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江苏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南京财经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2021 | 物理类 | -/508(本科批) | -/544(本科批)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2020 | 理科 | -/355(本科一批) | -/367(本科一批) |
Q1: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民以食为天”是对食品与人类关系的最好诠释。在人口数量日益膨胀的今天,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有限的食品资源,认识和掌握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人体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久主题。
本专业以农、林、牧、副、渔业原料为研究对象,以化学、生物化学、营养学、物理学和工程学为基础,研究它们的运输、保鲜、贮存、加工、营养、卫生、安全和深度开发利用等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涉及食品的加工工艺、工程设计与工业化生产、品质控制与贮藏保鲜、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及其新资源的开发与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
Q2:本专业主要有哪些核心、特色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现代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食品工厂设计、食品营养学等。其中,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和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Q3: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如何?
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和“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本专业依托学科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工程硕士食品工程专业学位授权。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是江苏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江苏省“十二五”一级重点学科,2014年获批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学科建有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研发分中心、农业部蔬菜脱水加工技术集成基地、江苏省农产品生物加工与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产品物理加工重点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和“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室”、江苏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中心”、世界食品保藏研究分中心等科研和实验平台。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为B+,并列全国第八。2016年12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Q4: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国家食品行业发展需求,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食品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研究和开发及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满足食品行业对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要求,能在食品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检验与品质监控等方面岗位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Q5:社会上对本专业存在的认识误区是什么?
有些人认为食品专业就是做吃的,不是高大上的专业。而实际上,食品专业面向的食品行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将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也不例外,食品行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食品专业就是为食品工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此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又是学科交叉多、科学性和技术性强、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专业,也是为人类生存与健康保驾护航的专业,要求学生有更强的创造性和责任感。
还有很多人想到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就整体而言,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势比起10年前、20年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绝大多数的食品是安全的,但还有部分食品存在安全问题。况且,即便是在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涉及环境、养殖、种植、食品加工、食品流通和消费等诸多环节。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不仅涉及安全问题,还涉及食品资源的高效利用、营养健康食品的研发与生产等,从而满足不同人群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Q6:现实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本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食品工业仍面临着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远远不足。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食品工业专门人才约占职工总数的5%,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食品科技人才更是奇缺。这与在全国各工业部门总产值排行榜中高居榜首的第一大工业的地位极不相称。而放眼国外,西方发达国家食品专门人才在职工总数中的比例可达20%以上。因此,中国大力发展高等食品专业教育,培养该行业科技人才已是形势所迫、刻不容缓。目前,在食品工程设计、新产品开发、食品营养研究、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品质控制、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包装设计、食品物流等方面还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在食品产业相关的国家机关、社会服务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也需要继续增加大量的管理、监督执法、检验检疫和教学科研等专业工作岗位。
Q7:本专业的毕业生,大致工作区域是哪里?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90%以上)在长三角及北上广等地区,其余部分学生回户籍所在地就业。
Q8: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哪些行业?
本专业是一个社会需求迫切、就业领域十分宽广的专业。近20年来,毕业生遍布相关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成长为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管理骨干及企业总经理、CEO等经营管理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97%以上,考研录取率30%~40%左右。毕业生可在各类食品企业及有关公司、科研单位、管理部门或高等院校从事管理、研究、开发、设计、营销和教学等工作。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8 |
| 新疆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57 |
| 宁夏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35 |
| 青海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418 |
| 甘肃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483 |
| 陕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83 |
| 贵州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83 |
| 四川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4 |
| 广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5800元/年,包含专业: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4 |
| 湖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3 |
| 河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4 |
| 山东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58 |
| 江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0 |
| 福建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含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4 |
| 安徽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5800元/年;含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7 |
| 黑龙江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80 |
| 吉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88 |
| 辽宁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5 |
| 山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20 |
| 河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8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既具有扎实的化学、生物学基础,又具有食品科学、食品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获得食品加工与储藏、食品化学与分析等专业知识,能在食品生产加工及流通领域从事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技术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及管理技术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工程图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厂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生产与贸易或相关行业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进出品检疫、产品开发、品质控制、食品加工与储运、经营管理等工作,可在相关院校和研究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等工作。
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4 |
| 历史类 | 568 | ||||
| 新疆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97 |
| 宁夏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54 |
| 青海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464 |
| 甘肃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食工、食质、粮工)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514 |
| 陕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工、食质、粮工)(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3 |
| 云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工、食质、粮工)(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7 |
| 贵州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5 |
| 四川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工、食质、粮工)(包含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仙林校区就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0 |
| 重庆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工、食质、粮工)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1 |
| 广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工、食质、粮工)(6300元/年,在仙林校区办学,包含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2 |
| 广东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非定向)(082701.食品科学与工程+082702.食品质量与安全+082703.粮食工程)(办学地点:仙林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8 |
| 河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仙林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6 |
| 山东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4 |
| 江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工、食质、粮工)(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3 |
| 福建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工、食质、粮工)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9 |
| 安徽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工、食质、粮工)(6300元/年;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4 |
| 浙江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工、食质、粮工)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01 |
| 吉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工、食质、粮工)(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04 |
| 内蒙古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01 |
| 河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工、食质、粮工)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5 |
| 天津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工、食质、粮工)(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仙林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03 |
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多源合流,文化底蕴深厚。学校源自1933年上海大公职业学校,1953年组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新中国第一所造船中等专业学校,1970年迁至镇江,1971年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并更名为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学校从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划转江苏省管理。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2000年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学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高校。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本科生,199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20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700余人,本、硕、博学历留学生600余人;另设有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在校学生7800余人。现有镇江长山、梦溪2个校区和张家港校区以及上海办事处,占地3979亩。
学校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要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全国相关高校中船舶工业相关学科专业设置最全、具有船舶特色整体性和应用性优势的高校之一。学校综合实力在第三方评价机构USNews2022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120位。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4个,本科专业66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10个学科入选“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现有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十三五”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5个;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为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现有教职工229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7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人员240余人,副高职称人员750余人,博士1020余人。拥有双聘、特聘院士5人,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70余人;拥有省高校“青蓝工程”团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14个。
学校拥有完备的教学、科研设备和研究平台,有15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2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建设)基地。学校主办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蚕业科学》《中国蚕业》《现代面粉工业》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
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享有“中国造船工程师摇篮”的美誉。已为船舶工业、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8万余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涌现出国防、海军现代化建设一系列大国重器以及LNG船、豪华客滚船、邮轮、极地邮轮、科考船的总建造师、总工艺师等行业精英。近年来,学校获省部级以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13项;获认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获批教育部“四新”建设项目4项;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并捧得“优胜杯”;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全国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2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13项;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7%以上。
学校立足船舶、海洋、蚕桑特色优势,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以国家需求为驱动,注重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紧密结合,主动为船舶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学校主持的研究项目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学校牵头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牵头主持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1项、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2项,获批国家国防科工局特色学科条件建设项目1项。主持完成的“大型挖泥船综合控制与关键装备保障一体化系统及应用”全面替代国外进口,参与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动态跟踪系统、豪华邮轮、大型集装箱船等装备研发,研制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系统、高效焊接装备、船舶企业管理软件等广泛应用于各大船舶企业,舰船后勤综合保障系统国内领先,救生艇用柴油机占全球市场近60%。学校蚕业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蚕业研究机构,是世界蚕桑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中心、蚕桑科技研究中心和蚕桑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学校研发提供中国乃至世界主要的蚕桑品种与栽桑养蚕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17项。习近平主席访问古巴期间,赠送给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桑树种子就来自学校。
学校一贯重视与海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不断拓宽办学途径。学校牵头成立了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先后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粮食局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学校建有海外教育学院,与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美国、英国、法国、印度、日本等国积极开展科研与办学合作。中乌、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等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船舶工业工程师继续教育学院设在学校。
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先后荣获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坚持“育人为本、责任为先、公平为上、学术为魂”的办学理念,秉承“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大力弘扬“江海襟怀、同舟共济、扬帆致远”的“船魂”精神,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和社会进步为己任,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师生为中心”,走与行业、区域融合发展之路,努力达到本科教学一流、优势学科一流、应用技术先进的办学水平,努力成为中国船舶工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学术交流中心之一,全面开创“国内一流造船大学”建设新局面
南京财经大学始建于1956年的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粮食院校之一。1981年,南京粮食经济学院在原南京粮食学校的基础上建立。1993年,学校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1999年,南京物资学校并入南京经济学院。2000年,南京经济学院、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南京经济学院。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局签约共建南京财经大学。2019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支持学校事业发展。2021年,学校获批审核增列且需要加强建设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B类建设高校。
南京财经大学现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高水平大学。历经多年改革发展,学校知名度迅速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声誉全面提升,各项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显现出发展的强劲势头和改革的崭新气象。
学校拥有仙林、福建路和桥头3个校区,占地面积120.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36万平方米。设有教学机构23个。现有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6000余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学校现拥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与政策”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普通本科专业49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4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00余人。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团队7个,江苏省高校科技优秀创新团队7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含培育点)4个。拥有国家级人才称号者10余人次,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中国环境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近年来,教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双创计划”等省级人才工程270人次,获江苏省特聘教授、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者40余人次。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动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含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篆刻)1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30门,“十三五”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5个,“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6个,“十一五”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6个,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8个,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2个。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2年,学校被评为首批“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2017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学子表现突出,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中多次获奖。高水平运动员在世界和全国各级比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就业率持续稳定,就业层次和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学校现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3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统计学、数学、理论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6个。“农业科学”和“工程科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获批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现代财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建成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稻谷平台)1个,电子商务信息处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粮食产后服务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粮食大数据采集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粮油标准研究验证测试中心1个,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首批验证单位1个,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1个,全国名特优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1个,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基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平台)2个;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1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点)5个,江苏现代服务业研究院1个,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厅局共建科研机构8个。学校现代服务业科技园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并获评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010年,学校作为完成单位之一的“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项目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学校教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食用菌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成果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十三五”以来,学校教师主持国家级纵向课题34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8项,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近400项,6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近年来,学校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量和质量不断攀升。2018年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5项。2019年共获批国家级课题70余项,立项数量取得重大突破,在全国财经类高校中位列前茅。2020年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5项,课题层次明显提升。
学校主办的《产业经济研究》为全国第一本产业经济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16—2020年最受欢迎期刊、2020年度经济学最受欢迎期刊。《南京财经大学学报》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获评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江苏省一级期刊。
学校面向国家、区域及行业发展重大需求,大力培育特色优势研究领域,为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十三五”以来,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粮食流通领域的重大问题开展持续性研究,承担了国家粮食行业发展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出版了《中国粮食发展报告》《长三角粮食发展报告》等多部专题研究报告,开发了一批新型、高效、快速的粮食收储运加技术和粮食流通信息化与物联网工程技术,在粮食流通制度、机制创新和企业管理创新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卓有见地的成果,粮食流通现代化指标与评估体系等多项粮食安全政策研究成果已被政府部门采纳应用。学校获批全国粮食行业(南京)教育培训基地。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大现实需求,大力加强现代服务业理论研究、应用研发、成果推广和政策咨询,已累计引进、孵化和培育现代服务企业30多家,承担各类横向课题700余项,撰写了《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等专题研究报告30余部,研究成果被《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等平台刊发。近年来,学校数份提案被全国政协立案并交国务院相关部委会商办理,收到国务院相关部委专函答复,多项建议被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明确采纳。数十项报告和建议获省主要领导和南京市主要领导批示,多项成果被省政府办公厅、省粮食与物资储备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政府部门采纳,为国家和地方理论创新和政策制定积极贡献力量。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高校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新西兰梅西大学合作建立了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梅西学院,是新西兰高校在江苏省设立的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举办了工商管理(环境商务)本科教育项目。与纽约州立大学合作创办了全美首家商务孔子学院。承办南非孔子课堂。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康奈尔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南安普顿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麦吉尔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等建立了中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并举、学位项目与非学位项目相结合的学生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与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德国马尔堡大学等建立了合作科研平台。学校会计学专业入选江苏省“十四五”首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粮食流通与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入选江苏省“十四五”首批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学校外国留学生教育已具一定规模,涵盖短期游学、语言培训、本科生教育及研究生教育。2020年共有来自15个国家的长短期外国留学生超过500人次在我校就读,其中学历生占比超过42%。学校不断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外籍专家聘请力度,每年派遣多批教师分赴海外访学或参加学术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十四五”期间,南京财经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为基本动力,以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为主要路径,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坚强保证,加速实施“财经底色”“粮食特色”“工科亮色”“文体增色”四大特色工程和“创新、特色、人才、开放、民生”五大发展战略,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南财精神,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而努力奋斗,为江苏切实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南京财经大学投资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投资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投资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投资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投资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南京财经大学保险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保险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保险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保险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保险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南京财经大学税收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税收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税收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税收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税收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南京财经大学财政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财政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财政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财政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财政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统计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统计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统计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经济统计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统计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南京财经大学江苏食品科学与工程2016一批理科362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南京财经大学江苏食品科学与工程2016一批理科362南京财经大学江苏食品科学与工程2014一批理科349南京财经大学江苏食品科学与工程2012二批理科349南京财经大学江苏食品科学与工程2011二

确定如果你是一本或者二本录取的就在仙林校区,大三大四的时候在福建路校区,如果你是民办的则在镇江桥头校区,这个学校好的专业是会计专业,其次是金融,其他的专业一般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