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沈阳建筑大学 (最高/最低分) | 聊城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视觉传达设计 | 2020 | 艺术文 | 477.72/468(本科批) | /() |
| 视觉传达设计 | 2020 | 艺术理 | 440.52/438(本科批) | /() |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素养和国际设计文化视野,系统掌握传统平面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符合创新时代需求,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等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策划、管理及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主干课程有: 造型设计基础、色彩设计基础、装饰基础、构成设计基础、立体构成、专业写生、图形创意、文字设计、图像采集与处理、标志设计、版面设计、招贴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网页设计、界面设计、VI设计、印刷工艺、图标设计、信息设计、二维动画、中国设计史、西方设计史、艺术学概论、传播学、平面设计原理、广告学原理、广告策划与文案、设计美学、新媒体概论、市场营销学、CIS原理。 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军事训练、校内劳动实践、专业写生、设计实践、竞赛专题设计、市场调研、毕业实习、毕业考察、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等。
办学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学院领导十分重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改革与发展,作为首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专业,充分利用学校划拨的资金对专业进行建设,在本专业学生规模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教学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生均教学经费实现同比递增,满足了教学需求,提升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本专业的教学经费依据学校、学院等规定进行,本学年美术学院共投入教学经费571.82万。 (二)教学设备 现有专业教室12个,教研室教研用房2间,共享展厅2个,写生基地5个,实习实训基地11个;学院在建的还有创业实训室、手工艺实训室、创意训练室及雕塑实训室各1个;学院资料室有涵盖美术学、书法、设计学、美学及人文历史等各类图书1.8万余册。现有学术期刊100多种,专业报刊5种。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办公设备齐全,教学设施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三)教师队伍建设 本专业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和助教13人,其中博士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外籍教师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0%以上,另有外聘教师5人。 (四)实习基地 自2013年以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重新对原有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筛选、更新,并在此基础上开拓了一批新的实训实习基地,到目前为止已经建设了11个专业实习实训基地,5个写生基地。 (五)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增加使用多媒体教室授课的数量和比例,45岁以下教师100%使用多媒体讲授专业理论课程,鼓励教师从事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和研究,充分利用网上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习题、参考文献,以及教改成果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资源互享,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网上学习提供平台。
办学特色
(一)新闻传播类课程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有机对接 立足于聊城大学多学科交叉优势,美术学院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新闻传播类课程板块进行有机融合,先后开设了传播学、广告学、市场营销学、CIS原理、广告文案与写作等课程,系列课程的开设提升了学生了解社会心理和认知市场的能力,滋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专业学生不但在各类大奖赛中屡获佳绩,而且在各就业岗位具有很强的专业优势,深得用人单位好评,在山东省广告业界赢有“懂广告”、“懂市场”的美誉。 (二)社会精英进课堂,注重专业教学与社会实战的对接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历来重视与社会接轨,不但在服务社会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而且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放课堂,筛选优秀的资深设计师、策划师或业界成功人士进课堂。社会精英以指导、讲座、课程小模块等形式对学生开展专业拓展培养,与学生分享实战案例和成功经验,培养职业精神,感受市场实态。建院以来,先后聘请了韩猛、赵星、马春辉、王宇辉、袁冠民等8位优秀设计行业职业设计师进入课堂。同时,还邀请了聊城华悦房地产杨军总经理、聊城市九星广告策划王德峰总经理、泰源祥彩印郑建刚总经理等进行成功经验和创业经验的研讨和讲座 (三)小组讨论式和案例教学法的普及,激发创新思维 美术学院历来重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以设计理念、设计创意等问题意识为导向,以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为手段,以头脑风暴发激发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对经典设计作品或优秀设计实例进行深度剖析和深入理解的教学方法。如赵勇豪老师在“CIS原理”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和专题研讨(包括二手资料汇集、实地考察、提案会、综合分析报告等形式,实景模拟专业实战程序),拓展了学生的设计视野,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办学成果
本专业通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推广小组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以及业界精英进课堂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大学英语通过率达100%,考研率及录取率稳步提高,有大批学生考取山东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不但与东南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国内知名专业院校达成合作交流关系,而且与美国北乔治亚大学,韩国韩南大学、韩国东加西大学达成了教师互派、学生交流等合作项目。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秉承“至真、崇善、尚美”的院训,凸显设计服务生活和引领社会的功能,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品牌策划、广告设计和设计教育人才。根据2014年教育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显示,聊城大学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竞争力全国排名为前8%。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2012年成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专业。
就业前景
通过不断改革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据不完全统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了大批设计类优秀毕业生,并且在专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部分同学毕业后选择进入高校和各地的中等学校继续进行设计人才的培养工作,而更多的是有大批的毕业生涌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设计比较发达的一线城市进行设计、策划和管理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现已有近11位毕业生任职于高校设计类专业,更有30多位毕业生成长为中国当代著名设计师,还有部分毕业生自主创业,成为各领域的杰出代表,另有部分毕业生担任中小学美术教师工作,成长为美术教育的中坚力量。
沈阳建筑大学地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沈阳,位于风光壮美的浑河南岸。
学校是一所以建筑、土木等学科为特色和优势,以工为主,工、管、理、文、农、艺术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原隶属于国家建设部,2000年在国家办学管理体制调整中划归辽宁省管理,2010年成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诞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一所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伴随着共和国前进步伐不断成长和发展的高校。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大学使命,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建设行业发展,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2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是国家建筑行业优秀人才的摇篮。
学校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5个博士一级学科及学校总体排名均位列辽宁省属理工类高校第一名。2017年学校入选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个学科入选省一流特色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工程造价等12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动画、环境设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等9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近16000人,现有本科生113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100人,外国留学生800余名。
学校设有15个学院(教学部),19个直属科研机构和直属科研平台,现有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导师716人,教授211人,副教授428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级专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中国博士后“香江学者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及辽宁省创新团队10个,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3个,“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16人。
学校本科教育包括7个门类下25个专业类,共53种专业。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我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现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科技平台,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个,省级实验中心及实践基地28个,省级重点人文社科基地2个。辽宁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辽宁省易班发展中心)落户我校。学校本科招生实现了国内一批次省区全覆盖。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行业就业特色显著,国企就业和世界500强就业状况良好,考研升学率连年新高,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态势稳定。
“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科技总经费15.65亿元,累计科研立项51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专利金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20余项。发表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2300余篇,其中多篇学术论文在《Nature Geo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校在中国高校产学研实力排行榜中排名第13名。我校入围“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 ,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学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立项320余项,教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30余项,2次被评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连续6次被评为辽宁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学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或科研、合作办学关系,是国家教育部选定的招收国内访问学者单位,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可以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是辽宁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博士奖学金生招收院校,是辽宁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辽宁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学校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合作举办的信息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是基地的示范项目。学校与罗马尼亚特来西瓦尼亚大学共同建立了孔子学院,与美国马赫西国际大学开展了管理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
学校校园底蕴深厚、优美宜人。校区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主校区规划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筑形式现代、质朴、简练,功能设施齐全。教学区为网格式、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庭院组合,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一座长达756米的亚洲第一文化长廊将教学区、图书馆、实验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学校校园获得国家“2008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秉承“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博学善建、厚德大成”的校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建筑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餐饮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服务宗旨,努力为广大学生提供营养丰富、安全卫生、价格合理、多风味、多特色、多档次的优质的后勤餐饮服务保障。餐饮服务中心拥有五十多年的经营管理经验,特别是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餐饮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和规范。严格执行国家的《食品卫生法》,大宗食品物资由中心统一集中采购,严格规范食品加工生产流程,严把食品卫生关,严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学校后勤服务特别是在学生住宿和生活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4年3月,第一、二餐饮中心和六号、七号学生公寓分别获得辽宁省高校后勤“标准化食堂”和“标准化公寓”称号;2005年9月,学校导入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成为沈阳高校后勤系统首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单位;2006年3月,两个餐饮中心导入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体系认证,进一步规范餐饮服务管理,提供安全食品,确保学生健康,为学校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一流的后勤服务保障。
我校2008年本科招生在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山西省、内蒙古、贵州省、河南省、甘肃省、青海省、福建省、广西自治区等11个省区继续进入一批次录取。在辽宁省,我校建筑学、建筑学(中国-新西兰联合教学班)、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土木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土木工程(英语强化)、给水排水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物流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园林(景观设计方向)等13个本科专业和方向继续在理工类一批次录取。
1、我校艺术类招生专业为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广告学(广告设计方向)、动画,在辽宁省等10个省份招生。其中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山西省等9个省份单独组织艺术类招生美术类专业考试,取得合格证者方可报考我校。
2、我校在录取过程中,在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划定的艺术类提档控制线的基础上,以其高考成绩(含数学成绩)与参加我校单独组织的艺术类招生美术类专业考试所取得的专业课成绩(我校安排了艺术类招生计划但没有单独组织美术类专业考试的省份,为考生在该省组织的艺术类专业统考中所取得的成绩)相加的综合成绩(即:综合成绩=高考成绩+艺术类专业考试成绩)进行排名。在具有我校艺术类招生美术类专业考试合格证和所在省艺术类专业考试统考合格证,并报考我校的考生中,按综合成绩排名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录取时根据今年所在省考生高考成绩情况确定外语小分分数线,工业设计专业在同等条件下参考数学成绩。
我校对往届生不作特殊录取的规定。
聊城大学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是山东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1970年山东师范学院迁至聊城办学,1974年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建立,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聊城大学。2012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学校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并与海内外诸多高校合作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传承百年办学传统,独立办学近半个世纪,学校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22万名校友遍布海内外。
学校现设25个学院,9个研究院所,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022年本科招生专业79个。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12大学科门类。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4万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8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970人,正高级岗位人员221人,副高级岗位人员740人。现有双聘院士、“973”首席科学家4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5人,海外高层次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青团干部、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智库高端专家、齐鲁文化英才、教学名师、高等学校首席专家等5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
学校拥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机构、共建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工程实验室8个,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基地、山东省理论工程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9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山东省外事智库3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山东省重点学科12个,山东省高校优势科研创新团队、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2个。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全国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4项,省部级奖励169项;获批国家级课题317项,省部级课题799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255部。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30余次。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攀升,获得发明专利390余项,转移转化6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6亿余元。
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业3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8个,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7门,省级精品课程3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0门,省级思政“金课”2门。省部级及以上教研教改课题65项,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全国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1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华龙舟大赛等各项竞赛活动中,在校生每年获得奖励5000余人次。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与俄美波意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包括师生交流、联合科研、合作办学、博士联培、海外办学等在内的160多个项目,目前有30多个国家的外籍师生在校工作或学习。在约旦和萨摩亚共建有2所孔子学院,受教育部委托先后在萨摩亚、汤加两国开展教育援外项目。学校建有省部级以上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和“北冰洋研究中心”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重点新型智库;与国外高校和单位共建了“中俄数学联合研究中心”“知识工程与术语学中法联合研究中心”等10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校舍面积近82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3亿元。图书馆总面积近5万平方米,现有纸质藏书258.82万册,中外文期刊1950种,电子图书310万种,电子期刊3.5万种,各类中外文数据库60个。校园环境优雅,湖光山色,四季常青,教学相长、学风浓郁,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享有“学在聊大”的美誉。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示范文学校园”“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最美校歌”“山东省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学科强校、人才兴校、特色亮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力推动高质量内涵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一流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聊城大学承认各省(市)招办规定的少数民族照顾政策。不再另设其他照顾政策。
聊城大学地处具有中国著名“江北水城”之称的聊城市,聊城历史悠久,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市名由来聊城,春秋时期曾称聊邑故名,一说因古有聊河而得名。
* 聊城是全国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的故乡。
* 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聊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著名的“江北水城”。
* 聊城是“全国双拥模范城”。
* 聊城是“山东省卫生城市”。
* 聊城是“省级园林城”。
* 聊城是2008年“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
* 聊城是2009年“全国十佳宜居城市”
* 聊城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馆高速公路在此交汇。

聊城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视觉传达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视觉传达设计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就业前景和视觉传达设计就业前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介绍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聊城大学金属材料工程和视觉传达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属材料工程和视觉传达设计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属材料工程就业前景和视觉传达设计就业前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属材料工程和视觉传达设计这二个

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视觉传达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科学与工程和视觉传达设计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视觉传达设计就业前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和视觉传达

聊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视觉传达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视觉传达设计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和视觉传达设计就业前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聊城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视觉传达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视觉传达设计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视觉传达设计就业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

聊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和视觉传达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电子工程和视觉传达设计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电子工程就业前景和视觉传达设计就业前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电子工程和视觉传达设计这二个

聊城大学应用心理学和视觉传达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心理学和视觉传达设计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和视觉传达设计就业前景,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心理学和视觉传达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

聊城大学生物科学和视觉传达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科学和视觉传达设计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科学就业前景和视觉传达设计就业前景,生物科学专业介绍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科学和视觉传达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聊城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视觉传达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视觉传达设计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就业前景和视觉传达设计就业前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介绍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人文地理

聊城大学建筑学和视觉传达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建筑学和视觉传达设计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建筑学就业前景和视觉传达设计就业前景,建筑学专业介绍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建筑学和视觉传达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