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19 | 日语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3 | 1481 | 
| 2019 | 俄语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3 | 1481 | 
| 2019 |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4 | 1437 | 
| 2019 | 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基地班)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5 | 8828 | 
| 2019 | 历史学类(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5 | 1397 | 
| 2019 | 英语(英语考生)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5 | 1397 | 
| 2019 | 汉语言文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6 | 1350 | 
| 2019 | 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基地班)、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6 | 1350 | 
| 2019 | 地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7 | 8489 | 
| 2019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7 | 8489 | 
| 2019 | 英语(英语考生)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8 | 8316 | 
| 2019 | 物理学类(物理学(基地班)、物理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9 | 8156 | 
| 2019 | 法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0 | 1187 | 
| 2019 | 经济学类(经济学(基地班)、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统计学、金融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3 | 7558 | 
| 2019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地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3 | 7558 | 
| 2019 | 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基地班)、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3 | 7558 | 
| 2019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基地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4 | 7418 | 
| 2019 | 材料类(材料物理、材料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5 | 7250 | 
| 2019 | 核工程类(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6 | 7088 | 
| 2019 | 化学类(化学(基地班)、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功能材料、能源化学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7 | 6934 | 
| 2019 |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基地班)生物技术(基地班)、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98 | 5372 | 
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语音、视听说、口语、阅读、写作、口译、英译汉、汉译英、语言学导论、英语词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概况、西方文化入门、英语小说选读、英语诗歌选读、英美侦探文学概论、英语文体学、西方修辞学、跨文化交际学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 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 语、现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系统掌握俄语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具有丰富的俄语国家社会文化和文学等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俄语精读、俄语语法、俄语泛读、俄语听力、俄语口语、俄语写作、高级俄语、俄汉翻译、汉俄翻译、俄罗斯文学、俄文报刊选读、现代俄语通论、俄语视听说、俄语国家概况、俄罗斯历史、中俄文化关系、中国文化概论等。
培养系统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日本国家文化和文学等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本专业得到日本“协力”等组织在师资、资金、培养留学生等方面的支持,已建立日语专业专用语言实验室、学生图书室等。
主要课程:日语精读、听说、会话、写作、翻译、日本概况、日本文学、实务日语、日语语法、高级听力、日本文化、高级视听说等。
一、专业简介
1.1 学科属性
按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地质工程专业属工学地质类,专业代码081401,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1.2 历史沿革
兰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前身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隶属于地质系),创建于1976年,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8年,随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调整为地质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106Y)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802)两个专业。1999年随地质系一道与地理科学系和大气科学系共同组建资源与环境学院。2002年地质工程专业独立组建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系。2005年6月,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系与力学系共同组建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同时更名为地质工程系,下设地质工程专业。
1.3 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
(1) 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1人;特聘教授1人、甘肃省“555人才”1人、甘肃省学科带头人1人。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学术造诣高、教学水平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此外,本专业有兼职教授7人(其中院士2人)。
本专业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3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人。
(2) 实验实习平台
本专业拥有齐备的实验实习平台,室内实习由学院本科生工程实验中心完成,包括工程测量实验室、工程制图室、工程力学实验室、材料实验室、基础地质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岩体力学实验室和工程地质勘察实验室。此外,与本专业培养相关的全校公共实验室有CAD多媒体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和大学化学实验室等。
本专业建设有两个野外实习实训基地:基础地质野外实习基地和地质工程综合实习基地,以保障工程实践教学环节。
(3) 图书资料
学校图书馆收藏有丰富的本专业相关的图书、期刊、资料,有齐备的数字化资源和检索工具,满足学生在各类教学环节中查阅所需的资料。
1.4 优势与特色
地质工程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技术专业,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对具有良好素质的地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兰州大学地质工程为甘肃省重点学科,拥有博士点、硕士点、工程硕士点(地质工程领域)、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科教学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兰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科研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
二、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
2.1 人才培养定位
本专业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的高质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2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工程地质、岩土钻掘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获得相关的工程训练,能在土木、水利、电力、交通等各类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等单位从事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资源勘探与采掘技术和工程监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基本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要求在牢固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外语和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地质学、力学、工程地质学、岩土钻掘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管理、资源勘探与采掘、岩土钻掘工艺与设备开发等的能力。
通过本科阶段良好的基础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训练,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1 知识要求
(1) 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
熟悉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公共政策和管理基本知识;
熟悉摄影与素描的基本技能;
了解心理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数学和工程力学的知识;
熟悉化学和物理学的基本知识。
(3) 工程科学的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测量;
熟悉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工程施工;
了解电工电子学、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工程规划、建设法规。
(4) 专业工具知识
掌握一门外国语;
掌握信息技术、计算机基本原理和程序设计的知识;
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
(5) 专业基础知识
掌握基础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知识;
掌握水文地质学、工程岩土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熟悉地球物理、遥感、测试试验与监测、地质灾害等的知识和方法;
熟悉本专业常用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了解地质工程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地球系统科学、水文与水资源、地理学、3S技术、环境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矿山工程、文物与遗迹保护、机电设备和可持续发展等;
了解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2 能力要求
(1) 自然科学综合应用能力
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基础,能熟练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地质工程中相关技术问题,包括试验(测试、监测)的设计、试验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试验结果及有关地质现象的机理解释。
(2) 工具熟练应用能力
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及其相关的外文技术文献;
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和文献检索能力,能熟练使用常用软件(办公、图形图像),完成各类信息检索和日常办公文件编写;
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水平,能编制简单程序解决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3) 工程科学综合应用能力
具有运用工程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地质工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能开展地质工作中的测绘与测量、放样与定点,熟练完成工程地质所需各种图件的编制。
(4) 专业综合能力
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系统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地质工程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熟悉常用的专业软件和计算分析工具,熟悉各类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具有针对各类工程的特点和建设阶段(规划、设计、施工)确定相应地质工作内容和重点的能力;
具有独立开展地质工程工作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本专业及工程科学的相关手段和方法,独立开展各类工程的勘察(测绘、勘探、室内试验、现场试验、测试与监测),包括地质工程工作的设计、实施、资料处理与分析;
具有从事各类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地质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完成各类计算,分析和解释地质工程工作中的各类现象,并做出相应评价;
具有编写工作报告(勘察报告、设计文件、研究报告等)的能力。
3.3 综合素质
(1) 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 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能乐观而正确地面对各种挑战和挫折,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3) 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勇于承担技术责任;
(4) 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5)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6) 具有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7)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开拓进取精神、科学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8) 具有在地质工程领域获取信息以及职业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
四、学制与学分
4.1 学制
本专业实行学年学分制,学制4年。
本专业允许完全学分制,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但具有学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8年,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6年。
4.2 学分
本专业规定毕业时的最少完成学分为155学分。
4.3 学位
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内容,并符合学校相关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
5.1 专业主干课程
基础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岩石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5.2 特色课程
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岩土弹塑性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科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结构、工程建设)、岩土体工程(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和地质灾害。
5.3 精品课程
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地基基础工程等。

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吉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蒙古语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41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蒙古语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41分,土木工程(蒙古语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8分,土木工程(蒙古语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

兰州理工大学2020年吉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蒙古语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50分,土木工程(蒙古语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1分,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1分,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1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理

兰州理工大学2021年吉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土木工程(蒙古语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23分,俄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6分,金融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60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蒙古语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7分,财务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16分

兰州博文科技学院2019年吉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土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00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05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10分,交通运输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11分。兰州博文科技学院2019年吉林各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2019年吉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8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90分。兰州信息科技学院2019年吉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19机械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2019年吉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工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08分,应用化工技术(有机化工)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64分,石油炼制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86分,煤化工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94分,会计文科

兰州大学2019年吉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73分,俄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73分,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74分,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基地班)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兰州财经大学2019年吉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会计学(蒙古语文)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98分,法学(蒙古语文)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03分,金融学(蒙古语文)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18分,新闻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5分,工商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7分,

兰州交通大学2019年吉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车辆工程(蒙古语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0分,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蒙古语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08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9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9分,材

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吉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土木工程(蒙古语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58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蒙古语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6分,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67分,俄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70分,财务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7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