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哪个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安徽医大和南中医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6 04:58:04 解决时间:2022-12-16 14:13

满意答案

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哪个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各排行榜,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分数线,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安徽医科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分数对比(安徽)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安徽医科大学
(最高/最低分)
南京中医药大学
(最高/最低分)
劳动与社会保障2021理科 -/514(本科一批)/()
劳动与社会保障2021文科 -/573(本科一批)/()
劳动与社会保障2020理科 590/563(本科一批)/()
劳动与社会保障2020文科 560/554(本科一批)/()
劳动与社会保障2019理科 559/541(本科一批)/()
劳动与社会保障2019文科 564/561(本科一批)/()
劳动与社会保障2018理科 -/552(本科一批)/()
劳动与社会保障2018文科 -/564(本科一批)/()
劳动与社会保障2017理科 -/528(本科一批)/()
劳动与社会保障2017文科 -/528(本科一批)/()
公共管理类 劳动与社会保障
安徽医科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通晓中外劳动和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专业基础 知识扎实,业务知识面宽,能从事劳动就业、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与商业性保险运作与管理, 并具有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在 劳动和社会保障的相关领域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理论 研究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了解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制度、方针与政策;能够胜任各级 各类组织中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业务及其管理工作,具有领导、协调、组织和决策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有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 查分析等科学方法或技术,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拥有调查研究、分析判 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办公室管理能力;

5.有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经济部门从事实务工作以及在有关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 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金融学。

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公共政策 学、风险管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劳动与社会保障实习、劳动与社会保障专题调查、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社会保险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安徽医科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安徽劳动与社会保障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14
文科573
公共管理类 劳动与社会保障
南京中医药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学 历:本科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医疗保障、健康保险和养老管理等相关领域内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专业人才,能在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医疗机构、商业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从事相关管理、教学、培训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中医学概论、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含应用软件)、财政学、社会学、公共政策学、保险学、社会保障概论、保险精算、保险统计学、社会保险学、医疗保险、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医院管理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健康管理等。

就业去向:社会保障管理类、医疗保险类、证券银行类企事业单位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江苏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32
历史类544
贵州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仙林校区)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7
安徽医科大学
175
校友会(综合)
140
武书连
1460
US排名
16
软科(医药)
学校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学校坐落在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合肥,承立德树人之使命,育精医报国之英才。学校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共建高校,是安徽省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前身是1926年始创于上海的东南医科大学,1949年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怀远。1952年定址合肥,改名安徽医学院。1985年更名安徽医科大学。作为安徽医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学校始终是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开创者、孕育者和引领者。

学校创立之初,胸怀仁心医民、精医报国梦想的郭琦元、张锡祺、汤蠡舟、余云岫、李祖蔚、胡定安、陈邦典、万昕等一大批医学教育家在校任教,著书立说、陶育良医、康民济世。95年来,薪火相传的一代代安医人,始终秉承“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精神,弘扬“厚德至善,博学济世”的校风、“崇教、乐教、善教”的教风和“求真、求精、求新”的学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医学高等专门人才,涌现出以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生朱仲丽、被称为“中国手”的于仲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秦伯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服务“两弹一星”工程的蒋本沂,临床药理学开创者徐叔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

学校现有梅山路、翡翠路、东校区等3个校区。拥有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巢湖临床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人文医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法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等20个直属教学机构以及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这一我省首个转化医学科学领域实体性研究机构。另有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巢湖医院、省口腔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附属阜阳医院等5所直属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9家,构建起覆盖全省、辐射周边、贯穿“生命全周期”的安医系健康服务体系。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医护员工(含直属附院)1.46万人,其中校本部教职工1593人,专任教师(含辅导员)884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5.00%,其中正高职称164人,副高职称345人(含校聘)。荣获首批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拥有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称号350多人,10余人获得全国、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称号。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2.25万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57万人,硕士研究生6286人,博士研究生525人,留学生420人。此外继续教育学生1.29万人。

学校医学及相关学科门类齐全,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设有临床医学(“5+3”一体化)等43个本科专业。拥有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55个安徽省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等5个学科获安徽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5个学科获批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社会科学总论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41个,其中教育部/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4个、安徽省实验室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立项数在省属高校中率先突破百项。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0、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4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先后在《细胞》《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遗传》等国际著名SCI刊物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68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9个国家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国家级产学研教研项目,2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校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和审核性评估,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临床药学等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学校编辑出版的具有CN刊号的医学学术期刊有《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等12种,其中CSCD核心期刊3种,北大核心期刊4种。校图书馆藏书142万册,是全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安徽省级中心馆,为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医学分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学校坚持开门开放办学,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校地、校院和校企广泛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成为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副主席单位。加快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打造大健康研究院健康大数据与群体医学研究所、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采取“学院+中心”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模式,积极推进新医科中心项目建设,为推动我省医学教育创新、支撑大健康产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学校建有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拥有临床学院达50余所,实践教学基地90余所,分布于安徽省各地市及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同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瑞典、马来西亚、加纳、埃塞俄比亚、韩国以及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与合作办学,双方互派专家学者、互派学生、相互交流信息资料、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面向未来,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定不移贯彻“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目标要求,弘扬安医精神,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以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护佑人民健康的“大国良医”,奋力开创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新局面。


收费项目

        

学 费:

●本科教育: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临床药学、生物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精神医学、儿科学、眼视光医学等9个本科专业学费4800元/学年;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健康服务与管理、法学等5个本科专业学费3850元/学年;其他本科专业学费4290元/学年。

住宿费:

①梅山路校区学生住宿:4人/间,住宿费为1000元/学年;6人/间,住宿费为800元/学年。②翡翠路校区学生宿舍:6人/间,住宿费为1000元/学年。



毕业生就业

 

 


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坚持 “立德树人,造就良医”的工作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风建设,以“充满感情、肩负责任”的工作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全力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综合竞争力,高质量完成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2016—2018年,我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截止8月31日)分别是94.81%、94.45%、93.26%。



南京中医药大学
129
校友会(综合)
125
武书连
1350
US排名
17
软科(医药)
学校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学校于2017年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校之初,学校即为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输送了第一批师资,编撰、制订了第一套教材和教学大纲,为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学校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拥有仙林、汉中门和泰州三个校区。现有各类在校生2万余名,有33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管、理、工、经、文6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4个,江苏省品牌专业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33个。学校是全国首批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4个一级学科及中医1个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 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及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主干学科均进入A类。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9中国大陆高校ESI机构排名位列第128位,2017年入围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2018年上榜自然指数国内高校TOP200,入围美国Scimago中国大学“学术”排名前128强,入围“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百优榜,艾瑞深校友会2019年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100强。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肩扛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着力推进卓越医生(中医学9年本博一贯制、“5+3”创新拔尖人才)、卓越科学家(中药学“4+5”本博连读创新拔尖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中药学/药学本硕连读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设有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药学院、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针灸推拿学院·养生康复学院、护理学院、卫生经济管理学院、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第一、二、三临床医学院等教学机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全面合作,共建“新中药学院”(中药学“4+5”本博连读9年制)。拥有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南京中医院、附属南京医院等6个直属附属医院,29个非直属附属医院、4个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和3所附属药业(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位元堂药业控股有限公司),各类教学及毕业实习基地逾百所。

学校有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总数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近2年在NATURE、 JAMA、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名家云集。拥有国医大师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教学名师和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1人,全国名中医4人,涌现出一批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学校坚持引培并举,一批年轻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江苏省特聘教授基金资助,一流的师资队伍为创建一流中医药大学积累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学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是教育部批准接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地区学生的首批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已经为五大洲培养留学生3万余名。1993年学校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合作开办中医学专业,首开我国与西方正规大学合作开展中医学历教育先河。2010年6月2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了我校与RMIT合作建立的中医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我校办学水平给予高度评价。在教育部的支持下,2019年2月学校又与爱尔兰国立大学(高威)签约共建中医与再生医学孔子学院,该孔子学院的建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推进中医药新时代海外发展的积极探索。学校已经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或学术团体及机构有着广泛交流和合作,先后在大洋洲、欧洲、美洲建立了8个海外中医药中心。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 “学贯中西,至精至诚”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发展,追求卓越,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学科攀峰、开放协同、文化引领”战略,继续坚持特色发展,加强内涵建设,为创建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的一流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收费项目

学校根据经江苏省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江苏省物价局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公办高等学校学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苏价费〔2014〕136号)、《省物价局 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收费的通知》(苏价费〔2017〕243号))按学年收取费用(币种:人民币):文科类专业5200元/生/学年,理科类专业5500元/生/学年,工科类专业5800元/生/学年,医学类专业6800元/生/学年,江苏省优势学科专业在当期建设期间上浮比例最高不超过10%(具体以上级部门批复的标准为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费国内学习阶段22000元/生/学年(基准标准),上浮比例不超过20%,学生赴国外学习,其费用按照国外高校收费标准执行。各专业具体标准见学校每年收费公示。

学生公寓住宿费按不同住宿条件每生每学年人民币500-1500元(《高等学校社会化学生公寓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苏价费〔2002〕369号、苏财综〔2002〕162号))。具体标准见学校每年收费公示。



食堂

学校仙林校区有两个大型食堂,包括一个教工餐厅、一个民族餐厅和多个餐厅。物美价廉,环境舒适,饭菜种类较多,能够满足来自五湖四海学生的口味,质量有保证。


  中专 2022-12-16 14:13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临床医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临床医学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临床医学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临床医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中外合作办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中外合作办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制药(中外合作办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制药(中外合作办学)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生物制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

  • 中专学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外合作办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南京中医药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外合作办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外合作办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外合作办学)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外合作办

  • 中专学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制药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南京中医药大学制药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制药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制药工程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制药工程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制药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软件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南京中医药大学软件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软件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软件工程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软件工程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软件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南京中医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计

  • 中专学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工智能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工智能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人工智能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人工智能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人工智能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人工智能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医学信息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医学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医学信息工程和劳动

  • 中专学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南京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心理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心理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

  • 中专学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