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34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351(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278(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304(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150(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316(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20(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238(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175(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183(专科批) | /()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装备制造行业,现代装备制造、维修和使用行业企业,培养能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设备的装调、维护、维修、技术改造等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具备机电一体化领域专业知识、机电设备装调和维修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
1.职业面向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机电装调”、“机电维修”等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传授学生向“机电维修技师、电气工程师”发展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及学习能力。教学中围绕典型机电设备的装调和维修过程组织和实施教学。
主要就业单位:
现代装备制造、改造、维修类企业和使用、维护类企业。
主要就业部门:
生产部门、技术部门、售后服务部门、设备保障部门以及研发部门等。
可从事的工作岗位: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初始就业可选择机电装调、机电设备操作或保养岗位,当达到一定的熟练度和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后可从事设备维护维修岗位,再经过一定自我学习和发展之后(一般需要三至五年时间)可从事维修高级技工或技师,也可转为机械工程师或电气工程师,从事机电设备的设计开发相关工作。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于2000年8月组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多科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全国文明单位、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先后被评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院校。
——办学理念先进。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用立业”的办学理念,秉承“立足襄阳,服务湖北,辐射周边,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致力于高职教育理论的创新和实践,创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1233”办学模式、“三会主导,四方联动”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校地企协同、课岗证融通、育训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爱为核心,以职业为切入点”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一纳入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立足三本、四化协同”社会服务模式,深入推进“135”发展思路和“两建成、一开启”建设目标实践落地,持续提升办学实力、办学水平。
——师资实力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1247人,其中教授61人,副教授236人,国家、省级教学、技能名师19人,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津贴专家17人。建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
——专业优势明显。学院设有医学院、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商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农学院、旅游与艺术学院、公共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开设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畜牧兽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旅游管理等60余个专业,形成了以服务先进制造业、汽车工业、现代农业、现代
服务业为主的专业群体系。
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群是教育部“双高计划”立项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护理、医学影像技术、畜牧兽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等5个专业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重点建设专业,特殊教育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物流管理、学前教育专业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护理专业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特殊教育、现代农牧业、医学技术等3个专业群是立项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医学影像技术、学前教育、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医学检验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临床医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旅游管理等10个专业是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畜牧兽医、医学检验技术、特殊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大数据与会计等6个专业获批与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医药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湖北文理学院等本科高校联合开展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
——教学资源丰富。学院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8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独立主持建成特殊教育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联合主持建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等3个国家教学资源库。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22部,国家级优秀教材2部。
——实训条件优越。学院建有护理、电工电子、汽车维修、特殊教育、智能制造等5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国家级实训基地,建有医学影像技术、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畜牧兽医等5个省级实训基地,建有34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324个实验(训)室、1200余家校外一体化实训基地,建有一所二级优秀附属医院,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61亿元。
——育人成果丰硕。近年来,学生先后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全国职业院校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一
等奖等国家、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450余项,获省市级以上综合表彰75项, 培养了以“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朱秀建、全国科技创新一等奖获得者苗典武、全国高职“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叶磊、教育部“奋斗·青春”大学生创业就业典型人物吴攀登、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人社部“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谷丹丹、“荆楚楷模”李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杰出人才。全日制在校生达21000余人,毕业生双证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产教深度融合。学院牵头组建了全国特殊教育职教集团、湖北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湖北汽车工程职教集团、汉江流域职业教育协作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高职教育联盟、襄阳职教集团等,与科大讯飞集团、正大集团、北京海天装饰集团等合作共建9个产业学院,携手知名行业企业、科研院校,共建共享,协同发展。
——服务卓有成效。学院建有湖北麦冬工程技术中心等43个技术研究中心,建有由中国科学院林群院士领衔的院士工作站,立项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科技项目7项,完成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202项,获得各级教科研奖励165项,其中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湖北省重大成果奖、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等2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271项,年均完成技术服务项目和公益服务项目近260项。
依托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湖北省特殊教育中心、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年均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22万人日。
学院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院校、全国魅力校园、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北省首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平安校园等。学院所属的襄
阳市大学科技园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21年12月更新)
注:
“1233”办学模式:即1个目标: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依据,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个主动:主动与产业融合、主动与企业合作,建立政校企行四方联动办学机制;3个平台:搭建素质素养、技术技能、创新创业三个平台;3支队伍:建设“双师型”专任教师、“技能型”兼职教师、“专业型”管理服务团队。
“三会主导,四方联动”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学校层面成立了政府主导的“合作办学理事会”;系院层面成立了行业(区域)主导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专业层面成立了学校主导、校企参与的“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政府推动,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四方联动,合作办学。
“校地企协同、课岗证融通、育训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校地企多主体协同育人,课程、岗位、证书全过程融通,教育、培训、创新创业一体化实施。
“一纳入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课程、师资、平台、文化融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技术技能人才。
“立足三本、四化协同”社会服务模式:即立足本校、本市、本区域,服务定位区域化,服务平台共享化,服务供给多样化,服务机制长效化。
“135”发展思路:“1”就是实现一个目标:持续全力推进“襄阳特色、国内领先、世界水平”的“双高”职业院校建设,积极创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造汉江流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3”就是3个着力: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着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5”就是打造5大品牌:打造骨干专业品牌,教学名师、技能名师、德育名师品牌,技术技能卓越学生品牌,创新创业教育品牌,校园文化品牌。
“两建成、一开启”建设目标:即全面建成“襄阳特
色,国内领先,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建成区域“五高地”(区域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区域性企业员工技能培训高地,区域性技术创新服务高地,区域性创新创业示范高地,区域性技能社会建设示范高地)。开启本科职业教育新征程。
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家庭困难学生可以获得国家助学金(2 000—4 000元/生/年);可以获得“爱心基金”特困补助;可以通过勤工俭学获得生活补助;可以通过生源地“应贷尽贷”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直接进入我校求学深造。
一、办学定位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综合性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以全日制高职专科学历教育为主,兼顾成人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质和聘请外教专家资格。
二、悠久历史
学校的前身是川南经纬学堂,成立于1901年,是四川第一所“新学”。清翰林院国史馆编修、晚清第一词人赵熙为首任校长,朱德、恽代英等曾在这里辛勤耕耘,培育出吴玉章、曾德林、黎英海等知名校友。
三、主要荣誉
四川省“双高”院校B档
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四川省示范高等职业院校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
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增挂泸州技师学院,是四川省技师学院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
四川省文明校园
四、办学条件
学校坐落于激流澎湃的长江之滨、沱江之畔,开设46个高职专科专业,在校生15818人,占地1344亩。
拥有馆藏图书1448500册的现代化图文信息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2个(电子电工实训基地、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工程造价生产性实训基地)、成渝双城经济圈川南公共实训基地、川南最大的诺博幼儿园、五星级首旅建国饭店、四星级洲际酒店、酒城文化创意美食街、天猫超市等优越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室内体育馆、恒温游泳馆,温馨舒适的标准化宿舍、食堂,为师生提供一流的学习生活保障。
五、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723人,其中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首批“天府万人计划”专家2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人。常驻外籍教师4人。聘请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国平等兼职教师307人。建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2个。
近年来,教师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01项,获全军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专利20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22项。教师在教学能力大赛、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等省级以上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奖120余人次。
六、合作交流
学校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泸州市“一体两翼”战略新需求,按照“专业—产业集群—产业链”逻辑,对接产业链和岗位群,构建333专业群体系,重点建设学前教育、酿酒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3个核心高水平专业群,着力打造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技术、电子商务等3个骨干高水平专业群,大力支持数字媒体技术、建筑工程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3个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实施以群建院,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推行“1+1+1”专业建设模式(即一个专业对接一个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依托一个本科院校、科研院所或行业协会),与中国酒业协会、郎酒、泸州老窖、哥大诺博、华为、国信蓝桥、阿里巴巴、吉利汽车、洲际集团、豪能科技等合作,毕业生高端就业达50%,海外就业达10%。
七、教学科研
学校有国家骨干专业3个(学前教育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学前教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国家级现代学徒制专业1个(酿酒技术专业),国家1+X试点证书7个(建筑信息模型、智能财税、电子商务数据分析、web前端、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传感网应用开发),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1个(艺术设计专业)。建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完成省级教改项目15项。教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50余篇(EI和ISTP收录近40篇)。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先后在全国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大赛、全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大赛等技能竞赛中获奖1100余人次,其中省级一等奖以上240余人次,涌现出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林佳,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四川省勤学奋进新青年林厚坤等一大批优秀学生。
八、社会服务
学校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能承担机械及制造、电子电工、建筑等18项职业技能鉴定。学校立足泸州、面向四川、辐射滇黔渝,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是“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项目培训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省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基地”“四川省技师学院联盟理事长单位”“四川省统计人才培训基地”“市委组织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每年承担各类社会培训近30000人次。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就业前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介绍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就业前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介绍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程造价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程造价就业前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工程造价专业介绍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工程造价和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二个专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建筑工程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前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介绍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建筑工程技术和机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就业前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介绍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园林工程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园林工程技术就业前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介绍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园林工程技术和机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就业前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介绍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环境监测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环境监测技术就业前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介绍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环境监测技术和机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程测量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程测量技术就业前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介绍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工程测量技术和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