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旅游管理 | 2021 | 文科 | -/403(专科批) | -/380(专科批) |
| 旅游管理 | 2020 | 文科 | 428/375(专科批) | -/376(专科批) |
| 旅游管理 | 2019 | 理科 | -/344(专科批) | -/201(专科批) |
| 旅游管理 | 2019 | 文科 | -/392(专科批) | -/363(专科批) |
| 旅游管理 | 2018 | 理科 | -/264(专科批) | -/231(专科批) |
| 旅游管理 | 2018 | 文科 | -/362(专科批) | -/323(专科批) |
| 旅游管理 | 2017 | 文科 | -/324(专科批) | -/290(专科批) |
一、专业介绍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拥有深厚的专业办学基础,旅游管理专业前身为旅游英语(旅游管理方向),2016年开始独立为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英语专业及会展专业,共同构建旅游类专业群。
旅游管理专业以社会经济发展及旅游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旅游景区、涉外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电子商务、会展公司等现代各类型旅游企业及第三产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以及较强的旅游职业应用能力,适应现代旅游业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要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旺工淡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坚持将实训教学引领课程学习及职业能力提升。通过与旅游合作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开展旅游旺季走进旅游企业进行旅游职业能力实训,旅游淡季时在学校开展课程教学学习,实现“学校—企业,理论—实践”的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以工作过程导向,采取适应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
鼓励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拟实训等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四、专业师资
专任教师中,旅游专业学科背景8人,硕士学位6人;4人持全国导游职业资格证(中级导游1人,英文导游1人),旅行社经理证2人;餐饮资格证6人(技师2人,考评员5人),茶艺师1人,调酒师1人。
企业专兼职授课教师4人,分别为中西餐技师(兼考评员)1人,景区资深导游1人,旅游企业专家2人。
教师科研成果
近三年来,学院承担的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课程教学改革项目,以及由安徽省教育厅和旅游局支持的校企合作联盟教学改革等直接与旅游相关的教研、科研课题4项,为本地旅游企事业单位提供培训、志愿者服务等共20余次(项)。
2011-2014年,旅游英语专业(旅游管理方向)完成校级特色专业建设,2015年开始,旅游英语专业(旅游管理方向)作为省级特色专业,开始新一轮专业建设。
五、实践实训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以实际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目标,开展实践实训教学。主要分为:课内实训课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以及校外实践教学等。分别聘请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开展校内、校外实训课程的教学。
六、教学成果
2009年以来,我院学生历年的全国导游资格证书通过率保持超过全省平均30多个百分点。
三年来,我院旅游专业教师、学生在全国以及安徽省各类旅游专业技能比赛中,共获得二等奖6项,三等奖15项。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行政上隶属于安徽省商务厅,业务上接受安徽省教育厅指导。
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总面积520余亩,现有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学校教学设备齐全。学校办学40年来,坚持“立足商务、注重实务、精准服务”的办学定位,突出“外贸、外语、商务、服务”的办学特色,先后获评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教育部电子商务双师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国际商务实训基地、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培训学院安徽分院、中国长三角安徽省国际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省线上教学示范校、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校、省“双基”建设示范校、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省联合培养普通专升本学生试点院校、省高职发展标杆校、省技能大赛标杆校、省高职扩招标杆校、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省首批创业学院、省电子商务人才继续教育基地、省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省电商直播创新中心、省直文明单位、安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商科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教育联盟”首批成员单位、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AA级)、省第二届平安校园建设优秀奖、合肥市花园单位等荣誉称号,为广大学生的成人成才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现已成为安徽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一、历史沿革
1980年学校在安徽贵池建校,校名为安徽省对外贸易学校,学校当时隶属于外经贸部;1987年由贵池迁往合肥,校名改为安徽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由李岚清题写校名,学校划入安徽省,隶属于当时的外经贸厅,2000年被评为安徽省重点中专;2004年6月9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在原安徽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的基础上升格为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二、办学特色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外贸、外语;商务、服务”为办学特色;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坚持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坚持高质量建设特色鲜明的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为目标,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深化职教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立德树人工程、质量提升工程、专业建设工程、人才强校工程、美好校园工程、文化引领工程、开放办学工程和治理能力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院系建设
学校现设有8个二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贸易学院、商贸流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财会金融学院、文化旅游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学校共有国际商务、商务英语、会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酒店管理、广告设计与制作等42个符合市场需求的专科层次专业。目前学校拥有3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教育部立项建设的骨干专业、1个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招生专业、4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含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个校级特色(示范)专业。
四、师资力量
学校目前在校生万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383人,专兼职教师近300人,其中教授13人,副高以上职称75人,讲师及其他系列中级120余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90余人,国内访问学者9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0人,省级教学名师16人(含退休1人),省级教坛新秀15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128人,省级教学团队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6个。在近年的有关评选中,我校教师获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2人,省直机关“三八”红旗手1人,省直机关“优秀青年”1人,商务系统劳动模范1人,“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人,“安徽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人。
五、教学设施
学校拥有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实验楼、实训基地,教学设备装备齐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近200个,各类图书资料共642906册,体育场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8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和4个网球场,建有近5000平方米的师生活动中心,配备室内羽毛球馆、散打馆、健身房、形体房等。教学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目前拥有的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0473万元。学校是合肥市人社局认定的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定点培训机构,并获批“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AA级)。学校与合肥滨湖集团校企共建的“AS·1980安商创客梦工场”,已成为安徽省内体量最大、最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基地。
六、质量工程
学校主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8个,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1本。获得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涉及40类380项:高水平高职专业4个,特色专业8个,高水平专业群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项,精品课程8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44门,智慧课堂10个,精品线下开放课程11门,教学名师16人(含退休1人),教坛新秀15人,名师工作室3个,高水平教学团队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6个,教学成果奖55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24个),示范实习实训中心7个,卓越人才计划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2个,优秀教学管理单位1项,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2位,大学生创客实验室计划9个,教学研究项目71个,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个,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委托项目1个,示范基层教研室1个,高水平高职教材23本,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3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项目4个,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3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2门,线上教学优秀课堂3个等。2017年至今,我校师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在全国学生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在安徽省学生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一等奖40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20项;在其它A类(国家级)、B类(省级)赛事中,我校取得一等奖119项,二等奖117项,三等奖92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取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取得一等奖1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7项;在其他B类(省级)赛事中取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
七、社会服务
作为商务厅的直属单位,学校积极服务于商务事业,与商务厅各处室、市县商务局开展合作项目。学校先后承担了全省商务行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培训和多种考试认证;负责全省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培训;承担了省商务厅举办的安徽省县市商务局长培训项目、中国-欧盟工业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及其他省商务厅重点项目。办学40年来,学校共培养出1.4万多名外贸人才,为安徽外向型企业提供多种业务培训1.8万人次,参训企业4000多家,培训外派劳务人员2万余人次。大部分毕业生分布在省、市级外贸公司、外资企业、生产型企业,并成为这些单位的骨干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繁荣安徽商务经济发展和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招生就业
学校通过全国统一招生和全省分类招生招收高中、中职毕业生,另外,通过全省统一招生招收少量的初中毕业生,分别举办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专科)。学校始终面向市场设置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素质高,2015年后学校年招生计划突破3300人,录取率、报到率均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近年来,我校就业呈现出“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省内就业比例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的趋势。据统计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合肥、芜湖、蚌埠及皖南、皖北城市,省外就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浙江、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三次被授予“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创新创业方面,2017年至今,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2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1个(国赛二等奖1个,省赛二等奖10个),三等奖23个(国赛三等奖2个,省赛三等奖21个)。
九、国际交流
学校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国家“鲁班工坊”建设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中非经贸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国外十余所高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师资培训协议或者学分互认协议,不断扩大对外合作交流的领域,定期开展教师境外研修、领导互访、学生交流学习等。先后与爱尔兰、美国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班学生总数达到235人。已获批招收国际学生项目、“鲁班工坊”建设项目和“中文+职业技能”等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学校是安徽省唯一的中国对外援助培训项目承办单位,自2013年以来,共承办商务部38期(含1期境外班)援外培训项目,累计培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等84个国家的916名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与高级技师。以“商海翻译社”“省级外语翻译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学校长期为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做好外语翻译与外事接待工作,累计翻译招商项目资料100万字以上,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十、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序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思想政治教育报告会、校长座谈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学校网站、微博、橱窗等宣传思想阵地,强化校园文化发展导向;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展示学校办学成果,人民网、安徽电视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国际商报、安徽日报等多家媒体都报道了学校成就。学校的“红五月大合唱”、“健美操比赛”、“创业大赛”、“中英文主持人风采大赛”、“校园十大歌手大赛”等已经成为学校的品牌文化活动。
“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对标对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标准》等文件要求,在省商务厅党组的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深化职教改革,坚持“稳规模、 促转型、提质量”,着力打造思想品德和技术技能兼备的人才培养摇篮,着力构建高水平专业群和高素质双师队伍,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和国际化办学水平,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美好校园建设,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特色鲜明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2021年9月17日更新)
招生办机构成员:
胡 煜 招生办公室主任 0551-66319766
夏 青 专职人员 0551-66319748
邵 锐 专职人员 0551-66319760
各院系联系电话:
国际贸易学院:0551-66319903
商贸流通学院:0551-66319910
国际教育学院:0551-66319919
信息工程学院:0551-66319923
财会金融学院:0551-66319931
文化旅游学院:0551-66319937
电子商务系:0551-66319827
位于风麟路与魏武路交口,交通便利,有直达市区的公交车。位于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商圈内,合肥北城万达骑车5分钟即可到达。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诗歌之城——安徽省马鞍山市。学院前身为马鞍山联合大学,创办于1984年。2008年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设置更名为“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2月,学院与安徽马鞍山技师学院整合;2015年5月,马鞍山市卫生学校并入;2019年4月,马鞍山网络大学(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马鞍山分校)并入。2021年12月,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获批认定为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十三五”以来,学院坚持“地方性、技能型、特色化、高水平”定位,充分发挥“四校”资源整合优势,推进资源共享、专业共建、质量同升,已构建起以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职业培训与学历继续教育并举推进的办学格局,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YB)优秀培训单位、安徽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现为国家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学校。
现占地面积3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教学及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设电子信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经济贸易、管理工程、应用外语、医学护理7个专业教学系和基础部(思政部)、网教部(电大)2个教学部。高职专业42个、中职专业34个。教职工430余人,正、副高职称教师130余人,省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专业课“双师”素质教师占比82.2%。中高职在校生10000余人,各类继续教育学生5500余人,年均完成各类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10000余人次。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所有专业均开展有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与以本市为主的长三角地区15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重点专业已构建“三引三出”“校企八共”“大师团队引领”“实境实品”“淡学旺工”“三段递进”等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获批认定为国家级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的晓庄电商学院和合作企业马鞍山市十七冶医院、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批认定为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示范实训中心)达11家。
高度重视技能大赛。积极对接世赛国赛省赛标准,深化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十三五”以来,师生获技能竞赛国奖32项、省奖334项,学生在“烹饪”“平面设计”“增材制造”“CAD机械设计”“3D数字游戏艺术”等赛项中获全省第一名,其中电子信息系王梓璇同学进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教师陈娟被聘为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增材制造赛项裁判长和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增材制造赛项中国专家组组长。
广泛开展职业培训与创新创业教育。认真落实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聚焦省市重点、支柱和战新产业领域,面向在校学生、企业新录用员工、新生代农民工、退捕渔民、退役军人等各类人群,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及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认定)。发挥省创业学院和市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作用,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了“一套课程体系、三项教育载体、一体项目孵化”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十三五”累计完成职业培训18048人次,技能鉴定24984人次,创业培训7116人次。师生获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奖项52项,其中获2016年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国赛二等奖、2020年首届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21年省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佳绩。
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工作。分类招考(职教高考)、普通高考、五年一贯制、“3+2”、高职扩招、联合办学等多种招生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成才通道。发挥市职业指导大师工作室作用,构建起“本地主体、省内补充、长三角辐射”的就业工作网络,优先举办本地企业招聘会,大力鼓励毕业生本地就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其中高职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超过31%。
积极推进开放合作办学。与马鞍山工业学校、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铜陵理工学校开展稳定的“3+2”联合培养,与马鞍山理工学校合作开展长学制人才培养,与马鞍山市三县三区其他职业院校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与南大、北师大等高校合作分别设立现代远程教育马鞍山学习中心,多次获合作高校“现代远程教育优秀学习中心”。与德国职校合作开办数控专业“中德合作班”;与韩国东义大学、韩国昌原文星大学、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以及我国的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台湾修平科技大学等高校分别签订了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学生研学等方面的合作协议。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视察,作出把马鞍山打造成长三角“白菜心”的重要指示,饱含着对马鞍山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全市人民倍感振奋、欢欣鼓舞。中国共产党马鞍山市第十次党代会和《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均明确支持学院“创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十四五”期间,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深化改革创新,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建成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努力创建“职业本科院校”,着力打造实现多层次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现代职业高等院校,为马鞍山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全力开创新阶段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建设新局面,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招生咨询联系:
招生咨询电话:0555-2753032 2753322。
学校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霍里山中路328号。
邮编:243031
传真:0555--2753032
招生网址:http://zsb.mastc.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