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吉林财经大学 | 闽南师范大学 |
|---|---|---|
| 软科(综合) | - | 319 |
| 校友会(综合) | 246 | 330 |
| 武书连 | 521 | 399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A段 | 427 | 30628 | 305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A段 | 381 | 42034 | 30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A段 | 469 | 8122 | 335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A段 | 429 | 12786 | 335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A段 | 482 | 6730 | 335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9 | 43673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1 | 10849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1 | 42683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8 | 44171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6 | 45186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闽台合作 | 本科批 | 502 | 52235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52 | 6713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思想政治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0 | 8923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闽台合作 | 本科批 | 516 | 14450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吉林财经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建设的学校。
学校起步于1946年7月东北银行总行举办的银行干部训练班,经历了东北银行干部学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中国人民银行长春银行学校、吉林财贸学院、吉林省财贸学校等几个历史时期,1978年5月恢复吉林财贸学院,1992年5月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学校是我党在东北创办的红色金融教育基地,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金融高等学校,是国家较早成立的普通本科财经院校之一,是国家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税务本科大学。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就业工作服务体系。不断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开设就业指导课,编撰教学大纲、教材,就业指导人员均获得劳动部职业资格证书并多次发表学术论文;引进全国先进的职业测评软件和网络学堂系统;通过人才市场和校友建立了庞大的就业信息网,创建了一流的就业网站;举办大中小型校园招聘会,建立了两百多家就业基地;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意见。
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显著。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出国、考研升学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2%左右,到行政事业单位就业(考取公务员等)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1%左右,远远高于全省1.5%的平均水平;到金融系统就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5%;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流向沿海发达地区,内地就业者集中在省会城市,工资待遇较高,就业质量很好。根据凤凰网发布的统计数据,我校在2009年度全国非211本科院校就业能力排行榜上排名第24位,在2009年度东北地区非211本科院校就业能力排行榜上排名第2位。2013年我校与全国共50所高校一起,被教育部评为“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拥有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4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8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99项。
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光学工程)、1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教育、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应用心理、电子信息、应用统计、翻译、资源与环境、汉语国际教育、旅游管理、风景园林、艺术),跨及11个学科门类。4个学科(群)(中国语言文学与闽南文化学科群、数学、化学与环境学科群、教育学)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5个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应用经济学)入选福建省应用型学科。
学校秉承“博学 明理 砺志 笃行”校训,根植闽南,立足福建,面向全国,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专门人才。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9万余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勇于拼搏,建功立业,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党和国家领导人方毅、彭冲、彭佩云以及教育部和福建省领导,曾先后为学校题词或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发展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学校的未来前景寄予厚望。漳州市历届党政主要领导都亲临学校现场办公,全力支持学校的发展。









