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护理(化学,生物) | 2021 | 综合 | -/121(专科批) | /() |
| 护理 | 2020 | 综合 | -/124(专科批) | /() |
| 护理 | 2019 | 理科 | -/120(专科批) | /() |
| 护理 | 2019 | 文科 | -/120(专科批) | /() |
| 护理 | 2018 | 理科 | -/243(专科批) | /() |
| 护理 | 2018 | 文科 | -/260(专科批) | /() |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医疗、社区、康复第一线,掌握护理职业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及技能,具备较强的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等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专门人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北京 | 护理(化学合格,生物合格) | 综合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21 |
| 山东 | 护理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452 |
| 浙江 | 护理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491 |
| 内蒙古 | 护理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50 |
| 河北 | 护理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96 |
| 历史类 | 444 |
毕业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及护理教育等工作;面向家庭、社区和学校,从事预防保健、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及康复疗养等工作。就业率达100%。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福建 | 护理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39 |
| 历史类 | 407 | ||||
| 云南 | 护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81 |
| 文科 | 357 | ||||
| 广西 | 护理(6600元/年)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6 |
| 文科 | 218 | ||||
| 江西 | 护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01 |
| 文科 | 256 | ||||
| 河北 | 护理 | 历史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41 |
为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2007年在民政部党组的科学决策下,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在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基础上成立,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同时设在学院,主要承担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类高等职业教育、全国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民政职业技能鉴定、民政政策理论和社会工作研究等职能。建院以来,学院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办学、协调发展”的思路,以民政行业为依托,以服务社会为使命,适应市场、开放办学,各项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为民政事业发展及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先后荣获“中央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技能人才突出贡献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等20多项荣誉,办学成绩和服务水平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被誉为“民政人才的摇篮”。
区位优势突出,教育资源丰厚
学院地处经济社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首都北京,建有燕郊和大兴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906亩。其中,燕郊校区占地310亩,建有体育馆、图书馆和包括部级重点实训室在内的10多个实训中心、60多个实训室,教学实训设施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现有在校学生4500余名、全院教职工32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26%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占95%,双师比例达68%以上,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现有全国技术能手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优秀教师7人,北京市职教名师2人,北京市青年英才5名,北京市级专业带头人3人、专业创新创业团队2个,北京市骨干教师10人,民政行业领军人才1人,民政部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保证。在建的大兴校区位于北京新兴的高校聚集区,占地596亩,建成后将是一所集现代化、数字化、园林化为一体充满活力和时代气息的新校园。
依托民政行业,专业特色鲜明
学院立足民政、面向社会,设有护理(全科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民政管理(彩票营销与管理)、婚庆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救助社工、社区社工)、人力资源管理、公益慈善事业管理、学前教育(普通幼儿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家政服务与管理(婴幼儿照护)、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园林技术、假肢与矫形器技术、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18个涵盖民政各个领域、社会亟需的特色专业及专业方向,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类技能型人才。
培养模式多元,就业前景广阔
学院坚持实行开放式办学战略,先后与20多家企事业单位、行业机构建立“合作研发、合作育人、合作就业” 人才培养机制,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师生互访和培训活动,并探索实施“2+2”、“3+1”等多种学生赴海外培养渠道,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毕业生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比率达98%以上,一次就业率达96%以上,推荐专升本比率达15%以上、录取率达70%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绿色通道畅通,奖助体系完善
学院大力拓展各类奖励和资助渠道,形成了完善的“国家—学院—社会”立体化的三级奖助学金帮扶体系。在校生可获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入学奖(助)学金、贫困补助以及天津鹤童奖学金、德法利奖学金、天津医养奖学金、社会福利基金会、华民慈善就业扶助项目等20多项社会专项奖助。其中,最高单项奖励金额达8000元年,一学年可累计获得最高奖助额21000元。奖助学金面覆盖全院50%以上的优秀学生和100%的困难学生,有效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力保障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19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学院作为民政部直属院校,是国家民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燕郊简介
燕郊,因春秋战国时地处燕国都城(今北京)城郊而得名。自古为京东重地,商贾云集,文化兴盛。清康熙年间,在此修建行宫,作为历代帝后出巡拜谒东陵驻跸之所,素有“天子脚下,御驾行宫”的美称。
燕郊开发区区位交通优势得天独厚,位于首都东大门,与北京通州区仅一河之隔,西距北京市中心天安门30公里,西北距首都机场25公里,南距天津120公里,并在300公里港口辐射半径内拥有京唐港、天津新港和秦皇岛港三大港口,是京津唐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接受两大直辖市的经济辐射,是最为理想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散地。可以承东启西、经纬南北,为中外投资者提供一个融入京津、俯仰全国、接轨世界的绝佳平台。
燕郊开发区地处交通枢纽地带,京哈高速公路、京秦、大秦电气化铁路横贯东西,北京930路公交车直通区内,京通快速路将北京与燕郊紧密连接。
从六环到七环,从三河到“京东”,燕郊已在北京的国际化背景下被多次提到建设北京“新七环”规划报告中。著名规划专家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主持的《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二期报告》中就提出了“新七环”、“首都第二机场”和“一轴三带”设想。规划中七环向外扩展到京冀交界处,自西南向东北依次连接涿州市、固安县、廊坊市、香河县、大厂县、三河市,直至平谷区。将这些城镇作为新城镇发展点,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缓解中心区域的发展压力,加强与外围城市的交通联系,共同走向“区域城市”。2006年,这个设想已经部分实现,从涿州到密云的“密涿线”已经开始施工建设。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专科层次全日制工科类高职院校,地处妈祖故乡——莆田,始建于1985年,2004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莆田涵江校区规划建设1350亩,一期投资25亿多元、建设900多亩,2021年已基本完成校区建设,实现整体搬迁;枫亭校区,占地面积380多亩,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990.9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45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设有智能制造工程系、自动化工程系、化学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工艺美术系、建筑工程系、医学健康系、学前教育系等9个二级系,招生专业40个,面向全国20多个省(区)招生,全日制学历(学制)教育在校生数14900余人。下辖3个中职校,在校生8300余人。教职工968人,其中高职535人,中职433人。
学院牢固树立“服务地方发展、服务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学为成人”的校训,确立了“坚持立足莆田,面向福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仪,培养身心健康、品行优秀、技术精湛,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创新素养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坚持内涵质量发展、特色创新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亲地方产业、创行业特色、树职教品牌’”的现代高职院校特色发展。获评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第三批数字校园实验校、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三创”示范校、福建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培训(实训)基地等。
学院坚持内涵质量发展,不断深化“三教改革”,获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入选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成果典型案例1项。省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239项,其中,2021年三大国赛获奖总数排名跻身“全国百强”,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5名;1名学生获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世赛选拔数控铣项目第四名,被评为“全国技能能手”,入选国家集训队;1名学生获2021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一等奖,获直接晋升技师资格。2019年、2020年在全省互联网+大赛中,金牌和奖牌总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省高职院校首位,获优秀组织奖和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体系,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机制,大力培养“身心健康、品行优秀、行为规范、技术精湛”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师生每年参与莆田市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妈祖文化旅游节、保护母亲河、扶贫助困、乡村振兴等全市公共活动100多场,历年累计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100万小时。连续4年承接世界性非遗项目——妈祖海祭大典表演,参与师生达800多名;师生无偿献血年献血量超过10万毫升,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福建省慈善教育示范学院”“莆田市无偿献血特别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特别是疫情期间,湄园青年突击队600多名志愿者,不畏艰辛,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青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担当作为。
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按照为本地产业培养人才思路,建立专业随产业动态调整机制,通过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基地、产业学院、订单培养等形式,实现专业建设全方位服务对接莆田重点产业发展。现有校企合作企业127家,其中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1家、省级17家;建设产业学院9个,入选省产业学院试点项目2项;校内外实训基地近200个,入选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
学院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搭建校地、校企、校行、校校、校军5类合作平台,设立企业员工培训基地7个、市直部门职工培训基地2个、国家技能鉴定站1个、新型职业农民工培训基地1个,大力开展技能提升、技能鉴定、学历提升、退役军人、社区教育、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社会培训服务,近五年累计培训达53000多人次,培训收入达1300多万元;获评全国培训基地1个,省级培训基地7个。拥有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市职教科技创新平台3项、名师工作室2个、省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技术服务团队13支。近三年,大力开展技术研发、工艺改造、科技成果转化等技术服务项目29个,服务收入900多万,助力莆田重点产业和企业提质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