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2021 | 理科 | 306/232(专科批) | /()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2021 | 文科 | 363/266(专科批) | /()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199(专科批) | /()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320(专科批) | /()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164(专科批) | /()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171(专科批) | /()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163(专科批) | /()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296(专科批) | /()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167(专科批) | /() |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内蒙古工业学校和内蒙古水利学校。学院是国家优秀骨干高职院校,自治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自治区排名第一),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校长培育基地,学院是第六届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2019年成为自治区唯一入选全国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高职园区,新校区占地837亩,建筑面积29.17万平方米,办学规模1万人。学院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207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和学位259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3人、“教坛新秀”12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15个,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能源与材料工程系、水利与土木工程系、车辆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与管理工程系共7个教学系,开设48个专业,形成了与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冶金、智能制造等支柱产业高度匹配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个“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及热能动力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大数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大数据与会计、旅游管理等6个骨干专业群,其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等5个专业为国家骨干专业。
学院拥有雄厚的实践教学基础,建有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个具有教学和生产双重功能的“校中厂”实习实训基地,1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81个模拟、仿真实训室,302个校外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17815台(套),总值3.38亿元。学院设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是全国最早实行毕业生双证书制的高职院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百所职业院校推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工作的高职院校。2019年学院获批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目前已建有15个证书考核站点。
学院于2009年成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2013年成立“内蒙古机电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政、行、企、校”各方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集团办学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2020年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学院先后与乌海市、霍林郭勒市等6个地方政府开展“政园行企校”深度合作,与16家企业共建“高铝资源学院”、“华数学院”、“达内学院”、“利丰学院”等特色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形成“双主体”育人模式,毕业生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校企共建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成为教育部首批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项目;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搭建高技能人才交流平台,开展技术交流、技术服务等,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校企合作共建中国焊接协会机器人焊接培训基地,开展技术研究和咨询、技能培训和鉴定等,被认定为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学院与集团内24所中职学校合作,实施“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推进自治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2020年学院牵头成立了自治区首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校企合作促进会,探索职教集团实体化运行模式,为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搭建了有力的支撑平台。
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内蒙古,辐射全国,主动服务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人才需求,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育人环境,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2016年以来,学生共获得国际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32项,自治区级职业技能大赛各类奖项100余项;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自治区级创新创业大赛各类奖项215项。2020年,能源与材料工程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3D打印方向)1901班王晓波同学获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增材制造项目第四名,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西部技能之星”荣誉称号。
学院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签署合作意向书,与美国波士顿教育国际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并挂牌设立“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波士顿教育基地”。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中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我院成立了“中航国际—内蒙机电非洲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在肯尼亚挂牌成立了“东非职业教育联合培训基地”,先后为肯尼亚、加纳、赞比亚、刚果、乌干达、马拉维等7个非洲国家提供职业教育技术支持与服务。
学院办学成绩显著,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全国机械行业“十三五”思想政治工作50强等;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直属党支部获评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成自治区首个国家级“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给水系统投运》教学团队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入选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及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等。
学院经过近七十年的办学积淀,薪火相传,匠心育人,传承了“笃学励志、精技强能”的校训,形成了内机电人“艰苦奋斗、勇于攀登、抢抓机遇、永不言弃”的精神,打造了一批能源、冶金、智能制造、水利类特色专业,造就了一批高质量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培养了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学院丰厚的办学底蕴,雄厚的办学实力,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办学理念,显著的办学成效,为培育新时期装备制造、能源、冶金、水利等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昂首阔步、信心满怀朝着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目标迈进!
收费标准: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三年制高职生学费5000元/年。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是1998年全国首批国家批准成立的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是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院校。
学校拥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10个;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6个,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4个,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实训基地2个;柳州市级千万元实训基地2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生1.7万余人。学校入选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典型案例,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6人,“八桂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支,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8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个,全国模范教师1个,全国优秀教师2个,全国十佳创新创业导师1人,自治区级优秀教师1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先模创新工作室3个,校级优秀人才工作室30个;广西优秀高技能人才1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6人,广西民间工艺大师1人,“广西技术能手”11人次,“龙城技术能手”9人次,柳州市拔尖人才6人次,柳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4人次,柳州市“个十百人才工程”人选9人次;1位教师评为享受柳州市特殊津贴名师。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食品工程学院、财经与物流管理学院、贸易与旅游管理学院、艺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共52个专业。现有“双高计划”国家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6个,“创新行动计划”国家骨干专业6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1+X”证书制度试点2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级教学成果7项;国家级教材建设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备选库)建设1个,参与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6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15个,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3个,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6个,自治区级精品专业1个,自治区级优质专业14个;自治区精品课程27门,主持自治区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
学校是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机电项目)培训基地,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模具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智造铸造行业教育培训基地、广西中职、高职学校教师培训基地、广西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广西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试点单位、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柳州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柳州市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先后荣获全国青工技能鉴定示范单位、全国机械行业职教系统能力评价工作先进集体、广西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广西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面向社会开展中级工、高级工以及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认定26个工种。年开展各类社会培训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超过4万人次。同时,主动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服务。
学校深化国际化办学,积极搭建平台,与英国、德国、美国等18个国家与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引入国际先进标准及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教育部-DMG MS数控专业领域合作项目、FANUC数控系统应用技术中心项目、德国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训中心项目,通过与国际型企业共建上汽大众广西培训中心、柳工-柳职院全球客户体验中心、上汽通用五菱海外客户培训中心等引入国际型企业标准;通过与德国工商大会合作共建柳州市德国AHK职业培训中心,通过实施教育部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SGAVE),与英国瑞尔公司、欧洲侍酒师学校、美国饭店协会学院等合作,引入不同专业标准及德国双元制、英国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专业内涵建设不断升级。2019年,学校与沙特卡坦尼集团、柳工集团共建沙特卡坦尼学院,2021年与柳工、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合作,共同以“中国标准”培养国际工匠,成为全国工程机械专业领域首个实现标准及资源国际有偿输出的高职院校。
学校牵头联合地方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共建广西汽车产业职业教育集团,成为广西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与广西汽车集团联合建立“青年创新实践基地”,与上汽通用五菱联合建立“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基地”与“新能源汽车培训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储备。先后与广西汽车城柳东新区联合组建柳州市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柳州市蔡鹤皋机器人院士工作站,建成广西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与广西汽车城柳东新区、市工信局、世界500企业、国内500强企业联合组建柳州市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培育基地和ABB工业机器人培训中心。主动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合作共建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院士工作站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市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机器人产业集群培育基地1个,市双创示范平台1个,市级第一批微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1个,为地方企业发展提供高端科技支撑和核心技术服务。
学校积极开展双主体办学。与企业共建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华育中航学院、恒企管理会计学院、百捷互联网学院和尚云客软件工程学院,校企一体化育人,推动校企深度交融,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先后成立“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智能云财税产业学院”“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学院”“直播电商产业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7个产业学院。其中,“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 获批广西首批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
学校率先引进美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率先制定职教版的卓越绩效质量评价标准,大幅提升现代化管理质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顾客(学生、用人单位、家长、政府等)满意度和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学校获评2019年度第六届柳州市市长质量奖。
学校在广西高校首设“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实现24小时响应、全方位覆盖。引入CRP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建立云计算中心和智慧校园,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学校连续21年被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突出)单位”。培养出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丘柳滨,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获得者袁茵,全国优秀教师甘达淅,“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梁华、房九林,奋斗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工程师陆利雁,投身南极科考的技术专家韦勇豪,广西“最美导游”黄杰,柳钢化学分析技能专家、广西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黄芝敏,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获得者肖杰夫,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银奖并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亲切接见的黄浩等一大批典型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贡献着柳职学子的智慧,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
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工技能鉴定示范单位(广西高校唯一)、全国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以“匠心文化”品牌项目获评为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广西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广西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广西高校唯一)、广西优秀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广西高校唯一)、广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管理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文明校园。
学校秉承“让学生成为企业的首选”的使命和“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价值观,深入实施“党建引领,聚力‘双高’,彰显特色,建成国内一流高职名校”的发展战略,不断向“成为受人尊重的高职名校”的愿景奋力迈进,为世界职教贡献“柳职智慧”。

二主干课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工程制图高低压电工作业操作证综合训练及考证维修电工中高级证综合训练及考证供配电系统安装与维护用电管理与电能计量电气工程概预算智能电网技术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电力网络微机监控系统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气控制柜装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运行故障分析供配电线路设备安装调试综合训练变配电室值班电工中高级证综合训练及考证答案来源于2021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素质掌握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操作运行维护检修与管理等知识和技术胜任中小型变电站的电网运行监控电力监察管理企业供配电系统的电气运行安装维护电力工程的电气安装调试维护管理等工作有理想信念工匠精神高超技艺的素养管理创新国际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答案来源于2021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学费:75001.202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要求考生四肢功能健全,无色盲、色弱)学费:7500;202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学费:75001.2021年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理工类,3年,7500元/年,在官塘校区办学)学费:7500、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文史类,3年,7500元/年,在官塘校区办学)学费:750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学费:75001.2021年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理工类,3年,7500元/年,在官塘校区办学)学费:7500、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文史类,3年,7500元/年,在官塘校区办学)学费:7500;2.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322分(理科)。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招生省份: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地区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广西理科排名第1。广西开设理科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院校排名在靠后的院校: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394分(文科)。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19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文科专科批普通类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介绍层次学制授予学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录取分数为广西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22,最低位次是152737、广西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72,最低位次是71501。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录取分数线1.2021年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录取分数线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文史类,3年,7500元/年,在官塘校区办学)/专业代码:430105柳州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在广西等1个省市开设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文史类,3年,7500元/年,在官塘校区办学)专业。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