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2021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93 | 5849 |
| 2020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99 | 6596 | |
| 本科一批B段 | 487 | 7855 | ||||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493 | 7204 | ||||
| 2019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07 | 6811 | |
| 2018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95 | 6557 | |
| 2017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81 | 6953 | |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该计划为地方农村专项计划,招收41个县(扶贫开发重点县、边境县)的农村籍考生,具体说明见考生必读说明。) | 本科一批B段 | 470 | 8289 |
齐齐哈尔大学具有50年的办学历史,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的一所省属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她坐落在嫩江之滨闻名遐尔的丹顶鹤故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劳动湖畔,占地面积1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
自1999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后,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设有13个学院(信息
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语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轻工纺织工程学院、体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4个中心(计算中心、网络与电化教育中心、对外汉语培训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和3个独立的研究所(有机合成研究所、材料科学研究所);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工艺、材料学、遗传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7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应用化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省级重点学科;精细化工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生物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轻化工程等9个省重点专业,共有49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专业设置覆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法学、农学等8大学科门类。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全校教职工1850余人,其中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640余人、讲师430余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0余人,享受国家级政府特贴专家13人,省级2人;聘请美国、奥地利、俄罗斯外籍教师16人;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1000余人,其中外国留学生40余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8000余人,已形成包括研究生、本专科、函授和夜大教育在内的多层次办学体系。
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图书馆藏书100余万册,光盘1200多张,其中外文书刊10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200余种,新建电子阅览室2个,社科、外文资料等专门阅览室6个,现有语言实验室24个、多媒体教室22个、CAI教室2个、CAD教室1个、声像教室2个、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8个(1500余台微机),设有2个远程网络教学主播教室、远程网络教室14个。学校定期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有《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自然科学版)和《高师理科学刊》等3种;学校的化工实验厂被省政府确定为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奥托格电脑彩色技术有限公司被省科委命名为高新技术产业。
学校重视学术交流,相继与国家重点高校及美、日、韩、俄、加拿大等国家高校开展了校际往来、学术交流和合作办学,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多年来,齐齐哈尔大学不断开拓进取,立足于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服务,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5万余人,完成科研项目1000余项,其中相当一部分得到及时物化,为省、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齐齐哈尔大学正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面向未来,抓住机遇,办出特色,为在21世纪初把齐齐哈尔大学建成省属一流的综合性大学而奋斗。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黑龙江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93 |
|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 | 本科二批A段 | 465 | |||
| 海南 | 中国语言文学类(包含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2 |
| 广西 | 中国语言文学类(4000元/年,包含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1 |
| 江西 |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53 |
| 上海 | 中国语言文学类(含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28 |
| 吉林 |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69 |
| 山西 | 中国语言文学类(包含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18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 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 语、现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黑龙江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93 |
|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 | 本科二批A段 | 465 | |||
| 海南 | 中国语言文学类(包含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2 |
| 广西 | 中国语言文学类(4000元/年,包含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1 |
| 江西 |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53 |
| 上海 | 中国语言文学类(含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28 |
| 吉林 |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69 |
| 山西 | 中国语言文学类(包含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18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 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 语、现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汉语言文学(师范)(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7 |
| 湖南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6 |
| 安徽 | 汉语言文学(师范)(2500元/年)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42 |
齐齐哈尔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她坐落在嫩江之滨闻名遐迩的丹顶鹤故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劳动湖畔,占地面积1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享有“环湖大学”的美誉。学校是黑龙江省属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是全国文明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和黑龙江省高教强省(一期)重点建设高校。
近年来,齐齐哈尔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有23个学院(部),7个教辅单位。现有招生专业74个,涵盖11个学科门类,其中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等5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生物科学、英语等16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生物科学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生物科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应用化学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园艺专业获批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获批省级一流课程27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是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培育高校和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现已通过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二级学科6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建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列为省高教强省(二期)优势特色学科,植物性食品加工技术获批省“双一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项目。拥有兼职博士生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511名,荣获“省优秀研究生导师”3人、“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获批亚麻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植物性食品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工业大麻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获批表面活性剂与工业助剂、玉米深加工理论与技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抗性基因工程与寒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微纳传感器件和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等6个省重点实验室,获批玉米主食工业化工程、果蔬杂粮饮品工程、农业多维传感器信息感知等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农业微生物制剂产业化和工业大麻加工技术等2个省技术创新中心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化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嫩江流域历史文化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省重点培育智库,是省玉米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获批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现有专任教师158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8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63人,拥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龙江学者5人、省“六个一批”人才1人、龙江科技英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省教学新秀、省教学能手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者40余人,拥有省级领军人才梯队6个、市级领军人才梯队12个、3个省教学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近五年获批各类各级科研课题2340项,其中国家、省部级课题348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签订“四技”合同251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9项,发表在核心刊物和被三大检索系统检索的高水平学术论文逐年递增。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在校生28249人,其中本科生25920人、研究生2329人,另有留学生80人、成人生7958人,招生规模和就业质量稳中有升。
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图书馆藏书290万余册,电子图书197万余册,中外数据库30个,社科、外文资料等资料阅览室5个;建有网络多媒体教室和现代语言实训室共计282间,每个多媒体教室均具有主播教室功能,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主控室实现了多媒体教室集中管理和控制。拥有省内一流的体育馆、游泳馆、音乐厅和学生文体活动中心。学校定期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有3种。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形成了“秉承艰苦创业、奉献边疆的办学传统,面向基层培养踏实敬业、会学善用、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特色,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不断深化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校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2006年受教育部指派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省内巡演活动,2012年校地合作成功打造的大型风情音画《达斡尔人》荣获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等十一项大奖,入选教育部确定的50个“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相继与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13个国家近70余所院校和相关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校际往来、学术交流和合作办学,并取得了积极成果。被教育部确定为“中俄大学生艺术交流基地”和“来华留学生国家政府奖学金项目”学校。
在69年的办学实践中,齐齐哈尔大学几代人保持和弘扬了“艰苦奋斗、奉献边疆”的办学传统,为党和国家培养了21万多名各类高素质人才。他们扎根龙江,遍布祖国各地,以安于基层、吃苦耐劳、踏实敬业、会学善用的美誉在工作岗位上广泛受到好评。齐齐哈尔大学秉承“养正毓德、精存自生”的校训,正在面向未来,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
学校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设有相应的奖助学金,还吸引了许多国际组织、社会企事业单位、校友纷纷在我校设立了奖助学金。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可享受“专业奖学金”,受奖面达100%;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可评定“优秀学生奖学金”,受奖面达35%;品学兼优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贫困学生奖学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及各企事业单位设立的奖助学金。
教书育人,薪火长传。牡丹江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历经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1958年—1964年)、北安师范专科学校(1964年—1965年)、宁安师范专科学校(1965 年—1970年)和牡丹江师范学院(1970年至今)四个发展阶段,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5年9月,学校迁入牡丹江市,结束了近 40 年农村办学的历史。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黑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之一。2001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学校现具有学士、硕士两级学位授权体系。
基础扎实,积淀深厚。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牡丹江市,占地面积68.3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60万平方米,是黑龙江省花园式单位。学校固定资产总值9.9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8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是集实体与数字一体的复合型图书馆,馆藏图书248万余册(含电子图书74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万余种。学校建有黑龙江省级科普基地、黑龙江省语言文字馆、黑龙江省有声语言资源研究中心、牡丹江流域历史博物馆、动植物标本馆、基础教育教材陈列馆等多个教育教学场馆,其中基础教育教材陈列馆是全国首家教材研究场馆。学校是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课程思政示范校。
专业合理,师资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1226人,其中专任教师78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39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12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学校现有党政管理机构19个,二级学院20个,教辅单位6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方向)36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3个(涵盖18个领域),学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农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门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学生17000余人。
特色鲜明,成绩斐然。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门、省级大学生文学创作基地1个、黑龙江省外语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学科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工程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普基地2个、省级学术交流基地3个、设有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各1个。学校近五年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及教育部科研课题等各级各类项目1300余项,共有6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各类奖励,有240余篇论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
内涵强校,成果丰硕。学校充分发挥在北大荒文学、渤海文化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与地方方言保护、东北抗联精神研究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依托中国抗联研究中心、渤海文化研究中心,承接全省“五色教育”研学项目,围绕学科专业优势,推进建设运动康养文旅产业创意产业园,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学校围绕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发挥对外商贸人才培养、功能材料研发、啮齿动物生态学研究、生物和化工制药、食用菌开发等方面优势,依托超硬材料重点实验室、农林鼠害重点实验室、食用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北方药食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推进校企、校地、校校协同创新;学校全面彰显教师教育特色,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整合全省乡村教师教育资源,成立黑龙江省乡村教师教育发展学院,与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合作打造省培、国培、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爱心课堂等项目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学校主动对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智力需求,高起点谋划建设自贸区学院,努力探索校政企、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新模式;学校积极融入地方,全面实施服务牡丹江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建立“高校联盟”、推动“跨校协作”,“渤海文化艺术团”“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品牌活动的开展,极大彰显了学校文化辐射与服务社会功能。
开放办学,深化交流。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中俄人文交流项目院校,拥有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俄语中心、HSK考试中心等国家级国际交流平台。学校的国际友好合作院校达到82所,与俄罗斯、韩国、日本、波兰等国高校联合举办本科教育项目,并与国外10余所高校实现了学分互认,是省级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
励精图治,载誉前行。学校多次被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学联、黑龙江省授予“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文明校园标兵”“黑龙江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集体”“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基础教育师资和行业应用型人才10万余人,他们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学校始终秉承六十余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励志图新”的大荒地精神,全面回顾总结“十三五”,科学谋划“十四五”,按照“建设符合教育现代化内涵要求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办学目标,沿着“做好两个规划、建设三个生态、突出四个特色、提升六项工程”的发展思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牡丹江师范学院发展新篇章!

齐齐哈尔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汉语言文学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汉语言文学

齐齐哈尔大学哲学和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哲学和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哲学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就业前景,哲学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哲学和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齐齐哈尔大学哲学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哲学和汉语言文学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哲学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哲学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哲学和汉语言文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哲学和汉语言文学

齐齐哈尔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就业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师范

齐齐哈尔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汉语言文学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体育指

齐齐哈尔大学体育教育(师范类)和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师范类)和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师范类)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就业前景,体育教育(师范类)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师范

齐齐哈尔大学体育教育(师范类)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师范类)和汉语言文学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师范类)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体育教育(师范类)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学(师范类)和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教育学(师范类)和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教育学(师范类)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就业前景,教育学(师范类)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学(师范类)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教育学(师范类)和汉语言文学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教育学(师范类)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教育学(师范类)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教育学(师范类)和

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050100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人数:15。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齐齐哈尔大学全日制统考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专业:15(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01)思想政治理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