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南昌大学和福州大学哪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福大和南大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0 05:05:19 解决时间:2022-12-16 13:32

满意答案

南昌大学和福州大学哪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南昌大学和福州大学各排行榜,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分数线,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福州大学与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分数对比(福建)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福州大学
(最高/最低分)
南昌大学
(最高/最低分)
材料科学与工程2021物理类 605/584(本科批)/()
材料科学与工程2020理科 604/588(本科批)/()
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理科 -/558(本科一批)/()
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理科 -/563(本科一批)/()
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理科 -/516(本科一批)/()
福州大学与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分数对比(江西)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福州大学
(最高/最低分)
南昌大学
(最高/最低分)
材料科学与工程2021理科 -/598(本科一批)/()
材料科学与工程2020理科 -/608(本科一批)/()
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理科 -/595(本科一批)/()
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理科 -/600(本科一批)/()
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理科 -/567(本科一批)/()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福州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高等学校专业培养模式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福建省创新创业试点专业、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福州大学本科品牌专业、创新研究型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和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

本专业培养符合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借助科学工具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从事该领域科学研究、工程应用、科技创新、企业管理以及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人才。

下设材料科学、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三个专业方向,实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平台基础+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知识、材料制备与工艺控制、性能测试与分析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具有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研究、材料设计、材料性能优化、新材料和新工艺开发,以及材料生产管理的知识和能力。毕业后可在材料检验检测、材料生产、加工和应用的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管理部门工作,或在相关教育科研机构进一步深造。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福建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84
贵州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50
重庆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07
海南材料科学与工程(第一年办学地点详见招生章程)综合本科批普通类652
广西材料科学与工程(5460元/年,在福州市旗山校区办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74
湖南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99
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专项)589
河南材料科学与工程(福州市旗山校区)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6
江西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8
安徽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1
浙江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18
江苏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66
黑龙江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27
吉林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32
辽宁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86
河北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93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

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设立可追溯至1993年潘际銮院士指导成立的材料系。2008被评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 2017年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在本省同类本科专业中排名第一,2017年成功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前二十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之一,2019年入选江西省一流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南昌大学材料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协同发展,在学科建设上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点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硕士点1个(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学科1个(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同时,材料学科进入了教育部首批“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之列,以及部省合建高校中的南昌大学两个重点建设学科方向之一。



2、师资队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拥有一支充满凝聚力、学历层次高、整体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由55名教师组成,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在85%以上,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占40%以上。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3人,86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4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带头人6名,赣鄱英才555计划学术带头人2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创新团队各1个。



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校内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为主。专业一直以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为重点,不断加强实验中心建设、管理,确保本科实验实践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完成。目前学院实验中心的本科教学实验室总面积3620平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5600万元。

专业同时依托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发光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先进功能薄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二维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太阳能光伏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性能精确成形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轻质高强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抗电磁干扰材料与其元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条件。

同时专业在校外拥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共42个,其中包括江铃铸造厂、江西江钨浩运科技有限公司、晶能光电有限公司等大型基地,能满足学院各专业认识、生产实习的需要,并不断开拓新实习基地,以现代化工程实践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4、培养方式与特色

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育理念可以凝练为“健、全、专”三字,贯彻“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方针,以材料产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聚焦超高温结构材料、光电子信息材料、电化学能源材料等江西有产业基础的特色材料,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富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材料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力实行知行结合的培养方针,致力于培养具有多元化交叉学科特色的材料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技能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健全人格及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前沿国际化视野、具备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材料科学与工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并重,同时注重材料工程建设,重点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重点培养研究型工程师、设计型工程师和管理型工程师,更加符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工程”内涵。

(2)聚焦区域特色和战略型新兴材料,在发光材料与器件、信息功能材料、铜、钨、陶瓷等领域培养和输送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依托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江西省先进功能薄膜材料工程实验室”、“江西省二维功能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和“江西省高性能精确成形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以及40余家校外实习基地,秉持OBE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江西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79
甘肃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本科一批I段普通类527
陕西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454
云南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前湖校区)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6
贵州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49
四川材料类(包含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8
广西材料类(5250元/年,在前湖校区办学,包含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70
福建材料类(含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92
安徽材料类(5250元/年;含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6
黑龙江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37
吉林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37
辽宁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91
山西材料类(包含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61
天津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前湖校区)综合本科批A段普通类618
北京材料类(5250元,含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办学地点前湖校区)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59
福州大学
72
软科(综合)
81
校友会(综合)
68
武书连
619
US排名
学校简介

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践行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营造“守正创新、彰显特色、开放包容、追求卓越” 的新时代福州大学校园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毕业生29万余人。

552D5

学校设有27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现有在校普通本科学生38427人,其中,至诚学院学生13185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4358人。学校现设90个本科专业;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学科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学校综合实力在“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居全球第396名,内地高校56名;在USNews2022世界大学排行榜位居全球第619名,内地高校第57名;在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居全球第801-1000名,内地高校第57名;在2021QS亚洲大学排名位居第261-270名,内地高校并列66名。

学校现有教职工3229人,其中专任教师2186人。共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634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112人次(71人)、省级人才522人次(353人)。在高层次人才(团队)中,拥有院士15人(含特聘讲席教授1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0人(含青年项目3人),国家级高层次引进人才23人(含青年项目20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4人(含青年项目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获得者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7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1支团队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支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2个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校企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教学团队,7个国家特色专业,27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行业评估,获评25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7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个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全国思政课程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入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学校是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6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246项国际奖,2112项国家级奖。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在前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获9金18银25铜。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曾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2个国家级、13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创新实验室。学校是福建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各类科技项目4757项,科研经费超过18.2亿元。签订横向合作合同3294项,校地企合作到校经费15.4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43项,其中,国家科技奖4项。获国家专利授权5320件,科技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12618篇,其中在Nature期刊发表论文2篇。9位学者入选2021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学校深入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以及境外50个国家、地区的14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国际科教合作交流平台,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面向30余个国家招收来华留学生;学生出国(境)访学项目覆盖95%以上的学院;聘请50余名海外专家学者长期在校任教。学校现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涵盖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学校现为闽台合作办学国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单位,对台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成建制双向联合培养模式成为闽台教育交流合作的新亮点。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不断推进文化校园、智慧校园和生态校园建设。办学主体位于旗山校区,在福州、厦门以及泉州等地拥有多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超5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9.8亿元;运动场地总面积2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图书362万册,电子图书585万册。

学校正朝着“建成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困难生资助办法

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1994年学校提出“决不让一个愿意学习、有培养前途且愿意付出劳动的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如今我校已形成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高校及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孤儿全程资助计划、临时困难补助、社会资助及师生爱心捐赠、贫困生免费保险、新生绿色通道等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学校每年资助总额近五千万元。


通讯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350116)
收费项目

理工、文史类一般专业5460元/生.学年(软件工程专业三、四年级13000元/生.学年),音乐学专业8900元/生.学年,美术类专业9360元/生.学年;闽台合作项目15000元/生.学年,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0000元/生.学年。


南昌大学
75
软科(综合)
70
校友会(综合)
54
武书连
771
US排名
学校简介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计划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江西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

学校地处“英雄城”南昌市,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鄱阳湖4个校区,其中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4321亩,校舍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

学校办学始于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开创了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先河。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2008年10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学校时深情寄语“南昌大学前景无限”。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学校视察,就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发表重要讲话,并勉励学校走创新发展之路,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

学校现设有人文学部、社科学部、理工一部、理工二部和医学部,拥有12个学科门类的132个本科专业,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设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共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校的化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工程学、材料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02‰,临床医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2.2‰,化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2.68‰。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等级为A,位列全国第3名。学校在2021第三方权威机构学术排名中进入全球前400位。

学校本部现有在编教职工4400人(其中专任教师2688人,正副教授153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4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82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近年来涌现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工人先锋号”工程力学实验中心等先进集体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江风益、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邹德凤等为代表的一批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先进典型;“江西省模范教师”王雨、“博导妈妈”石秋杰用生命诠释了南昌大学教师“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四爱”精神。

学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34232人,各类研究生16538人,国(境)外学生1679人。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以“三制、三化、三融合”为特征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代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双学位和主辅修为形式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4个。入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50多万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和本科教学的优先地位。对接教育部“双万”计划,获批3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总数位居部省合建高校首位,全国第37位。连续两届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学校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江西主节点单位,是江西唯一参与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建设的高校。

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个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1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1个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9个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5511”重大科技创新培育平台,73个省部级科技平台(不含附属医院),19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1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26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优秀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项。

学校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有特色的科研成果。江风益教授团队“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摘得2015年度唯一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自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首次由地方高校获得的一等奖,正助推江西打造“南昌光谷”。2019年,经国家权威部门鉴定,高光效黄光LED技术等5项成果中,有4项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23枚金奖(含7个推荐国际项目),其中第七届大赛我校斩获19枚金奖(含7个推荐国际项目)并获得总决赛冠军。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列第34位,其中2020年列全国高校第14位。学校高水平科研论文取得突破,先后发表在Science、Nature子刊等高质量期刊上。学校还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学校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稻渔工程”团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学校加入了“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是“南亚—东南亚高校联盟”创始高校之一和“欧亚-太平洋联盟”“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成员单位,是中国教育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全国汉语水平HSK网考先进考点,是江西省唯一一所获批简化因公出国手续的高校。学校重视国际化办学,与40多个国家(地区)的170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建立了中德研究院、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食品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国际材料创新研究院,与俄罗斯高校共建了江西省首个俄语中心。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办学效益及社会影响不断提升。学校分别在法国、西班牙与印度尼西亚设立了4个孔子学院和2个孔子课堂,在俄罗斯设立了汉语研究中心。拓宽学生国际交流渠道,近几年共有5000余名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

进入新时代,南昌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落实“人才强校、特色创新、产教融合”三大战略,遵循“育人为本、创新引领、合建驱动、改革攻坚、实干兴校、拼争一流”的发展思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朝着创建“具有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


  中专 2022-12-16 13:32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南昌大学俄语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南昌大学俄语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俄语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俄语就业前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俄语专业介绍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俄语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俄

  • 中专学校

    南昌大学德语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南昌大学德语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德语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德语就业前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德语专业介绍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德语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德

  • 中专学校

    南昌大学法语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南昌大学法语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语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语就业前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法语专业介绍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语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

  • 中专学校

    南昌大学西班牙语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南昌大学西班牙语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西班牙语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西班牙语就业前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西班牙语专业介绍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西班牙语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

  • 中专学校

    南昌大学体育教育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南昌大学体育教育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体育教育专业介绍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

  • 中专学校

    南昌大学法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南昌大学法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

  • 中专学校

    南昌大学知识产权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南昌大学知识产权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知识产权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知识产权就业前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知识产权专业介绍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知识产权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

  • 中专学校

    南昌大学金融数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南昌大学金融数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数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数学就业前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金融数学专业介绍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数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

  • 中专学校

    南昌大学金融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南昌大学金融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 中专学校

    南昌大学经济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南昌大学经济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