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市) | 专业名称 | 类型 | 学制 | 层次 | 选科要求 | 江苏 | 金融学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法学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汉语言文学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英语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俄语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日语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朝鲜语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新闻学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信息与计算科学(其他专业方向或备注正在收集中)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信息与计算科学(其他专业方向或备注正在收集中)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海洋科学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海洋技术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海洋资源与环境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机械电子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电子信息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海洋信息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自动化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机器人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他专业方向或备注正在收集中)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他专业方向或备注正在收集中)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软件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网络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测绘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制药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环境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建筑学 | 物理类 | 五年 | 本科 | 江苏 | 安全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生物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水产养殖学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工程管理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工商管理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会计学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财务管理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行政管理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物流管理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
| 省(市) | 专业名称 | 类型 | 学制 | 层次 | 选科要求 | 江苏 | 金融学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法学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汉语言文学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英语(只招英语考生)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俄语(只招英语或俄语考生)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日语(只招英语或日语考生)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朝鲜语(只招英语考生)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新闻学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海洋科学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海洋技术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海洋资源与环境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机械电子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电子信息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自动化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机器人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网络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测绘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制药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环境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建筑学 | 物理类 | 五年 | 本科 | 江苏 | 安全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生物工程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水产养殖学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工程管理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工商管理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会计学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财务管理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行政管理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江苏 | 物流管理 | 物理类 | 四年 | 本科 |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和运筹控制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 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或计算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 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接受数学建模、计 算方法、程序设计和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受到数学和信息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良好教 育,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科学研究、教学、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工程计算 中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计算数学或运筹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软件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 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或运筹控制中的某些实 际问题;
4.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了解信息科学、计算数学或运筹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新发 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及创新的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几何、分析、代数、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值计算、信息科学、运筹与控制、计 算机软件与应用。
核心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物理学、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论、程序 设计与算法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值分析、数据分析、数学建模。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数学分析I-Ⅲ(304学时)、高等代数I-Ⅱ(192学时)、空间解析几何(96学时)、 常微分方程(96学时)、概率统计(96学时)、实变函数(96学时)、普通物理(144学时)、大学计 算机基础(64学时)、C语言与程序设计(96学时)、数学物理方程(96学时)、复变函数(96学 时)、数学模型(64学时)、数值分析I(64学时)、数值分析Ⅱ(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64学 时)、微分方程数值解法(64学时)、泛函分析(64学时)、信息论基础(64学时)。
示例二:大学物理(130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46学时)、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78学 时)、数学分析(240学时)、高等代数(1 36学时)、空间解析几何(46学时)、复变函数(46学 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0学时)、常微分方程(46学时)、实变函数(46学时)、数学物理方 程(46学时)、泛函分析(46学时)、数值逼近(60学时)、数值代数(60学时)、微分方程数值解 (60学时)。
示例三:大学物理(9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64学时)、数学分析(288学时)、高等代数 (144学时)、解析几何(48学时)、复变函数(64学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64学时)、常微分方 程(56学时)、数学物理方程(48学时)、泛函分析(64学时)、数值分析(80学时)、数据结构与算 法(80学时)、数据库原理与技术(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数学建模(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术与科技活动、课程设计及实验、毕业实习及社会调查(实践)、毕 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并行)程序设计与实现。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0702 物理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 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 和教学工作,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 位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接受数学建模、计 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在数学理论和应用两方面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 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 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
2.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进行数学教学的能力;
3.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当代数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4.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软件及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 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6.师范类毕业生还应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了解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初步运用教育学、 心理学以及数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
核心知识领域:几何、分析、代数、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学建模、数值计算。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数学分析I-Ⅲ(288学时)、高等代数I-Ⅱ(192学时)、解析几何(80学时)、初等 数论(32学时)、近世代数基础(32学时)、常微分方程(64学时)、拓扑学(48学时)、理论力学 (48学时)、大学物理(64学时)、实变函数(64学时)、复变函数论(64学时)、数理统计(64学 时)、泛函分析(64学时)、偏微分方程(64学时)、科学计算(64学时)、随机过程(64学时)。
示例二:数学分析I-Ⅲ(378学时,含习题课)、高等代数I-Ⅱ(198学时)、解析几何(72学 时)、常微分方程(72学时)、复变函数I(72学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I-Ⅱ(144学时)、微分几 何(72学时)、抽象代数(72学时)、实变函数I(72学时)、泛函分析(双语)(72学时)、数学模型 与数学软件(72学时)、数值分析(72学时)、普通物理学I-Ⅱ(180学时,含实验)、计算机基础 (72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108学时,含实验)。
示例三:数学分析I-Ⅲ(324学时)、高等代数I-Ⅱ(198学时)解析几何(72学时)、C语 言(90学时)、普通物理(108学时)、概率与统计(90学时)、数学软件(54学时)、数学建模(72学 时)、近世代数(54学时)、常微分方程(54学时)点集拓扑(72学时)、实变函数(72学时)、中学 数学教材教法(54学时)、微分几何(54学时)、复变函数(54学时)、初等数论(36学时)、泛函分 析(5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术与科技活动、课程设计及实验、毕业实习及社会调查(实践)、毕 业论文(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江苏海洋大学专业组(07),2022年面向江苏招生专业是地理信息科学。2021年面向江苏招生专业是地理信息科学。2022年专业组(07)的专业一览表省(市)专业名称类型学制层次选科要求江苏地理信息科学物理类四年本科2021年专业组(07)的

江苏海洋大学专业组(02),2022年面向江苏招生专业是地理信息科学。2021年面向江苏招生专业是地理信息科学,面向海南招生专业是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养殖学、药物制剂。2020年面向上

江苏海洋大学专业组(2),2022年面向天津招生专业是海洋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药物制剂。2021年面向天津招生专业是工程管理,面向上海招生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语种不限)、电子

江苏海洋大学专业组(3),2021年面向天津招生专业是海洋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药物制剂。2021年专业组(3)的专业一览表省(市)专业名称类型学制层次选科要求天津海洋科学(通灌

江苏海洋大学专业组(1),2022年面向天津招生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日语、工商管理、会计学、行政管理。2021年面向天津招生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日语、会计学、行政管理,面向上海招生专业是汉语言文学(语种不限)、日

江苏海洋大学专业组(01),2022年面向北京招生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会计学,面向江苏招生专业是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俄语、日语、朝鲜语、新闻学、建筑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行政管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组(03),2021年面向江苏招生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药品生物技术、药品生产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应用电子技术、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动漫制作技术、心理咨询、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酒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专业组(03),2021年面向江苏招生专业是财税大数据应用、金融服务与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审计、应用韩语。2021年专业组(03)的专业一览表省(市)专业名称类型学制层次选科要求江苏财税大数据应用历史类三年专科(

江苏海洋大学专业组(W03),2021年面向湖北招生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海洋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办学地点苍梧校区、食品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

江苏海洋大学专业组(03),2022年面向江苏招生专业是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俄语、日语、朝鲜语、新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其他专业方向或备注正在收集中)、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机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