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湖南理工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江苏理工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应用化学 | 2021 | 物理类 | -/527(本科批) | /() |
| 应用化学 | 2021 | 物理类 | -/520(本科批) | /() |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2021 | 物理类 | -/471(本科批) | /() |
| 应用化学 | 2020 | 理科 | 553/534(本科一批) | /() |
| 应用化学 | 2020 | 理科 | 545/523(本科一批) | /() |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 | 2020 | 理科 | 505/465(本科二批) | /() |
| 应用化学 | 2019 | 理科 | -/508(本科一批) | /() |
| 应用化学 | 2019 | 理科 | -/504(本科一批) | /() |
| 应用化学 | 2018 | 理科 | -/513(本科一批) | /() |
| 应用化学 | 2017 | 理科 | -/472(本科二批) | /()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湖南理工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江苏理工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2021 | 物理类 | -/450(本科批) | /() |
| 应用化学 | 2020 | 理科 | -/322(本科二批) | -/345(本科二批) |
| 应用化学 | 2019 | 理科 | -/337(本科二批) | -/342(本科二批) |
| 应用化学 | 2018 | 理科 | -/325(本科二批) | -/330(本科二批) |
| 应用化学 | 2017 | 理科 | -/312(本科二批) | -/323(本科二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湖南 | 应用化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7 |
| 520 | |||||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471 | |||
| 重庆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05 |
| 海南 | 应用化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8 |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31 | |||
| 广东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非定向)(只录取有专业志愿考生)(招生特征不招色盲色弱;办学地点:校本部)(与韩国湖西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具体培养模式和学习费用请查看学校网站)(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485 |
| 山东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中外合作办学 | 480 |
| 福建 | 应用化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7 |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461 | |||
| 浙江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45 |
| 江苏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校本部)(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450 |
| 上海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12 |
| 辽宁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432 |
| 北京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23600元)(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424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湖南 | 应用化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7 |
| 520 | |||||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471 | |||
| 重庆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05 |
| 海南 | 应用化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8 |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31 | |||
| 广东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非定向)(只录取有专业志愿考生)(招生特征不招色盲色弱;办学地点:校本部)(与韩国湖西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具体培养模式和学习费用请查看学校网站)(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485 |
| 山东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中外合作办学 | 480 |
| 福建 | 应用化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7 |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461 | |||
| 浙江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45 |
| 江苏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校本部)(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450 |
| 上海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12 |
| 辽宁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432 |
| 北京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23600元)(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424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应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及其他 工作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与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综合 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 行业需求;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工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 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4.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5.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开发和其他实际工作的 能力;
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
核心知识领域:物质的结构层次、形态与构效关系,化学键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速率和机理,无机和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分离、分析与表征、反应与性质,化 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技术,常用化学与化工仪器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化学品的开发、规模制备、加 工与应用方法,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的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无机化学(96学时)、分析化学(80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128学 时)、化工原理(32学时)、工业化学(32学时)、高分子科学导论(32学时)、生物化学(32学时)、 绿色化学(32学时)、化学信息学(48学时)、无机化学实验(96学时)、分析化学实验(120学 时)、有机化学实验(144学时)、物理化学实验(96学时)、化工原理实验(16学时)、应用化学综 合与设计实验(96学时)。
示例二:普通化学概论(90学时)、元素无机化学(36学时)、分析化学(108学时)、有机化学 (108学时)、物理化学(108学时)、化工基础(54学时)、化工制图(36学时)、应用高分子化学 (36学时)、精细化学品化学(36学时)、基础化学实验(98学时)、仪器分析实验(56学时)、有机 化学实验(98学时)、物理化学实验(84学时)、化工基础实验(28学时)、应用化学实验(112学 时)、应用化学综合与设计实验(56学时)。
示例三:无机化学(64学时)、定量分析化学(48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96 学时)、仪器分析(48学时)、化工原理(112学时)、化工设备机械基础(48学时)、精细化学品工 艺学(64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312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60学时)、化工原理实验(48 学时)、探究性化学实验(64学时)、应用化学专业实验(6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实验、化工实验、物理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基础化工实验、研究性化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0704 天文学类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贵州 | 应用化学(师范)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4 |
| 四川 | 应用化学(师范)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9 |
| 安徽 | 应用化学(师范)(55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2 |
| 辽宁 | 应用化学(师范)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2 |
| 河北 | 应用化学(师范)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1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应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及其他 工作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与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综合 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 行业需求;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工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 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4.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5.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开发和其他实际工作的 能力;
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
核心知识领域:物质的结构层次、形态与构效关系,化学键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速率和机理,无机和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分离、分析与表征、反应与性质,化 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技术,常用化学与化工仪器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化学品的开发、规模制备、加 工与应用方法,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的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无机化学(96学时)、分析化学(80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128学 时)、化工原理(32学时)、工业化学(32学时)、高分子科学导论(32学时)、生物化学(32学时)、 绿色化学(32学时)、化学信息学(48学时)、无机化学实验(96学时)、分析化学实验(120学 时)、有机化学实验(144学时)、物理化学实验(96学时)、化工原理实验(16学时)、应用化学综 合与设计实验(96学时)。
示例二:普通化学概论(90学时)、元素无机化学(36学时)、分析化学(108学时)、有机化学 (108学时)、物理化学(108学时)、化工基础(54学时)、化工制图(36学时)、应用高分子化学 (36学时)、精细化学品化学(36学时)、基础化学实验(98学时)、仪器分析实验(56学时)、有机 化学实验(98学时)、物理化学实验(84学时)、化工基础实验(28学时)、应用化学实验(112学 时)、应用化学综合与设计实验(56学时)。
示例三:无机化学(64学时)、定量分析化学(48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96 学时)、仪器分析(48学时)、化工原理(112学时)、化工设备机械基础(48学时)、精细化学品工 艺学(64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312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60学时)、化工原理实验(48 学时)、探究性化学实验(64学时)、应用化学专业实验(6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实验、化工实验、物理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基础化工实验、研究性化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0704 天文学类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甘肃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K段 | 普通类 | 423 |
| 陕西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1 |
| 贵州 | 应用化学(师范)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4 |
| 四川 | 应用化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3 |
| 应用化学(师范) | 509 | ||||
| 广西 | 应用化学(4年55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0 |
| 江西 | 应用化学(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9 |
| 安徽 | 应用化学(师范)(55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2 |
| 黑龙江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10 |
| 吉林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45 |
| 辽宁 | 应用化学(师范)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2 |
| 山西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82 |
| 河北 | 应用化学(师范)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1 |
湖南理工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岳阳市,面朝岳阳楼,紧邻洞庭湖,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一本高校,是湖南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湖南省“十三五”期间改办大学规划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0年的湖滨大学。现设有20个教学院及1个独立学院--南湖学院,拥有本科专业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和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各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2100余亩,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留学生23000余人(含独立学院),教职员工15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40余人,硕士生导师400余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省科技领军人才、省“杰青”、省级教学名师、“湖湘青年英才”等高层次人才150余人,长聘高水平外籍教师13人,柔性引进院士、国家“杰青”等特聘教授数十人。
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获准立项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数量居于全省高校前列,其中获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部级实践教学平台32个。此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1项,国家新工科项目2项,省级新工科项目3项、新文科项目2项、新农科项目1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教育强省建设重点推进工作项目1项。
学校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高。与大型国企央企民企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办了“订单班”,与政府、企业联合成立了创新创业就业学院。近五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69项,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130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多次获得一等奖,特别是2017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4项,一等奖获奖数量居湖南省高校首位,全国排名第13位。学生录取调档线、就业率、考研录取率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积极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求,科学研究水平快速提升。现有省部级科研平台31个,其中中国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社科研究基地6个,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普通高校产学研示范基地3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湖南省海智基地1个。近5年来,共主持获得国家自科基金项目4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5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3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湖南省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名栏建设”工程。
学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先后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联合搭建高水平学科平台30多个。与华夏芯公司合作组建了“异构计算及应用研究中心”,使学校成为世界顶尖芯片联盟组织(HSA)成员单位;整合校内资源,柔性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专家组建了先进光学研究所、新能源研究所、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中心、大物流研究创新中心、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研究中心、3D打印实验室;与上海建为集团组建了“湖南省文物建筑保护利用重点科研基地”;引进国防科技大学高水平自主择业博士、教授成立了“军民融合研究院”“湖南省应急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地方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湖南岳阳乡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南省屈原文化研究基地、岳州窑产学研基地、湖南省港口经济研究所等。
学校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开放办学成效不断提升。从1985年开始聘请外籍教师授课,招收培养留学生。先后与俄罗斯、德国、韩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高校建立友好校际关系,实施“3+1+1”“2+2”等多类型的本硕协同培养项目,与韩国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先后有10余名外教荣获“国家友谊奖”“潇湘友谊奖”“芙蓉奖”等荣誉,俄罗斯外教弗拉基米尔·加宁两次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亲切接见。此外,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体育援助计划,承担了近十个国家的体育训练任务,获批湖南省对外体育技术培训接待基地。
学校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建成了馆舍面积达3.7万平方米的图书馆、3.6万平方米的实验实训中心、2.6万平米的体育及教学综合楼、2万平方米的田径场,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智慧校园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校园物业、学生食堂全部实现了社会化托管,学生公寓全部安装了空调、热水和直饮水,办学功能不断完善,校园面貌日新月异。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传承先进文化思想与湖湘文化精髓,践行“至善穷理”校训和“三个为本”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严谨、和谐、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确保了正确的办学方向,促进了学校健康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
进入“十四五”,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确定了改办大学和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两大任务”,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实施“六大工程”的发展举措,努力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迈进!
江苏理工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地处被誉为“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江苏省常州市。学校创建于1984年,历经常州职业师范学院、常州技术师范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12年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首批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江苏省首批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学校各类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3亿元,中外文藏书190万余册。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部等21个教学科研单位,建有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医疗器械学院、深兰人工智能学院、刘海粟艺术设计学院等多个行业产业学院和研究院,开设62个本科专业,招收教育、机械、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余人(含留学生)、硕士研究生700余人。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专任教师近12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700人、博士学位教师500余人,博硕研究生导师200余人,聘请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知名专家学者150余人担任客座教授、特聘教授和产业教授。现有院士2人(双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高校教指委委员2人、曾宪梓教师奖7人,江苏省突贡、“双创人才”、“333工程”“外专百人”、“特聘教授”、教学名师、“青蓝工程”、优青等近200人次;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11个。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以行业产业定专业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定人才规格,以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定教学内容,培养卓越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有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江苏省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江苏省重点建设产业学院、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等省级以上人才培养平台(项目)20余个(项),省级和国家级一流(品牌、特色)专业、一流(精品)课程、规划(重点)教材等近120余个(门、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近五年,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科技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励2500余项。建校以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7万多名毕业生,培训了数万名中高职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特色,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应用研究,形成了教育学、机械工程等一批引领性学科,打造了“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亮点。现有江苏省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示范机构、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学科科研平台20个。
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60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三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近1800项,科研到账经费4亿多元,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00余件。学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强智库建设,推进与行业企业产业的工程技术协同创新,加大产业从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关注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区)的多层次合作,与10多个省内外市、区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大院大所共建产学研基地230余家及研究机构40余家,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建常州产业研究院、常州市名人研究院、常州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智库等多个研究平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办学理念、标准和资源,重点打造以中德合作为主的国际合作办学特色,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以色列、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以及澳门、台湾地区的60余所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选派专家学者赴德、英、法、美、加、澳、新、日、韩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进行访学或交流。聘请百余名外籍教师来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目前面向“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招收留学生。
学校获得“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进入新时代,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继往开来、实干创新,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全国知名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江苏理工学院小学教育(师范)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师范)和应用化学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师范)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小学教育(师范)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师范)和应用化学这

江苏理工学院小学教育(师范)和应用化学(师范)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师范)和应用化学(师范)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师范)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师范)就业前景,小学教育(师范)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师范)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江苏理工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应用化学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

江苏理工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应用化学(师范)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应用化学(师范)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师范)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师范)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

江苏理工学院金融学(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和应用化学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金融学(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

江苏理工学院金融学(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和应用化学(师范)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和应用化学(师范)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师范)就业前景,金融学(中

江苏理工学院金融学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应用化学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学和应用化学录

江苏理工学院金融学和应用化学(师范)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应用化学(师范)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师范)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师范)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应用化学(师范)这二个专业,

江苏理工学院经济统计学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统计学和应用化学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统计学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经济统计学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统计学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江苏理工学院经济统计学和应用化学(师范)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统计学和应用化学(师范)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统计学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师范)就业前景,经济统计学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师范)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统计学和应用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