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隶属于经济贸易系,于2006年开始招生,经过七年的建设和积累,本专业师资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具备省内先进的专业教学水平。在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下,毕业生成为河南省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骨干力量
结合我院优势资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开办以来就以酒店设计为目标,以室内装饰品设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依托的特色办学,重视教学的社会实践环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课程的项目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依托广泛的社会交流基础和日益增多的国际交流机会,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平台,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前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室内外环境 设计的相关知识,具备制作室内、室外设计效果图及施工图,以及完成不同类型工程项目的 方案设计能力,从事室内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外立面设计以及室内外环境工程的施工 指导与项目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环艺公司、建筑或园林绿化公司、房地产公司、城建规划部门,在室内设计、 景观设计岗位群,从事室内环境设计、城镇小区规划、景观设计、园林绿化设计和工程实施、 项目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协调工程设计与施工,指导施工人员现场施工的能力;
3.具备与客户进行良好沟通及业务洽谈的能力;
4.具备制作室内设计效果图及施工图的能力;
5.具备完成不同类型的室内外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能力;
6.掌握室内外设计常用材料、施工组织、质量检验和工程造价知识;
7.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工作程序;
8.了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9.了解国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前沿动态及发展趋势。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公共空间室内设计、装饰材料与施工技术、园林绿化设计、城市广 场与水体设计、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与施工技术、建筑外立面设计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模型制作、室内环境与工艺设计等综合实训。
在环艺公司、房地产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建筑制图员 装饰装修工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员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建筑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建筑表现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环境设计建筑学艺术设计学城乡规划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前身是郑州旅游学校,创办于1985年,隶属于郑州市人民政府,历经四次跨越发展,于2004年5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公办高等院校。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逐步铸练形成了“立德修能、知行合一”的校训、“团结、勤勉、求实、创新”的校风、“严于修身、勤于治学”的教风、“勤学善思、求真致远”的学风。学校占地面积1251亩,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其中新校区占地面积1036亩、建筑面积近43万平方米。全日制大中专在校生17410人。现有9个二级学院、3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国际教育学院。开设47个高职专业、8个五年制大专专业,其中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2个,教育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4个、国家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4个、国家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省非物资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市级重点专业、示范专业8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是全国旅游行指委旅游管理专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承担学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807人,其中教授23人、研究员1人,副高以上职称153人,博士及在读博士23人,硕士50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计划”1人,国家行业大师4人,省职教专家5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省骨干教师3人。同时还聘请多名行业企业专家及一线岗位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
学校牢固树立“科研强校”办学理念,坚持围绕旅游搞科研的方针,大力实施科研水平提升计划,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建有河南旅游研究院、旅游大数据研究院等科研平台20余个,其中文旅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旅游教育研究中心、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训基地为郑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十三五以来,学校完成省部级项目与成果81项、市厅级项目327项,出版著作、教材90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332篇(其中核心651篇)。
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学校固定资产总金额约5.73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8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31112.23平方米。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13万余册。音像资料5000件,电子图书127万册,报刊近400种,电子资源数据库6个。校内实训室174个、实训教学场所420间。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战略。与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上海迪士尼度假区、IHG洲际酒店集团、万豪国际酒店集团、希尔顿酒店集团、中州国际集团、同程旅行等多家高端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80余家。与日、韩、美、德、奥地利等国及台湾高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每年在加勒比游轮公司、新加坡星梦、丽星游轮公司、美国奥兰多迪士尼世界、韩国湖原大学、韩国济州观光大学、台湾高雄餐旅大学、日本饭店协会等境外著名高校、企业实习、就业学生200余人。
学校坚持“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搭建平台”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争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能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服务的旅游特色突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近三年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0个、二等奖10个,在省赛中获得一等奖11个、二等奖6个。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学校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中央警卫局等确定为定点选人单位。
学校是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全国旅游教育五星联盟单位、河南省旅游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全国体育文化类“一校一品”示范基地、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工程建设单位、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的十佳典范高校、河南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典范高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称号,被业界誉为河南旅游人才的“黄埔军校”。
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和践行“立德修能、知行合一”的校训,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信息化、国际化、融合化、品牌化方向,立足河南、放眼全国、面向未来,全面推动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为早日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应用技术型高校而努力奋斗!
执行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文件中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国际邮轮乘务、民航商务、航空服务、环境艺术设计四个专业以及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所设各专业为3600元/年,其余专业均为3300元/年。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已形成完备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完成学业。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工、管、文、商、艺并举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云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院校、云南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始建于1952年,长期积淀形成优良的工科办学传统和浓郁的工程文化氛围,工程应用特色鲜明,形成了丰富的优质工科办学资源,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较高,为社会培养了12万余名毕业生,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
办学条件优。学校位于春城昆明,占地1250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米,环境优美。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在编教职工近千人,教授80余名、副教授近300余名,拥有3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教学团队,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贴省贴专家、云南省“万人计划”高层次人才等一批优秀教师。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图书资源充足,教学资源丰富,每个专业均建成体系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拥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13个,实习实训条件处于国内同类院校的领先水平,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保障。
内涵建设强。学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获省级以上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0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现有国家示范专业6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1个,国家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专业2个,国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14个;国家精品课程4门,全国教指委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学校连续2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测绘赛项、工程测量赛项,均荣获教育部当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中,学生个人、团体获奖均处于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招生就业好。学校得到广大考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及信任,是云南省高考生首选报考的高职院校,省内普高录取分数线居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学校连续10余年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单独考试招生方式,生源稳定、质量高;学校积极拓展国有大中型企业批量就业,促进小微企业稳定就业,确保本土化就业增量,积极推进国外省外高质量就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先后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云南省就业典型经验10强高校”等表彰奖励,连续十余年获得云南省高校就业工作一等奖。
社会声誉高。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突出贡献奖单位、云南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云南省校风、教风、学风示范学校等,赢得了“冶金矿业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云南高职教育排头兵”等社会赞誉,社会给予毕业生“做人诚、做事实、有闯劲”的良好评价。在历年的全国高职院校综合排名、学科竞赛排名、办学满意度测评中,学校连续保持云南省高职院校第一名,跻身全国领先行列。学校连续荣获2017、2018年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示范引领好。学校以深厚的办学积淀、鲜明的办学特色,立足祖国西南边陲,服务国家和云南省发展战略。育训创并举育英才,产学研一体促产业转型升级。学校以 “双高计划”为契机,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面向澜湄区域和南亚东南亚输出中国职教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