、辐射皖北的中心城市及门户。是中国能源之都、华东工业粮仓、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1952年建市,1984年淮南市和重庆、大连、青岛、无锡等城市一起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城市”,享有地方立法权。也是中国53座特大城市之一。从淮南乘动车至合肥仅27分钟。
自行到校市内交通路线:
1.从国庆路长途汽车站对面的“国庆路长途站”公交站台乘坐8路公交车至“工贸学院站”下(出租车费约6元)。
2.从淮南火车站出站后向西步行400米乘从210路公交车至“国庆西路站”下,或在火车站对面的“淮南站”公交站台乘12路公交车,至“广场北路”站下,往北步行300米左右即可(出租车费约8元)。
3.从淮南高铁东站乘坐G1路或G3路公交车,至“国庆路长途站”公交站台下,转乘坐8路公交车至“工贸学院站”下即可到达;或乘坐G2路公交车至“洞山站”换乘210路公交车至“国庆西路站”下(出租车费约35元)。
4.从淮南高铁南站乘坐32路公交车,至“管委会站”下车,然后换乘629路公交车至“国庆西路站”下即可到达(出租车费约30元)。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创建于1945年,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砥砺奋进,锐意创新,70多年来取得了卓越的办学成就,先后培养了各类人才6万余名,他们中有以中科院院士印象初、原江苏省副省长凌启鸿、原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尔鎏为代表的社会精英,更多的成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骨干和自主创业的典型,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学校地处被誉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南通市,滨江临海,处于上海1小时经济圈内,区位优势突出。校园坐落于南通市主城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商业繁华、配套完善。校园总面积600余亩,现有在校生10000余人,教职员工600余人。
学校设有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园艺与景观工程学院、机电与交通工程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以及素质教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教学机构。学校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形成了现代农业、健康环保、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园林市政、现代商务等六大专业集群。设有专业35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1+X证书制度试点29个。建有实验实训室140多个,其中国家实训基地2个、“星创天地”1个,省教学团队4个,产教融合基地、工程中心、创新创业示范基地5个。主持建设了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在线开放课程12门。
秉承“厚德·匠心”校训精神,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未来的大国工匠。学校与省环保厅、知名企业合作牵头成立了江苏环保产业职教联盟,与南通市农委及知名农林企业牵头成立南通园艺产业校企合作示范理事会,牵头成立了南通市跨境电商职业教学联盟、南通市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协会、南通市营养学会等社会组织。与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海尔智能科技公司、淘金电商公司等200多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培养人才,校企共建“海尔智能化学院”“淘金跨境电商学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是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学生技能扎实,多个团队在全国、省市各类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其中“水环境监测与治理”赛项四届蝉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
学校稳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近75%,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近40%。现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支、省产业教授 5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6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2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7人。微生物课程教学团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富民强农服务团队、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分别获得第九届、第十二届“感动南通·教育群体”荣誉称号。
深入开展多学科多专业应用研究,成功搭建多个政行企校合作、产学研用融合的科技服务平台。学校与南通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政校战略合作,牵头成立“南通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南通农业农村人才培训和乡村振兴专项课题研究。建有省级科技平台1个、市级科技平台8个,科研成果获环保部环境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南通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南通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等市级以上科技奖项。面向社会开展农技人员、村会计、新型职业农民、企业环保总监、污水处理工等各类培训,年均培训各类人员约40000人次。以“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农业三新工程”等平台为依托,在如皋、海安等地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农民增收,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学校被表彰为“全省普通高校教科研先进集体”“全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单位、“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荣获“南通市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贡献奖”。
坚持国际合作和开放办学,学校与美国、德国、日本、孟加拉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搭建师生国际交流平台。招收老挝、泰国、印尼、孟加拉国等13个国家的学生,在校留学生近200人,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留学江苏培育学校”“省茉莉花奖学金资助学校”。
学校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展“3+2”分段培养、与中职学校合作开展“3+3”分段培养,打通职业教育学历上升通道。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攀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连续多次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不断丰富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有科技部星创天地“农业创e园”、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南通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支点大学生创业中心等众创空间和创业学院,构建了国家、省、市、校四级创业平台体系,学生创业项目获全省三创大赛冠军等奖项。
立德树人春风化雨,学校以实施“立德立心立行”教育工程为抓手,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大国工匠的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瑞龙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专业文化、农耕文化、爱心文化等校园文化品牌润物无声。以“悦纳与超越”为理论核心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育人品牌。“一院一品一典型”品牌建设使学生素质培养呈现出百花竞放的生动局面。学生团队获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优秀实践团队奖”等奖项,并涌现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曹通、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刘凯健、国家科技部“科技列车”特派员宋庆涛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学校自1987年开始被连续命名为“南通市文明单位”,1997年开始连续多次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单位”,获“江苏省文明校园” “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2021年9月)
按照江苏省物价局核定的标准收费,普通类学费4700~5300元/年;艺术类学费6800元/年,嵌入式培养类7100元/年。学校拥有较为完善的住宿设施,住宿费1200元/人。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安徽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364分(文科)。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安徽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文科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层次学制授予学位分类专科(高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